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波伏娃(精)/最伟大的思想家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作者 (美)萨莉·肖尔茨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思想文化频繁交流的全球化时代,没有基本的西学知识,也不能真正懂得中华文化传统的精华,读一些西方哲学的书是青年学子的必修课,而且成为各种职业人继续教育的新时尚。中华书局的出版物对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引领时代风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值得赞扬和支持。

这本《波伏娃(精)》(作者萨莉·肖尔茨)是该出版社出版的“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其中一册。

内容推荐

这本《波伏娃(精)》(作者萨莉·肖尔茨)是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的“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其中一册。

《波伏娃(精)》首先简要介绍了波伏娃的生平,帮助读者了解其思想的发展脉诺,然后着重论述了其关于本体论、存在主义、女权主义等的思想,帮助读者把握其富有启发性和包蕴性的思想。

目录

1 存在主义的女权主义者

2 小传

3 本体论和“他者”

他者

《应邀而来》

4 存在主义伦理学

道德观

压迫和解放

交互作用

关于团结: 社会性的他群

5 女性所受的压迫

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历史唯物主义

神话

成就为女人

性启蒙和女同性恋

婚姻和家务劳动

母亲/ 母性

卖淫

生存之辩: 自恋及恋爱中的女人

自由的生活

《第二性》以后

6 解放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波伏娃对20世纪思想史最有影响和最重要的贡献是她在《第二性》中对女性进行的大型研究。这部有争议的书被誉为揭开了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的序幕的书。波伏娃利用存在主义伦理学的方法来分析女性的处境。她以“女人是什么?”这个问题作为开始,并发现所有传统的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都无法准确地描述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人们对于波伏娃思想的误解,大部分都来源于评论家们对她整个计划的结构缺乏考虑。对此,她提出了论辩的大纲,她说:

……我首先要讨论的是生物学、心理分析学及历史唯物主义对女性的看法。接下来,我要试着准确地描述“真正的女性”的含义——为什么女人被当成他者——男人持这种观点的后果是什么。然后,我将从女性的立场上来描述她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从而正视她们遇到的困难,努力使她们摆脱这种束缚,她们渴望人类的完全成员资格。(波伏娃,1952b,xxxv)

波伏娃所表明的目标,是要揭示限制女性自由的障碍。她关于女性处境的描述不是对女性的责难,也不是要放弃为女性所规定的角色,而是要通过存在主义伦理学的方法来考察社会制度,目的是确认对女性有益的一面;根据提供给个体参与社会制度的具体机会来做出判断。在《第二性》的介绍中是这样描述存在主义伦理学的:

每个主体都通过探索或筹划来扮演自己的角色,他们的探索或筹划就是超越的一种模式;他唯有不懈地为其他自由努力,才可获得解放。除了以向着无限开放的、未确定的未来扩展来为当下的存在论证外,没有其他的辩护方式。一旦超越陷入固有性而沦为死气沉沉的状态,存在就降格为生命初级存在方式——这种状态从属于既定的环境——解放也就成了被压抑的和偶然的。如果主体对这种状态认可的话,那这种沉沦、堕落就表明了道德的失败;如果这种状况是强加给他的,那这就构成了挫折和压迫。这两种情况都是不幸的。每个关注自己存在并为之辩护的个体都感觉自身的存在包涵着自我超越的无限欲求,以及投身于自由选择的筹划。(波伏娃,1952b,xxxiv—xxxv)

波伏娃发现根本不存在像“永恒的女性气质”这样的东西,就像根本不存在黑人的灵魂或犹太人的品质一样。也就是说,根本不存在限制女性的本质。然而波伏娃认识到女性和黑人、犹太人一样,都是被压迫的。关键是确定导致压迫的原因。她指出,黑人和犹太人可以确定他们压迫开始的历史时期,他们分享共同的历史、共同的关于以前日子的记忆、共同的传统和文化,而女人从来就是被压迫的,她们之间没有可分享的历史或文化。同样,无产阶级不是从来就存在的,而女人则从来就存在着,并且一直低男人一等。妇女的差异性缺少这种“历史事件的偶然性和突然性”,这就是为什么这种差异性看上去是绝对的。实际上,妇女跟与她们同一阶层的男人的关系要比其他阶层的妇女与这些男人的关系更为紧密。因此,不同阶层妇女的主体性不一样,在妇女中间不存在团结。

