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名著之所以能够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成为备受推崇的艺术瑰宝,是因为这些名著是历史的一面镜子,是时代大潮的涛声,是人类的精神食粮。特别是作家们在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成为文学殿堂中永不泯灭的杰出典型。
阅读中外名著,是中小学生不可或缺的重要一课,对了解人类文化精华,培养高雅的精神情趣,加强语言文学的修养,提高写作能力,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鲁滨孙飘流记(课程标准达标版)/中外文学名著 |
分类 | 教育考试-中小学教辅-初中语文 |
作者 | (英)笛福 |
出版社 | 长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文学名著之所以能够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成为备受推崇的艺术瑰宝,是因为这些名著是历史的一面镜子,是时代大潮的涛声,是人类的精神食粮。特别是作家们在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成为文学殿堂中永不泯灭的杰出典型。 阅读中外名著,是中小学生不可或缺的重要一课,对了解人类文化精华,培养高雅的精神情趣,加强语言文学的修养,提高写作能力,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内容推荐 《鲁滨孙飘流记》是18世纪英国启蒙文学作家丹尼尔·笛福(1660-1731)的代表作,是一部用第一人称写作的长篇小说。它于1719年在伦敦出版。小说从出版至今,已数百次再版,几乎被译成世界上所有文字,在全世界拥有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部不朽的名著。 中外文学评论界指出,《鲁滨孙飘流记》表现了强烈的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这部小说是笛福根据真实故事而创作的。1704年,一名水手在航行中和船长发生冲突,被抛弃在一个荒岛上。在与世隔绝的岛上,他独自生活了四年多,后被救回英国。笛福据此事件创作了小说《鲁滨孙飘流记》,塑造了鲁滨孙这个人物。鲁滨孙是当时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是西方文学中第一个理想化的新兴资产者形象。鲁滨孙不满足于中产阶级的安逸生活,出海远游,独闯世界,在海上几乎丧命,后又被海盗掳去,逃脱后在巴西发了财。但他仍不死心,再次出航,结果滞留海岛。二十多年的孤岛生活锤炼了他的意志,赋予了他战胜困难、勇于进取的冒险精神,表现了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满足于现状,开拓世界、占有世界的欲望。小说主体部分是对鲁滨孙在荒岛上的经历的描述。笛福把鲁滨孙描绘成一个勤奋劳动、与大自然顽强作斗争的开拓者。鲁滨孙在荒岛,克服了最初的悲观绝望情绪,只身与大自然斗争,靠勤劳和智慧,利用船上留下的简单工具,克服了无数困难,为自己能够活下去创造了生存条件。他每做一件事都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很长的时间,但他失败了再干,从不气馁。例如,他用近半年的时间造了一只能载24人的独木舟,可是把它放进海里需要花12年的工夫挖条小河,他只好放弃这条船,又用了一年时间另造一只。这种征服自然的无畏勇气和坚忍不拔的实干精神使鲁滨孙的形象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 鲁滨孙是个劳动者,同时又是资产者和殖民者,因此他具有剥削掠夺的本性。他几次出海的目的就是为了要到非洲贩卖奴隶。他用火枪和《圣经》慑服土人,使“星期五”心甘情愿做他的忠实奴仆。鲁滨孙顽强不息地与自然作斗争,既是为了活命,为了生存,也是为了占有财富和土地。鲁滨孙身上的两重性,体现了作者笛福的阶级局限性。这是需要我们在阅读时加以甄别的。 目录 鲁滨孙飘流记 附录 阅读训练题 参考答案 试读章节 我到了那边住处,那只小羊还在原来的圈里。可是因为没有东西吃,小家伙差不多饿死了。我就弄了点嫩枝嫩叶喂它,等它吃饱之后,我用绳子牵着它走。现在它已经变得十分驯服,像狗一样乖乖地跟在我后面,似乎根本不必用绳牵它走。