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帕尼亚”号改装完毕后,在斯卡帕湾加入了英国海军的主力舰队。当时,英德两国在海上的争夺已呈白热化程度,双方正酝酿着在海上进行一次大决战。德国公海舰队总司令舍尔海军上将制订了一个诱敌深入的作战方案:以在挪威海岸游弋的由希佩尔海军少将指挥的轻巡洋舰和驱逐舰组成的海军中队为诱饵,由舍尔指挥的公海主力舰队紧跟其后,如果英国海军出击,希佩尔进行象征性抵抗后便转舵后撤,把追击者引进舍尔的主力舰队的射程内。英国人侦知了这一计划。他们准备以同样的方法回敬德国人,其作战方案是:派出一支舰队进行追击,在与舍尔的主力舰队相遇后,即后撤,诱使舍尔进入英主力舰队的伏击圈。为此,杰利科集结了150艘战舰,“坎帕尼亚”号也在其中。
1916年5月30日,杰利科率领着这支强大的舰队驶向大西洋上的公海。他踌躇满志,决心给德国人毁灭性打击!夜幕来临,黑暗笼罩着整个大西洋,使本来就寂静的洋面显得更加寂静,海风吹来,使人感到阵阵凉意。而杰利科的作战室里却灯火通明,参谋们紧张地下达着各种指令,无线电也在紧张地工作,随时掌握着这150艘军舰的确切位置。杰利科突然想起了他的编队中还有一艘新装备的“坎帕尼亚’’号航空母舰。说实在的,他对那个“庞然大物”并不是太感兴趣,那个“庞然大物’’到底能发挥什么作用,能有多大用场,他心里没有多少底,他觉得,就凭舰上那几架破飞机去攻击强大结实的坚船利炮,简直是笑话!只是由于“坎帕尼亚”号的官兵强烈要求,他也想有这个“庞然大物”可以壮壮舰队的声势,才勉强同意了。他命令部下与“坎帕尼亚”号联络,他要给这艘军舰下达指令。然而,命令没有人接,无线电也没人回答。杰利科勃然大怒,严令部下立即查清“坎帕尼亚’’号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杂种”是不是投奔德国人去了?
杰利科万万想不到,此时, “坎帕尼亚”号还待在斯卡帕湾的锚地里!作为一艘刚刚服役的战舰就能参加规模如此宏大的海上决战,舰长奥利弗.施万和他的那些年轻气盛的水兵们都感到无比兴奋,他们日夜奋战,作好了一切战斗准备,许多水兵还给女友写去了非常激昂的信,富于想象力的水兵甚至在信中按自己的想象写上了自己在这次大海战中如何如何英勇,如何如何出色。5月30日黄昏,军舰升火,等待着最后出击的命令,舰长施万信心十足地站立在指挥台上,然而,时间一分分地过去了,而出发的命令还没有来。夜幕已经笼罩锚地好长时间了。突然有信号向“坎帕尼亚”号发来,施万为之一振,赶紧让信号兵把信号翻译出来。原来是负责锚地警戒的军官告知他们要关闭防潜栅栏了。舰长施万感到莫名其妙,不是今晚出发吗?关闭防潜栅栏干什么?他马上命令作战和通信等部门进行讯问。终于弄清楚了。原来,整个舰队已于21时起航,现在,整个锚地中就剩下“坎帕尼亚”号一艘军舰了。
原来是被遗弃了!施万闻讯后大为恼怒,但现在不是发火的时候。为了能赶上参加战斗,他准备孤注一掷,不顾单舰航行会遭到德国潜艇攻击的危险,命令军舰立即起航,追赶舰队。同时命令:无线电值班人员立即开机,不停地向主力舰队呼叫。军舰驶出锚地后,主锅炉两班人员轮流工作,使军舰一直保持21节的最大航速,全力追赶。5月31日凌晨2时, “坎帕尼亚”号终于与杰利科取得了联系。这时,他们离主力舰队只有4个小时的路程了。杰利科此时才醒悟过来,原来是临出发之前,自己忘记了给“坎帕尼亚”号下达出航命令!杰利科考虑到“坎帕尼亚”号处于单舰航行状态,并且其附近有德国的潜艇活动,为防不测,不顾施万的一再要求,强令他们立即返航。施万气愤至极,给杰利科拍去了一份电报,电文是:“你是个白痴!”
