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卫视行者栏目热播专题片《一路向南》终结篇!继一路向南”北美段之后,谷岳再次出发,从搭车到骑摩托车,历尽艰难完成从墨西哥城出发,穿越亚马逊雨林,直到世界的尽头----乌斯怀亚的中南美之旅,实现了世界上最长的陆地穿越!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一路向南(拉美篇我的拉美摩托车日记)/你我皆行者丛书系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谷岳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旅游卫视行者栏目热播专题片《一路向南》终结篇!继一路向南”北美段之后,谷岳再次出发,从搭车到骑摩托车,历尽艰难完成从墨西哥城出发,穿越亚马逊雨林,直到世界的尽头----乌斯怀亚的中南美之旅,实现了世界上最长的陆地穿越! 内容推荐 《一路向南(拉美篇我的拉美摩托车日记)》的作者是谷岳。 《一路向南(拉美篇我的拉美摩托车日记)》: 从阿拉斯加到阿根廷,“一路向南”是一场属于你我的旅行。 2010年,我和刘畅从阿拉斯加州戴德霍斯镇出发,向南穿越加拿大及美国下48州,到达了墨西哥。 2011年8月,我开始这次旅行的第二部分。从结伴同行到孤身一人,一辆摩托车,一寸寸穿越亚马逊雨林、安第斯高原,一步步走过墨西哥、智利、巴西、阿根廷,直到世界的尽头——乌斯怀亚。 我们都怀抱着抛下平凡生活、踏上旅途的梦想。旅途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而行走的魅力也正在于它那些未知与不安。这次旅行中,我既在真实世界中,也在内心选择了自己的路,探索了离经叛道的世界。 到达终点那一刻,我没有激情昂扬,没有潸然落泪,也没有跪下来亲吻土地。我只感到非常平静、心满意足、心怀感激。因为,终点从来不是目标。最精彩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一路向南,我们开始吧 目录 引言 01 探索中美 墨西哥城—旅行起点 墨西哥摔跤—蒙面超级英雄的表演 瓦哈卡—美食之城 圣克里斯托瓦尔-德拉斯卡萨斯—拜访玛雅古山村 帕伦克—迷失的玛雅之城 从帕伦克到弗洛雷斯—中美洲的概念 洪都拉斯的监狱旅店 科西圭纳火山 日基利洛村庄—希望牧场 湖中的奥梅特佩双子火山岛 02 梦想的摩托之旅 哥斯达黎加 圣何塞—摩托之梦的最后机会 从圣何塞到尼科亚半岛—初次骑摩托上路 哥斯达黎加 尼科亚半岛 马尔佩斯—住在天堂的冲浪者 前往巴拿马—在暴雨中和热带高原上骑行 半天480公里的疯狂骑行 03 “铁耗子号”上的生活 登上“铁耗子”号 马修—一位真正的探险家 完美的天堂一日 你好,哥伦比亚! 寻求资助 圣玛尔塔—咖啡与可卡因 04 热情似火的城市 通往波哥大之路 波哥大—宾至如归的城市 米格尔·卡瓦利罗—参观防弹衣工厂 在修车店学萨尔萨舞 卡利—体悟哥伦比亚生活的精髓 05 开始新旅程 哥伦比亚 莱蒂西亚—令人又爱又恨的边境海关 从塔巴廷加到马瑙斯—船上生活 巴西 马瑙斯—离港税? 06 公路历险 为踏上BR319公路作准备 BR319公路—冒险开始 BR319公路—荒野中的村落 BR319公路—艰难过河 BR319公路—野猪还是美洲虎? BR319公路—生死一线 从乌迈塔到波多韦柳—我发烧了 玻利维亚 瓜亚拉梅林—欢迎来到玻利维亚(美国人除外) 瓜亚拉梅林 里韦拉尔塔—通往拉巴斯之路 动物狂欢 穿越安第斯山脉 从科罗伊科到拉巴斯—走上“死亡之路” 拉巴斯—向德子道别 07 一个人的旅行 从拉巴斯到科恰班巴—初次独自上路 杜纳利镇—日月星社团里的志愿者 前往高原的乌尤尼 乌尤尼镇—老友汇合 乌尤尼盐湖—来到另一个星球 艰难的骑行 沙地与美景 再见火烈鸟, 再见玻利维亚 智利 圣佩德罗-德阿塔卡马—从最贫穷的国家到最富裕的国家 计划赶不上变化—同刘畅告别 帕瑞纳天文台 孤独的沙漠 圣地亚哥—再见了,亲爱的! 