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国学大师梁启超的再传弟子、新中国第一部《明清史》的作者李洵先生为您讲述明代为什么会出现武宗这样的皇帝。
正德皇帝朱厚照,明朝第十任皇帝。他以荒诞行为著称,不住皇宫而专住豹房,不亲近后妃而专宠歌伎倡优;他逞强好勇,自封为威武大将军、太师、镇国公,亲征西北、游历江南,好骑善射,乐此不疲;他重用宦官佞臣,杖责忠臣谏官,致使官场腐败,民不聊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大明帝国的梦魇(正德皇帝九讲)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李洵 |
出版社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著名国学大师梁启超的再传弟子、新中国第一部《明清史》的作者李洵先生为您讲述明代为什么会出现武宗这样的皇帝。 正德皇帝朱厚照,明朝第十任皇帝。他以荒诞行为著称,不住皇宫而专住豹房,不亲近后妃而专宠歌伎倡优;他逞强好勇,自封为威武大将军、太师、镇国公,亲征西北、游历江南,好骑善射,乐此不疲;他重用宦官佞臣,杖责忠臣谏官,致使官场腐败,民不聊生…… 内容推荐 作为大明帝国的第十位天子,明武宗朱厚照有着与太祖元璋极其相似的“贯如连珠”、寓示大贵命相的生辰八字,但是活生生的现实却和大明王朝的臣民们开了一个莫大的玩笑:在中国历史上能与秦二世、隋炀帝等著名昏君相媲美的,恐怕就要算这位皇帝了;虽未亡国,但是累积的社会危机已相当严重。也许受自己生母之谜流言的困惑,也许受父亲孝宗皇帝喜欢在紫禁城内四处游荡的影响,也许是自幼与太监、宫女们厮混得过于长久……武宗就像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顽劣孩童一样,醉心于宫内的嬉戏生活还不过瘾,违背“祖制”“祖训”,一定要搞出一个史上荒谬绝伦的“豹房”来,凌驾于既有的政治体制之上,以实现不受任何约束的专制皇权的彻底自由,来满足人性中的种种欲望,如女人、金钱和虚荣心……又不立储嗣,要么性无能,要么又不想把江山传给同姓的宗室子孙……总之,武宗长期沉溺于荒唐淫逸的生活中不能自拔。也许在音乐和戏曲方面表现出的才华,足以证明武宗并不适合当皇帝,但是命运却把他推上了人世间最尊贵无比的龙椅上。仅仅喟叹命运捉弄人,还是义无反顾地反叛?武宗身上反映出来的制度安排和人性复杂的诡异性,也正在于此。 已故著名明史专家李洵先生,是著名国学大师梁启超的再传弟子,早在1958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新中国第一部《明清史》。先生长期致力于明史研究,特别是对武宗朝的人和事尤为熟稔,颇有心得,成一家之言。本书就是先生生前多次精读《明武宗实录》的总结,为读者廓清了笼罩在武宗身上的种种迷雾,回答了诸如明代为什么会出现武宗这样的皇帝、武宗身上叛逆性的由来以及又说明了什么等问题,其中对“豹房”的精彩分析已成经典。 目录 第一讲 正德天子的身世之谜 与太祖类似的“贯如联珠”的大贵命相/2 正德天子生母之谜和冒认皇亲案:扑朔迷离的历史疑云/10 正德天子身世之谜的草灰蛇迹/18
第二讲 文官集团与宦官势力对少年皇帝的争夺 醉心于嬉戏生活的幼年天子/23 并不安份接受皇家的儒学传统教育/31 对少年皇帝的激烈争夺:文官集团与宦官势力的斗争/35 崔呆事件和陶谐上疏:文官集团与宦官势力的初次交锋/42 一夜之间的“政变”:文官集团上了“奸党榜”,正德朝政治格局由此改变/46
第三讲 豹房揭秘:权力、金钱、女色的角斗场 什么是豹房?为什么年轻皇帝要住进豹房?/56 豹房中的权力结构:皇帝、宦官、边帅、悻臣之间的角逐/60 “叁于”、乐工和番僧:豹房中不可或缺的角色/66 一后二妃形同虚设,马姬、刘娘、玉满堂……:豹房中的肉欲狂欢/69 豹房经济支柱透析/74
