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烦恼?人类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一句话:心病还须心药治。要医治烦恼之病,你无须寻访医生,更无须入药房,你完全可以自己医治。这“药”就在自己的思想里。在烦恼的时候,你只要用希望来代替失望,用勇敢来代替沮丧,用乐砚来代替悲观,用宁静来代替烦躁,用愉快来代替烦闷就够了,这样的话,烦恼在你的心灵中就无从生存了。
研究表明,人生中有许多烦恼都是自找的,因为它们只存在于自己的想象中,根本就不会出现。烦恼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藏在人们心里,一不留神它就会出来网走我们的快乐和好心情,所以千万不要自寻烦恼。然而,生活的道路往往是顺境与逆境交替,失败与成功并存,欢乐与烦恼同在。如何减少烦恼、摆脱烦恼,正是本书所要直面回答的问题。相信当你打开此书,随着你的阅读,随着你对各种方法的尝试,心中的烦恼也会随之烟消云散。
这是一本专门讲授如何自我消除烦恼的大众心理保健读物。全书从心态调整、品格升华、顺其自然、行为辅助等四个方面,简明而又具体地介绍了如何自我摆脱日常烦恼的有效方法,以指导帮助广大读者健康、快乐地面对现实生活。本书内容新颖,科学实用,通俗易懂,值得一读,可供社会各界人士学习参考。
换位思考法
人的一生总免不了磕磕碰碰,遇到不快而生气,或遇到天灾人祸而痛不欲生等等。每当这个时候,我们是怎样去处理的呢?
古时,有个这样的故事:一位母亲,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做伞卖,二儿子开染布作坊。这位老母亲每天都在为儿子犯愁;天晴,她担心老大的伞不好卖;下雨,她又操心二儿子的布没法晒。为此,她每天都愁肠百结,没有一天开心日_子。住在这位老人隔壁的邻居是位教书先生,先生见她终日闷闷不乐,为两个儿子操碎了心,便开导她说:“老人家,只要你换个角度想向题,你就会天天快乐。”老人问先生有何妙法?先生说:“你别老是想那些不愉快的事,你不妨反过来想:晴天,你家老二好晒布,雨天呢,老大的伞畅销,岂不妙哉!。”老人一听,这位高邻思路的确不凡,她听从了先生的劝告,果然每天都快乐,再也不必为两个儿子的生计担忧了。
在很多时候,我们所有的苦难与烦恼,都是自己根据过去生活中所得到的经验做出的错误判断。这时,我们不妨跳出来,换个角度看自己,你就不会为战场失败、商场失手、情场失意而颓废丧志;也不会为名利加身、赞誉四起而得意忘形。换个角度看待自己,是一种突破,一种解脱,一种超越,一种高层次的淡泊宁静,从而获得自由自在的乐趣。转一个角度看世界,世界无限宽广;换一种立场待人事,人事无不相安。愿你天天是好日!
当人生的理想和追求不能实现时,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人生。换个角度,便会产生另一种哲学,另一种处世观,另一种看待问题的尺度。山因风雨而朗润,水涸霜雪而澄澈,人生因遗憾而多姿多彩。
当烦恼向你袭来的时候,不妨跳出来,换个角度看自己,勇敢地面对这多彩的人生,在忧伤的瘠土上寻找痛苦的成因、教训甚至战胜痛苦的方法,让灵魂在布满荆棘的心灵上作出勇敢的抉择,去寻找人生的成熟。
跳出来换个角度看自己,自己就会在过日子中获取快乐,“天天是好日”,心灵就会豁亮,没有困境烦恼。
能做到“换位思考”的人自然是聪明人,他们深谙养生之道。从医学角度分析,擅长“换位思考”的人才是心理健康的人。而心理健康的人则可以每天都快乐。如若不信,你可以试试。
希望代替法
