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义龙主编的这本《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云南大理洱源卷)》收录了云南大理洱源当地包括神话、故事、传说、笑话在内的民间故事三十余万字。这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为读者生动地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与劳动画卷。卷中附有三十余幅展现当地风土人情的彩色插图,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云南大理洱源卷) |
分类 | |
作者 |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杨义龙主编的这本《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云南大理洱源卷)》收录了云南大理洱源当地包括神话、故事、传说、笑话在内的民间故事三十余万字。这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为读者生动地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与劳动画卷。卷中附有三十余幅展现当地风土人情的彩色插图,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内容推荐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里集结着散落于民间的故事瑰宝,它们是:对我国民间故事最真实、科学、全面的收集和整理;对日益流失的民间文化遗产的国家级抢救;不可复制的口述活历史;包罗万象的故事版地方百科。这些原汁原味、通俗易懂,充满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启迪性于一体,让我们于妙趣横生中品味本土异乡风土人情,于奇思妙想中感悟世间百态、懂理明智。 本书是其中的“云南大理洱源卷”,由杨义龙主编。适读于:家长、孩子;老师、学生;讲故事、写故事的人;文学、历史、民俗等爱好者。 目录 神话 开天辟地(白族) 五谷神王 祭猎神 狩猎神 草白王放羊 白岩天子 人变猴 天狗追仙草 男人坐月子 金葫芦 白王打天下 白王嫁女 传说 风物习俗传说 火把节 石明月 石头皇帝 雷楔子的传说 歌仙撒种 仙女打歌处 孤儿娶公主 三营村花会 凤凰帽 彝家人为什么不吃狗肉(彝族) 本主传说 西山本主 杨千贞本主 爱唱调子的本主 五村五邑本主 西湖本主 木匠本主 张绰谢本主 包大邑本主 江尾石岩本主 景庄皇帝与武宣王(白族) 青山本主大黑天神 塔平村本主 十八村本主 玉屏山本主 花姑娘龙与本主 开国皇帝段思平 打天下 白王府 饮马塘 “十分水” 铁甲村本主 本主庙前惩恶少 西坡本主 本主娘娘 姑四女 龙王本主 放鸭本主 鱼塘本主 辘角庄 三家村本主 本主的儿子 三公主舍身解毒 红山本主(白族) 江尾十八村本主 五老爷降妖 三营本主大黑天神 翠屏本主 牛街石耳朵 四个猪头一起接 本主不吃牛 龙的传说 母猪龙(白族) 河头龙王一家(白族) 魏娘娘的洗脸盆 青龙潭(白族) 石匠和小石龙(白族) 错剥龙皮 小黄龙(白族) 河曲龙王(白族) 赶龙鞭(白族) 魏晋石(白族) 浪穹龙王 观音阁(白族) 白龙小姐(白族) 姑娘龙(白族) 龙女小三妹(白族) 玉白菜(白族) 医龙病(白族) 龙王戏珠(白族) 小姑奶奶回来了 北甸龙潭 故事 地名故事 鸟吊山(白族) 鹤林海眼(白族) 犀牛望月 花石玉 百岁坊的来历 罗时江的来历 凸凹村 山羊坪(白族) 火焰山 五十石 乔后盐井(白族] 擦脚石 渔潭坡(白族) 漏邑村(白族) 斧头泉 梅城三石塔 石城坝(白族) 陆晃庙(白族) 龙马洞(白族) 金猪的铁链变成江(白族) 金牛寺(白族) 人物故事 建文皇帝的故事 建文皇帝在浪穹 渡龙桥和梅刺河 建文帝上台 建文帝出家 白云山奇遇 金口玉言 大能干和二能干 担当和尚的故事 张大观的故事(白族) 进京赶考 奇怪的状纸 中了亚元 绿化王帽山 银子会晒折 龙王送柱子 判活夺生妻案 开沟引水 火烧官院 张魁士的故事(白族) 白鹤一转 牛让城乎 写春联 牌坊移位 穿针引线 乡试落榜 “琵琶果”对“杵臼花” 陈思泰的故事(白族) 有天没日 有钱活无钱死 县官赴宴 当堂对质 幻想故事 段煜变虎(白族) 海龟为什么把头缩进 壳里(白族) 牛为什么无上牙 乌鸦与狐狸 狼、狐狸与猴子 兔子和老虎 狗熊为什么要撕人脸 蝙蝠为什么白天不出来 青蛙娶媳妇 狗头人身的姐夫 为何用牛耕地 诉苦鸟和屎姑姑 素心兰 荨麻与艾蒿 猫狗为何成冤家 鼠牛争排行 神笛 金剪子姑娘 耗子原来是恶皇帝留下的 生活故事 选女婿 县官判案 哑子哭娘(白族) 根子盖新房(白族) 两老友(一) 两老友(二)(白族) 两老友(三)(白族) 长生得宝(白族) 海宝 老大和老二(白族) 打山神(白族) 山妹 三姊妹 九兄弟(白族) 两颗金珠子 “清白传家”的由来 继母塔娜 妻死回生 告状由得他 巧女(白族) 鹅卵石 气死“活阎王”(白族) 笑话 艾玉的故事(白族) 推磨 撑船 对诗 戏进士 拜寿吃鸡 跟在后面 谁放屁 锯酒盅 一件难事 称猫 判银子 我爹生我我生你 师爷上当 四书无母狗 少用智慧 猫虎 过目不忘 吃鱼 一副对联 一千两破题 天高三尺 巧审大善人 他比你更有理 你挑剩的都是我的 六八的故事(白族) 巧吃鸡鸭 治土官 大河生羊 不重!