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无咎先生曾计划分五辑陆续出版《黄溪医垒》丛书,第一辑为《医量》《中国医学通论》,第二辑为《医轨》《脏腑通诠》《妇科难题》,第三辑为《医事前提》《黄溪方案》《在抱室答问》,第四辑为《黄溪校议》《刚底灵素》《医壑》等,第五辑为《伤寒论蜕》《伤寒实验方案》《中国儒医学案》。这其中有多部由于战乱等原因没能如愿付梓。本书编者从先生已出版的著作中,选取能反映其学术特点并对今日的中医临床工作有较高参考价值的医著八部,以及先生六篇重要的医论医案,加以整理、标点、评按。
陈无咎(1883-1948),号黄溪,浙江义乌人,杰出的中医临床家和教育家,医经学派的集大成者,同丹溪朱彦修、花溪虞天民合称为“义乌三溪”。
陈先生因自愈困扰他多年的顽疾疟疾而开始学医,曾师从周外翰、龚茂才、徐侍卿三位先生。他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民主革命,后辞官行医,主要活动于上海、杭州、义乌等地。
陈先生之学极具特色,他论病说理必宗《内经》,井用以证诸实验;处方亦多自订,不轻用他人成方。这些特点使他于近代医家中可谓独树一帜。任应秋先生曾这样评价他:“实具有河间、丹溪之遗绪,而驾于《拾遗方论》之上矣。”
他师古而不泥古,能将丹溪学说融入到自己的学术体系之中,且多具创见。虽宗《内经》却不迷信,对一些观点敢于质疑,井提出自己的见解。而对于中国医学之弊端,他认识透彻,敢于批评。
陈先生曾就读于两浙高级师范,这为他打下了扎实的西学基础,使他较那个时代的中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西医。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既不盲目接受或排斥西医,更不盲目迷信中医,而是将中西医学进行比较,分其优劣,互有取舍。
他临证之余,积极教书育人,培养中医人才,勤于著述,于]925年在上海创办了我国早期的中医学校——汉医学院,井任“丹溪医科学社二十代总教”,努力培养中医人才。他曾担任中央国医馆编审委员会主席,井主持中医学名词的统一整理工作。
同辈学者由衷地赞叹:“他人有止境,而黄溪无止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