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10年拉维尼娅
空气里弥漫着浓浓的烟味,新的恐惧让我焦躁不已。我飞奔在熟悉的小路上,艾莉也在后面奋力奔跑着,想要赶上,但我已无暇顾及她。我的腿不习惯这种奔跑的速度,变得又酸又麻,而且感到难以呼吸。我不准自己思考来不来得及这件事,只是全力朝家的方向奔去。我打算抄近路涉溪回去,于是便转了个弯,冲进树林里,但我大惊失色,发现自己被困住了。我把被黑莓丛荆棘绊住的裙摆撕掉,狂奔出去。
这时,艾莉追了上来,她呜咽啜泣,紧抓着我的手臂,不让我走。但是七岁孩子的力气敌不过大人,而我一时情急,一把将她推到地上。她看着我,眼里满是不敢置信。
“乖乖待在这里。”我对她说,语气近乎恳求。然后,我再度向前飞奔,最后终于来到溪旁。溪水很浅,我打算踩着水里的石头过河。不过,我应该先脱掉鞋子,因为才过了一半我就踩滑了石头,跌进水里,溅起一阵水花。冰冷的溪水吓着我了,我呆坐了片刻,恍惚出神,溪水汩汩流过身旁,直到我回过神来,抬头仰望,认出小溪另一侧的熏制房。看到这栋灰色建筑,我突然想起家就在不远处。我站了起来,裙子变得又湿又重,我只能扶着溪里凸起的石头,连爬带走地涉溪而过。
好不容易来到山脚下,我忍不住弯腰喘息,大口吸气。不知怎么地,艾莉再度跟了上来,这次,她改抓住我湿透的裙摆,像只可怜的小猫咪。我一想到她等下可能会见到什么就不寒而栗,但是,现在已经太迟。我握紧艾莉的手,两人一起跑上山,然而眼前的景象让我僵住,艾莉呜咽一声,松脱我的手,跌坐在地。我缓缓走向前,如坠梦中。
我们那棵巨大橡树就耸立于山顶上,蓊郁的绿叶在粗厚的枝干上投出斑驳阴影,枝干上挂着一具身躯。我看见那绿色头巾,以及垂向地面的手制鞋子,只那么一眼,我就再也无法抬头看。
1 公元1791年 拉維尼娅
公元1791年的春天,我还不知道是丧亲的哀恸让我失去所有记忆,只记得自己醒来时,身旁挤满了木箱和袋子,并且发现我不但不晓得自己在哪里,也完全想不起自己叫什么名字,整个人不禁惊慌失措。经过好几个月的颠簸旅程,我变得非常虚弱。而那个男人把我抱下运货马车时,我紧攀着他宽阔的肩膀,他并没有就此心软,而是一下子就拉开我的手臂,将我放在地上。我开始号啕大哭,站起来,再度伸手抓他,他却将我推向一个匆匆赶来的年迈黑人。
“雅各布,把她带走,”他说,“交给贝尔,以后让这小女孩在厨房干活。”
“是,老爷。”老人始终低垂着眼。
“詹姆斯!詹姆斯,你回来了!”