在男人的标准或绝对统治当中,女人的地位是受到限制的。当一个群体以整体的方式成立的时候,它也同时创造了另一个与它对立的群体,这个群体是由它的群体以外的个体组成的,正如波伏娃在介绍中指出的,“男人是主体,是绝对的,而女人是他者。”(波伏娃,1952b,xxii)

但是,正如我们在波伏娃关于伦理学的讨论中提到的,责备不能限制特权群体。女人的他性是被强加的,而且她们也许会服从它。“没有一个主体愿意主动成为客体,成为次要者;也不是他者本身把自己定义为他者,而是由‘此者’定义的。但是如果他者不能重新获得此者的地位,那他必须有足够的忍耐性来接受这个观点。”(波伏娃,1952b,xxiv)个体有逃离自身主体性的倾向,因此,如果女人接受了自己的地位并且不能坚持自我超越的话,那她也应该为自己的状况而受到谴责:

尽管道德伦理激励着个体强化自身的主体存在,但仍存在着让人放弃自由的权利而成为客体的诱惑。对于选择这样做的人来说,这是一条不幸的道路——消极、失落、具有毁灭性——从今以后他就成了别人意志的傀儡,他的超越性遭到了挫折并被剥夺了所有的价值。但这也是条容易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一个人可以逃避成为真正存在的束缚。当男人使女人成为他者时,他也许希望她显示潜藏的共谋倾向。这样,女人也许就无法主张自己的主体地位,因为她缺少确定的资源,因为她感觉到尽管存在着交互作用,她仍旧被束缚在男人身上,因为她经常对自己作为他者的地位感到满意。(波伏娃,1952b,xxvii)

总之,女人应该对自身的被压迫处境负一部分责任。“如果女人永远无法从一个次要者变为一个主要者,这是因为她们自己不能带来这种改变。”(波伏娃,1952b,xviii)如果把物种的因素考虑进来的话,这种状况将变得更加复杂。为了繁衍后代,男人和女人对彼此来说都是必要的。(波伏娃,1952b,xxvi)因此,女人的社会结构化的角色看来就是自然的,从而她的妥协也就是不可能的。

“当一个个体(或一群个体)一直处于下等地位时,事实就是,他是下等人。”(波伏娃,1952b,xxx)按照黑格尔的说法,这个动词的意思是“别人让他成为”。波伏娃在这里强调的是社会神话、规定或期望对形成个体地位的力量。换句话说,当个体被人引导相信他或她就是低等人,或者自身的地位是天生注定的时,他或她就真的会变成低等人或限于简单的目的,因为这时已没有其他的选择。限制个体自由的阻力表现为自然或真理结构中的一部分——顽强的和永恒的。波伏娃的任务就是利用存在主义现象学的方法论来揭开神话的面纱。一旦被压迫的个体认识到了神话/障碍的脆弱性,他或她将能够更完全地实现自由,并获得更自由的存在。P69-73

序言

贺麟先生在抗战时期写道:“西洋哲学之传播到中国来,实在太晚!中国哲学界缺乏先知先觉人士及早认识西洋哲学的真面目,批评地介绍到中国来,这使得中国的学术文化实在吃亏不小。”贺麟先生主持的“西洋哲学名著翻译委员会”大力引进西方哲学,解放后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的“哲学”和“政治学”系列以翻译引进西方哲学名著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联书店、上海译文出版社、华夏出版社等大力翻译出版现代西方哲学著作,这些译著改变了中国学者对西方哲学知之甚少的局面。但也造成新的问题:西方哲学的译著即使被译为汉语,初学者也难以理解,或难以接受。王国维先生当年发现西方哲学中“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不少读者至今仍有这样体会。比如,有读者在网上说:“对于研究者来说,原著和已经成为经典的研究性著作应是最为着力的地方。但哲学也需要普及,这样的哲学普及著作对于像我这样的哲学爱好者和初学者都很有意义,起码可以避免误解,尤其是那种自以为是的误解。只是这样的书还太少,尤其是国内著作。”这些话表达出读者的迫切需求。

