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秋瑾选集(近代文学名家诗文选刊)
分类
作者 秋瑾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秋瑾的文章及诗刊等记录了中国漫长封建社会的解体和由封建社会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蜕变的阵痛;记录了一百年前中国人艰难跨入二十世纪的心路历程;记录了中国人为民族前途和国家命运所做出的探索和牺牲。本书收集了我国著名女作家秋瑾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这是一百年前中国人跨世纪时的心路历程,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目录

前言

文选

 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

 中国女报发刊辞

 敬告姊妹们

 普告同胞檄稿

 光复军起义檄稿

 致徐小淑绝命词

书信选

 致琴文书

 致湖南第一女学堂书

 致秋誉章书(其四)

 致秋壬林书

 致王时泽书

 致徐小淑书

诗选

第一期 出国前(一九0四年初夏前)

 吊屈原

 挽故人陈阕生

 偶有所感用鱼玄机步光威裒三女子韵

 剑歌

 宝剑歌

 宝刀歌

 水仙花

 咏琴志感

 感事

 寄家书

 送别

 月

 红莲

 白莲

 题郭调白(宗熙)湘上题襟集即用集中杜公亭韵二章

 旧游重过有不胜今昔之感

 寄柬埕妹

 清明怀友

 独对次清明韵

 梧叶

 赠琴文伯母

 秋日独坐

 赠盟姊吴芝瑛

 申江题壁

 轮船纪事二首

 题芝龛记八章

 咏燕

 春寒

 兰花

 玫瑰

 秋海棠

 读书口号

 踏青记事四章

 去常德舟中感赋

 重阳志感

 菊

 梅(十首选二)

 望乡

 季芝姊以诗相慰次韵答之二章

 剪春罗

 寄季芝三章

 喜雨漫赋

 杞人忧

 题松鹤图四章

 赤壁怀古

 黄金台怀古

第二期 留日时期(一九0四年夏——一九0五年)

 泛东海歌

 红毛刀歌

 吊吴烈士樾

 日本铃木文学士宝刀歌

 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

 有怀

 寄友书题后

 感时二首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对酒

第三期 归国后直至就义(一九0六——一九0七年)

 寄徐寄尘

 秋风曲

 赠蒋鹿珊先生言志且为他日成功之鸿爪也

 自题小照男装

 赠语溪女士徐寄尘和原韵二首

 病起谢徐寄尘小淑姊妹

 赠女弟子徐小淑和韵

 丁未二月四日偕寄尘泛舟西湖复登凤凰山绝顶望江,相传此山南宋嫔妃葬地也口占志感

 感愤

 柬志群三首

 寄徐伯荪

 读徐寄尘小淑诗稿

 柬徐寄尘二首

 临行留别寄尘小淑五章

 登吴山

 阙题

 绝命词

 词选

 子夜歌(花期过了逢寒食)

 清平乐(花朝序届)

 罗敷媚(寒梅报道春风至)

 齐天乐(朔风萧瑟侵帘户)

 相见欢(因书抛却金针)

 金缕曲(凄唱阳关叠) 

 菩萨蛮(寒风料峭侵窗户)

 唐多令(肠断雨声秋)

 踏莎行(将锦遮花)

 临江仙(秋风容易中元节)

 满江红(客里中秋)

 忆萝月(桂香初揽)

 贺新凉(吉日良时卜) 

 减字木兰花(又送春去)

 丑奴儿(困人天气日徘徊)

 满江红(小住京华)

 踏莎行(对影喃喃)

 临江仙(把酒论文欢正好)

 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望海潮(惜别多思)

 满江红(肮脏尘寰)

 如此江山(萧斋谢女吟愁赋)

 满江红(尺幅丹青)

 临江仙(懿范当年传画荻)

 昭君怨(恨煞回天无力)

