小小说是生活的浓缩,如雨后新荷凝聚的水滴,晶莹剔透,折射着世界的每一缕阳光。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它拥有自己独立的品格。它在小说家族中,讲究“速率、审美、刺激”。优秀的小小说既拥有瞬间的冲击力,又拥有长久的回味力。它们虽是“微型”,但仍是“小说”,用自己特有的精短手法展现人物和情节,以其篇幅的短小性、主题的集中性、视角的新颖性、针砭的有力性、阅读的快捷性,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妈嫂》汇集了作者(黄自林)的小小说佳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妈嫂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黄自林 |
出版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小小说是生活的浓缩,如雨后新荷凝聚的水滴,晶莹剔透,折射着世界的每一缕阳光。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它拥有自己独立的品格。它在小说家族中,讲究“速率、审美、刺激”。优秀的小小说既拥有瞬间的冲击力,又拥有长久的回味力。它们虽是“微型”,但仍是“小说”,用自己特有的精短手法展现人物和情节,以其篇幅的短小性、主题的集中性、视角的新颖性、针砭的有力性、阅读的快捷性,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妈嫂》汇集了作者(黄自林)的小小说佳作。 内容推荐 黄自林编著的《妈嫂》荟萃了《妈嫂》、《邻居餐桌上的谜底》、《老借条》、《不变的善良》等作品。其中《妈嫂》获得了“2000年-2001年全国小小说优秀作品奖”;《邻居餐桌上的谜底》入选了近70本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多篇作品入选中小学生语文试卷,深受全国中小学生喜欢,拥有数以千万读者。 目录 小小说里隐藏大世界(代序) 妈嫂 女儿渡 钓龟 对手 出门见人 打领带的鱼 第一身份 扶贫村事 透明的小木楼 白发娘亲 办事 变来变去的灶 不变的价值 出息 大人不懂事 小贩 躲子弹 反省快乐 跪下 红绳 红利市 胡同记事 让渡 谎言养孩子 《家报》 静儿 我喊了声老根 老区奶奶 恋爱时为什么不说 抱起女孩 敲门致谢 请贼看家 网上女孩 生命中的贵人 市长的荣誉 送米 碗里的媳妇 问候之外 打工兄弟 乡下人的礼貌 小干爹 秘书下乡 一扇农家的门 一条小鱼 异地谋生 意想不到 老借条 前面有个女人 不会死亡的母爱 补考 化缘 成人纸尿布 回家的路 公务员考试 有人看着你 不变的善良 笑声的力量 车上夫妻 文凭与工作 送欠条 空钱包 迁就父亲 陌生人索债 美人计 借钱给骗子 吃野菜 回扣 黑夜里 好人的分量 贵客 古宅和老人 仇人的电话 我的心贴着你的背 二个闲人 儿子的困惑 结果 去乡下 报案 钓小偷 担保 到手的美女 大哥的祈祷 出差怕女人 陌生人的爱 狗与人 珍贵的收条 邻居的礼物 车上遇穷人 奔跑的生命 天寒地暖 邻居餐桌上的谜底 试读章节 妈嫂 嫂子是村里娇小俊秀的妹子。我们弟妹几个和积劳成疾的爸妈是一张沉重的铁犁,只哥哥一个人拖着。嫂子却看上了我哥,要嫁到我们这个穷家来。村里人劝嫂子,说嫂子肯定会被拖累死的。 嫂子出嫁那天,她的哭嫁歌唱得又多又好,亲戚大多都被嫂子唱哭了。那时候二角钱一碗米粉,嫂子竟然挣了三十四元三角哭嫁利市钱。村里的哭嫁女没谁能挣到嫂子的一半。 嫂子嫁来的第三天就是九月开学。两个姐姐读初中,二哥三哥读小学。家里没钱也没值钱的东西,嫂子一分不留地拿出她的哭嫁钱,又拿出陪嫁的几匹的确良蓝布,为我们几个一人缝制了一套新衣裳。