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河岸
整个早晨,鼹鼠莫尔都在十分努力地工作,给他的小家做春季大清扫。先扫地,再掸灰,然后踩着梯子、台阶和椅子,用石灰水刷墙。最后弄得眼睛里、喉咙口都是灰土,一身黑皮毛上溅满石灰水的白点子,胳膊酸疼,腰酸背痛。而他头顶上的空气、脚下的泥土,他的周围,都洋溢着春天的气息;-连他那昏暗低矮的小房子,都透进了春天的无比美妙的渴望氛围。所以呀,他突然发飙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他把刷子扔在地板上,“讨厌,”他说,“啊,见鬼!”还加上一句:“去他的春季大清扫!”说完,外套都没披上,就冲出了家门。上面有什么东西在急切地召唤着他。他沿着陡峭而狭窄的通道,向上爬去。这通道对他来说,就相当于那些住宅离太阳和天空更近的动物所拥有的铺石子儿的马车道。他一边忙着用小爪子扒呀、挖呀、抓呀、抠呀,一边自言自语地咕哝着:“我们上去喽!我们上去喽!”终于,噗!大鼻子钻进了阳光里,他发现自己在一片大草甸上,在温暖的草上打滚。
“真棒!”他说,“这可比石灰水好多了!”阳光洒在他的皮毛上,暖洋洋的;柔和的微风抚摸着他晒热的额头。在与世隔绝的地洞里住了那么久,听觉也迟钝了,鸟儿快乐的鸣唱一下子灌进耳朵,差不多就像是吼叫。他立刻弹起四条腿,在生活的欢乐中,在春天的喜悦里,把春季大清扫抛到脑后,窜过大草坪,来到它另一边的树篱前。
“站住!”树篱豁口处,一只上了年纪的兔子喝道,“此路私人所有,留下六便士买路钱!”顷刻间,他就被很不耐烦的莫尔轻蔑地撞翻了。别的兔子急忙从洞口向外窥望,想看看外面究竟在闹腾什么事。莫尔沿着树篱内侧一溜小跑,耍弄他们寻开心。“洋葱酱!洋葱酱!”他嘲弄地说,他们还没来得及想出一句十分满意的话来回敬他,他已经跑得没了影儿。于是他们像惯常那样,一个个互相埋怨起来。“瞧你多笨!你干吗不告诉他……”“哟,你为什么不说……”“你原本可以提醒他……”等等;不过当然啰,这些都是事后聪明,他们照例总是这一套的。
一切都太美好了,仿佛不是真的一样。他很起劲地在草地上东跑西颠,沿着灌木丛,翻过坡顶,发现处处鸟儿在筑巢,花儿在绽开苞蕾,叶子在抽出嫩芽——万物都很快乐,都在成长,都没有空闲。可并没有愧疚感因此来刺他,对他嘀咕:“石灰水!”不知为什么,他只感觉到,在这一大群忙碌的公民中间,做唯一的一只懒狗狗,有多么快活。说到底,休假这事儿最好的地方,也许还不是自己在休息,而是看到别的家伙都在忙着干活。
他漫无目的地东游西逛,突然在河边停住了脚步:一条盈满水的河。这时他觉得自己幸福到极点了。他生平还从来没见过河——这个光滑、弯曲、身躯庞大的动物,追逐着、轻轻地笑着,抓住什么东西就汩汩地笑,又哗哗大笑着把它们放开,扑向前去抓新的玩伴,它们晃动着挣脱了,又被它追上来抓住。它浑身颤动,亮晶晶,闪着粼粼、熠熠、烁烁的光;它打着漩儿,翻着泡泡,沙沙地响着,不停地唠叨着。鼹鼠莫尔痴了,迷了,着魔了。他沿着河边一路小跑,就像一个小孩子听大人讲动听的故事着了迷,小跑着紧跟在大人左右一样。他终于跑累了,在河岸上坐下来,而河流依然在不停地对他唠叨着;世上最好听的故事,潺潺地鱼贯而来,发自地心深处,最终要去向那永不知足的大海倾诉。
他正坐在那儿向河对岸张望,一个黑乎乎的洞吸引住了他的目光。它在对面的河堤上,离水面只有一点点。他像在梦中一样迷迷糊糊地想:对于一个要求不高、又喜欢小巧玲珑的河边住宅的动物来说,那是个多么温暖舒适的住所呀,河水泛滥时淹不到,又远离尘嚣。他正盯着看,忽然,在洞中央,一个亮晶晶的小东西好像闪了一下,很快就消失了,然后又像一颗小星星一样闪了一下。但星星是不会出现在这样一个地方的,要说是萤火虫吧,又太亮太小了。他正望着呢,它冲着他眨了一下,这就宣告了它是一只眼睛。渐渐地,一张小脸在它周围显现出来,就像画儿的周围显现出画框一样。
一张长着胡须的棕色小脸。
P001-003
这本童话书是我在2011年春翻译的,此前,我只在1997年译过另一本童话书:金斯利的《水孩子》。在众多经典童话中,我选择这两本书是出于同一个原因:它们都是那么地美。美丽的故事,美好的情感,诗意的叙述。不同的是,译《水孩子》,是为了我自己早年对它的爱;译这本书,一开始却是为了朋友和读者的愿望。
大约五年前,先后有几位好友,其中包括两位编辑朋友,表示希望我翻译《柳林风声》。我说:此书已经有了好几个中译本,我再重译是否多余?他们说:《柳林风声》的文字生动美丽,连美国总统罗斯福(20世纪,美国出过两位罗斯福总统,二战时的罗斯福总统是第二位,这里所说的是第一位)也非常着迷,他甚至还写信告诉作者肯尼思·格雷厄姆,说自己把这本书一口气读了三遍;但是,已有的中译本似乎不太理想,并没有那样的魅力。朋友们希望我抽点儿空,捶打一个更理想的中译本出来。很巧,那段时间我开始写博客,同时早年所译的《水孩子》陆续出了多个版本,有几位《水孩子》的大读者找到我的电邮,写信给我,也是希望我能重译《柳林风声》。于是,我便把这件事放在了心上。