不重! 破财神 土锅换银子 六八拜寿 夸官村 虫蛀银子 土官立墓 六八尝鸡 晒银子 打赌 说吉利话 吃毒疮 六八与土官 老陶死在荷包里 某翰林故事 巧对村名得佳偶 大娘大嫂巧对联 巧姑娘考书果子 农妇巧对联 两斗米(白族) 试读章节 从前,有弟兄俩,一个叫盘古,一个叫盘生,他们每天都去山里砍柴,砍回来又到街子上去卖。一天,盘古在街上遇着一个叫妙庄王(观音父亲)的算命先生,他便请妙庄王算了算命,妙庄王对他说:“从你的命里看来,你砍柴不如去钓鱼。” 盘古说:“我也喜欢钓鱼,但是不知到什么地方,哪天去钓好呢?” 妙庄王说:“钓鱼要到金沙江,八月初三那天,太阳出来的时候就去。” 妙庄王还嘱咐他说:“钓鱼的时候,不要钓第一条,也不要钓第二条,要专钓那条红鱼。” 盘古又问:“钓回来能不能把它煮吃了呢?” 妙庄王说:“你千万不要把它煮吃!要到街上卖,也不要随便就把它卖掉。人家要零买,你就说要整卖;人家要整买,你就说要零卖。谁把价钱出到三百六,你就把鱼卖给他!” 原来那条红鱼就是龙王的三太子,被盘古钓去之后,龙王非常着急,每天到街上去寻找,好容易才找到了那个卖鱼的人。龙王生怕卖鱼的把红鱼割开卖,很快地添钱,最后添到三百六,终于把这条红鱼买至U手了。龙王心里觉得很奇怪,他想:怎么这个卖鱼的偏偏钓到了这条红鱼呢?一定是有人教他的!他便问盘古说:“是谁叫你钓红鱼呢?” 盘古说:“是算命先生妙庄王。”龙王想,妙庄王怎么会这样神机妙算?我也去找他算算吧。 龙王找到了妙庄王,问道:“先生,请你算一下,今年的雨点是怎么下法?” 妙庄王屈屈手指,便说:“城内两点,城外三点。”龙王想:雨要怎么下,完全由我。你说城内两点,城外三点,我偏偏要在城内下三点,城外下两点,看你怎样? 谁知,龙王这么一做,大雨一直下了七年。天连水,水连天,造成了很大的灾难。结果天崩了,地也裂了,从此天地没有了,人类没有了,日月也没有了,天下变成了黑洞洞的。 没有天,没有地,一直延续了好几年,相传到前朝的时候,盘古、盘生才又出来。盘古对盘生说:“阿弟,我来变天,谁来变地?” 盘生说:“阿哥,你变天,我来变地好了!” 于是,他们两弟兄一个去变天,一个去变地。天从东北方变起,地从西南方变起。盘古在鼠年变成了天,盘生在牛年变成了地。 但是,他们变出来的天和地还不完整,天在西南方不满,地在东北方还有缺陷。盘古、盘生都非常忧虑。可是,他们并不灰心,仍继续盘算着如何补满天,如何填平地。后来,他们终于想出来一个法子:天不满用云来补,地不平用水来填。从此,天圆满了,地也铺平了。可是,盘生变的地比盘古变的天大。怎么办呢?后来还是盘生想出了个法子。盘生对盘古说:“我的地和你的天不配,我把地缩小一点好了。” 盘古自然很赞同弟弟的法子,于是盘生便用缩地法把他的地缩小了。这一缩,地面上就出现了许多皱纹,这些皱纹便是大地上的山。 天地修成以后,盘古、盘生就死去了。盘古死时,身长足有一丈八尺。他横躺在观音寺里,头朝东,脚朝西,眼有碗大,嘴有盆大,十分魁伟。说也奇怪,观音叫他怎样,他就怎样。观音的手指到哪里他就变到哪里。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张开眼睛是白天,闭上眼睛是黑夜。小牙齿变成了星星,大牙齿变成了石头,眼毛变成了竹子,嘴巴变成了城市和村庄,汗毛变成了草,头发变成了树木,小肠变成了小河,大肠变成了大河,肺变成了大海,肝变成了湖泊,鼻子变成了笔架山,心变成了启明星,气变成了风,脂油变成了云彩,肉变成了土,骨头变成了大岩石,手指脚趾变成了飞禽走兽,两手两脚变成了四座大山:左手变鸡足山,右手变无量山,左脚变点苍山,右脚变老君山,也就成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筋变成了道路,手指甲变成了屋顶上的瓦片。 P3-4 序言 人类不能没有故事 故事,是人类对历史的记忆,它记叙和传播着社会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构建着社会的文化形态。具有五千年文明底蕴的古老中国,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讲故事的传统。