歌选

 读警钟感赋

 同胞苦

 勉女权歌

弹词

 精卫石

附录

 秋瑾年谱简编

试读章节

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

唉!世界最不平的事,就是我们二万万女同胞了。从小生下来,遇着好老子,还说得过;遇着脾气杂冒、不讲情理的,满嘴边说:“晦气,又是一个没用的。”恨不得拿起来摔死。总抱着“将来是别人家的人”这句话,冷一眼、白一眼的看待;没到几岁,也不问好歹,就把一双雪白粉嫩的天足脚,用白布缠着,连睡觉的时候,也不许放松一点,到了后来肉也烂尽了,骨也折断了,不过讨亲戚、朋友、邻居们一声“某人家姑娘脚小”罢了。这还不说,到了择亲的时光,只凭着两个不要脸媒人的话,只要男家有钱有势,不问身家清白,男人的性情好坏、学问高低,就不知不觉应了。到了过门的时候,用一顶红红绿绿的花轿,坐在里面,连气也不能出。到了那边,要是遇着男人虽不怎么样,却还安分,这就算前生有福今生受了。遇着不好的,总不是说“前生做了孽”,就是说“运气不好”。要是说一二句抱怨的话,或是劝了男人几句,反了腔,就打骂俱下;别人听见了还要说:“不贤惠,不晓得妇道呢!”诸位听听,这不是有冤没处诉吗?还有一桩不公的事:男子死了,女子就要带三年孝,不许二嫁。女子死了,男人只带几根蓝辫线,有嫌难看的,连带也不带;人死还没三天,就出去偷鸡摸狗;七还未尽,新娘子早已进门了。上天生人,男女原没有分别。试问天下没有女人,就生出这些人来么?为什么这样不公道呢?那些男子,天天说“心是公的,待人是要和平的”,又为什么把女子当作非洲的口口一样看待,不公不平,直到这步田地呢?

诸位,你要知道天下事靠人是不行的,总要求己为是。当时那些腐儒说什么“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夫为妻纲”,这些胡说,我们女子要是有志气的,就应当号召同志与他反对。陈后主兴了这缠足的例子,我们要是有羞耻的,就应当兴师问罪;即不然,难道他捆着我的腿?我不会不缠的么?男子怕我们有知识、有学问、爬上他们的头,不准我们求学,我们难道不会和他分辩,就应了么?这总是我们女子自己放弃责任,样样事体一见男子做了,自己就乐得偷懒,图安乐。男子说我没用,我就没用;说我不行,只要保着眼前舒服,就作奴隶也不问了。自己又看看无功受禄,恐怕行不长久,一听见男子喜欢脚小,就急急忙忙把他缠了,使男人看见喜欢,庶可以藉此吃白饭。至于不叫我们读书、习字,这更是求之不得的,有什么不赞成呢?诸位想想,天下有享现成福的么?自然是有学问、有见识、出力作事的男人得了权利,我们作他的奴隶了。既作了他的奴隶,怎么不压制呢?自作自受,又怎么怨得人呢?这些事情,提起来,我也觉得难过。诸位想想总是个中人,亦不必用我细说。P3-4

序言

秋瑾是中国近代杰出的资产阶级女革命家和女英雄,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她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留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业绩是史有定论的;在她短暂而闪光的一生中,她还写了许多文学作品,其中有诗、词、文和弹词,尤以诗歌的成就最高。在她这些抒情诗词中,响遏行云的声音是爱国忧民的悲歌和英勇战斗、献身革命的誓词,诗中闪烁着爱国主义和革命理想的光辉,风格雄丽、豪放,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秋瑾的文学创作内容丰富,色彩鲜明,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秋瑾,原名闺瑾,乳名玉姑,字墙卿,号旦吾,别署鉴湖女侠;留学日本时易名瑾,字竞雄,又署汉侠女儿、秋千,浙江山阴(今绍兴市)人。

1877年夏历十月十一日,秋瑾诞生于福建南部某县。秋家是世代官宦的书香门第。她的祖父秋嘉禾是一位举人,长期在福建任知县、知州一类的官,为官正直清廉。1878年他调任云霄厅同知,“在任内省讼简政,治绩卓然”,1881年农历四月初十离开云霄时,“全城家家户户门口都悬挂‘官清民乐’的纸灯笼,沿途爆竹欢送,并于五里亭立去思碑,以志甘棠遗爱。”①父亲是一个举人,官至桂阳直隶州知州,因生性耿介,不善于钻营,仕途上并不十分得志,他还与朝鲜爱国志士金士龙有深厚的友情。母亲单氏,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且深晓大义,是一位慈母而兼师保。秋瑾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逐渐养成了她正直、豪侠的性格,同时也培养了她爱诗书、喜吟咏的文学兴趣,再加上她秉性聪慧,十多岁即能吟咏,“偶成小诗,清丽可诵”②,“流播人间,一时有女才子之目。”③

秋瑾幼年在家塾中读书时,塾师有“过目成诵”之誉。她如饥似渴地读书,孜孜不倦地学习,不仅增长了知识,加深了学业;更重要的,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所阐发的那种爱国忧民、重侠尚义、坚贞不屈的优良传统,对于她日后豪侠性格和爱国思想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所以后来她曾教育自己的侄儿秋复说:“但凡爱国之心,人不可不有,若不知本国文字、历史,即不能生爱国心也。”(《致秋壬林书》)

秋瑾生性豪爽,在她还是一位闺阁小姐时,她对封建礼教就深表不满,常常为之不平,她写于少女时代的《题芝龛记》有云:

