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史话(气吞山河的雄奇帝国)/教科文行动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中央电视台中国史话栏目组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昙花一现的铁血军团、风云际会的两汉王朝、群雄争霸的三国鼎立……

这本《中国史话(气吞山河的雄奇帝国)》由中央电视台《中国史话》栏目组编,将带领我们亲历横扫天下的大秦帝国,抚摸魅力永驻的云冈龙门,再现白衣飘然的魏晋风度。

内容推荐

这本《中国史话(气吞山河的雄奇帝国)》由中央电视台《中国史话》栏目组编,全书共分为五章,主要内容包括:秦帝国、两汉三国、金缕玉衣、魏晋风度、石刻上的历史。

《中国史话(气吞山河的雄奇帝国)》适合历史爱好者阅读。

目录

第一章 秦帝国

 周疆西陲秦崛起

 都江堰:功在当今,利泽千秋

 铁血军团与神秘的地下军阵

 长平之战和先进的军事工艺

 郑国渠:疲秦不成反利秦

 昙花一现秦帝国

第二章 两汉三国

 鸿门之宴刘项斗

 明修栈道说韩信

 垓下之战项羽败

 汉初的“无为”而治

 气势恢宏汉帝国

 汉武帝与丝绸之路

 东汉豪强主政治

 三国鼎立说曹操

第三章 金缕玉衣

 陵山施工意外发现

 墓室设计无与伦比

 墓主身份扑朔迷离

 金缕玉衣惊世奇迹

 陵墓中还发现了兵器:金属医针

第四章 魏晋风度

 《洛神赋图》与《兰亭序》

 北魏的佛教文化

第五章 石刻上的历史

 佛教事业的见证门

 石像中的千古之谜

 从石窟发现历史门

 伊洛间的奇迹门

 石刻艺术博物馆

历史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那么,在岷江河道中哪一个位置设置工程,才能最好地控制水的流量呢?这将会关系到工程的成败。经过考察,李冰选择了在山丘和平原的分界点上建造都江堰,以锁住岷江的咽喉。

这一年李冰率数万民工,在岷江河岸边开始动工。工人们用竹片编成笼,笼内塞满鹅卵石,然后通过渡船运输到江心。用整整四年的时间,在岷江江心建起了酷似大鱼之嘴的分水堤。当江水流至鱼嘴时,自然分成了内外两江。其中内江为引水河,也就是岷江改道通往成都的工程。在这时,李冰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岷江水在坐落于成都平原西北的尖山前,戛然而止。这座大山成为内江流向成都平原的天然屏障,而尖山又是江水流入平原的必经之路。怎么样才能把水引入成都平原呢?

李冰决定开山辟水。他要凿开尖山,让江水流入平原。这个决定就意味着要将一座大山从中截断。但是,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战国时期。那时还没有发明火药,也没有更多的先进工具。要把大山劈开,就只能依靠简陋的石锤旷日持久的凿打。如果只用这种方法,凿开尖山至少需要30年的时间,而秦国的统一大业却迫在眉捷。

直至今日,我们都不得不佩服李冰那超人的智慧,他想出了一个奇妙的方法。决定对岩石使用火烧水浇的方式:民工们先在尖山虎头岩岩面上架起大量木柴点火燃烧,一直烧到岩石发红,再用冰凉的江水,一瓢瓢泼向滚烫的石面。经过热胀冷缩,岩石崩裂疏松之后,民工们才腰系吊绳,登上虎头岩,挥锤凿打。这一来,便大大加快了工程的进度。

光荫荏苒,历经8年,尖山终于敞开胸怀。虎头岩的山体,分出了一条宽20米的水路。工程的关键部分,航道入水口的建成,使岷江水进入了平原。后人为了纪念李冰的奇思妙想,把这个入水口称为宝瓶口。从此,汩汩清流,从宝瓶口奔涌而出,永久性地灌溉着成都平原。