那些“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奇的故事,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澎湃着感人的生命张力。作为先人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民间故事中充满了民族的智慧和生命的记忆,它传承了朴素的文化血脉,是民族文化得以认同的载体。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生命尊严的守护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上学读书带来的影响力还要绵久和强大。民间故事中蕴含着的历史文化、理想信仰、价值观念、情感道德、生活知识等丰富内容,具有精神娱乐、知识传播和教化启蒙三重作用,不仅给人以知识和智慧,也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不仅传播着社会价值理念,也构建着美好的精神家园。 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文化史,我们的祖先讲着“女娲补天”的故事,开创了华夏民族的创世纪元;伟大领袖毛泽东讲着脍炙人口的故事“愚公移山”,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改革开放大潮中,我们又讲着春天的故事,跨入了豪迈的新时代。一个有故事的人生是辉煌的人生,一个有故事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故事,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民族走向成熟,也伴随着我们的国家走向强大。 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故事,强大的国家不能没有故事,复兴的时代不能没有故事。那些美妙动人的民间故事,在世代的传承中,已经内化为我们的民族精神,融入中华儿女的品格中。然而,在文明更迭、社会转型的年代,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把祖先留下的精神遗产抢救下来、保存下来,完整地交给后人,是几代民间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为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把对民间故事的抢救和传承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并将《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常抓不懈。 除了中国,哪个国家还能有如此丰富的故事,并有如此众多的故事传承人和听众?作为一种民间文学样式和娱乐方式,民间故事或许会被人们冷落,但我相信,作为中华文明的血脉,民间文化的基因始终流淌在亿万人民的血液里,它的根不会断。 人类没有故事将会平淡无奇,世界没有故事将会索然无味。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文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让我们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美好故事世世代代地讲下去,让中国的崭新故事向人类倾诉更多的精彩。 2014年4月 后记 2003年末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大理州白族文化研究所所长赵寅松先生找到了我,要我负责《中国民间文学故事丛书·云南大理·洱源卷》的编辑工作。我当时有些犯难,一是我对民间文学很少接触,对于民间传说故事的收集整理基本上是空白,而在省、州、县各级都有专门从事此项工作的专家、学者,在他们面前,我只是一个尚未入门的学生;二是我手头正在写着一部长篇小说,正处于“刹不住”的阶段。但赵先生要求我来完成此项工作,他是德高望重的长辈,我再难,也得要接受这项任务。另外,民间文学的确需要全面抢救,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一旦失传,就会让后人追悔莫及。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洱源白族人,我有责任和义务牵头来做这项极有意义的事情。 2004年初,我便着手这一项工作。在上班之余,我马不停蹄地参与到民间传说的收集、整理和微机录入等各个环节中来。