后来,由于我的精心饲养,它变得更加温顺可爱,成了我家里的成员之一,再也没有离开我。又到了淫雨绵绵的时候。我庄重地度过了9月30日这一天。这个日子是我登陆孤岛的纪念日。我来到这岛上已两年了,但与两年前刚上岛时一样,毫无获救的希望。这一天,我怀着谦卑和感激的心情,追念上帝给我的种种恩惠。如果没有这些恩惠,我孤寂的生活就会更凄苦了。我衷心感谢上帝!是上帝让我明白,我在岛上过的苦日子或许比我生活在自由快乐的人世间更幸福。因为上帝时刻在我的身边,与我进行灵魂交流,支持我,安慰我,鼓励我,让我信服神力,安于天命。我祈祷上帝永远与我同在!所有这一切,都足以弥补我寂寞生活中的种种缺陷,让我不再感到远离人群的孤苦。我现在才充分意识到,我在岛上的生活比过去没出海远游的日子幸福得多了。尽管我眼下处境不幸,但比起我过去罪恶的、可憎的、令人诅咒的生活,还是幸福得多。我现在完全改变了对苦与乐的看法,我的欲望与过去也大不相同,我的性情也发生了极大变化,与初来岛上相比,甚至与过去两年相比,我的精神也已有了新的境界。在此之前,当我到处打猎或勘查时,一想到自己的处境,我的灵魂就会很痛苦,想到自己被困在这些树林、山谷和沙滩中,被困在没有人烟的荒野里,就感到我像是个囚犯,永无出头之日。我不禁忧心如焚。即使在我心境最宁静的时候,这种念头也会像暴风雨一样突然向我袭来,使我像小孩一样号啕大哭。有时,我正劳动,这种念头也会突然袭来,我就停下活计坐下来长吁短叹,甚至两眼死盯着地面一两个小时一动也不动。可这样让我感到更加痛苦,不如哭出来或用语言发泄出来好,那样苦恼就会过去,悲哀也会减轻一点。可是现在,我开始用新的思想修炼自己。我天天读《圣经》,结合自己当前的处境,从中获取安慰。有天早晨,我心里郁闷,打开《圣经》读到了这样一段话:“我将永远不离开你,也决不放弃你。”我感到这些话好像正是对我说的。否则,怎么会恰在我为自己的处境感到悲伤、觉得自己被上帝和世人遗弃的时候,让我读到这段话呢?我自语道:“好吧,只要上帝不抛弃我,哪怕整个世界都抛弃我,那又有什么不好,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获得了整个世界,却失去上帝的宠幸和保佑,还有什么能比这种损失更大呢?”从这时起,我有了一种新的认识:我在这里虽然孤苦伶仃,但也许比我生活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更幸福!于是,我不由得衷心感激上帝!感谢上帝把我带到这个地方。可是,不知因为什么,我心头忽然震动了,竟不敢把感谢的话说出来。我大声对自己说:“你怎么能作伪君子呢?你是在假装对自己的处境表示感激,因为你一面对目前的处境表示满足,一面却恨不得恳求上帝,把你从这里拯救出来。”于是,我不再开口。事实上,我虽然不能说我感谢上帝把我带到这里,但我还是要衷心感谢上帝,因为他用种种苦难折磨我,让我睁开眼睛看清了我过去的生活,为我的罪恶感到痛悔。我每次读《圣经》,总是衷心感谢上帝,是上帝让我在英国的朋友把《圣经》放在我的货物里,因为我并没有嘱托那位朋友,是上帝帮助我把《圣经》从破船中取了出来。怀着这种心情,我开始了荒岛上的第三年生活。 我虽然没有把这一年的工作像第一年那样一件一件地给读者叙述,但一般说来,我这一年没有怠惰,我每天必不可少的日常工作和起居生活都很有规律。比如,第一,规定一天三次祈祷上帝和阅读《圣经》的时间;第二,外出找食物时,如果不下雨,一般在上午外出,时间约三小时;第三,把打死或捕获的猎物加以处理,或晒、或烤、或腌、或煮,以便收藏作为我的食物。这些事差不多用去了每天大部分的时间。此外还应估计到每天中午太阳当头,酷热难当,那时根本无法出门。所以每天真正能够用来工作的时间只有晚上的四个小时。不过,我有时把打猎和工作的时间调换一下,上午工作,下午带枪外出找食物。我每天能工作的时间很短,工作又非常艰苦,因缺乏工具、助手和经验,做每件工作都要浪费许多时间。例如,为了在洞里做一个长架子,我花了整整42天的时间才做成一块木板。而这在常人世界里两个木工只要半天就能从一棵树上锯出六块木板来。可我就费事了:我必须先砍倒一棵很大的树,因为我需要一块较宽的木板。我砍大树就花了三天的时间,再花两天时间把树枝削掉,这样就做成了一根大木头,也就是木材。然后我再一点点地把树干两边削平,这需要很多工夫。我一直削到木头可以搬动,再把它放在地上,把朝上的一面从头至尾削光削平,再把削平的这一面翻下去,削另一面,最后削成三寸多厚两面光滑的木板。可以想象,做这个活,我得付出多少劳力啊!但是劳力和耐心最终还是使我完成了一切工作。