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发射将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鸣生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航天系列第七部,也是至为重要的该系列最后一部。作者自1992年始,追踪采访,风雨无阻,席不暇暖,至2009年竣工,三易其稿,前后历时17年,其间行程数万公里,走访军内外知情者约160名,记录文字200余万,其采访之艰,付出心血之巨,为当下报告文学写作所罕见。该作通过共和国第一个导弹发射基地司令员——发射将军传奇人生故事,尽书新中国成立之初,为巩固国防,提升国力,在极其艰苦卓绝的条件下,于茫茫戈壁,凭借自身实力,更凭借百折不挠精神,锐意进取,成功研制、发射“两弹一星”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其间,经历了苏共与中共交恶,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一夜之间撤走全部专家;经历了大饥饿,导弹研发官兵忍饥挨饿,甚至以野菜充饥的感人至深故事;弘扬了一种真正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塑造了一位前所未有的、独具特色的发射将军艺术形象。战争年代,将军便是战场名将;建国之后,将军更是成为发射场领军勇将;先后组织指挥发射过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核导弹、第一颗人造卫星等81枚导弹火箭,个中故事,催人泪下。

内容推荐

本书历经十年艰辛走访,笔挟风雨,饱蘸生命苦汁,以披肝沥胆的真诚和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展现了开国导弹将军的传奇故事和灵魂阵痛,大漠将士的舍身许国和苏美合围中的绝地重生,民族飞天的悲怆雄浑和登天路上的精神交响,从而塑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射将军的文学形象,还原了惊天动地、震骨撼心的历史本真。

目录

序章 钱先生

第一章 军委令

第二章 戈壁风

第三章 不归路

第四章 兄弟情

第五章 大饥饿

第六章 天变了

第七章 争气弹

第八章 粮啊粮

第九章 核导弹

第十章 东方红

第十一章 西霸天

第十二章 狱中泪

第十三章 晚年赋

尾声 火箭碑

酒泉发射基地的另一读本

历史不是传说

个性凸显的艺术传达——读李鸣生的长篇报告文学《发射将军》

试读章节

总政治部副主任萧华这天在办公室埋头批阅文件,刚听到门口急促的脚步声,一抬头,便看到了站在面前的孙继先。萧华和孙继先红军时期就在一起,彼此十分熟悉。萧华望着风尘仆仆的老战友,说:“老孙,你的动作真快呀!就像当年强渡大渡河,一眨眼就过了鸭绿江。”接着递上一杯茶,拉着孙继先的手说:“坐坐坐,快告诉我,朝鲜那边的情况怎么样?”

孙继先接过杯子,灌下一大口,然后摘下帽子,抹了一把额头的汗,说:“萧副主任,您这么十万火急地把我从朝鲜叫回来,不会就是问问‘那边’的情况吧?”

“当然不是了!”萧华看着孙继先,只笑,却不多说话,“先喝水,先喝水。”

孙继先说:“您就别卖关子了,接到命令,我拔腿就往回赶啊!到现在,还只啃了一个素包子呢!”

“来来来,这儿还有饼干。”萧华说着将一包饼干放在孙继先面前。

孙继先抓起饼干,狼吞虎咽般地吃了起来。

萧华说:“老孙啊,这次让你紧急回国,是军委的命令,是毛主席的命令,可不是我萧华的主意啊!”

“那你快告诉我,让我回国干什么?是不是又要打仗了?”孙继先一边咽着饼干,一边急切地问道。

萧华说:“打仗打仗,你就想打仗。我告诉你,这次不让你打仗,给你一个新任务。”

“什么新任务?”

“筹建新中国第一个导弹试验靶场!”

“导弹试验靶场?”

“不懂了吧?”萧华说,“就是用来发射导弹、火箭的发射场。告诉你吧,我们国家自己要搞导弹、原子弹了!”

