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临天下的盛世传奇,荡气回肠的爱情史诗。鲜活、生动、启迪人智慧的朱棣传记小说,堪比二月河的写作笔法,堪比《甄嬛传》《芈月传》的曲折情节,红颜知己、纯真爱情、宫斗、隐忍、权谋、铁血……尽在《永乐大帝之倾城赋(上下)》。
江红编写的本书讲述了朱棣就藩期间,俭德藏照、淳源琢玉,夯实发展根脉的谦谦积累和济济壮大,以及君临天下,轩唐意气、远辔时属,开创盛世强国的乾乾历程和熠熠功勋,承载了朱棣尚勤俭、治贪腐、塑文化的帝王追求,再现了六百年前北京城的建筑史画,讴歌了朱棣一生中与四个才女(红颜知己于菲、结发妻子徐皇后、权贵妃、王贵妃)的美好爱情,以及她们对朱棣的倾心托付和无悔辅助……
明成祖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大明王朝第三任皇帝。本书从燕王赴北平就藩开始,因循朱棣“靖难”称帝、组织编撰“永乐大典”、疏通南北大运河、郑和下西洋、五次亲征漠北、迁都北京、开创永乐盛世的历史脉络,直至其亲征漠北途中魂断草原。
江红创作的《永乐大帝之倾城赋(上下)》展示了朱棣尚勤俭、治贪腐、塑文化的帝王追求,再现了六百年前北京城的建筑史画,讴歌了朱棣一生中与四个才女的美好爱情,以及她们对朱棣的倾心托付和无私辅助……
红尘有梦,青史寻迹。
大明洪武十三年(1380)初夏。
一支五千余人的军队浩浩荡荡,正在充满生机的原野上向北行进。一路上青山绵绵,绿水悠悠。
田里的农夫、农妇不时停下劳作,向这边看来。
“瞧这派头,定是哪个大官出行吧。”一个年轻农夫投来羡慕的目光。
“听说皇上敕封亲王赴藩地,看这旗子,是燕王吧。”年轻农夫的父亲,望着那迎风飘扬的“燕”字旗,心生感慨。
这支队伍散发着不同寻常的大气场,仿佛接地通天。在骑兵阵列之后,中间一匹白色高头骏马上,坐着一位魁伟俊朗、气宇轩昂的年轻王爷。但见他剑眉星目,玄鼻方15I,面色如玉,身着白色绣金长袍,金色软靴,金色冠带,腰配短笛长剑。正是朱元璋第四子,二十一岁的燕王朱棣。
“王爷,前面就到夹沟驿了。”随侍太监顺子禀报。这又是一个眉清目秀的年轻人。
“母后的家乡也不远了。”朱棣点点头,脸上带着充满年轻活力与自信的微笑。偶尔回头望眼身后的华丽马车。
马车里坐着燕王妃徐妙云和他f『1.-2~的长子朱高炽。
徐王妃面容丰润,体态丰腴,身着淡紫色长裙,小凤金冠,长发堆云,柳眉入鬓,凤眼藏威,鼻如玉管,唇点樱红,十指纤纤,拈花微笑,举止间流露出观音菩萨的慈悲和人中凤凰的高贵。芳龄十五嫁作燕王妃,如今刚刚十九岁的她,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此次长途随夫就藩,两个女儿玉英、玉螈留在了应天的皇宫里。实是徐王妃与马皇后感情交好,马皇后爱极了这两个孙女,从朱棣的第一个孩子即长女玉英这没有避讳的赐名上即可看出一二。“老四,这闺女好,就叫玉英吧!明年再给母后添个皇孙。”又或许马皇后不想朱棣因这第一胎得女而感失望。第二年徐王妃果然生下长子朱高炽,第三年又生下女儿玉螈。 朱高炽长得白白胖胖,圆脸大眼,一对耳朵上高过眉,下垂及颌,宛若年画上的宝贝,富贵逼人。细看目光聪慧,性情静和,小小年纪总像若有所思。大概耐不住长途行军的寂寞,时而掀开车帘一角,望着外面美丽的风光。
“炽儿,可知道这农夫有多辛苦吗?”徐王妃出语无比温柔。
“知道,是‘汗滴禾下土’。”朱高炽奶声奶气地回答。徐王妃听了,爱怜微笑以示鼓励。 徐王妃索性卷了帘,朱棣的目光正看过来,落在她的脸上。徐王妃含笑点头,朱棣会意。他知道在美丽的徐王妃的肚子里正孕育着他们的第四个孩子。他需要格外关心她这一路上的辛苦。
朱棣当然不能预知,这马车里的妻儿将会和他一起青史扬名,成就一段帝王神话。
远远的山腰间,一位老僧正向这边看来。他矍铄挺拔,面蕴红光,白眉垂颌,长髯拖腹。但见得这支队伍贵气冲天,他的脸上渐渐堆满了祥和,微笑点头。
晴朗的天空忽然风云变幻,蔽日扬尘。
“王爷,就要下雨了。”前面领队的侍卫统领陈琦掉转马头奔过来,“若到驿站,需过这夹栏河。看这天气,恐怕赶不及了。”陈琦近三十岁的年龄,身材高大,浓眉下长着一双鹰一样敏锐的眼睛。
“附近可有避雨的地方吗?”朱棣微微蹙眉。
“二郎寺!就在前面。”陈琦脱口而出。
“顺子,马上带人送王妃到二郎寺,小心雷声惊了马!”朱棣望一望厚重的天空,像撑不住的雨篷。
“是,王爷!”顺子不敢耽搁,赶紧带了太监和八个侍卫,护送徐王妃的马车先行一步。
“娘娘,马上要下雨了,王爷让奴才护送娘娘和女眷们到二郎寺避雨。”顺子边走边向徐王妃禀报。P2-3
明史是一部很重要的历史,也是一部非常值得挖掘的历史。
