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清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许多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清官廉吏受到百姓的崇敬与爱戴,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故事久久传颂。
陈杰编著的这本《中华清廉故事》以中华民族历史为叙述背景,以名垂千古的清官廉吏的事迹为线索,讲述了从“夏”至“清”历代卓然特立的44位历史人物的清廉故事,以史实为依据,真实客观地展现其人其事,并力求突出知识性、启迪性、趣味性、可读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华清廉故事/中华古代文史故事系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陈杰 |
出版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华文明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清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许多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清官廉吏受到百姓的崇敬与爱戴,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故事久久传颂。 陈杰编著的这本《中华清廉故事》以中华民族历史为叙述背景,以名垂千古的清官廉吏的事迹为线索,讲述了从“夏”至“清”历代卓然特立的44位历史人物的清廉故事,以史实为依据,真实客观地展现其人其事,并力求突出知识性、启迪性、趣味性、可读性。 内容推荐 古廉今鉴。陈杰编著的这本《中华清廉故事》以中华民族历史为叙述背景,以名垂千古的清官廉吏的事迹为线索,讲述了从“夏”至“清”历代卓然特立的44位历史人物的清廉故事,以史实为依据,真实客观地展现其人其事,并力求突出知识性、启迪性、趣味性、可读性。清廉关系个人毁誉、政权得失、国家兴衰,目前反腐倡廉已成为世界性的社会政治问题,引起许多国家的重视。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翻翻咱们的家谱,心灵一定会被老祖宗的冰操清节触动而震撼。他们是广大党政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以德为政的明镜史鉴,是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敬廉崇洁、立志修身,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学习榜样。 目录 禹 公而忘私,三过家门而不入 伊尹 帝王之师,乐道守义 介子推 不言功禄,退隐山林 斗子文 勤政廉洁,古今典范 季文子 三朝元老,一代廉士 孙叔敖 治国安邦,持廉至死 乐喜 上下和睦,以不贪为宝 晏婴 廉政卓千古,司马愿执鞭 鲁仲连 行侠仗义,不图名利 汲黯 直谏诤臣,秉正为公 尹翁归 依法执政,廉不受馈 黄霸 以廉为本,用法宽和 宋弘 为人正直,为官以德 第五伦 一心奉公,廉洁清白 董宣 公正廉明,执法如山 杨震 暮夜却金,一尘不染 羊续 悬鱼拒贿,浊世清流 刘宠 “一钱太守”,清廉自守 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胡质 父廉子承,忠清在公 吴隐之 酌饮“贪泉”,清操不渝 高允 心境澄明,无求无惧 苏琼 无私“官念”,一心为民 徐勉 淡泊名利,以清白遗子孙 魏徵 千古诤臣,居安思危 卢怀慎 国事心忧,家贫如洗 刘晏 清廉理财,爱民为先 陆贽 清慎修身,力戒贪贿 王旦 选贤任能,廉俭自律 寇准 刚直不阿,明辨是非 范仲淹 忧乐天下,情系苍生 包拯 铁面无私,名垂青史 司马光 诚实正直,勤政尚俭 耶律楚材 经天纬地,匡国济民 况钟 洁清之操,一尘不染 于谦 忧国忘身,两袖清风 杨继宗 刚直孤峭,廉中之廉 海瑞 为政清廉,反腐奉法 汤斌 “三汤道台”,勤政恤民 于成龙 苦节自厉,蜚声朝野 张伯行 “天下第一清官”,以百姓为心 陈瑸 “苦行老僧”,廉能并举 郑板桥 清正廉洁,刚正不阿 林则徐 爱国为民,功勋盖世 试读章节 四千多年前的上古尧、舜时代,出现过一次洪水泛滥的特大灾难,受灾地区很广,损失很大,情形非常严重。时值尧当政,即委任鲧作为治水总管,命他设法平定洪水,拯救灾民。可是鲧忙了九年,毫无成绩。原来他的治水方法主要是积土阻水,筑堤建坝。因为水势太猛,阻挡不了,所以终于失败。鲧因此被处死。 尧让位给舜以后,舜又命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禹吸取并总结了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用疏导的方法,依据山形地势和河流位置,全面规划水道,让水由小渠流人江河,由江河再流向大海。这样有计划地设计、施工治水工程,领导各地百姓同洪水搏斗,经过整整十三年,终于消除了洪水泛滥的灾祸,取得了成功。 在这十三年中,禹的工作是非常艰巨和辛苦的。许多地方他都到过,许多工程他都亲自参加。据说浙江的会稽山,就是因为禹在那里会聚计议过治水工程而得名。黄河的龙门、三门峡,都是禹领导开凿的。禹也疏导过长江的上游,在巫山,曾因施工失误,错开了一道峡谷,这“错开峡”,就成了现在四川巫山县的一个古迹。 禹继承了尧和舜的美德。尧俭朴,古书《韩非子》说他虽贵为部落联盟的大首领,却住在用参差不齐的茅草盖成的屋子里,喝的是野菜汤,吃的是粗米饭,身上穿的是粗麻布衣服,天气冷了加一件鹿皮挡挡风寒,使用的器皿不过是土碗土钵。舜宽厚,曾几次被继母和同父异母弟弟陷害,险遭命危之灾,都因贤惠而机智的妻子的巧设计策而逢凶化吉,但当他被大家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之后,却不计前仇,宽厚地对待了他的继母和弟弟,使得他的仇人都被感化向善了。