我们什么都可以没有,但就是不能没有希望,希望是一个人前进的精神动力,是人生路上的航标,人有了希望,才有寄托,才有不断前进的动力。
在1976年我国发生的唐山大地震中,有不少死者并非完全死于饥渴、垮塌,而是死于绝望。据观察,他们的身上并无任何伤痕——除了满身自己手抓的伤痕以外,他们是在极端绝望中自己结束生命的。而有一对夫妇被压在地下三天,仍然活了下来。在压在地下的日子,伤痛和饥渴也几乎使他们丧生。丈夫找了一把菜刀努力想挖出一条生路,但四厨都是水泥地板,菜刀除了砍下一点灰尘之外,并无作用。但是菜刀砍在水泥地板上的声音使妻子得到了振奋,她不停地问丈夫:“快了吗?快挖开了吗?”丈夫也满怀希望地说: “快了,快了。”聪明的丈夫用“希望”拯救了妻子,也拯救了自己。
希望感是人类能够生存的根本欲望。一些刚刚步入社会及人生之路的青年,却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大多数是由于对生活感到失望以至累积成绝望。而一个对生活有希望的人,即使环境再艰难,他都会发挥同环境抗衡的能力,在改造环境中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和地位。生活中不可能事事顺心,忧愁烦恼作为自然的生理反应,--在所难免。但切不可沉溺其中,要尽快调整心态和情绪,采取积极的行动来改变已遭破坏的生活。当困难已经离去,你再回头看时,你会发现当初似乎要压垮你的困难,不过是一片乌云而已。你会庆幸自己及时地调整了心态,采取了行动。不然,你可能还在那里唉声叹气,而境况依旧,甚至更糟。所以,当你在想象之中停滞不前的时候,忧愁就会越来越多。而当你有实际行动的时候,忧愁就会越来越少,你也就会越来越快乐。
烦恼的时候,你只要用希望来代替失望,用勇敢来代替沮丧,用乐观来代替悲观,用宁静来代替烦躁,用愉快来代替烦闷就够了。那样的话,烦恼在你的心灵中就无从生存了。
心静如水法
面对人生的诸多烦恼,你不妨心静如水。心静如水,虽然你暂时蒙受冤屈,但心里坦荡安然;心静如水,虽然你活得平淡,但有滋有味;心静如水,虽然这辈子注定普普通通,但也惬意和轻松。只要你心静如水,什么荣辱得失、沉浮笑骂、是非曲直,一切都视为平常。
心静,一就是内心宁静、平静、心思安静,保持一种清明、清爽的心态。古往今来,大凡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把“静以修身”、“宁静致远”奉为座右铭,借以磨练淡泊明志的心胸、高风亮节的气度。心净,就是内心清净,是一种对功利和私念的超越,体现出对生活的从容和淡泊,它可以沉淀出生活中的纷繁和浮躁,过滤掉人性中的浮浅和粗俗。心静与心净,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心静是表象,心净是根本。心不净,心静也是一时的,表面的,只有心净了心,才能静得自然、长久。所以,心净了才能真正做到心静,要心净,必须节欲。
要心净,必须拒惑。人是生活在凡尘中的,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很多时候人的眼里、嘴里、耳里、心里塞满了太多的诱惑。这些名、权、利、酒、色等等诱惑像海妖的“歌声”一样,搅得人心慌意乱,心神不宁。有人这样形容:诱惑像火,心静如水。水可以灭火、理智可以控制欲念。所以抵制诱惑不仅态度要坚决,意志要坚定,而且方法要正确。这样才能斩断名缰利索,解开恩怨,进入一种极静的境界,一种极佳的心境,获得真正的心净。
心静下来,才会少一份嫉妒,增一份宽容;少一份嚣燥,增一份真实。心静是生活时自己平心静气的显现,是自己笑看风云舒畅,是自己洗心革面的超然。如此,静心如水的人往往是静水深流地表现出一种博大精深的最高境界!