明成祖朱棣于公元1360年生于应天,即六朝古都南京,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大明王朝第三任皇帝。1380年,朱棣赴北平就藩,1399年仲夏发动“靖难”之役。1402年6月,朱棣率军攻入南京,夺取皇位,次年改元永乐。朱棣即位后五次北征草原,是中国历史上抗御游牧民族的封建王朝中唯一到达漠北的皇帝;他疏通南北大运河,迁都和营建北京,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定都北京的汉人皇帝。他还组织学者编撰达3.7亿字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更令他闻名世界的是郑和下西洋,创造了大明王朝的“永乐盛世”。朱棣因发动“靖难”之役备受争议,特别是大肆残忍屠戮,使他留下暴君之名,但他仍不失为雄才大略的一代英主,在历史长河中占有重要位置。
朱棣受过很全面的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位勤政务实的皇帝。在北平就藩时期,遇到了他的红颜知己,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阴差阳错地恋爱了五年,一生相守和寻觅。客观地看待他的感情生活,客观地理解一个风流倜傥的少年如何变成性格冷酷的暴君,而又如何在暮年成就传承至今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集注》。朱棣生命中的几个重要女人像一朵朵火莲花,先后盛开和凋零,陪伴着他赴汤蹈火,成就丰功伟绩。朱棣在帝王至尊和真爱无悔里,终此一生,亦如浴火的莲。
本书从燕王时期的朱棣写起,揭开朱棣的感情世界和传奇。更多着墨于朱棣称帝之前,从人性发展角度客观阐发朱棣的人格形成、发动“靖难”之役的原因,牵引我们客观地认识朱棣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男人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生死相守,客观地理解朱棣作为一个封建君主一生浑厚的佛教信仰与执着的暴虐征战,在无限的怀念和向往里,走出阿育王的痕迹。而他的徐皇后,以对国家图治的推动、对佛教传承的理性,以及对女性文化的贡献,无疑可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才女,只不过因她更耀眼的身份而被忽略了。这部书展现了这对天成佳偶的生死相守,展现了朱棣一生中与四个才女的美好爱情,以及她们对朱棣的全心真爱和无私辅助。
掩卷感叹,本书集励志、言情、宗教和传奇于一体,将丰富的史实融入传奇小说的表现形式,赞美朴素的品德、美好的品质、高尚的品格,讴歌真切的亲情、真挚的友情、真诚的爱情。勇于面对思想世界的碰撞、心灵修养的纠结,以恢宏的气势传播传统文化的正能量,以强烈的责任传递引领女性的正形象,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启发性。书中还用了大量的诗词,感叹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功底。以及传承文化、性的责任感。
谨此为序。
倪健民
2015年6月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职工诗词协会会长)
研读历史经典,看成败、知兴替;研读哲学经典,明是非、格品质;研读文学经典,经才情、历心性;研读伦理经典,辨善恶、鉴廉耻。
朱棣登基后,一展雄才大略,励精图治,发展经济,提倡文教。在政治体制上,完善了文官制度,组成了内阁制,沿用了建文帝时入翰林院的“三杨”,即杨溥、杨士奇、杨荣三人。“三杨”内阁存大体、善识人,荐名士、察墨吏,理冤滞、请免赋,减官田、汰工役,抚逃民、练士卒,严边防、慎刑狱,共掌朝政,共典机务,历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四朝。杨荣善观形势,警敏通达,老成持重,谋而能断,在文渊阁治事三十八年,时人比为唐之贤相姚崇。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采取了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的政策,明成祖开创的永乐盛世和后来的明仁宗、明宣宗开创的仁宣之治合称永宣盛世。
