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熟的人,最基本的表现,是他关心自己的前途,也创造自己的未来。他不再是什么都指望父母解决,而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本书为“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116封信”系列第三本,从《雪地山的脚印》开始,作家父亲逐一展开对刘轩面向人生挑战的段段提醒与深切冀望。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肯定自己(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116封信3)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刘墉 |
出版社 | 接力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个成熟的人,最基本的表现,是他关心自己的前途,也创造自己的未来。他不再是什么都指望父母解决,而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本书为“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116封信”系列第三本,从《雪地山的脚印》开始,作家父亲逐一展开对刘轩面向人生挑战的段段提醒与深切冀望。 内容推荐 二十年前,作家刘墉以一封封亲切的亲笔信,写给刚考上纽约史岱文森高中的儿子刘轩,信中针对儿子每日生活所遭遇的事件加以发挥及引导,寄理于情的、字字句句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教诲与期许。 一百一十六个夜晚,一百一十六封书信,结集为《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肯定自己》三本心血之作。出版后,反响强烈,长久占据畅销书排行榜前列,长盛不衰。这些刘氏家书影响了千万家长、老师的育子方针与教育理念,也改变了千万学子的人生态度和生命视野。 本书为“自己”系列的第三本,从《雪地山的脚印》开始,作家父亲逐一展开对刘轩面向人生挑战的段段提醒与深切冀望。二十年后,在本书以“纪念新版”再版时,不但刘墉重新审订全书内容,修改达三千多处,当年的高中生儿子刘轩亦首度“回信”给父亲,在每封信函之后写下成年后的自己对父亲当年教诲的异样反思、多维解读。 跨越二十年的成长,穿越二十年的对话,父情子心相互辉映,育子经典历久弥新……这是影响千万人的励志家书,这是激励千万人的人生参考。 目录 【自序】二十周年纪念新版 画一幅美好和平的星图 前言 原版自序 雪地上的脚印 小心曝光 情到深处 爱你,不是害你! 打赢每天的第一仗 报一箭之仇 五毒聚功散 龙虾与龙头 再看他一次! 使人惊艳 世纪之病 失重的感觉 思念总在分手后 一开始,就不让它错! 选择牺牲 叛逆少年 别让自己更孤独 爱的消息 走下赌桌 球过街!人不过街! 你自己决定吧! 嗨!你好吗? 少看一眼 回馈的爱 死亡的教训 灵活的战术 人是为活而生 台面都上不了,怎么成功 辛苦的假象 小心吃口水,记住! 哈佛梦想 尊重少数的情操 秀一下 做个世界人 【刘轩后记】二十周年纪念新版 本想趁机翻旧账,但…… 【附录】书中人物近况 试读章节 从吃完晚饭,你就一直在打电话,叫一遍不听,叫两遍不听,叫三遍不听,直到我吼:“你要打电话,就出去打!”砰的一声,你居然真冲出门去。 外面正下着大雪,奶奶赶紧跑去看门边的衣柜,唯恐你没披外套;妈妈扒着窗子张望,看你是往哪个方向跑;我则愕然地坐在客厅,想起电影《缇萦》中的一幕: 淳于意对着自己“爱之深,责之切”的徒弟喊:“你给我滚出去!”那跟在师父身边十几年的徒弟,居然真卷起铺盖扭头就走。 我始终记得老演员王引颤抖的声音:“养了他十几年,这么一句话,他就真走了!” 王引演得多好啊!那眼神中的愤怒、茫然与失落,不正是我此刻的心情吗? 儿子!最近我们为你老打电话,已经吵过不知多少次了!电话居然值得你如此伤害和父母的情感吗? 或许是气话,你说完就忘了,但你要知道那会多伤父母的心哪! 记得前两天我们怪你花太多电话费时,你顶嘴的话吗?你说: “花多少钱,我自己出,可以了吧?” 你还记得妈妈请你帮忙打一封信时,你的抱怨吗?你说: “噢!我的东西,得自己打;你们的,也要我打!” 于是我想,大概有一天,当你能赚很多钱,再和我们闹别扭时,可能会说: “这样吧!