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社区煮酒论史火热连载,诙谐的语言写沉重的历史,残酷的政争看荒谬的人性。
这是关于中国历史上十七位被废黜皇太子的精彩故事。
一段描写皇朝太子坠落的血泪文字,一曲记叙帝国储君废黜的凄凉悲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一步之遥有多远(皇太子的废黜)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刘杰 |
出版社 | 福建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天涯社区煮酒论史火热连载,诙谐的语言写沉重的历史,残酷的政争看荒谬的人性。 这是关于中国历史上十七位被废黜皇太子的精彩故事。 一段描写皇朝太子坠落的血泪文字,一曲记叙帝国储君废黜的凄凉悲歌。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写皇太子的书,这是一本写人性的书,这是一本将悲剧写成了喜剧的书在封建社会中,当家庭变成了国家,当国家变成了一个家族的私有产业的时候,父子、母子、爷孙、兄弟之间便再不是充满着幸福的脉脉温情,而变成了你死我活的拼杀,在权力的魔法之下,人性扭曲异化皇太子,这样一些一看似幸运的不幸之人,做看看似精明而又荒唐的事情微妙的父子关系,微妙的君臣关系,微妙的官场争斗、权谋、欲望和命运,作者娓娓道来,流畅潇洒。 目录 第一章 母亲决定命运——汉景帝废黜太子刘荣 第二章 巫蛊之下的无辜——汉武帝废黜太子刘据 第三章 父与子最后的疯狂——王莽废黜太子王临 第四章 皇室中的五好家庭——汉光武帝废黜太子刘强 第五章 东汉外戚势力的崛起——汉章帝废黜太子刘庆 第六章 施于自身的绝户计——汉安帝废黜太子刘保 第七章 同归于尽的南鲁党争——吴大帝废黜太子孙和 第八章 非典型的废立——晋惠帝废黜太子司马遹 第九章 帝国储君的反戈一击——宋文帝废黜太子刘劭 第十章 一场改革引发的血案——北魏孝文帝废黜太子元恂 第十一章 都是猜忌惹的祸——隋文帝废黜太子杨勇 第十二章 儿子多了路难走——唐太宗废黜太子李承乾 第十三章 一切无非是铺垫——唐高宗废黜太子李忠、李贤 第十四章 一个畸形政权的前世今生——唐中宗废黜太子李重俊 第十五章 母爱也分三六九——辽述律太后废黜太子耶律倍 第十六章 为子消得人憔悴——清圣祖废黜太子胤礽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母亲决定命运——汉景帝废黜太子刘荣 刘荣是汉景帝的长子,在景帝即位的第四个年头,他迎来了一生中最为荣耀的时刻——被册立为太子。这和他母亲栗姬正受宠幸有莫大的关系,可见一个人要想少奋斗二十年,途径有很多种,比如有个好妈。 当时朝廷刚刚平定七国之乱,帝国秩序恢复正常,一切都显得和谐安定,生机勃勃。不过几年前,西汉皇族内部对于立储这件大事,却在表面平静之下涌动着暗流。不只景帝的其他嫔妃各怀心思,就连他的母亲窦太后,也在为此摩拳擦掌。按说窦太后不该干预他儿子指定接班人的事情,但是老太太的出发点很朴素,她仅仅是想当一个好妈而已。窦太后觉得儿子中只有汉景帝当皇帝是不够的,自己的母爱不能那么狭隘,所以热切希望另外一个儿子梁王刘武将来也能登基为帝。 刘武是窦太后的幼子,封地在梁国,也就是现今河南一带。刘武不但雄略过人,而且很擅长讨老年妇女的欢心。他每次入朝晋见的时候,都能成功地激发出窦太后对他无条件的母爱。他感动窦太后凭借的就是一个字——孝。有多孝呢,反正人家连死后的谥号都是这个“孝”字。要知道刘武可是为西汉王朝的长治久安做出了卓越贡献,结果死后致悼词的时候,不说他是本朝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却唯独说是个孝子,看来他的孝绝对是感天动地的,至少是让景帝印象深刻。 景帝的印象也没法不深刻,他弟弟刘武一祭出孝字诀,受到感动的窦太后就会给景帝上政治课,无非是要他百年之后传位给刘武。你说景帝能不郁闷吗?他又不是不孕不育症患者,后宫里年龄能成等差数列排列的一群儿子都活蹦乱跳的。景帝是绝不可能同意搞兄终弟及这一套的。不过汉朝以孝治天下,景帝不愿过分忤逆太后的意愿。同时,作为老谋深算的政治家,在一件关乎国运的大事解决之前,他还需要借助梁王的力量。