还差些钱不够,哥和嫂子就去担柴卖,我们几个也去,大大小小七个人排成一长溜儿。好多人替嫂子流泪,她是才过门三天的媳妇呀!妈妈哭哩,把嫂子搂在怀里,千言万语一句话:“我的宝宝哟。” 家乡湄河是一条养人的河。嫂子让我哥在河里捕鱼,她去圩上卖。清早晨雾未散,嫂子就在河边望我哥的竹排,夜里又挑一盏渔灯坐排尾为我哥壮胆。每当捕到一只值钱的鳖或一条河鳗,一家人都要高兴许久。嫂子出奇的倔强,明日分娩,今天还挑一担红薯苗上岭种红薯。嫂子虽苦虽累却没病,祖宗保佑我嫂子不会倒下。 没几年,多病的妈妈就去世了。村里有个习俗,在妈妈灵前焚一根竹筷,竹筷倒向谁,妈就最疼谁。我们一齐围着竹筷跪,结果竹筷旋了一圈儿后,倒向了嫂子。妈妈心里有杆秤,嫂子在妈妈心里的分量比谁都重。嫂子哭着向妈妈磕了无数个响头,那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诺。 冬去春来一晃10年,姐姐和哥哥得益于嫂子也得益于苦难,上了中专、大学。嫂子的青春年华也为我们耗尽了。嫂子老了,我们长大了。 我们不知怎样称呼我们的嫂子。村里所有的嫂子没人能及我嫂子的零头。嫂子像妈像姐,嫂子的生命和我们的生命融合在一起,永远不可能分开。 姐姐从卫校毕业出来工作的那年,有一天,姐姐回来,一进家门见嫂子的身影,就喊“妈——”嫂子回头看,姐姐才看清是嫂子。姐又喊:“嫂——”在这一瞬间,积聚在姐心头多年的情感如决堤的洪水倾泻而出,姐姐紧紧地搂住嫂子叫:“妈嫂——”姐姐一连叫了几声“妈嫂”。姐姐说:“妈嫂我毕业了,我工作了,就有钱了,您的苦日子也会到头了。”嫂子笑着哭了,说:“我知道的。” 现在我们一家是村里最幸福的一家。我们像敬重我们的父母一样敬重我们的嫂子。作为回报,我们会使才三十多岁的嫂子不再受苦,我们保证。 村里人现在才说嫂子有眼力。嫂子说:“那时,尽管很饿,但他们是村里从不偷人家东西吃的一家人,他们的骨气贵哩!” 女儿渡 南方水乡的渡船上,一位孕妇躺在船上,垫着一床花被,盖着一床花被,一位老妈妈和一个男人守在孕妇的身边。 渡船往远处的市镇摆去,孕妇要分娩了,苦不堪言。她边喊着疼痛边念叨着:“妈妈啊,干嘛要生我是个女儿身?” 她折腾着、挣扎着,说:“我下辈子再也不要做女人了,做女人受罪啊!”老妈妈抓住她的手,男人也抓住她的手。 老妈妈叫她别叫喊,省点力气,孕妇就痛苦地呻吟着。船公轻轻地摆着渡,清清的河水轻轻地托着船。我和女朋友也在这条船上,女朋友受惊吓了似的,不敢再依偎我。 仅仅过了一会儿,孕妇受不了这阵痛,又喊叫了起来。这回,她拿她的男人出气,骂:“二狗子,你这杀千刀的,你害苦了我。”旁边的男人或许就叫二狗子,是她丈夫。 男人像做错了事一般,被骂得身子有点儿发抖,他替妻子擦擦脸上的汗水。没想到,妻子竟一口咬住了他的手,男人没有丝毫躲闪,任由妻子咬,妻子咬住了就不再喊叫了。 男人的手慢慢地有血渗了出来,咬得也太狠了,孕妇也可能是太过疼痛了。男人的手也一定很痛,但他没出声,只是皱着眉头忍着。 到了岸,我也帮忙送他们去医院,并在产房外听说这位孕妇分娩了才离开。她生了个女儿,分娩时休克了过去。 女朋友没见过这一幕,她对我说:“我真不敢结婚,结婚了也不敢要孩子。”她被吓怕了。P1-3 序言 说起黄自林,很多人一定知道他的小小说《妈嫂》被广西电影制片厂改编成电影的事,却鲜有人知道《妈嫂》早在改编成电影的前几年,先后入选了全国中职校通用《语文》作课文。如今,黄自林的小小说创作已告一段落,然而多年前写成的作品却悄然“遍地开花”:他11年前写下的另一篇小小说《邻居餐桌上的谜底》,至今已入选了六十余本书籍,被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研究所等二十余家教育网站当成范文供中学教师和学生学习探讨,并有100家网站和个人博客转载。文学的力量是无穷的,《邻居餐桌上的谜底》正以它平凡的美感感动着全国千万读者。梧州作家黄自林的小小说里,隐藏着大世界。 