“什么?我们要搞导弹、原子弹了,真的?!”孙继先一下瞪大了眼睛,甚至有点不相信地看着萧华。他知道,美国陆、海、空三军,早就装备了多种用途的导弹;而在朝鲜战场与美国的交锋中,让他的部队吃尽苦头的,也正是美国那些五花八门的炸弹!而且,自新中国诞生之日起,美国就没有一天放弃过对中国的核威胁。所以有着切肤之痛的他,当然非常渴望中国能有自己的导弹!

萧华说:“老孙啊,你知道,美国总是吹嘘靠它的原子弹打败了小日本,朝鲜战争期间动不动也用原子弹来吓唬咱们。美国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要用核武器来称霸世界!因此,咱们只有尽快搞出自己的导弹、原子弹,才能打破美国的核垄断,粉碎它的核讹诈!”

孙继先很激动:“他娘的,这下可好了!要是打起仗来,我们就再也不怕美国佬那些鸟弹了!”

萧华说:“军委决定抽调二十兵团来筹建靶场。本来,这个任务是准备交给炮兵干的,后来陈锡联司令员说炮兵干不了,军委最后才决定,由你来牵这个头。”

孙继先感到这任务很意外,也很沉重,于是有些犹豫,说:“萧副主任,你知道,我一直是个带兵打仗的大老粗,现在突然让我来搞导弹,这恐怕有点吃不消啊!”

萧华摆摆手,说:“军委领导考虑来考虑去,觉得你能干,才让你马上从朝鲜撤回来。你先别担心,张爱萍将军和聂荣臻元帅明天还要找你呢,你有什么想法和困难,到时可以和他们谈谈。”

孙继先从萧华办公室出来,心里一直打着小鼓。靶场?导弹?导弹?靶场?这些玩意儿连见都没见过,怎么搞呀?

翌日一早,孙继先来到张爱萍将军的办公室。张爱萍一见孙继先,非常高兴,说:“继先,你回来得太及时了!知道吗,这个世界现在已经进入原子时代了,美国、苏联、英国、法国都建立了自己的导弹工业?我们如果不尽快搞起来,以后就会被动挨打。所以中央决定,一定要搞出我们自己的导弹、原子弹!这事中央的决心很大,很不容易啊!”之后,张爱萍又陪孙继先来到聂荣臻家。聂荣臻让秘书为二位沏上一壶上等好茶,然后把中央的部署和为什么要搞导弹的构想给孙继先讲了一通。

孙继先听后非常激动,却有些顾虑,说:“聂帅,这么重的任务,我感到压力很大啊!”

P12-13

书评(媒体评论)

李鸣生一直把航天置于宏阔的战略背景之下。无论写苏联、美国还是中国,都和那个时代的政治风云相关联。作品的题旨也就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和雄浑的力量。而对人生和人的个性的捕捉,也是作品成功的关键。

——著名小说家陈建功

李鸣生的作品既是对人类航天和中国航天的悲壮历程所能容涵的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历史人生内容的一次顿悟,又是将文学从一向表现人类自身的关系向表现人类与宇宙的关系迈进的一次文学远征,充分显示了作者横溢的才华和独具魅力的创作个性,从而形成当代中国报告文学一个独特的景观。

——著名评论家冯立三

李鸣生的报告文学具有一种明显的独立审视意识。他既注重报告事件过程的完整性,又非常看重对人物不同性格、不同命运、不同科学精神的表现。由此让我们看到了作家对题材的超越和作家个性化的表现。

——著名评论家李炳银

李鸣生的航天系列作品完全可以看做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部形象化的史书。他是一个有”根”的作家,其生活和生命的根深深地扎在他所报告的那片土地中。

——著名评论家朱向前

李鸣生对航天的写作可以说是在努力效仿先辈司马迁的写作精神。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太史令”,他是不辱使命的,不仅在记录,也在思考。

——著名评论家贺绍俊

科技类报告文学在新时期文学中有两个明显的站点:徐迟和李鸣生。李鸣生带着机敏的眼光、深刻的思想,以坚韧不拔的气势,成为继徐迟之后中国第二个写科技题材的佼佼者。

——青年评论家邢利宇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3: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