所以当年景帝对立储这件事情,总是不肯明确表态,甚至有时候还故意漏点口风,让窦太后没事偷着乐一阵,这就有点糊弄瞎眼老太婆的意思了。 那是景帝即位三年后的十月份,刘武来朝,景帝和窦太后举行了个家宴。席间景帝多喝了几杯,一时兴起,就摇头晃脑地起来说道:“我死之后,把皇位传给梁王!”刘武一听,就知道他哥是在逗老太太高兴呢,自己要是当真,那可是不但有辱智商,还有辱人格了。于是他也配合地站起来,说了几句哪里哪里,不敢不敢之类的套话。窦太后眼睛看不见,只听两位演员语气真诚,还真是满心欢喜。不料还没乐呵几声,就被一个大嗓门给吓了一跳,原来她的堂侄窦婴忽然端起酒杯,即兴发表起祝酒词来。他一开始先给大家普及历史知识,说道:“这个天下,是高祖打下来的。”然后继续爆料:“高祖有约定,我朝皇位只能父子相传。”最后得出结论:“皇上你不能把皇位传给梁王。”窦婴说的是义正词严,还用上了时髦的三段论,只是效果不太好——气得窦太后当场就把他撵了出去。不过刘武却心花怒放,心想有老母亲的支持,说不定将来当皇帝还真有戏。 这场宴会过后几个月,景帝担心的关乎国运的大事就发生了。吴、楚等七国发动叛乱,声势浩大,吴王刘濞指挥联军二十余万人,打着“清君侧”的名号,从东南一路攻来。景帝知道清君侧是假,清君才是真。刘濞对他绝对是积怨已久,活到了六十二岁,还要顶着一头白发起兵,虽然扮相很慈眉善目,但采用的绝对是愣头青不要命的打法。 刘濞豁出去的想法已经很久了,事情还要从一件离奇的命案说起。汉文帝在位的时候,刘濞的太子入朝汇报工作,不幸因公殉职。要是说吴太子是没通过酒精考验牺牲在酒桌上倒也罢了,问题无论是谁,只要一看尸体,就能得出死于非命的结论:这脑袋上都有窟窿,显然是没有通过重物撞击的考验。 经过了解,刘濞知道自己的儿子是被文帝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景帝给砸死的。原来两人在下棋的时候,起了争执,谁也不让谁,结果皇太子提前预支了皇帝的威严,拿起棋盘就往吴太子脑袋上拍了过去。吴太子好歹也是太子,不经敲打,不用来第二下,脑袋就碎了。刘濞弄明白事件的原委后,气就不打一处来,盛怒之下,干脆连儿子的尸体也不要了。他对运送灵柩的汉使说:“我们姓刘的都是一家,哪里死了,就埋在哪埋,不用送我这里来。”然后又把尸体给送回了长安。失去了儿子后,刘濞从此就称病不朝。文帝也觉得理亏,就赐给刘濞一根拐棍,意思是朝廷很关心你,你年老体弱,逢年过节就别来上贡了,拄好拐棍别摔着就行了。 于是刘濞就整天拄着拐棍在国内忙着搞慈善活动,收买人心。吴国是很富庶的,因为当时对于谁可以铸钱没有明确的规定。只要你有铜,有技术,就可造出一大批市场流通的铜钱出来。而吴国恰恰铜矿资源丰富,钱多得用不完。吴国的老百姓连赋税都不用交,反而每年拿红包。此外,刘濞还公开宣称吴国拥有治外法权,任何犯罪嫌疑人人境,我都收留,消除你的犯罪记录,从今以后就是我吴国的良民。靠着这两个优势,吴国既不缺钱,又不缺人,四十年来都是强盛富庶。而有了实力,刘濞就挺直了腰杆,腿不酸了,脚不麻了,不臣之心也暗自滋长。 景帝即位后,针对各个诸侯国实力强大,不尊中央号令的情况,采取了削藩的基本国策。对于诸侯王,抓住你的过失和错误,今天削你一个郡,明天削你几个县,削得你心惊肉跳,夜不能寐。没多久,这削藩就削到了吴国的头上。刘濞这次可真是气急败坏:朝廷削我一个儿子,我可以再生一个;朝廷削我的土地,我去哪找回来,难道让我填海造田不成?刘濞一不做二不休,不顾自己已经过了花甲之年,联合楚国和其他诸侯国,干脆起兵造反了。 P1-3 序言 这是一本写在当下的书,这是一本写历史的书。这是我的同窗好友的书,这是我的知音的书。成功往往破壳于一个最初的喜爱,生长在不懈的坚持与勤奋之中,没有破壳便没有开始,没有坚持便只能是一个空的幻想。曾经,我们一起站在泰山之下,仰望高耸入云的岱岳,谈起理想,他说他要为山写史,我说我要为水做诗,而理想终究会照进现实,如今他已然把历史挥洒在了笔下。 这是一本写皇太子的书,这是一本写政治的书,这是一本将悲剧写成了喜剧的书。在封建社会中,当家庭变成了国家,当国家变成了一个家族的私有产业的时候,父子,母子,爷孙,兄弟之间便再不是充满着幸福的脉脉温情,而变成了你死我活的拼杀。在权力的魔法之下,人性扭曲异化,在复杂的政治生态中,生存反而成了首要的问题。皇太子,这样一些看似幸运的不幸之人做着看似精明而又荒唐的事情,是是非非之中,似乎会有很多种的可能,然而事实却又总是只有一个,嘲弄着我们的想像力。一部厚重的中国五千年历史,掉落地上,当尘埃落定,一切潮起潮落,只为笑谈。