莫重男儿薄女儿,平台诗句赐蛾眉。吾侪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亦有雌。

今古争传女状头,红颜谁说不封侯?马家妇共沈家女,曾有威名振九州。重男轻女、男尊女卑是封建社会中传统的偏见,秋瑾作为一位少女敢于向千百年来视为天经地义的传统习惯挑战,喊出“始信英雄亦有雌”、“红颜谁说不封侯”,确实是有胆识的。不仅如此,在另一首诗中她还批评被人誉为男中豪杰的左良玉:

谪来尘世耻为男,翠鬓荷戈上将坛。忠孝而今归女子,千秋羞说左宁南。诗中一方面歌颂了明代两位女将秦良玉、沈云英,另方面对明末大将左良玉在大敌当前以个人恩怨为重,置清军于不顾而进攻南京讨伐马士英(所谓“清君侧”)的做法深表不满。“千秋羞说左宁南”,这种真知灼见,对于一个静处深闺的少女来说是何等难能可贵!正是从这里我们窥见了秋瑾日后成长为一个政治家、革命家的见识和才智。

在秋瑾少女时代的作品中,尽管内容比较单薄,多是写风花雪月,离情别绪,而这也正是她少女时代闺秀生活的反映。但我们从中仍可鲜明地看出一位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想冲破藩篱的坚强女性的反抗精神,像她的某些咏物诗,并非单纯地歌颂花草虫鸟,大多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由此我们可以察见诗人的人格和品德,诗人的苦闷和追求,诗人理想和信仰。她称赞菊花的“铁骨霜姿有傲衷”(《菊》),“残菊犹能傲霜雪”(《残雪》);又把自己比作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浊流纵处身原洁,合把前生拟水芝。”(《独对次清明韵》)更以梅花的“侠骨棱棱”喻自己崇高的人格:“自怜风骨难谐俗,到处逢迎百不售”;“标格原因独立好,肯教富贵负初心。”(《梅》)正是诗人高风亮节和理想的真实坦陈。

秋瑾美好的品德和崇高的人格,在当时世俗社会里很难为一般人所理解,尤其作为一个女子,她的奇才卓识和叛逆性格,正是被人们视为惊世骇俗的东西。她于是感慨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满江红·小住京华》);哀叹自己“襟怀自许同圆洁”(《满江红·客里中秋》),“俗子胸襟谁识我’’(《满江红.小住京华》)。她一方面由愤世嫉俗进而借“苦奔忙’’的燕子,讽刺那些趋炎附势的庸俗之辈:

飞向花间两翅翔,燕儿何用苦奔忙?谢王不是无茅屋。偏处卢家玳瑁梁!(《咏燕》)另方面,由鄙视世俗转而寻求知音,向往光明:“世俗惟趋利,人谁是赏音”(《咏琴志感》);“却怜同调少,感此泪痕多’’(《思亲兼柬大兄》);她甚至为了寻求知音和理想,不惜以生命作代价:“不逢同调嗟何益,得遇知音死亦甘”(《偶有所感用鱼玄机韵》),这是何等的勇气!

中日甲午战争这一年,秋瑾随父亲自台湾来湖南,当时她只有十八、九岁,面对“东方烽火”,忧心忡忡,在她写给友人的诗中云。

海气苍茫刁斗多,微闻绣幕动吴歌。绿蛾蹙损因家国。系表名流竟若何?(《赠曾筱石》①)“绿蛾蹙损因家国”,她已深深地为国事担忧,这正是秋瑾爱国主义思想所进发出来的火花,这星星之火,闪烁于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少女身上,是多么令人敬佩啊1

1900年,八个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进攻中国,这时她已结婚四年,嫁给湘乡王子芳,住在湖南湘潭。她的丈夫是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夫妇不相得。她身处深闺,受着封建礼教的种种束缚和婚姻不美满的痛苦,但她并未忘怀国事,对祖国的安危仍寄以深深的忧虑,她此时写有《杞人忧》:

幽燕烽火几时收,闻道中洋战未休。漆室空怀忧国恨,难将巾帼易兜鍪。诗人遥闻中外交战未休,终日为国事担忧,但迫于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使她无法走出闺房,去征战杀敌,因此感到无限忧虑,其爱国情感是十分真挚动人的。诗中用了“漆室女”的典故:鲁国漆室邑有一女,整天倚柱叹息说:“鲁君老,太子幼。”当别人告诉她这是“卿大夫之忧”与她无关时,她说:“不然。昔有客马逸践吾国葵。鲁国有患,君臣父子被其辱,妇女独安所避乎?”①诗中秋瑾自比漆室女,而却赋予这首诗以新的思想意义:国家安危,人人有责,妇女焉能避其责乎?秋瑾认为,男女均有拯救祖国危亡之责,这一主张在她后来所从事的妇女解放运动中得到了更加光辉的发展。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14: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