两年前,我重新开始翻译童书。自然而然地,《柳林风声》成了首选。
这本书的作者肯尼思·格雷厄姆(1859~1932)是英国苏格兰爱丁堡人,他的童年很不幸,五岁丧母,随后丧父,兄弟几个都由亲戚收养,他本人在母亲病逝后即由外公外婆带到乡间抚养。童年生活使他终生喜爱田野风光,热爱大自然。他喜欢研究动物,喜欢写作,但他没钱上大学,从20岁开始起一直在银行里工作。1908年,他被一个闯进银行的疯汉子开枪打伤,提早退休;就在这同一年,他的代表作《柳林风声》出版。 这本书的来由是他的儿子。他40岁出头才得了一个儿子,非常疼爱。孩子6岁时,他自己编故事讲给儿子听;儿子听得入了迷,不肯离开他去外地过暑假,他就答应用写信的办法来继续。他履行了对儿子的诺言,而那些信件……是的,那些信后来经过加工,变成了你正在往下看的这本书。
这是一本有趣又甜美温馨的书。
有趣的是书中的动物和他们的冒险经历。他们是胆小老实又喜欢冒险的鼹鼠莫尔,热情好客并有诗人气质的水鼠兰特,虚荣浮夸、追求时尚的癞蛤蟆托德和持重且侠义的獾子班杰,另外,还有一个贪吃而潇洒豪爽的水獭奥特。他们友爱互助,经历了许多奇妙有趣的事情,最后癞蛤蟆托德靠朋友们一道仗义出手,夺回家园,并终于改掉了自己的坏毛病。
甜美温馨的是书的主题和情调:家园和友情。无论是奢华的家(癞蛤蟆托德的家)还是简朴的家(鼹鼠莫尔的家),无论是规模宏大的家(獾子班杰的家)还是温馨整洁的小家(水鼠兰特的家),都是动物们各自所珍爱的;那一带的河岸和树林是他们共同的家园。他们互相探访,结伴同游,生活充满了情趣。鼹鼠莫尔同水鼠兰特相依相伴的友情,獾子班杰兄长般的友爱与呵护,以及他们仨对癞蛤蟆托德的关爱,构成了《柳林风声》这整个故事的基调。
如果你喜爱大自然,那你就更应该读这本书了。在肯尼思·格雷厄姆的笔下,田野、河流、道路、树木……是那么地美丽和充满诗意。季节的变化触动心弦,寻找小水獭的整个过程像美梦一样令人迷醉。燕子们对南方的描述,航海鼠对远方大海和港湾的描述,是那么地令人向往……
那么美的笔触,在叙述癞蛤蟆托德的荒唐冒险时,又带着一种轻轻的嘲讽,使他显得既滑稽又可爱。甚至在描述水鼠兰特的诗意的感伤时,也略带一丝调侃。这又使全书显得非常地轻松和活泼。
文字本身是那么地生动,那些句子是那么地精致,使我这个译者感觉到,这本给孩子读的书的难译程度甚至不亚于诗歌。但是翻译过程中,我感觉到的只有愉悦,因为我发现自己渐渐地也爱上了它。一本真正好的童话书,对于孩子和大人都是很有吸引力的,《柳林风声》正是这样一本书。希望它没有被我糟蹋了,希望这个译本没有让我的朋友们,还有你——亲爱的小读者或者大读者——感到失望。
柳林风声,春天的风。
张炽恒
2013年春于奉贤海湾
肯尼思·格雷厄姆的《柳林风声(全译本)》是适合围坐在暖暖的火炉边,大家一起听的故事。当在雪地里冷得直打哆嗦的鼹鼠和河鼠终于进到獾先生舒适的家,钻进带着肥皂香味的被窝儿时;当蟾蜍先生跳上他心驰神往的那辆豪华汽车,“轰隆”一声发动引擎,然后扬长而去的那一刻,听故事的人的眼睛都会迸出光芒,几乎想立刻跳进那个童话世界。
《柳林风声(全译本)》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几乎是囊括英国乡村生活的画卷。主人公是四个拟人化的动物:恭顺的鼹鼠,聪明的河鼠,老成持重的獾,以及放浪不羁的蟾蜍。在书中,作者细细地描写了季节的流转、大自然的变化,以及动物们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它不仅带读者经历主角们随着季节起伏的生活故事,还生动地刻画了萦绕在柳林中的那份深刻的友谊与温情。这部有趣的作品似乎介于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之间。它不同于一般的童话,那些有关人情世相的诙谐表述,往往隐含着隽永的人生况味。
《柳林风声(全译本)》由肯尼思·格雷厄姆著,这是一本有趣又甜美温馨的书。
有趣的是书中的动物和他们的冒险经历。他们是胆小老实又喜欢冒险的鼹鼠莫尔,热情好客并有诗人气质的水鼠兰特,虚荣浮夸、追求时尚的癞蛤蟆托德和持重且侠义的獾子班杰,另外,还有一个贪吃而潇洒豪爽的水獭奥特。他们友爱互助,经历了许多奇妙有趣的事情,最后癞蛤蟆托德靠朋友们一道仗义出手,夺回家园,并终于改掉了自己的坏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