作者将这些散落在时间角落里贝壳俯拾起来,把它们装扮一新,穿成美丽的项链,或挂在颈前或玩味于掌上。微妙的父子关系,微妙的君臣关系,微妙的官场争斗,权谋,欲望,命运,被他娓娓道来,流畅潇洒。 在历史的阅读中,我们往往会在思维的惯性之中穿梭,反思,比较,而作者却带着我们逃离了深宫内院,绕开了残垣断壁,跳出了故纸卷堆,他带着我们站在时代的潮头回望,历史原来可以这样来叙述,历史原来也可以这般容易地走进我们的生活。一丝淡淡的微笑中,又夹杂着些许的思考,这就是他要带给我们的。只有了解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在现实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或许看上去并不是一本附庸风雅的书,与学术无关,又并非野史外传。看似戏谑调侃却并不浅薄。历史本没有对错,并不要多么的沉重,只需一个舞台,让人性充分地表演。时间是一滴水,可以穿透众生。其实很多事情换个角度就能看到整个世界。然而,现在我们终于可以一边喝着啤酒,一边咀嚼着历史,泡沫之中我们会得到更多的解脱和放松。 这是一本可以作为谈资的书,这又是一本可以拿起朱笔圈圈点点的书,这是一本动静精略两相宜的书。你可以捧着她度过每一个等待的时光抑或度过漫长的旅途;你可以将她随手搁置在茶几沙发阳台饭桌,闲来无事的时候读上那么一段;你亦当然可以将她置于你的床头,让她伴你进入梦乡。 多少历史长河中的风风雨雨,沉沉浮浮,纷纷扰扰,作者信手拈来,生趣盎然。简简单单的情,却是遥遥远远的路,一边读着他的书,我一边剥开了一个橘子,把皇太子们一瓣一瓣地放进了嘴里,或甜或酸,有的有核有的没有…… 有时候,正与邪,是与非,兴与衰,成与败,只有一步之遥。 陈沛 2010年1月23日 于北京国家知识产权局 后记 早在两年前,我就打算记叙和描写一下废太子这个历史上备受关注且又比较特殊的群体。不过时光易逝,岁月蹉跎,直到去年秋天自北京返回后,我才将这个想法付诸实施,开始在天涯社区的煮酒论史版块发表长篇连载。连载标题就是现在本书的题目:“一步之遥有多远——皇太子的废黜”。 记得国学大师胡适曾经说过:“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抛开这里面蕴含着的政治因素不谈,仅仅从作者们的写作风格角度来看,即使是描述同样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各人所采用的语言特点也是迥异的。具体到本书,读者们应该看得出来,诙谐幽默是它的最大的特色。我在写作过程中,尽量采用轻松和调侃的笔触来讲述历朝历代废黜太子事件的来龙去脉,力图给读者们以愉悦和欢快的阅读感受。这种风格最近几年比较风靡,尤其是在“草根说史”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下,幽默风趣的文风,几乎成为了历史写手们的不二选择。 当然,本书采用这种文风,也会给读者们带来一些疑惑。他们也许会指出,历史本身是严肃和厚重的,如今被描述成了类似情景喜剧的样式,字里行间充满着戏谑之词,这究竟还是不是信史。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认为:历史可以写得好看。这句话于我心有戚戚焉,其实信史和野史的区别,并不由语言风格所决定,而是取决于作者依据的史料。实际上,本书的史料来源相当正统,其中叙述的所有事件,均出自《资治通鉴》或是各个朝代的官修正史。读者们的疑虑可以得到澄清,因为他们所阅读到的信息,在真实性上是完全有保证的。 本书在天涯社区连载以来,得到了很多朋友的支持和厚爱。帖子先后被招福和萧让两位版主加以红脸标识和飘红处理。福建人民出版社的林俊杰编辑和我商讨了出版的可行性,并对文章结构和写作手法提出了很多意见。我的老同学陈沛在百忙之中撰写了本书的序言;老同学白琮虽远在异国他乡,也不忘在我写作过程中给予鼓励。对所有这些帮助、关心过我的人,本人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PS:这本书不求人得了书房,但求进得去茅房,这也算是我的一个简单的愿望吧。 刘杰 2010年1月14日 于泰安森林雨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