李冰当时把都江堰工程的修建选择在岷江河流的弯道处,依据弯道的水流规律,把江水引入都江堰工程的主体。都江堰工程又分为三大部分对水进行处理:鱼嘴分水堤、宝瓶口和鱼嘴分水堤尾部的飞沙堰。

面对滚滚而下的江水,首先由鱼嘴分水堤把江水分为内外两江,平时六成江水分入内江,以保证成都平原的航运灌溉,夏季洪水到来时则利用弯道动力学的原理,将六成以上的江水,泄入外江主流,而后汇入长江,以免成都平原遭受洪涝之灾。同时,内江最终入口宝瓶口如同约束狂野江水的瓶颈,控制着多余的江水无法进入成都平原,转而从飞沙堰溢入外江,做到二次分洪。不仅如此,今天全世界水利工程都为之困扰的泥沙排放问题,已在都江堰工程中得到了最为精妙的处理。在鱼嘴分流的地方,内江处于凹地,外江处于凸地,根据弯道的水流规律,表层水流流向凹地,底层水流流向凸地。因此,随洪水而下的沙石大部分随底层水流流向外江。

分沙之后,仍然有部分泥沙流向内江。这时,河道又利用江水直冲水底崖壁而产生的旋流冲力,再度将泥沙从河道侧面的飞沙堰排走。洪水越大,沙石的排除率越高,最高竟可达到98%。都江堰工程这巧夺天工的三大部分,首尾呼应、互相配合,成功地做到了防洪排沙,它所蕴含的精湛水利原理,使都江堰工程成为世界水利史上的典范之作。

都江堰建成后,李冰还定下了每年维修河道的制度。政府组织民工,每年利用枯水季节清理河床。清淤时必须要挖够深度,以什么深度为标准呢?李冰当时在宝瓶口前的河床底埋下了石马,每年掏滩只要看见石马,深度就够标准了。过深,内江进水量大,灌区会受到洪水威胁,过浅,内江进水量少,灌区会遭受旱灾。同时,在岁修时还要调整飞沙堰的高度,确保飞沙堰既能排沙,又能泄洪。这条“深掏滩低作堰”的治水经验历经千年至今还被奉为治水经典,为人们所使用。

千年沧桑之后,都江堰不仅没有衰退成为历史遗迹,发挥的效益还与日俱增,控灌的农田从秦汉时代的一百多万亩,增加到了今天的一千多万亩。P008-009

序言

中央电视台社教节目中心与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关于“教科文行动”系列丛书的出版活动,标志着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借助与兄弟媒体的互动与合作,获得了一个具有品牌效应的传播平台,频道制作编播的优秀科教文化节目的社会影响力也在此平台上获得了全新的、深层次的扩充。

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电视台,十分注重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文艺事业和文教事业;同时注重自身建设,以及与各方面社会力量的合作。

这几个注重,加上多年积淀,就决定了中央电视台是有着深厚文化内涵和文化作为,无论业务还是观念都始终处于前沿的电视媒体。科教频道与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的合作,就体现了几个注重,尤其体现了我们的文化作为、文化抱负,也体现了我们的合作理念。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于2001年7月开播,是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应运面生的。三年来,科教频道组织了多次主题突出的大型系列节目制作和播出上的特别编排,在中央电视台已经形成了鲜明的频道特色,“教科文行动”的品牌在社会上也获得了良好的赞誉。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的同志一直关注科教频道的成长,关注着科教频道的内容,并且辛苦工作,使电视上一闪即逝的节目,变成可以细读的文字,可以细看的图片,这样,科技,文化、艺术知识的传播就是立体的,深入的,全方位的。所以,双方的合作在文化上看,可以说是善莫大焉。

科教频道是中央电视台宣传“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基地,也是展现国内外优秀电视科教作品的窗口。希望我们能以此为出发点,在将来展开更大规模、更高规格,更具影响的合作。这样,我们作为国家文化事业中的一员,就能给互相借力,共同发展,最终把我们的事业做大做强。

最后,祝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与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合作成功,祝“教科文行动”丛书的出版获得成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7:5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