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山野的荧光--西部乡村女校长手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苏维华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节侥幸来世

1973年1月3日,一个寒冷的冬日,我这个正宗的穷人家的农村孩子,却破天荒地出生在了白银市人民医院的产房里,但我的家乡却在离白银市20多公里的四龙乡梁庄村。

那时候是生产队挣工分的年月,母亲想白天去上班,晚上生下我,这样既不耽误挣工分儿分口粮,又可以多干活儿活动身体,顺利分娩。可是老天偏偏就不眷顾那体虚多病、心脏不好、36岁才怀上我的农家妇女——我的母亲。那年的1月2日,母亲一早上就肚子疼,父亲请来了我们村的赤脚医生李大夫。经过李大夫的观察和诊断,母亲要生了。严冬的寒风呼呼地刮着,母亲在小屋的炕上苦苦挣扎,风从窗户的破缝里哗啦啦钻进来,绊着母亲的呻吟,格外的冷、格外的凄凉。父亲赶快拿来火圈,生了一圈煤火,烧上水,等待我的降临。就这样,母亲从上午一直挣扎到傍晚,我也没生出来。李大夫看着可怜、无助的母亲,束手无策。情急之下,他赶到了离我家100米多点的大队部,打通了白银市人民医院的电话。一小时以后,一辆急救车拉上母亲、父亲、李大夫,开往白银市。

医生给母亲注射了催产素,我才借着宫缩的力量来到这个陌生的世间。据说,我的脖子被脐带缠了两圈,小脸都是青紫的,医生拍了几下都不哭,好在有心跳,我被放在了保温箱里,一周后脱离危险。出生时,我只有4斤重,像猫一样大,父亲后来对我比划,说他的鞋里就能装下整个的我。出院时,父亲抱着小小的我,在路边挡了一辆东方红55拖拉机,从白银到四龙23公里的土路,他没敢坐下一分钟。他说,那时的我太弱小了,怕颠坏了,所以他就用棉衣裹着我站在车厢里,不时拿开被子角,看看我是否还一息尚存。

那年,父亲四十岁,期待了多少年,上天送给了他这样一件小礼物,他如获珍宝,即使那时的他也心存遗憾。我是个女孩,在那个年代,重男轻女思想在农村相当严重,再说,挣T分需要男劳力。父亲后来开玩笑对我说:“我娃在转世来的路上跑得太快了,把一样东西丢了。”

几个月后,父母商量了一个名字取给我,为了家族的辈分不乱,我姓苏,维字辈,又因为先天不足的我,长的小巧白皙、花眼睛、翘鼻子、小嘴巴,就像一朵小花,所以叫我苏维花,小名花子。后来我读小学四年级时,父亲说我们同乡新建队本家,我堂爹的大女儿和我同名,于是,我就把所有的作业本和课本上的名字里的“花”改为“华”,以示区别。当然,那时的我,的确已经知道维护中华这个词,或许也是一个纯真的孩子萌生的革命功利主义的理想吧。今天我却知道,这个词太大、太高。

在我五岁大的时候,母亲又怀孕了,对全家来说,是个喜事。连我都希望母亲肚子里装的是个小男孩,也就是我的小弟弟,这样,就能让父母实现有儿子的愿望,也有人帮家里干地里活了。可是有一天,母亲下地干活回家后突然流血了,等李大夫来时,为时已晚。母亲说,她发现流的血里有个肉棒一样的东西,李大夫确定孩子已经掉了,给母亲输上液体,抓了好多好多的药。我梦想的弟弟就这样没有了,而且后来母亲再也没有怀上过孩子,弟弟永远成了梦想。弱小孤单的我,每天守在我们家的土院子门口,和小石头子儿、泥巴团为伴,期盼着父母下地干活回来。

我家院子土墙根落下的散土里,藏着一种小动物,麻子粒大小,浑身灰色,整个身体几乎由一个椭圆形的大肚子组成,头小小的,我们叫它“退退窝窝”。这个名字,就是它的行动方式和外形的结合。它是退着走路的,而且在散土里很快地往里退,它退没了,土面上就形成一个一个特别规则的锥形窝窝。春、夏、秋三季,墙根里都能找到这种小家伙。我用小手抓一把有窝窝的土,散开来,十有八九就逮着一个,然后把墙根的土抹得平平的,把它放在上面,它就会用极快的速度退进土里,我对准窝窝往下抓出一把土来,重新可以找到它。让我吃惊的是,它的肚子软软的,却能有很大的力气退进土里,还有,我从没见过它吃东西,却有一个大圆肚子,我甚至怀疑,它的肚子里装的是土。“退退窝窝”这个名字也是村里的大人们叫它的名儿,真的太形象了,它和小蚂蚁、摆头虫都是我儿时的玩伴。它们的生命显得很弱小,但仍然退的退、爬的爬、摆的摆,执著地寻找着自己生存的空间。P3-5

后记

完稿的那夜,已是凌晨三点了,我熄了灯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

是啊,我不是作家,我对自己写的东西确实没有把握,件件都是稀松平常之事,不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在印数问题上,也许都会让出版社和姜静女士作难的。现今,国人读者都喜欢“吃快餐”式的读书,电视和网络占领了绝大多数人的视力范围,谁会静下心来,安安静静地捧着一本厚厚的小说读下去?我好担心。