我举做木板这个例子,是想说明为什么我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只能完成很少的工作,同时也说明如果有助手和工具,本来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而我单凭一个人徒手去做,就要花费大量的劳力和时间。尽管如此,我靠耐心和劳动,完成了大量工作。 接下来,我将叙述我如何为生活环境所迫,完成了许多必不可少的工作。时间正是11月、12月之间,即将收获大麦和稻子了。我耕作的面积不大,因为我所有的种子每样只不过半斗,而第一次播种,由于在旱季,播下去的种子完全毁了。但这一次却丰收在望。可是我突然发现,庄稼受到多种威胁,而且难以对付。首先,就是山羊和像野兔一类的动物。它们尝到了禾苗的甜味后,就昼夜潜伏在田里,等着长出来的禾苗,就一下子吃光,这样禾苗就无法长出茎秆来。除了做篱笆把庄稼地围起来,我想不出其他办法。我花了大量艰苦的劳动,不到三星期就把庄稼地围起来了。白天我打死三只野物,晚上我把狗拴在大门外的一根柱子上,看守庄稼地。不久,庄稼很快就要成熟了。庄稼长出禾苗时,遭遇了兽害;现在庄稼结穗了,又遇到鸟害。一天,我到田里去看看庄稼的生长情况,发现无数的飞禽围住了我那块小小的庄稼地,等我走开后就飞进去饱餐一顿。我向鸟群开枪。枪声一响,我又看到庄稼地里飞出一大群鸟,这一大群飞禽原来都潜伏在庄稼地里。这使我非常痛心,可以预见,要不了几天,它们就会把我的全部希望吃个精光。那样,我就不能再种任何庄稼了,到头来只好挨饿。我不能让我的庄稼白白损失,即使整天整夜守在那里也在所不惜。我先走进庄稼地看看损失的情况,发现那些飞禽已糟蹋了不少庄稼,但大麦和稻子还都在发青期,所以损失还不大。假如我能把其余部分保住,收成可能还不错。我站在庄稼地边儿上,枪上了弹药,守在那里。当我走开时,我清清楚楚地看到那些偷食的鸟们都停在周围的树上,好像就在等我走开。情况确实如此,我假装离开,慢慢走远,它们看不见我了,就又一个个飞进庄稼地。我气极了,等不及让更多的鸟飞下来,就走到篱笆边开了一枪,一下子打死了三只!它们现在所吃掉的每一颗谷粒,几年后对我来说就是一大斗。我把打死的鸟从地里拾起来,用英国惩治窃贼的办法,把它们吊起来以儆效尤。真想不到,这个办法居然很灵。从此以后,那些飞禽不仅不敢再到庄稼地来,甚至连岛上的这一边也不敢飞过来了。我为保住了劳动果实而感到很欣慰。P62-65 序言 文学名著之所以能够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成为备受推崇的艺术瑰宝,是因为这些名著是历史的一面镜子,是时代大潮的涛声,是人类的精神食粮。特别是作家们在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成为文学殿堂中永不泯灭的杰出典型。 阅读中外名著,是中小学生不可或缺的重要一课,对了解人类文化精华,培养高雅的精神情趣,加强语言文学的修养,提高写作能力,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基于上述考虑,我们按照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指定的阅读书目,推出了“中外文学名著课程标准达标版”,分别是《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爱的教育》、《昆虫记》、《童年》、《名人传》、《鲁滨孙飘流记》。鉴于这些名著都是几十万字或上百万字的长篇作品,大多数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完整地阅读,我们推出了这批达标版文学名著。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保留原著的语言风格和主要故事情节,删掉了原著中与主要情节联系不紧密的内容,使改编后的作品既内容和情节完整、连贯,又可以节省阅读时间,非常适合学生需要。对于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精彩片断、作品情节发展的跌宕起伏之处及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描写,均原文保留,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原著的精华,深刻体味作品的创意,汲取文学营养,提高写作水平。为了达到课程标准要求,书后还附有能够体现原著精髓的阅读训练题及相应的参考答案,使学生在轻松阅读的同时,能对原著进行梳理与掌握,并能从容应对考试。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