有女人的喊叫声!我满怀希望,抬头看着面前的大宅。这栋房子由楔形板建筑而成,全栋漆成白色,屋前有道宽阔的门廊,门廊高耸的柱子上爬满绿色藤蔓,通往大门的宽大台阶上方则有紫藤花摇曳生姿,在这个初春四月的清晨,空气里弥漫着浓馥花香。
“詹姆斯,为什么你不先派人通知一声?”清晨的薄雾里再度传来这个女人的叫喊。
这个男人双手叉腰,身体后仰以便看得更清楚。“我警告你,老婆。我特地回来看你,你最好在我上楼之前下来。”(P001-002)
我向大家推荐《厨房屋》。这部小说如同《相助》一样成就不凡。——艾丽斯·沃克(Alice Walker)
这部小说如同《相助》一样成就不凡。——《紫色》作者艾丽斯·沃克
《飘》已经不够看了……这个故事紧抓住读者的心,要让读者完全沉浸其中。——《明尼阿波利斯明星论坛报》
这个触动人心又令人讶异的故事,一定会让你惊艳不已,这本书把我们跟一页意想不到的历史连结在一起。作者探索藏在往日最深处的谜团,让我们更了解今日的自己。——罗伯特·摩根(Robert Mogan)
“看了让人心跳加速的小说。”——《科克斯书评》
作者带着读者一窥这段庄园的故事,从一个白人奴隶的视角,看她在奴役与自由之间摆荡。她笔下的故事能激发出新的同理心。——艾丽斯·兰德尔(Alice Randall)
……(作者)初试啼声之作扭转了一般小说的常规……除了惊心动魄的剧情,书中描写的许多恶毒行为更能钩住读者的情绪,一路曳往让读者意想不到却又殷殷企盼的结局。——《出版人周刊》
光说凯瑟琳·格里索姆的《厨房屋》令人爱不释手,就太轻描淡写了……格里索姆瞬间就带着读者冲破了想象的大门,展开一场惊奇之旅!——《杜伦先驱太阳报》
小说中每一处都充满了张力,将故事情节往前推展。丰富的戏剧性……其中传达出对与错、家庭与希望的信息,蛊惑读者的心。——《沙加缅度/旧金山报书评》
一段扣人心弦的故事,讲述蓄奴时期的美国南方……凯瑟琳·格里索姆的第一本小说探究了奴隶制度的黑暗世界,这点人人皆知;然而她同时也描述了白人奴隶的契约奴役,这点却是鲜为人知。这本书的写作步调明快,充满动感,让人一读就很难停下来。——Bookreporter.com
节奏明快,角色刻画细腻,目前只有两本书能让我如此着迷,《厨房屋》就是其中之一(另一本是《魔戒》),我甚至上班还会偷看……《厨房屋》是一本有力、扣人心弦的小说,让我们从真正人性的角度去面对过往的悲剧,直至今日我们仍深受此悲剧困扰。——thisbookandicouldbefriends.com
一旦你陷入了拉维尼娅和贝尔的故事,你就不会想放下这本书。我非常喜欢这本书,极度推荐。不要读得太快,因为每个片段都不能错过。——Bookabolicmom.blogspot.com
这些可爱的角色能触动你的心……我绝对推荐这本书。——historical-fiction.com
我们团结在一起帮助彼此,这才是家人的真正意义。
18世纪末,七岁的白人女孩拉维尼娅跟着父母从爱尔兰坐船前往美国寻找新生活,在漫长的海上旅程中她失去了家人,成了孤儿。
为了赔偿船费,拉维尼娅被船长带到他位于美国南方的种植园,成了一名白人奴隶。她被安排在厨房屋,和那里的黑人奴隶一起生活、工作。她学会了煮饭、打扫,以及伺候主人,感受到厨房屋中新的家人默默给予她的力量和关爱。
几年后,拉维尼娅终于进入庄园大宅的世界,负责照顾沉溺鸦片毒瘾的太太,并与危险的主人独子成了朋友。但是拉维尼娅开始发现,自己身处在两个大不相同的世界中间,陷入了可怕的处境。
当她必须做出选择时,她究竟应该对哪一边的世界忠诚?
恐怖的事实赤裸裸地摊在眼前,而她必须拯救危在旦夕的“家人”的性命!
由美国凯瑟琳·格里索姆所著、廖绣玉翻译的《厨房屋》是一个让人一翻开书页就停不下来的悲剧故事,
充满了悬疑张力,也探索了什么是家人的定义,揭示出爱与忠诚的真谛。
由美国凯瑟琳·格里索姆所著、廖绣玉翻译的《厨房屋》是惊动2012年美国文坛的一本优秀长篇小说。小说题材鲜为人知——美国南北战争前的“白人奴隶”的曲折往事。它是作者凯瑟琳·格里索姆的第一本小说,可以说完全靠“口碑相传”和沉甸甸的文学品质,赢得了文学界和普通读者的一致好评。美国亚马逊评分高达4.5分,评论数达数千条,至今畅销不衰。书中讲述的是一段能媲美《飘》《追风筝的人》动人故事的关于“白人奴隶”的惊世传奇,感人肺腑的纯洁大爱,惊心动魄的悬疑张力使该书在美国蓝带选书奖/纽约时报、畅销书/口碑相传,受艾丽斯沃克、骆以军等真情推荐,两年狂销25万册!
《厨房屋》这个看了令人心跳加速的故事,一定让让你久久回味,带我们从真正人性的角度去面对过往的悲剧。诚如一个评论所说——不要读得太快,因为你每个片段都不能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