写这部书稿都是我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慢慢地回想,一点一滴地整理而成,前后历时八个月。这中间,姜静女士多次打电话关注稿子的进展和我的工作生活,她鼓励我的每一句话,都清晰地萦绕在耳边。想起了2011年的北京之行,想起了博学健谈的饶及人先生、沉静平和的付敬先生、美丽开朗的陆宇晖女士……我的心又从担心变得明朗起来。不管书的销量如何,我用一颗农村教师的真心诉说了,哪怕有一个人用心读过,也很知足。

感谢北京,感谢和我、和贫困山区教育有缘的人们。

2012年冬于四龙

目录

自序

上编 贫寒身世与师长教诲

第一章 出生和童年

 第一节 侥幸来世

 第二节 炒面情结

 第三节 上学的遭遇

第二章 父辈的精神

 第一节 我的父亲

 第二节 怀念姥姥

 第三节 狼的故事

第三章 老师的教导

 第一节 榜样李老师

 第二节 严厉的苏老师

 第三节 才子潘老师

中编村小之路与人生境遇

第一章 靖师的培养

 第一节 坎坷求学路

 第二节 靖师的简朴生活

 第三节 靖师的学习成长

第二章 村小女教师

 第一节 我当班主任

 第二节 我和我的学生

 第三节 困惑和无奈

第三章 贫穷与尊严

 第一节 波折爱情路

 第二节 生与死的抉择

 第三节 自我的觉醒

下编 村小校长和贫困儿童

第一章 从金山到永兴

 第一节 筹资修路

 第二节 种花植树

 第三节 救助文静

第二章 从永兴到金山

 第一节 点燃炉火

 第二节 鲜花和小草

 第三节 爱心与品德

第三章 从金山到学区

 第一节 他们是留守的孩子

 第二节 创办留守儿童之家

 第三节 一个校长的期待

编后记

序言

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写一本书。

时间的钟摆均匀地前行,总是那样不紧不慢,好像无视世间发生的一切。蓦然回首,我已经在这个地方生活、工作也有些年头了,竟然就这样没有察觉时光的流逝,度过了半生。这一片贫瘠的土地养育了我和我的父老乡亲,养育了我们这群西北人、黄土高原人。我能够有一份工作,都是祖祖辈辈没有想过的事,何况我是光荣的人民教师呢!想一想,心里总是很踏实、很知足。将近19年了,在家乡四龙,我和众多同伴一起,守着四龙的孩子,守着我们的学校,守着我们平凡的岗位。在中国广阔的农村,和我们一样的人群很多很多,所以自觉太过平常,就和一片叶一棵草没什么区别,哪里还想把卑微的自己和自己所做的细小之事当做写作的题材呢?

然而俗话说得好“由事不由人”,佛家也讲凡事都讲“机缘巧合”。2011年7月,我有幸赴北京参加了及人教育公益机构组织的“中国贫困山区优秀校长国际领导力奖学金项目”培训,这次培训给了我思想上一次深远的启迪。有幸认识了美国龙安集团执行总裁饶及人先生、中国驻布鲁塞尔记者付敬先生、致力于环境和慈善事业的陆宇晖女士和中国经济出版社的姜静编辑。从他们的眼神和言谈中,我第一次感到一名教师、一名农村小学的校长和农村儿童们是多么的被尊重和关注……从北京回来的几个夜晚,我想了很多。每个人来到这个世间,都是偶然的,无法选择父母和出生环境。伟人和明星们确实星光熠熠,但平凡的小人物也有他存在的价值,有谁说萤火虫的光不是光呢?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从教近19年的生涯,突然心中涌起了一种冲动。童年的记忆、父辈的教诲、成长的艰辛,一页页、一幕幕浮现在脑海;简陋的校舍、勤勉的同伴、淳朴的孩子,点点滴滴、酸甜苦辣,往事仿佛就在昨天。

于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小学教师的成长和从教经历,平凡而真实地跳跃在笔尖、纸上。

是为序。

苏维华

2012年秋于白银

内容推荐

苏维华编著的《山野的荧光--西部乡村女校长手记》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渲染的情节。从容的笔触下为您呈现的是一个贫困地区教育工作者的坎坷经历,一颗为贫困地区学生无私奉献的火热真心,一份对更多社会关注的期待。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唤起更多人对贫困学校的关注;希望多一些公益行动,多一些像苏校长这样用心做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多一些像饶及人先生和陆宇晖女士这样默默无闻地投身公益事业的企业家,多一些像付敬先生那样做良心事业的媒体人,多一些远赴贫困地区支教的志愿者……

《山野的荧光--西部乡村女校长手记》是一本纪实文学。

编辑推荐

苏维华编著的《山野的荧光--西部乡村女校长手记》回顾作者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从教近19年的生涯,突然心中涌起了一种冲动。童年的记忆、父辈的教诲、成长的艰辛,一页页、一幕幕浮现在脑海;简陋的校舍、勤勉的同伴、淳朴的孩子,点点滴滴、酸甜苦辣,往事仿佛就在昨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 14:5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