第四讲 西北“远征”的是与非 通向大西北的第一站:宣府镇=“家里”=“第二豹房”/78 来自河套地区的蒙古势力对大明帝国的威胁/86 应州会战及嗣后的“远征”:褒贬不一的评价/91 舒芬奏疏:什么叫天理与人欲、出征与巡幸?/101
第五讲 为什么宦官经常在明代擅权 在与文官集团的斗争中,为什么宦官总能占上风?/105 “立地皇帝”刘瑾的罪行/108 “直■之变”:刘瑾覆火的契机/120 “刘瑾奸党”与宿进进谏事件说明了什么?/129
第六讲 “宸濠之变”和荒唐的南巡 南巡的真实用意/134 南巡引发了文官集团一场大规模的请愿/137 宁王朱宸濠的夺位之谋/144 叛军兵败王守仁/152 瞒天过海的“假亲征”、真南巡/157 莫名其妙的禁杀、禁食猪肉令/168
第七讲 为什么在正德朝会形成人规模的流民运动 大明帝国建国一百五十余年来积淀的社会问题之一:流民/177 流民运动的序幕:江西、四川的流民暴动/182 流民运动的高涨:刘六、刘七和刘三、赵链的北方暴动/186
第八讲 为什么大明皇帝死得这般凄凉 “真龙天子”的意外溺水竟是大明皇帝生死的转折点/198 通州“行在”的多疑与不祥的献俘礼/201 呕血扑倒在郊祀大典上/207 凄凉死去与未尽的身后事/214
第九讲 为什么大明帝国会出武宗这样的皇帝 政治禁锢、经济纵容的恶果:帝国的贵族问题/221 大明帝国贵族的真实档案/230 是非功过说武宗/244 大明帝国还在延续……/253 附:明朝帝王世系一览表 编后记 试读章节 “豹房公廨”中另一个政治实力派是边军的将领。边军在明代专指北方防御蒙古的九边镇所属的边防军,这是由朱元璋和朱棣父子合手建立起来的军事劲旅,其军事训练、兵员素质、武器装备和实战经验等方面都超过内地卫所军,甚至京军的战斗力也不及边军。由于中国的中央集权体制历史悠久,中央政权必须保持一种控制地方的强制权力,尤其是在军事方面更是如此。宋代就在京师保持强大的禁军,以控制地方。明代在京师的京军三大营也属于这种“居重驭轻”禁军性质。但是明代对蒙古的防御又是军事的重点,所以要有强大的边防军。京军与边军都是明军的主力,但强大的边军对于京军来说又是一个潜在的对手,两者存在矛盾。所以从边军形成之日起,可能就立下一条“祖制”:京军不能调外,边军不能调内。目的是为防止“边兵弱则夷狄为患,畿(京)兵弱则边兵为患”。这条“祖制”的用意很明显,就是既要有一支强大的边军来防御蒙古,同时又不能让这个强大的边军威胁中央政府。“边军不能调内”这一条最重要,但是朱厚照却实实在在地违反了这条“祖制”,把边兵调入了京师。那是在正德四年到七年中问,发生刘六、刘七流民起义时期,明地方卫所军和派去的京军都连吃败仗,无力扑灭起义。在起义军逼近京师的紧急情况下,朱厚照等人决策,调宣府等边镇的边军开赴镇压起义的主战场。这次调入宣府、延绥两镇边军约二千五百人,统兵将领是副总兵许泰和冯祯、游击将军邵永等人。两个月后,又调入宣府的游奇兵两千人、辽东兵二千人,加上前调边军共约六千五百人。 正德七年十一月十七日,太监萧敬传出皇帝圣旨:“兑调京营、宣府官军,令其往来操习备御。”这个圣旨的意思是,京营军和宣府的边军要互相对调,以便交换操练和驻守。也就是说要打破“祖制”中京军不外调、边军不调入的规定,而形成一种京、边军互调的制度。一旦形成制度,则边军调入即成合法。朱厚照等人的这一意见遭到李东阳等人的反对,认为这破坏了“祖制”,但朱厚照等人在豹房仍然执行了这个办法,使边军长期留在京师。自此以后,宣府、延绥、大同和辽东四镇士兵遂留京而不再返镇。 当时在正德皇帝朱厚照身边的近卫武装基本上有三支队伍。一是旧有的“侍卫上直军”,包括“锦衣卫”在内的御林军,加在一起约有万人上下。二是由四镇边军组成的“外四家”,这是朱厚照给这支边军队伍起的浑号,约有六千五百人左右。三是由太监们组成的“内操军”,人数不详,估计也应有一两千人。这三支队伍是朱厚照直接掌握的武装,也是豹房政治的实力基础。御林军的头目是掌锦衣卫的官员;“外四家军”是由边帅许泰和江彬掌管。江彬原是宣府总兵张俊的部下军官,后来以战功任卫所的指挥使,只是这次随边军人调,在镇压起义军的过程中表现非凡,得到朱厚照的赏识,擢为人调边军的统帅之一,与许泰并列,后来他的实际地位超过了许泰,成为豹房中最有实力的人物。