朱棣在位期间把传承和发展文化放在重要位置。《永乐大典》采择和保存的古代典籍达七八千种之多,保存了十四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数量是前代《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书的五六倍,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百科类书,为后世留下许多经典故事和难解之谜。《永乐大典》比法国狄德罗编纂的百科全书和英国的《大英百科全书》都要早三百多年,不仅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堪称世界文化遗产的珍品。清代编纂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收书也不过三千多种。而《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集注》则是朱棣对于传播佛教、引导宗教正教育做出的不朽贡献,在中国佛学发展史上写下重要一页。朱棣不仅亲自撰写四十卷二十万字的《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神僧名经》,还诏令诸臣辑录传播正道善行之书,诸如《为善阴骘》等敕制之书不胜枚举。诸臣撰书成风,永乐二年(1404)甲申科进士出身的周忱即著作《周易大全》《书传大全》《诗经大全》《礼记大全》《春秋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书》《双崖诗集》等,这些对增进儒释道三教并行和融合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明朝的文学艺术亦呈空前发展,除了诗词书画类“江山代有才人出”,还有《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传世之瑰宝,无不透出文人托古鉴今、忧国忧民的思想。《西游记》里,唐僧不断陷入魔境,不断因善念陷入危险,但也因虔诚西行,心无旁骛,不断走出魔境,而那一切考验也随之化为乌有,印证了《心经》里最后梵语之义“经历,经历,超越经历”。《三国演义》实际上充满对人间正秩序的向往,宣扬仁、义、礼、智、信,并各有其代表人物。从中走出了诸葛亮为足智多谋的代表,走出了关羽为忠义立碑,让后代顶礼。《水浒传》写出了人民群众内心对腐败政府的反抗和无奈,以及对民主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虽然受历史的局限,作者没有去反思推翻封建制度,但是却给后世留下了更加丰富的演义。在电视剧《西游记》的最后,完成西行使命,悟空请观音菩萨取下头上的金箍,菩萨笑说:“悟空.你且看头上。”悟空才知道那金箍早已取下。头上的金箍不在了,心里的金箍还在吗?留给观众更深的思考。大道有道,大易不易,道理无处不在。诚然,在制度的框架内,人性有自己的特点。因此,英明的政治,必然把引领文化、发展文明、完善人性放在基础地位。读史明智,我们同样要感谢那些用心来演绎历史、启迪心灵的文学家。
朱棣终究是一代封建帝王,经过“靖难”,把众臣和百姓的忠心看得更加重要。政治同时只是少数人的政治,使“群吏朋党,各进所系”。人之所强、所弱、所忧、所重,都极易被利用,一些权臣操纵着私心,排斥异己,营建朋党,大造冤狱。人类有聪明的极致,也有兽性的极致。明朝刑罚之重,历朝历代无有出其右者。特别是朱棣重用媚臣纪纲、降臣陈瑛之辈,让他的江山黎民付出了巨大代价。明朝终于还是走出了南宋末年的轨迹。令清兵闻风丧胆的民族英雄袁崇焕死于奸臣谗言,崇祯皇帝吊死前直呼“诸臣误朕”。袁崇焕被凌迟处死赴刑场的途中,渔网紧缚,口不能言。盲动的百姓冲上来,一口一口地咬下他从网眼中凸出的肌肉。这样一个忠臣良将、真心英雄又是何种痛苦!在清王朝的赶尽杀绝下,朱棣一门几乎灭族。因果循环,在一世的短暂里,善恶有报更像神话。历史车轮滚滚行进,怅古忧今,生有涯,取有度,知止而生;守正信,秉大义,知耻顾道。
历史上的仕途均有不同程度却几乎相同的人的腐败,伴随着一个朝代的更迭起落沉浮,也成为另一种摧枯拉朽的力量。政不通、吏不治,纵容了投机,滋生了腐败。欲无止境,有欲望就有软肋。善的表达是相同的,恶的欲望却各有各的无耻。当人类的生活方式已经进化到现代的时候,心灵又进步了多少呢?在为物驱役、为色堕落、为权疯狂里,在图生失落、图情困惑、图存忧郁里,在诚信无据、发展无序、攫取无度里,更加需要心灵的回归、品德的修养、人性的提升和生命的和谐。信仰役使行为。任何唯心或唯物主义哲学都不是凭空产生的,任何先进的思想引领必然与这片沃土深深结合,从根本上推动人类不断走向新的高度。
客观地分析历史和现实,兴利除弊,激浊扬清;客观地认知自己和他人,惩前毖后,兰熏桂馥。微言大义,警世提章,何须集萤映雪、凿壁借光?