算算从小到大,我总共花了你们多少钱,吃了多少奶粉,穿了多少衣服,我开张支票,一次付清,两不相欠!” 然后你也可以跟淳于意的徒弟一样卷起铺盖,扬长而去,成为天地间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男子汉!不是吗? 过去我读弗洛姆谈爱的论著,说子女的成长,指向与父母的分离,又在分离之后,指向与另一个个体的结合,成为新的家庭。读的当时我没什么感触,但是今天,看着你一步步离我们而去,便开始用弗洛姆的理论安慰自己: “这是当然的嘛!孩子大了,有他的主见和叛逆性,为的是脱离父母,走向独立!” 问题是,脱离父母就能否定父母的恩情吗?过去十几年来父母付出的爱,竟是能以奶粉和衣服的价值来衡量的吗?你为什么不把自己的生命计算进去? 我在你这般年岁时,也有反叛性,总拿自己跟别人比,怨家境不好,怪家教太严,但是有一天我读到诺贝尔奖得主贝克特(Samud Beckett)的剧本《结局》(Endgame),其中有一段: 儿子对父亲吼:“混账!你为什么生下我?” 父亲:“我不晓得。” 儿子:“什么?你不晓得什么?” 父亲:“不晓得生下的会是你!” 我开始思索其中的意思,了解到子女与父母之间是无法选择的。最重要的是,这层关系永远无法割舍。 所以你可以怨我们遗传近视给你,怨我们用中国理念管教,怨我们不是亿万富豪,甚至怨我们不可理喻! 但是,你无法怨我们是你的父母。 如同,我们绝不怨生下你一般。 得到你,我们只有感恩。记得你幼儿时,我们常说幼儿时最可爱,百分之百属于父母,上学之后就不同了。但是到你上小学,我们又说中学以前都还天真无邪。等你上了中学,我们又讲儿子大了,可以当朋友聊天,真有意思!将来离家上大学,就要失去他了! 不过我相信,直到你未来成家,我们还是会说:“虽然难得回来一次,但想到他,心都甜!” 这就是爱,就是执著,也就是无怨无悔! 只是,我不知道,随着你的成长,是否也觉得每个阶段父母都有不同的可爱之处呢?还是说愈来愈厌烦,真想把欠父母的还清,再也不受管束? 你放心好了!无论你多大、多伟大、多成功、多失败,我们都会管你,如同我们爱你一般。 当你打完公用电话回来,如果够细心,会发现虽然我们好像都不理睬你地去睡了,门前雪地上却有着你母亲和我的清晰脚印…… 讲电话,那么简单的一件事,其实包含了多重意义。 我们跟同年龄好友讲电话所用的语气跟词语:“哇靠”、“真的假的”、“哦麦尬”,在长辈的耳朵里听起来不但陌生,也象征他们无法参与的秘密世界。他们只听到我们爆出惊叹跟大笑,看到我们捧着听筒窃窃私语,我相信不管多么开明的家长,心里多少不是滋味:一直在身边照顾得无微不至的孩子,终于有自己的秘密了,家里也愈来愈管不了了。家长们唯一有权力说的就是:“电话不要钱啊?快给我挂上!” 如此这般,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话,展开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权力拔河。家长们都知道孩子迟早会有自己的生活,远离他们而去。总有一天,他们只能盼望通过电话听到孩子的声音。但也正是因此,这个争执就更加激烈。 事隔多年,我早忘了那天晚上讲电话的内容与过程,只觉得如果我不坚持把话讲完,老爸就赢了。我跑出去,是我的独立宣言,虽然那样伤透了父母的心。现在回想,我确实有点反应过度,但老爸也感受到了我行为背后的信息。这篇文章的每个句子,都透露了他心中的无奈与感伤。P2-5 序言 《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肯定自己》是我的代表作,也是令我惊喜的作品。 一九八七年,刘轩由家附近的教会学校,突然进入远在纽约曼哈顿的史岱文森高中,我因为不放心,开始经常以书信勉励他,并结集出版了《超越自己》。 因为都是写给自己儿子的信,起初我并没有想到会受欢迎,印量也不大。未料出版后,反应出奇的好,没多久就进入畅销排行榜前几名,而且历久不衰。接下来的《创造自己》、《肯定自己》,反应更为强烈,几乎成为学生的课外必读书。《肯定自己》里的《你自己决定吧!》还被编译馆选人初中的语文课本,连书中总被我骂的刘轩都成为年轻朋友的偶像,甚至有好几位“北一女”的学生远从台北来我纽约的家中参观刘轩的“乱房间”。 这三本令我惊喜的书一九九四年开始授权漓江出版社印制发行简体字版,也同样蹿红,由起初薄薄的三本平装小书,一路改版、改进纸张,到后来的精装本和合订本。在《中国图书商报》的年度排行榜中。一九九九年居然占了前面四、六、八名,编者还封我一个“超级畅销作家”的名衔。 