设东西官厅时,江彬担任了西官厅的都督,他实际上成为豹房中的军事主管人。“内操军”的头领实际上是“八虎”之一的张永。这三支军队轮流在“大内团操”,接受皇帝的检阅。 朱厚照笼络这批豹房太监、边帅的办法是沿袭他的祖宗采用的老习惯,就是把这些得宠的豹房骨干收为义子,赐予朱姓。在军队中收义子的办法,唐末五代就已盛行,明太祖朱元璋在起义和统一全国过程中就收了不少义子。这种制度是封建军事制度中家丁制的变化,就是以变形的封建家庭关系来提高军队的凝聚力、战斗力,同时也以这种手段来加强主帅对军队的控制与指挥能力。朱厚照充分利用了这种办法,用赐姓、认义子等手段来团结自己的心腹,正德七年九月二十四日,朱厚照宣布一次赐给国(朱)姓的义子名单,就达一百二十七人之多。在这批赐姓义子中除骨干外,还有一批与宦官有亲属关系或与豹房诸人有特殊关系的人,有人出身奴仆,或就是市井的豪猾,也有些外族降顺军官人等,凡博得朱厚照欢心的,就有可能成为皇帝的义子。 在宣布这一百二十七名义子名单之前,朱厚照已经开始在他的心腹宦官、边帅中收义子,赐国(朱)姓,加官晋禄。正德五年九月间,他借平定藩王朱寅镭叛乱的机会,把一批义子和亲信晋封为伯爵,其中有义子锦衣卫指挥同知朱德封为永春伯,太监谷大用的哥哥谷大宽为高平伯,马永成的哥哥马山为平凉伯,太监魏彬的弟弟魏英为镇安伯。朱德是朱厚照在豹房中的心腹人之一,平时有制作“西域食饵”的手艺,得到皇帝的眷宠,收为义子,又晋封伯爵,后来特赐北京的太平仓建府邸。对于边帅,他也是用收义子、赐朱姓、封爵位的手段来笼络,如江彬被改名朱彬、封为平虏伯,许泰改名为朱泰、封为安边伯。 在豹房的各种势力中,除宦官与边帅之外,还有第三种人物,那就是豹房日常事务的大管家钱宁,依附宦官势力的少数朝臣焦芳、张■、王琼等人。钱宁是成化朝太监钱能的养子,初名“福宁儿”,原是李巡检家的家奴所生子,为钱能所收养,遂冒钱姓。据说太监钱能是女真人,兄弟四人均被阉人宫,皆在成化时得宠。钱能曾充任云南镇守太监,去云南时携钱宁而行。令其掌管家中钥匙,保管家私,后又随钱能到南京任所。弘治末年钱能老死于北京,钱宁遂另投主人。正德初太监刘瑾得势,钱宁被荐入豹房,得到朱厚照的宠信,赐姓朱,称朱宁,命掌锦衣卫事。钱宁的特长是骑射功夫甚佳,深得朱厚照的欣赏。他在豹房处于大总管地位,诸凡戏乐的供应、佛事的举行、女嬖的引进等等,大都由他来主持,每天在豹房生活中与朱厚照形影不离。朱厚照在豹房每每喝酒大醉,就枕着钱宁大睡不醒。有时朝臣等候皇帝早朝,只要看见钱宁从豹房出来,就知道皇帝快临朝了。 P61-63 后记 这四本书,原是辽宁教育出版社于1994年出版的“明代帝王系列传记”(十二种)中的四种。十四年过去了,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吕景琳、李洵两位先生的离世,对此我们由衷地感到惋惜。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历史热的回潮,明史也不例外。为满足读者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和市场需求,我们一一找到了这四本书的作者或后人,说明了我们的出版意图。在取得他们的同意后,我们组织了改编组,在尊重原作者写作意图的前提下对原版作了较大改动,包括体例上的更新,所有章节标题的重拟,删掉一般读者并不需要知道的注释以节约篇幅,对个别段落进行重新改写,还请熟悉明史的专家苗水、金钊、尹世光等先生特意为这四本书寻找图片……总之,是以全新的面貌问世,这是必须向读者说明的。 在此,我们还要感谢先后参加改编工作的宫仲弘、竹天润、李璟、阚文林等先生,感谢他们为此次出版作出的贡献。这四本书每章前的导读文字以及所有图注,除特别标明外,均由竹天润执笔,文责自负,与原作者无关。最后,我们还要感谢所有为本次出版曾做出过贡献的人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