为了克服西方哲学的研究和普及之间隔阂,中华书局引进翻译了国际著名教育出版巨头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现为圣智学习集团)的“华兹华斯哲学家丛书”(Wadswonh Philosophers)。“华兹华斯”是高等教育教科书的系列丛书,门类齐全,“哲学家丛书”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中“哲学系列”的一种,现已出版88本。这套丛书集学术性与普及性于一体,每本书作者都是研究其所论述的哲学家的著名学者,发表过专业性强的学术著作和论文,在为本丛书撰稿时以普及和入门为目的,用概要方式介绍哲学家主要思想,要言不烦,而不泛泛而谈,特点和要点突出,文字简明通俗,同时不失学术性,或评论其是非得失,或介绍哲学界的争议,每本书后还附有该哲学家著作和重要第二手研究著作的书目,供有兴趣读者作继续阅读之用。由于这些优点,这套丛书在国外是不可多得的哲学畅销书,不但是哲学教科书,而且是很多哲学业余爱好者的必读书。

“华兹华斯哲学家丛书”包括耶稣、佛陀等宗教创始人,以及沃斯通克拉夫特、艾茵·兰德等文学家,还包括老子、庄子等中国思想家。中华书局在这套丛书中精选出中国人亟需了解的主要西方哲学家,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梭罗和加缪等富有哲理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改名为“世界思想家译丛”翻译出版。中华书局一向以出版中国思想文化典籍享誉海内外,这次引进翻译这套西文丛书,具有融会中西思想的意义。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思想文化频繁交流的全球化时代,没有基本的西学知识,也不能真正懂得中华文化传统的精华,读一些西方哲学的书是青年学子的必修课,而且成为各种职业人继续教育的新时尚。中华书局的出版物对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引领时代风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值得赞扬和支持。

张世英先生担任这套译丛的主编,他老当益壮,精神矍铄,认真负责地选译者,审译稿。张先生是我崇敬的前辈,多年聆听他的教导,这次与他的合作,更使我受益良多。这套丛书的各位译者都是学有专攻的知名学者或后起之秀,他们以深厚的学养和翻译经验为基础,翻译信实可靠,保持了原书详明要略、可读性强的特点。

本丛书45册分两辑出版后,得到读者好评。我看到这样一些网评:“简明、流畅、通俗、易懂,即使你没有系统学过哲学,也能读懂”;“本书的脉络非常清晰,是一本通俗的人门书籍”;“集文化普及和学术研究为一体”;“要在一百来页中介绍清楚他的整个哲学体系,也只能是一种概述。但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这种概述很有意义,简单清晰的描述往往能解决很多阅读原著中出现的误解和迷惑”,等等。

这些评论让我感到欣慰,因为我深知哲学的普及读物比专业论著更难写。我在中学学几何时曾总结出这样的学习经验:不要满足于找到一道题的证明,而要找出步骤最少的证明,这才是最难、最有趣的智力训练。想不到学习哲学多年后也有了类似的学习经验:由简人繁易、化繁为简难。单从这一点看,柏拉图学园门楣上的题词“不懂几何者莫人此门”所言不虚。我先后撰写过十几本书,最厚的有80、90万字,但影响最大的只是两本30余万字的教科书。我主编过七八本书,最厚的有100多万字,但影响最大的是这套丛书中多种10万字左右的小册子。现在学术界以研究专著为学问,以随笔感想为时尚。我的理想是写学术性、有个性的教科书,用简明的思想、流畅的文字化解西方哲学著作繁琐晦涩的思想,同时保持其细致缜密的辨析和论证。为此,我最近提出了“中国大众的西方哲学”的主张。我自知“中国大众的西方哲学,现在还不是现实,而是一个实践的目标。本人实践的第一步是要用中文把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些片段和观点讲得清楚明白”。欣闻中华书局要修订再版这套译丛,并改名为《最伟大的思想家》,每本书都是讲得清楚明白的思想家的深奥哲理。我相信这套丛书将更广泛地传播中国大众的西方哲学,使西方哲学融合在中国当代思想之中。

2013年10月于北京大学蓝旗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21: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