其实,杰利科的考虑和命令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在1913年的一次演习中,杰利科的座舰遭到一艘潜艇的6次连续攻击,可当时杰利科并未认识到潜艇的重要性,给了这个冒失的潜艇艇长6次相同的评语: “见鬼去吧!”但后来德国人对潜艇的成功运用,给英国海军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和损失,英国海军每被潜艇击沉一艘军舰……
P16-17
21年前,曾经参加过20世纪南方那场边境战争的我,跨出国防大学的校门,从陆军集团军调到海军航空兵工作,并由陆军少校变成了海军少校。
在北京当海军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浪漫,看不到渔帆点点,听不到海鸥声声。虽然已经是少校军官,但还是要挤在筒子楼里两个人住一个房间,而家属却远在千里之外,排队等着随军的进京指标。于是,晚上无聊的时候,办公室就成了像我这样无家可归的“北漂”军官的好去处——一群无聊的光棍汉在办公室里瞎聊。
我们聊到了航母。于是,我便与李忠效合作写出了《航母·航母——世界航空母舰大写意》。没有想到的是,我们这本书引起了海潮出版社的高度重视,当时的社长邓文方、主编林道远亲自担任该书的责任编辑。当时我们的书最后一章是《中国呼唤航空母舰》,但出版的时候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还是删掉了。
1993年“银河”号事件发生的时候,作为海军军官,我们非常关注这件事,但我们也只能在办公室里的瞎聊中表达我们的愤懑与无奈。此时我们的书正在印刷厂里准备出版,我们都十分后悔删掉了最后一章。
1996年的台海危机,已经是海军中校的我正在东海前哨。在一座不知名的高山顶上终日掩藏在云雾中的雷达站里,作为上级工作组成员的我与官兵们喝着烈酒(在不值班的时候),听他们表达着各种看法。
1997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我撰写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海军航空兵》,呼吁“中国海军必须拥有自己的航空母舰”“拥有航空母舰,是中国海军航空兵的世纪之梦,也是中华民族的世纪之梦。”
后来,我离开了军队,转业到地方工作,每每回想起26年的军旅生涯,光荣与梦想,流血与流泪,无怨无悔!
非常感谢我的朋友李忠效,没有20年前的合作,就不可能有今天的《航母出击》。如果不是忠效老师的“档期”太满,我们应该能再度联手。我想,留下的遗憾总能有机会弥补。
非常感谢北京出版集团的董维东老师和刘舒甜编辑,是她们的积极支持和努力,使本书得以顺利出版。
第一章 从空中俯瞰海洋
一、飞机第一次从军舰上起飞
二、飞机第一次在海战中的运用
三、飞机第一次从母舰上发起进攻
四、最早的航空母舰参加日德兰大海战
第二章 海军真的需要飞到天上去作战?
一、失败的成功者
二、一纸条约带来的春天
三、希特勒的失算
四、大日本帝国的一着臭棋
五、袭击塔兰托——航母战史上重要的一页
第三章 航母大决战(之一)
一、射向珍珠港的箭
二、“Z”字旗在飘荡
三、从太平洋到印度洋
四、奔袭中途岛
五、命运逆转的5分钟
第四章 航母大决战(之二)
一、摇篮中的战列舰变航母
二、浴血珊瑚海
三、再生的航母是“蓝鬼”
四、大战之后更风流
第五章 航母大决战(之三)
一、太平洋战场上的“早产儿”
二、瓜岛风云中的旗舰
三、莱特湾大海战中的“诱饵”
第六章 航母大决战(之四)
一、“美国海军在哪里?”