禹以德化人,工作态度严肃认真,私人生活无暇顾及。禹因治水,经常住在低洼潮湿之地,得了关节炎,走路一颠一跛的,很是吃力。由于长年受风吹雨淋,在污泥脏水中滚打,他的手掌、脚底都长满了厚茧,指甲也磨坏了,皮肤晒得黝黑粗糙。《庄子·天下篇》用六个字描写禹治水的劳苦:“沐甚雨,栉疾风。”意思是暴雨洗头,大风梳发。虽是简短的六个字,描写得却很生动。 禹一直到三十岁都迟迟不结婚,过着单身的生活,为的是集中精力把洪水治好。后来在涂山(今浙江绍兴县西北)遇到一个名叫女娇的姑娘,心中很是爱慕,可是没有谈上几句话,就急急忙忙出发视察灾区去了。女娇也敬爱禹,天天盼望再见到他,好不容易盼来,草草结了婚,婚后才四天,禹又走了。后来,女娇被送到禹的老家安邑去住。但是,十三年中,禹很难回安邑。虽然因为工作关系,几次到过家乡,而且曾经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口,还听到孩子正在哇哇地哭,可是都因为任务要紧,没有工夫到家里去看看。他说:“时间宝贵啊!即使是短短的一寸光阴,也必须爱惜、争取、利用!” 禹治水是我国上古时代一件了不起的工程,成为我国古代人民力量和智慧的象征。一千多年后的春秋时代,鲁国昭公元年(公元前541年)时,当时的一个名叫刘定公的人还说:“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意思是说,禹的功劳实在太伟大了,他给后人的德惠影响深远。假如没有禹,我们早成为鱼虾了。史学家们还考证,在我国古老的铜器铭文里,也有关于禹治水的记载,说他是“平水土定九州的人”。 禹为百姓勇于吃苦,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了人们的称赞,“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也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禹的清廉为民精神,永远被后人传颂着,成为我国人民优秀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在我国许多地方,都留下了关于禹的遗址。河南开封有“禹王台”,传说他曾在治水时住过这里;禹县有“禹王锁蛟井”,相传禹曾在此降服兴风作浪的蛟龙。浙江绍兴有“禹庙”和“大禹陵”,传说他晚年在此大会诸侯,在这里去世。此外,现在山西省的河津县还有“禹门口”、夏县有“禹王城”,相传禹曾在这些地方凿山治水等等。这些遗址,都说明了人们对这位上古时期治水英雄的怀念和尊敬。19世纪初的法国学者雷缪塞这样惊叹地说:大禹治理了两条大河,这两条大河的宽度以及流速相当于美洲那些大河的宽度与流速,大禹还把成百条小河流的水引入1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广阔土地。这一壮举,使这位著名的汉学家称赞中国人是“一个一向培植和尊重知识的民族”。 禹的重大功绩不仅在于治理洪水,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更重要的是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形态,创造了“国家”这一新型的社会政治形态。在各诸侯的拥戴下,五十三岁的禹正式即王位,以安邑(今山西夏县)为都城,国号夏。夏禹王是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伟大历史人物。P1-3 序言 中华文明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清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许多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清官廉吏受到百姓的崇敬与爱戴,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故事久久传颂。 中国古代的语言学家及思想家给“清廉”赋予了丰富的语义和深厚的内涵:“清”,本义是清白、清廉、清高,“清则无欲”,寓意朴实无华、表里如一,与“奢”相对;“廉”,本义是廉洁、廉明,不苟取、不妄取、不受不义之财,与“贪”相对。不“奢”不“贪”,是为清廉。史书中频繁出现对“清白”、“清淳”、“清正”、“廉明”、“廉能”、“廉洁”等道德素养和政治品格的推崇,以及对“清官”、“廉吏”的褒扬。提倡为人为官要清白廉洁、清正廉明,不损公肥私、不贪污受贿,拒腐蚀、永不沾,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总结出了深刻的治国安邦的廉政经验。廉政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传统,原始社会就形成了朴素的民主监督制度;到西周时期,“廉”已成为一种道德观念和治国思想,以廉为本考察群吏的政绩,裁断高下优劣;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加强对地方官吏的掌控,巡视监察的内容不仅包括检举查办腐败犯法行为,还将骄躁淫暴、不孝父母、不执行政令等纳入巡察之列,要求官员清正廉洁。孔子注重廉政文化和道德修行,提出“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重视掌权者自身修养、自律精神对正确用权的作用,品德良好的官员能将权力运用于为社会和人民谋幸福。古人认为,“廉者,政之本也”,“官德廉为本”,“公生明,廉生威”。因此,“欲治国,则必先重吏治;欲治吏,则必先重清廉”。管子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之。”把“廉”列为维系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四大支柱之一。《周礼·天官》明确记载治理官府、考察官吏之“六计”是:“一日廉善,二日廉能,三日廉敬,四日廉正,五日廉洁,六曰廉辨。”