令我感到十分欣悦的是,洱源县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民间传说故事和其他各民间文学样式的收集整理工作。1985年,洱源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即编印了民间故事传说集《姑娘龙》(内部资料),这本小集子共收录了60篇故事、传说,大致可以分为创世神话、龙神话、观音神话、本主神话、传说故事等六大类,讲述者、收集整理者达到了120多人。1990年,洱源县编印了民族民间文学资料集《水花树》,该集子编选了本主故事30篇,另外还收入其他民间故事、传说、歌谣等多篇。王立智同志做了大量收集整理工作。2000年,洱源县委宣传部和洱源县文体局合编了《洱源西山白族文化》上、下两部,其中也收集了西山白族神话、民间传说、机智人物故事和动物故事等。另外,中国戏剧出版社也于1999年公开出版了民间故事集《建文皇帝在云南》一书,此书由董亮伟先生收集整理。该书收集了大理国开国皇帝段思平的传说,建文皇帝在洱源的传说,以及本土一些机智人物、英雄人物的故事。编者在后记中写道:“很多人朗朗上口地给我讲述故事的来龙去脉,我作了忠实的记录……讲述者是口头传承者,而我是文字记录者,或是叫收集整理者。”使我进一步认识了收集整理民间故事的不易。我认真地拜读了以上几部作品,从中选出了一些思想水准较高、立意深远、文化含量丰厚、故事曲折、饶有趣味的故事传说,并在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对一些个别字句的文理不畅、未及校正的错别字、漏字作了修改与补充,对于个别故事冗长而又缺少生气的,则根据情节需要加以删节。这样,这么多厚重的文化积淀,便成了《中国民间文学故事丛书·云南大理·洱源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尽可能更多地收集整理散落在洱源村村寨寨的民间故事、传说,在我的带动下,乡村教师王丽珠、杨世明、杨泉伟、段学松等人也参与到这一项有意义的活动中来。我们深入到洱海源头的村村寨寨,一方面收集故事,另一方面也拍摄了一些反映洱源自然、历史、地理、文化诸方面的资料照片,以期能为本书起到增色的作用。洱源县文化馆馆长杨光辉先生也参与协助了收集整理工作。 在阅读、收集、整理的过程中,作为本书编者之一,我自己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参与编辑本书之前,我一直都以传世的经典著作为学习的范本,对民间文学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接触到这些民间传说、故事之后,我的心灵被震撼了。原来,口耳相传的这种民间故事传说无论在思想还是文化层次上,都不亚于书面文学,最让人感到惊奇的是那种想象力,是令有些经典作家望尘莫及的。 收入本书的故事传说,大体分六类:一是本主传说。洱海源头几乎每村都有各自的本主,本主传说就显得相当丰富,有些本主还是著名的历史人物,比如白王段思平、南诏末期的赵善政等,有些本主是龙王,这在白族村寨相当普遍,而有的本主是石头、有的本主是猴子,令人惊叹洱源白族本主崇拜的多样性。二是龙神话。白族是一个爱龙崇龙的民族,龙神话较多,而且极具多样性,故事情节各有不同。三是观音传说。观音点化众生的故事俯拾皆是。四是创世神话。用神话传说的形式来诠释先民对于宇宙和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五是教化故事。通常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故事来教化人们行善积德。六是机智人物、英雄人物以及帝王故事。这些故事既有积极向上的,也有观点陈腐的,但大多数故事都很吸引人。机智人物故事如“六八的故事”,英雄人物故事如“邓赕诏柏洁夫人的故事”,帝王故事如“建文皇帝的故事”等。其他还有寓言、童话、幽默故事等,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书的编辑过程中,得到了中共洱源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关心,得到了州白族文化研究所赵寅松所长的指导,初稿还交白族文化研究所进一步修订过,在此表示衷心感谢;本书成书之前,曾由洱源县委宣传部部长杨云洲认真审阅,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水平有限、时间紧、任务重,本书肯定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有些题材重复,有些故事情节单调,也肯定还有一些精彩的故事尚未收入本书中。请专家、读者不吝批评,我们将在以后做得更好! 20004年7月31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