搭车去阿根廷 游荡在巴塔哥尼亚 是时候尝试一下大巴了 卡拉法特—在冰川湖里的匆匆一游 大地岛—前往世界的尽头 试读章节 8月11目 瓦哈卡 ——美食之城 在亚历杭德拉的强烈坚持下,我们决定乘大巴从墨西哥城出发前往瓦哈卡。她说沿路搭车难免会有被绑架的风险,太危险。我们提出骑摩托车的想法也被她否定了,说每年在墨西哥的这段泛美公路上都会发生不少事故,死很多人,她觉得不安全。墨西哥的大巴非常现代化,大巴站就像小型机场一样,装有落地窗,铺设了光滑的大理石地板。 我在阅读有关瓦哈卡市的介绍时,德子正在用iPod听西班牙语教学音频。由于之前在拉美待过几个月,我能读懂一些西班牙语单词——多数情况,这点词汇量就够用了。但德子是第一次来到西班牙语国家,对西班牙语一窍不通,这一点令他很苦恼。他坐在我旁边,戴着耳机,趁着我打盹儿的时候一连几个小时都在大声跟读单词。 但凡去到任何一座真正的国际化都市,你都能找到大量的墨西哥餐馆。这有力地证明了墨西哥丰富多彩的饮食历史和多种多样的食材资源。而在墨西哥,没有哪个地方能比瓦哈卡市更淋漓尽致地体现出这一点。 瓦哈卡位于墨西哥城以南,乘坐大巴仅需6个小时便可抵达,该市及其周边地区以莫利酱闻名。这种风味浓郁的酱汁是以二三十种不同原料制成的,其中包括辣椒和黑巧克力。 到达瓦哈卡后,我们来到了一座本地市场,寻找最优质的莫利酱。但在入口处,一位身着五彩缤纷的传统服装的原住民妇女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她身旁摆着一个白色的大袋子,里面装满了褐色的小蚂蚱。这些蚂蚱已经烤熟,加了柠檬汁和辣椒。和美国人的爆米花及中国人的瓜子一样,本地人把蚂蚱当作零食吃。我知道德子算是一个素食主义者,很想看看他究竟肯不肯吃这个,于是故意提出猜拳赌输赢。德子输了,我笑呵呵地抓了一把蚂蚱放在他手里,眼看着他的表情像一个5岁小孩儿喝汤药一样,把这一大把蚂蚱塞进嘴里,咬了几下就吞了下去。我想这是让自己熟悉墨西哥菜的一个好方法。 再往市场里面走,会遇到更多的原住民妇女提着装满墨西哥胡椒和洋葱的篮子。我很纳闷谁会单吃胡椒和洋葱。这些妇女对面是烤肉摊,摊子上摆着各式各样细工切割的肉和系好的香肠。他们告诉我,这些肉可以随便挑,他们会为你烤熟,放进你的篮子里。对面的妇女会端上另一个盛满作料的盘子,如鳄梨酱、萝卜、腌黄瓜以及用番茄、洋葱、辣椒和欧芹制成的莎莎酱。吃烤肉时,你可以佐以口感辛辣的墨西哥胡椒和洋葱。各式不同的作料在我的口中形成了美妙的混合风味,令我食欲大增。吃完这一餐后,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摊子,继续寻找莫利酱。 在市场的角落里,一个写有“莫利酱”的招牌将我们吸引到其柜台前。柜台后一个友善的女孩邀请我到后厨看两罐尚在炉子上炖着的莫利酱。一罐是红色的,即“红莫利”,另一罐是黑色的,即“黑奠利”。我更喜欢黑莫利,这是一种颜色发黑、味道浓郁辛辣的酱汁。佐以此种酱汁烹饪而成的鸡肉,能让你尝到墨西哥黑巧克力辅以各种浓烈、辛辣的辣椒后形成的美昧。想想这些美味的食材——巧克力、番茄,甚至辣椒——均发源于世界上的这个地区,实在是令人称奇。没错,在欧洲人来到这里之前,意大利人不会在意大利面酱里加番茄,四川人和湖南人对辣椒一无所知,比利时人和瑞士人也不会把巧克力当作甜点。 当晚,我收到了旅游卫视的那位销售总监发来的邮件。她言简意赅地告知我赞助没谈成功。我等了很久都杳无音讯,如今的这则消息令我震惊不已、备受打击。我立即在skype上呼叫她,询问缘由,想看看是否还有挽回的余地。两个月前,她告诉我,赞助公司——一家保险公司——想在合同里增加一则条款,规定如果我没能完成旅行,他们会得到全额退款。当时,她说这则条款太过无礼,连旅游卫视的律师都无法接受。她说她会努力劝他们撤回这则条款。我同意她的做法,但没想到最终结果是,对方决定取消赞助。 这个消息就像有人把我从甜蜜的美梦中弄醒,然后残酷地推进深渊。之前还对这次旅行充…… P8-9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