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海博”时期(1950-1995年)
010 访谈01 『三十七岁时,才决定把建筑继续下去』—回顾那些被关注却也迷茫的日子
016 建筑作品01 海洋博物馆·收藏库(1990年)
024 阅读01 海洋博物馆:委托方与建筑家的二十五年—吸取旧馆教训基础之上产生的活的建筑
038 访谈02 『透过建筑能够看到社会和经济的变迁』—海洋博物馆﹄所折射出的独特建筑观
第二章 “牧野”时期(1996-2000年)
044 访谈03 『经济低迷与建筑界的兴衰无关』—需要告诉那些从事建筑的人,希望在哪里
048 建筑作品02 安云野知弘美术馆
058 建筑作品03 茨城县天心纪念五浦美术馆
068 建筑作品04 古河综合公园管理楼
078 建筑作品05 牧野富太郎纪念馆
092 访谈04 『若要存续百年,便要重新审视建筑物的结构』—建筑设计者与建筑物的寿命之间存在何种关联?
第三章 “益田”时期(2001-2005年)
100 建筑作品06 伦理研究所富士高原研修所
110 建筑作品07 最上川故乡综合公园游客中心
120 建筑作品08 东京知弘美术馆
130 建筑作品09 益子森林
138 建筑作品10 港未来线马车道站
144 建筑作品11 春日温泉·雅乐俱酒店配楼
154 建筑作品12 岛根县艺术文化中心
167 对话 特别对话
167 特别对话01 畅谈施工—最重要的是:建筑物是由人建造的
180 特别对话02 畅谈结构—结构工程师的真正作用并不仅仅是结构分析
192 特别对话03 畅谈住宅—住宅设计是与他人的对决,所有建筑师都需要自我修炼
第四章 走向“土木”(2006年至今)
206 访谈05 『虚拟化的建筑将告别历史的舞台』—创刊三十周年纪念访谈:畅谈建筑师与社会的变化
214 建筑作品13 日向市站
226 访谈06 『知土木,始知建筑之扭曲的个人主义』—跨领域活动之所见
230 建筑作品14 高知站
240 建筑作品15 虎屋京都店
250 建筑作品16 旭川站
第五章 设计手法与教育观
262 阅读02 内藤广建筑设计事务所的成本管理方法—通过内部核算培养所内人员的成本意识
268 访谈07 『直面新技术,自然而然会产生新的建筑方法』—详解建筑的细节
278 阅读03 从设计图纸看内藤广作品—重视内外关系的虎屋京都店
282 阅读04 东大十年教育观—相对于设计方案,更想把不会改变的本质教给学生
292 履历 内藤广年谱
299 后记
302 员工 内藤广建筑设计事务所员工名单
302 执笔者、新闻报道刊号
304 作品名笔画顺序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