过去二十多年间,这三本书曾由漓江、九州、重庆三家出版社出版不同版本,单单漓江出版社的印量就达到一百六十多万册,加上韩文、泰文的译本和台湾水云斋的印量,有人估计恐怕已达千万册(包括马来西亚、泰国)。当然也由于版本太多,造成许多读者抱怨,又因为有些出版社擅自删改,造成文章不统一,使我决定将书收回全面校正,重新交给时报文化(繁体)以及现在的接力出版社(简体)出版。 新版本可以称得上字斟句酌,若与最早的版本比较,总共改动达三千多处。有些是原先的错误,譬如将《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作者朱光潜误为夏丐尊;有些是理念上的修正,譬如《你不能失败》文中增加了“残而不废”的文句;还有些是配合最新的资讯,譬如对“次太空飞行客机”的预测;更多的则是对文法和修辞上的更动。我甚至有个想法,将来把我画得乱七八糟的稿件翻拍出版,使读者能推想我改动的原因,进而知道“许多看来通畅的句子,严格地审读起来,很可能有文法上的问题”。我不能容忍那些问题,因为就算已经畅销千万本,并获得无数掌声,错还是错,有错就得改! 此外,刘轩曾抗议其中有些情节会造成读者对他的误解,全面改版时我特别给他“平反”的机会,由他在文章后发表感言(而且保证尊重他的发言权,只字不改),使这三本书成为美国和中国台湾“时空交错”的父子对话。 配合最新版本,我也加入了许多新图片,并撰写了书中主角的近况。那近况有悲也有喜,悲的是老奶奶九十二岁过世了,喜的是《创造自己》中出现的小帆,而今已经上哥伦比亚大学三年级。史岱文森高中不但搬到了新大楼,而且继续在纽约独领风骚,造就出一批世界顶尖的人才。 重读三本书,往事又浮上眼前。抚今追昔,如果说我有什么得意处,那绝不是这三本书有多么畅销,而是当我读到《超越自己》中《美好的星图》那篇文章所写: 福祉不能独占,正如同满天的星子,不是只有高楼的人才得欣赏。此刻香江的灯火,像是地上的一片星海,明灭闪烁。我却衷心盼望,那地上繁华的星海,能像天空一样均匀,从这里,从香港、九龙、新界,一路铺下去,到杭州、上海、北京、甘肃、新疆、内蒙古…… 我很高兴,过去二十多年来,能够先以这三本书在台湾的收入,支持海峡对岸的希望工程;再以对岸义卖所得,帮助台湾的公益团体,并进一步经由“慈济”去关怀南亚大海啸的灾民。我也很高兴刘轩当年在哈佛大学读书时,就利用暑假回台湾,住在台南玉井乡的德兰启智中心照顾院童;小帆则在前两年去了贵州、宁夏、北京等地,参与为两岸盲人募款的公益活动。 二十年前我曾经在书中说:“希望地上繁华的星海,能像天空一样均匀,一路铺下去。愿有一天,哪怕山间小小的村落,也能展现一片美好的星图。”今天我仍然如此盼望,并且希望两岸能彼此宽容、互助互补,共同为这个世界画一幅和平美好的星图。 二○○九年十二月于台北 后记 二十年,实在过得太快了! 还记得当年读完老爸的初稿,皱着鼻子还给他的表情:“算了吧,这谁会看……” 老爸很低调。我在史岱文森读高中的那几年,只听说书在台湾“还不错”,但不晓得它畅销的程度。直到一九九一年高中毕业,我首次回到台湾参加一场记者会,那天不仅媒体全来了,还挤进了八百名“北一女”的学生。我站在台上说自己“受宠若惊”,其实是吓呆了! 之后,每年暑假从美国飞回亚洲,发表自己的写作、四处演讲、接受访问,跟年轻朋友分享成长的故事。我不但跑遍了台湾,还去了东南亚和祖国大陆,每个地方都碰到许多“自己”系列的粉丝。那种感觉很奇怪,陌生人不但跟你像个老朋友似的打招呼,还会主动过来说:“请代我问候乔安娜!” 我逐渐习惯这种感觉,也很庆幸许多人能从我的平凡故事中得到共鸣和启示,不过心底一直不理解为什么这三本书能有那么大的影响力。直到这次的二十周年纪念新版发行,时报文化的编辑要求我为每封信写回复,我才真正认真地坐下来研究老爸的文章。原本很期待用这个机会好好翻清一些旧账,但折磨了许久也写不出什么东西。 仔细看完每一篇之后,我对这三本“自己”,有了新的见解。虽然老爸以我的故事作为许多篇的出发点,但其实我父亲谈的,是基本的生活态度和做人的道理。说实在的,如果拿掉关于我个人的故事,这三本书的精神也毫不会受损。知道这一点,让我很惭愧。这么多年来,“自己”系列所带给我的压力与光环,原来都是单方面的感受。我太自恋了,才会觉得这三本书都在讲我,其实它们是写给所有人看的,它们的道理是通用的。 所以,我在此想把这三本书的焦点还给真正的主角——你们,每位亲爱的读者。希望你们在阅读中,能够获得想要的激励。希望这些故事的启示能成为你们生活的方针,也希望你们能感受到那穿越了二十年的时空,又重新被子女接纳,并准备以爱的名义传给下一代的那所谓的“天下父母心”。 二○○七年七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