二、辽阔的太平洋上只剩下“老E”孤影相吊
三、向日本本土进击
四、“老E”脱胎换骨
第七章 冷战时期及以后的航母出击
一、“烙铁行动”——仁川登陆作战中的航母出击
二、美国航母开进北部湾——越战中的航母出{击
三、英阿马岛海空战——南大西洋上的航母出击
四、“满腔怒火”行动——美国入侵格林纳达中的航母出击
五、轰炸贝鲁特——一次并不成功的航母出击
六、“黄金峡谷”行动——一次“外科手术”式的航母出击
七、从“沙漠盾牌”到“自由伊拉克行动”——伊拉克战争中的航母出击
八、“持久正义”行动——阿富汗战争中的航母出击
九、美国“航母外交”中的其他行动
第八章 21世纪的大国航母梦
一、美国航母梦:让霸主地位更加牢固一些
二、俄罗斯航母梦:重振河山待普京
三、英国航母梦:让太阳下山慢一些
四、法国航母梦:让价钱卖得更高一些
五、印度航母梦:成为全球第二航母大国
六、日本航母梦:期待着旧梦重圆
七、其他国家的航母梦:欲罢不能,欲干还休
第九章 中国航母梦
一、梦之殇:没有海防的海岸线
二、梦之憾:没有航母的中国海军航空兵
三、梦之吟:中国航母在哪里
四、梦想成真:公元2012年9月25日,首艘航空母舰正式加入中国海军行列
后记
这是一个真实的传奇故事。
1941年12月7日那天,一位名叫乔治·布什的高中生刚刚打完棒球,和朋友们走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菲利普斯学院的校园里,身为球队队长的他,正与同伴们享受着赢球的喜悦。忽然,他们从广播里听到了日本航空母舰编队轰炸珍珠港的消息,2400名美国人遇难身亡,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布什与一群高中生去报名参军,但被拒绝了,因为他们的年龄未满18岁。布什感到很郁闷。
郁闷的棒球队队长布什与朋友们一起参加了一个圣诞舞会。他爱上了舞会上最漂亮的名叫芭芭拉的姑娘。他们一见钟情,坠入了爱河。1942年春天来临,布什邀请芭芭拉参加自己的毕业舞会,并告诉她:自己高中毕业后不准备上大学,而是准备报名加入美国海军航空兵赴太平洋作战。此举得到了芭芭拉的支持,他因此成为芭芭拉心目中的英雄。
1942年6月12日,高中生布什18岁生日那天,加入了美国海军航空兵。当时,美国海军急需飞行员,不久前刚对飞行员的要求作过修改,报名当飞行员的人只需有高中文凭,而无须修满两年的大学课程。所以高中生布什如愿以偿。曾经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布什的父亲把他带到纽约蓬恩车站,将他送上火车,并且叮嘱他要给母亲写信。布什来到了北卡罗来纳州查铂尔希尔基地,接受一名海军航空兵的基本训练。当时布什是在训的海军飞行员中最年轻的一位。这期间,他与芭芭拉秘密地订了婚。
1943年1月30日,已经是海军飞行员的布什即将服役的“圣哈辛托”号(cvL一30)航空母舰下水。布什的母亲和芭芭拉结伴坐火车去费城参加下水典礼。布什托自己的母亲给芭芭拉捎去了一枚周围由钻石环绕的蓝宝石订婚戒指。不久,布什所在的航空母舰就要开拔驶往烽火硝烟中的太平洋,他被分配到鱼雷中队驾驶“复仇者”号轰炸机。不满19岁的布什在奔赴战场的时候,把芭芭拉的名字喷在了自己驾驶的飞机机身上。
1944年春天,布什随“圣哈辛托”号航空母舰作为美国海军第58特遣部队的一……
从空中俯瞰海洋,颠覆了人类认识海洋的观念,当然也包括海洋中作战的观念。如果说舰船的发明,拓展了人类的生存空间的话,那么飞机的发明则拓展了人类思维的空间。而航空母舰却把人类这两个伟大的发明完美地结合到一起,把海洋和天空同时拥入怀抱,把战争的规模和水准推向一个新的里程碑。
陈永平编著的《航母出击》中通过著名海战详细解说航空母舰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对内分享了我国对航空母舰的发展及战略想法,对外悉数了军事强国对航空母舰的拥有量以及规划,是军事爱好者不容错过的作品。
《航母出击》回顾了航空母舰的历史沿革及航母舰载机的前世今生,并比较了美、英、日、俄罗斯、印度等国发展航母的特点,生动再现了航母一百年来走过的发展历程,既有对中国海军未来发展之路的战略思考,也不乏航母历史上的逸事趣闻。
作为战争机器的航空母舰本身是没有生命的,但正是像无数老兵布什一样在航空母舰上战斗的人们用自己的青春激情和热血赋予了航空母舰激昂的生命,使它们在辽阔的大洋上上演着一幕又一幕气势恢宏、残酷惨烈、命运跌宕的活剧……与所有描写航母的书不同,陈永平编著的《航母出击》想要给您讲述的,是曾经和正在航空母舰上战斗的人与航空母舰的故事。从空中俯瞰海洋,颠覆了人类认识海洋的观念,当然也包括海洋中作战的观念。如果说舰船的发明,拓展了人类的生存空间的话,那么飞机的发明则拓展了人类思维的空间。而航空母舰却把人类这两个伟大的发明完美地结合到一起,把海洋和天空同时拥入怀抱,把战争的规模和水准推向一个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