电视剧《穿越时空的爱恋》里有一句台词:“如果爱情可以随时开始,随时结束,爱情还有什么可贵之处?”
电视剧《天国的嫁衣》里有一段台词:“陶艾青是个平凡无奇的人,但是这却成了她的优势。我虽然做不到她的平凡,但是我却可以利用她的平凡。”
爱尔兰作家阿奎得斯·爱克斯著《豺狼的微笑》之《狼之团队精神》讲道:人类的组织和家庭更是如此,如果其中的每个个体的个性不是被扼杀而是被大加赞扬,那么它就更令人敬畏。每位成员都应通过发挥特有的才智和力量来肩负起对团体应尽的义务。通过表现个体的独特性以及尊重、鼓励其他成员表现自我,整个集体定会变得强大而令人敬畏。
在很多美丽的故事里,可以充满抑扬,可以惊心动魄,可以不拘一格,浑然融善思于行间,启心灵于至微,抑浮躁于安宁,扬正信于秩序。也许,这正是写作的意义和文者的责任。
明莫明于体物,幽莫幽于贪鄙;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黄帝内经》之论“情志”问题非文化不能平正,社会陋习非文化不可补正,腐朽风气非文化不足纠正。
儒、释、道三教鼎立,共同构成了华夏文明的基础。宗教文化旨在培育道德,唤醒良知,净化心灵,是人类意识领域的自我和秩序,是人类调节自身和环境关系的一种内在需要和外化形式。文化在包容中前进,那些殊途同归理念下的宗教没有绝对的对立。传统儒学的仁爱理念,“仁者,爱人也”,“天下归仁”;佛教的慈悲之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道家强调“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任何宗教与其他哲学一样因秩序需要而生、而存在,而对人类的心灵秩序和现实秩序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诚然,任何宗教也要与时俱进,发挥好教育的客观引领作用。提升心灵修养和人性品质,需要根植传统,一脉相承,更新发展;需要冷静思考,丰富视野,开拓心量;需要在先进思想引领下,汲取各家所长,沿着正确方向,繁荣文化体系,升华人性本来。文明盛世,朝阳盛彩,百花盛妍。
百姓谁不爱好官。纵有乾坤清气,盛世明主,浩然中兴人物。权承民意,利生民计,世修民举。更两袖日月,立天地,飒飒铁骨,为一大事来去。
强大的文化基础,强大的先驱引领,中国人应该具有强大的正能量。无坚不摧,无往不前——爱我中华!
历史的长卷镌刻着创业者的丰碑,历史的长河奔腾着奋斗者的呐喊。“致和中,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谐是我们民族几千年追求的理想境界。假若人可以轮回.在千年的期待和顾盼中,总有一个时代让你梦想激扬,挥歌赞曲:
莽莽昆仑,有明月,清风来去。抚今古,俭德藏照,淳源琢玉。弦转凌云托彩日,剑拔怒发摧顽虏。念苍生,直笃信拘节,当伏虎。 寓形促,经霜雨。纡远辔,达时属。秉轩唐意气,铁魂忠骨。欲振家国兴梦旅,不虚肝胆倾城赋。致中和,享盛世江山,民心举。(《满江红》)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人不过是一粒尘埃。从疯狂中走向毁灭,从痛苦走向成长。大浪淘尽,尘埃落定,曾经刻骨铭心的经历和感觉都将湮没在浩瀚的烟海。分不清那是梦是幻是真是假,也许就有人这样经历着吧。
人真的有轮回吗
你明白你不一定是你
你知道你不一定是你的存在
你也在揣测
你的存在就是现在的你吗
你一直就在那几个颠沛流离的朝代徘徊
往后看不知被历史复制过N次
往前看夕阳引导着橘红的宿命
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明史·成祖本纪》
古代夺取帝位的人屡见不鲜,而藩王从地方起兵夺得帝位的唯永乐皇帝朱棣一人矣。
——曾国藩
成祖以雄才大略,承高帝之后,天下初定,国力大充,乃思扬威德于域外,此其与汉孝武、唐太宗之时代正相类。成祖既北定鞑靼,耀兵于乌梁海以西,西辟乌斯藏,以法号羁縻其酋,南戡越南,夷为郡县。陆运之盛,几追汉唐,乃更进而树威于新国。郑和之业,其主动者,实绝世英主明成祖其人也。
——梁启超
明太祖的文治武功并不算非常了得,真正奠定明朝大业的人是永乐皇帝。永乐一生的文治武功不逊色于任何一个君主,可以说他干好其中任何一件事都足以跻身到著名帝王之列。
——翦伯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