现在,如果你点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网站2010年4月3目的“广播故事会”,可以听到黄自林的小小说《邻居餐桌上的谜底》。这是一篇非常简单的小小说,不到1000字,用作者的话来说是“用平常到不能再平常、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小说结构和叙述方式,讲述我们身边平凡朴素的生活经历”。一个馋食的小孩,每到晚上都禁不住站在邻居的门边“守吃”。母亲为了告诉孩子“邻居的餐桌为什么总有鱼肉”,便领着孩子去到工地挖了一天的土方,孩子在那天晚上吃上了肉,也弄懂了邻居餐桌上的谜底。这就是小说讲述的故事。 然而这篇小小说又非常不简单:写于1999年,迄今已经11年了。但是,11年后的今天,不仅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浩瀚如烟的文海里选中,还先后入选了《学语文·B版》、《新课标语文读写能力升级训练(小学6年级)》、《七彩语文.小学中高年级》、《中学生魅力阅读9(高中版影响你一生的经典美文)》、《小天使·六年级语文(人教版)》等六十余本书籍。这些书籍中,2010年出版的就有十余本。 在人教论坛、中小学教育资源交流中心网、人力教育资源网、中国高中生网、语文版中学语文教学网等近20家主要教育网站里,也能看到《邻居餐桌上的谜底》,它被列为范文供广大老师、家长和学生学习探讨。除此之外,这篇小小说还被上海、南京、江苏等地的中学当作学生的阅读训练以及语文试题。而在HSK中国汉语中级水平考试试卷中,老外考中级汉语水平想过关,也读《邻居餐桌上的谜底》。以上《邻居餐桌上的谜底》入选的书籍,大部分是中小学生语文辅助读本和课外读本。有些已经再版。入选的网站和语文试卷也主要是面对全国中小学生。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这篇小小说的读者至少在千万以上,甚至更多。 在互联网上,以“邻居餐桌上的谜底”为关键词,可以搜索到不少评论和读后感,家长、老师以及学生对这篇作品的评价很高。有一位语文老师写了一篇评论,标题叫《吃妈妈的苦》,它为读者阅读作品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不少家长认为,这是一篇教育孩子的好作品,甚至有家长在网上留言说这篇文章应该进入教材;学生们也很喜欢这篇文章,有一个湖北的中学生把这篇作品寄给新疆的一个学生,叫她一定要阅读……而著名作家、广西小小说学会会长沈祖连,则给出了这样的评价:“一篇作品入选这么多本书,这可能是中国小小说之最了。” “作为一个作家,写出这样的文章,他是幸福的。尽管没人知道黄自林是谁,没有人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广西梧州人,没有人知道作家在写这篇小小说的时候,是在梧州的一个只有20万人口的偏远小县蒙山,没有人知道他的文章入选了这么多书籍而没有收到一分稿费,但他仍然是幸福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黄自林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幸福有很多种定义,每个人所理解的幸福会有所不同。作家黄自林的这种幸福的背后,是一段百味杂陈的悠长文学坎坷路。黄自林是1990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的,当时他已经二十多岁了,在蒙山县陈圹镇农村老家务农,是两个孩子的爸。他家境不是很好,在这样的时期,养家糊口应该是第一要务,是什么让他迷上了文学?“其实我从小就喜欢文学,13岁的时候开始阅读长篇小说,有时候一天就读完一本小说,这样的阅读持续了很多年。”