诚实守信法
诚实是我们做人的一条基本准则,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通行证。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以诚实为基础,否则,我们的心灵将永远不会安宁,也不会享受到自我肯定的喜悦。
做人要诚实,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不能靠矫饰伪装过日子,靠矫饰伪装、戴假面具过日子的人,心境是灰暗的,自己也活得很累。因为要时时提防假面具被人戳穿,或者受良心的谴责,经常处于紧张戒备的状态,很难获得心理上的轻松、安定与平衡。一位哲人说的好:“一旦撒了一次谎,就需要有很好的记忆力把它记住。”撒了谎,就要设法“圆谎”。谎言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把人逼上不归之路。其实,很多骗子就是这样从小骗到大骗、巨骗,最终落个触犯法律的下场。宗教大师马丁·路德说过:“谎言就像雪团,会越滚越大。”无法控制的雪团只会使说谎者自我毁灭。
说话诚实,做事诚实,内心诚实,就会令人信服。诚实可以消除隔阂,化解矛盾,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古人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格言,这是说精诚的力量可以贯穿金石,何况人心呢!至诚之心的确有巨大的精神力量,比如,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终于使孟获心悦诚服,化解了汉族和少数民族长期积存的矛盾。 在生活中要做一个真诚的人不容易,因为它来不得半点虚假和功利,需要实实在在地付出、奉献。同样,面对一个处处为他人着想,绝不为个人利益放弃诚实的人,人人都会真诚接纳他。
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要实行诚实待人的原则。上级要以诚对待部属,父母要以诚对待子女,企业经营要以诚对待顾客,每个人都要以诚对待同事和朋友——包括家人和恋人。只有以诚待人,才能得到友谊和真情,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敬。
在生活中,有时候,善意的谎言是会得到谅解的。但是,要把握一点,真诚的核心和灵魂是利于他,也就是与人为善。如果对别人来说,“谎话”更适宜和容易接受,叉不会伤害任何人的利益,我们不妨放弃对“安全诚实”的固执。但是,善意的谎言还原剂是尽量不说的为好。
对于追求成功的人来说-诚实守信的名誉是世界上最好的广告。
P84-91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和喜怒哀乐,烦恼也是人之常情。我们每天都会被许多烦恼困扰着:或许是没有能够进入一所理想的学校,或许是没有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或许是干了几十年仍无一官半职,或许是居无定所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生活本来就是鲜花艳阳加雨雪风霜,人间的悲欢离合,世上的种种磨难,无不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人生在世,事业和生活的酸甜苦辣,爱情与友谊的阴晴圆缺,岂能没有烦恼。
我们都希望生活一帆风顺,但就大多数人来说,这似乎是一种奢望。我们总会遇到大大小小的矛盾、挫折、冲突和不如意的事,会遇到诸如下岗失业、生病住院、亲人离去、资金被套、公司倒闭、工作不顺心、上司不理解、下属不合作等等令人烦恼的事。大人物有大人物的烦恼,老百姓有老百姓的忧愁,要不怎么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呢。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显示,现在的人们感到压抑苦恼的概率是50年前的10倍。没钱的人苦恼,有钱的人也苦恼;钱少的人苦恼,钱多的人也苦恼。有些人为了排遣苦恼,往往滥用物质,如借酒消愁或过量服用安眠药,甚至吸毒。
烦恼如影随形,挥之不去,不招自来,搅得人们心绪不宁,是滋生诸恙的潜在威胁。人在烦恼的时候,可使意识变得狭窄,判断力、理解力降低,甚至导致理智和自制力的丧失,造成正常行为失控。烦恼不仅使我们的心灵饱受煎熬,同时还会摧残我们的肌体。
烦恼,是心灵的垃圾,是成功的绊脚石,是快乐生活的病毒。清除心灵的垃圾,不像日常生活中扫地那样简单,它充满着心灵的挣扎与奋斗。
维护身体的健康,是摆脱烦恼的重要条件。良好的胃口、充足的睡眠和清爽的神智,都能够消除许多烦恼。但是,光靠这一条还远远不够。
如何应对烦恼?人类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一句话:心病还须心药治。要医治烦恼之病,你无须寻访医生,更无须入药房,你完全可以自己医治。这“药”就在自己的思想里。在烦恼的时候,你只要用希望来代替失望,用勇敢来代替沮丧,用乐砚来代替悲观,用宁静来代替烦躁,用愉快来代替烦闷就够了,这样的话,烦恼在你的心灵中就无从生存了。
研究表明,人生中有许多烦恼都是自找的,因为它们只存在于自己的想象中,根本就不会出现。烦恼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藏在人们心里,一不留神它就会出来网走我们的快乐和好心情,所以千万不要自寻烦恼。然而,生活的道路往往是顺境与逆境交替,失败与成功并存,欢乐与烦恼同在。如何减少烦恼、摆脱烦恼,正是本书所要直面回答的问题。相信当你打开此书,随着你的阅读,随着你对各种方法的尝试,心中的烦恼也会随之烟消云散。让欢乐和喜悦永远占据你心灵的制高点,这就是作者编写此书的动机和目的。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