廉善,指行善举、办善事,善于排解矛盾,做事善始善终,讲的是思想和行为;廉能,指做事措施好、办法佳、魄力足,能贯彻执行好政令,能打开工作局面,讲的是能力;廉敬,指一丝不苟、尽职尽责、公而忘私、鞠躬尽瘁,讲的是敬业精神;廉正,指品行方正、作风朴实、洁身自守、浩然正气,讲的是人品;廉洁,指不徇私情、不阿权贵、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讲的是气节;廉辨,指明察秋毫、显微知著、能辨是非、敏捷犀利,讲的是眼光。不难看出,古代的“廉”不只是今日字典所释“不贪污、不占便宜”之意,其原意是比喻有棱角且锋利,引申意为方正、高洁、清白、俭约、公平、不苟、明察等。“廉”不仅是一种道德观念,更是一种治国思想,把“廉”提到了立国执政的崇高地位。以这“六计”为考察标准,对官员的要求可谓完善备至,强调了为官清廉、“以廉为本”的重要性。 在以廉政思想为内核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历史上产生了大量的“廉”论,如邓牧论君道吏道的败坏,黄宗羲论吏治廉洁的标准,曾国藩论节俭治贪等;又如形式多样的廉事、廉诗、廉文、廉谚、廉戏、廉政格言警句等,这些都贯穿了“百行德为先,治政廉为首”的思想。历朝历代设立了各种监察与反贪机构,出台种种法典奖廉罚贪,涌现了许多清廉守正、严于执法、政绩卓著的清官廉吏。他们有的一尘不染,两袖清风;有的一身正气,惩贪倡廉;有的洁身拒贿,慎独自律;有的公正廉明,执法如山;有的忧国忧民,笃功务实;有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的夙兴夜寐、廉洁勤政,抱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有的位卑不敢忘忧国,体恤苍生,有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责任感。作为廉士,不管是为政一方的地方小吏,还是身居高位的朝中重臣,他们都有着廉洁奉公、遵纪守法、拒腐反贪、爱民如子的高尚品德。在他们的身上,承载着江山社稷的重托,也肩负着黎民百姓的希望,给封建王朝的腐败官场吹进了缕缕清风,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和典范。 尽管由于历史的、时代的、阶级的局限,清廉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民族的、地域的、阶级的狭隘性,刻上历史与时代的烙印,但它仍不失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到了近现代,这种美德得以继承和发扬,并被赋予了时代的、全新的内容,那就是率先垂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廉洁奉公。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秘密访问延安时,看到毛泽东住处四壁黄土,穿的是打补丁的衣服,吃的是小米南瓜汤;周恩来睡的是土炕;彭德怀穿的是用缴获的降落伞缝制的背心时,他被中国共产党人的清廉精神感动。他断言,这种作风会产生一种伟大的力量,并将这种力量称之为“东方魔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神州大地发生的巨变已经证明:清廉不仅是一种崇高的精神,更是一种战无不胜的力量,是胜利之本。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未来我们要取得更大的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需要继续发扬清廉精神,特别是各级党政干部需要树立正确的清正廉洁观。“清”就是政治清明:要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强政治敏锐性,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深刻认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急剧转型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冷静对待成绩,清醒分析问题;要永远与人民在一起,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正”就是正气在身:做人要正派,办事要公正,从政要走正道;要坚持原则、敢于负责,不以私情废公事,不拿原则做交易。“廉”就是为政以廉:要坚守信念防线、道德防线、法纪防线,不用公权谋取私利;要以最坚决的态度和最扎实的措施同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作斗争,一手抓改革,从源头上防范用人腐败,一手抓整治,坚决不让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者得利。“洁”就是洁身自好:要加强品行修养,培养健康情趣,节制不良欲望,不去低俗场所;要择善而交,见贤思齐。 古廉今鉴。本书以中华民族历史为叙述背景,以名垂千古的清官廉吏的事迹为线索,讲述了从“夏”至“清”历代卓然特立的44位历史人物的清廉故事,以史实为依据,真实客观地展现其人其事,并力求突出知识性、启迪性、趣味性、可读性。清廉关系个人毁誉、政权得失、国家兴衰,目前反腐倡廉已成为世界性的社会政治问题,引起许多国家的重视。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翻翻咱们的家谱,心灵一定会被老祖宗的冰操清节触动而震撼。他们是广大党政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以德为政的明镜史鉴,是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敬廉崇洁、立志修身,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学习榜样。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