黄自林回忆说。“在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并且对其中的一些文学作品没有感觉了,我才开始写。”“最初,我是在煤油灯下开始写作的。那时候,白天上山干活,经常会坐在树林底下海阔天空地想象。我的第一篇小说寄给了《广西文学》,当时收到稿件的编辑梁宪华,不仅发表了我的小说,还给我回复了一封信,信里这样说:黄自林,作为一个农村青年,无论多么艰难,你一定不要放弃……” 就这样,黄自林坚持下来了。1991年,他调到蒙山县文化馆工作,1991年至1993年写成的《圆房》、《渡船人》等约八万字的几个中短篇小说先后在《广西文学》发表。1993年至1997年,他调到蒙山县新圩镇文化站工作,因工作繁忙,辍笔五年。1998年,黄自林又回到了蒙山县城,开始小小说创作。2000年至2004年间,黄自林每年发表小小说100篇以上……时至今日,他已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小小说作品约600篇,大约有十分之一被《读者》等报刊选载,并入选《中国小小说大系》、《世界微型小说经典》等重要文学书籍,获得不少国家级和省市级的奖项。因创作成绩突出,2004年6月,黄自林幸遇伯乐赏识,从蒙山调到了梧州市文化部门工作。 如果说黄自林最初半耕半读是出于对文学的热爱,那么从中短篇小说创作到小小说创作的“转型”,则是略带无奈的选择。“小小说相对于中短篇小说比较容易写,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当时的工作根本不允许我一天里花太多的时间在写作上。”黄自林告诉记者。 尽管“转型”了,作家骨子里的一些东西还没丢。“在蒙山县文化馆工作的时候,文化馆前面就是图书馆,在蒙山的那几年,我把图书馆里大部分文学作品翻了一遍。工作之余,一闲下来,我就读书写作……” 说到这里,黄自林回忆起《妈嫂》的创作过程。当时是一个冬天的傍晚,他下班后突然来了灵感,便伏在办公桌上写了起来,写的时候泪流满面。《妈嫂》从动笔到完成,只用了不到两个小时,作品从头到尾甚至不用改动一个字。当时黄自林根本没料到《妈嫂》发表后反响如此强烈:2000年8月,因《妈嫂》创作的成功,《微型小说选刊》将黄自林列为“当代微型小说百家”向读者推介。2003年,《妈嫂》入选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语文》课文,2009年6月,《妈嫂》被广西电影制片厂改编成电影《山那边的女人》,2009年,黄自林被评为“新世纪风云人物·小小说新36星座”,赴郑州参加中国小小说高端论坛和颁奖会。 在黄自林的小小说创作“遍地开花”的时候,他却再一次“转型”,改写故事。作家借用了凡一平的一句话来解释其中缘由:“写小说写到一定程度,就像跳高运动员想要突破自己一样。比如一名跳高运动员跳过的最高高度为2.20米,但想要跳过2.21米,就非常难,或者终生也跳不过去了。” 2004年至2005年间,黄自林的十余篇中短篇故事先后在《故事会》、《山海经》等杂志发表。调到梧州市文化部门工作后,因从事的是舞台艺术创作,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剧本的创作上。他创作的剧本,至今已获得“广西小戏小品大赛”一等奖、广西第七届剧展“桂花奖”铜奖及创作奖等约十个奖项。 回望来路,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黄自林写作路上漂亮的“三级跳”,不管是从乡村到县城再到城市,抑或从中短篇小说到小小说再到剧本,作家一直在虔诚并怀着感恩之心在默默地写着,也一直在寻求突破。我们期待看到黄自林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