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古代墓志铭/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作者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墓志铭是一种碑刻的悼念性文字,通常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

一般用散文体行文,借助墓志,介绍墓主的履历、生平事略,以及

思想追求;铭,一般用韵文写成,以赞扬死者的功业成就,表达行

文者的悼念和安慰之情。

王俊编著的《中国古代墓志铭》对它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展示、赞赏它的杰出辉煌成就,传承伟大的中华民族悠久光辉的文化,让优秀的民族文化永久发光!

内容推荐

墓志铭往往也能反映当时社会的生活场景和生活情态,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王俊编著的《中国古代墓志铭》概述了古代墓志铭的起源与发展,并遴选了一些历代著名的铭文,逐篇解读注译,引导读者对这种文体作概观的阅读和了解。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古碑与墓葬文化

 第一节 历代碑文化

碑的起源

先秦刻石的出现

秦代刻石的发展

稀少的西汉碑刻

东汉禁碑下的繁盛

唐代御碑兴盛

灿烂的宋碑

倡帖轻碑的元代

被冷落的明碑

清代碑学的复兴

 第二节 碑的分类

功德碑

墓碑

其他类型的碑

 第三节 中国古代墓葬

坟墓的发展

墓葬的变迁

墓地的选择

墓葬的棺椁

安葬的方式

第二章 中国古代墓碑

 第一节 墓碑的由来与兴起

墓碑的由来

墓碑的兴起

 第二节 墓碑的形式与内容

墓碑的形式

墓碑的内容

 第三节 帝王陵墓碑

皇陵下马碑

帝王神功圣德碑

皇陵神道碑

帝王后妃陵墓标示碑

第三章 中国古代墓志铭

 第一节 从志墓到墓志

墓志定名

墓志的形成

墓志的勃兴

 第二节 墓志铭的内容和文体

墓志铭的内容

墓志铭的文体

第四章 墓志铭知多少

 第一节 历代墓志

晋代墓志

北魏墓志

隋代墓志

唐代墓志

近代墓志

 第二节 历代名人墓志铭

庾信·周大将军闻喜公柳霞墓志铭

韩愈·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白居易·元稹墓志铭

欧阳修·尹师鲁墓志铭

欧阳修·梅圣俞墓志铭

王安石·王深父墓志铭

王安石·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

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

祝允明·唐子畏墓志并铭

王阳明·徐昌国墓志

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

王猷定·钱烈女墓志铭

王夫之·自题墓石

朱彝尊·叶妪冢铭

方苞·杜苍略先生墓志铭

方苞·陈驭虚墓志铭

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第一,因为在清代雍、乾、嘉时期,清朝贵族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在文化政策上实行严酷的文化钳制主义政策,屡兴文字狱,因此使得大批文人学者再也不敢致力于经世之学。这些文人学士只好仿效历代士大夫,以古物考据、丹青翰墨作为自己的消遣,转而埋头于古物和古碑拓片的考证研究之中,雍乾之间,由于金石学的再度兴起,古碑碣被大量发掘出土,佳拓传布日广,出现了大量金石学方面的著作,这些著作,本来是作为学者用于解经正史的宝贵资料的,然而由于清统治者的文化钳制政策,学者们不敢在解经正史上多有议论,而另一方面由于这些碑刻佳拓具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故而这些在解经正史上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碑刻佳拓,却被越来越多的学书者借以研求书法。原为考据家所贵之碑拓,遂为临池者所宝之范本。这种情况的产生,导致了清代中期碑学的兴盛。

第二,古碑是把书写者的字直接刻于石上,是按照书写者自己亲笔书丹之字而刻成的,也就是说,是古人之真迹,而帖则是由后人临摹古人的字而刻于石上的,是后人所摹仿的,并不是古人的亲笔真迹。自宋以来至清中期,数百年来,随着帖学的盛行,许多名家墨迹被摹勒上石、上木,拓印成册,广为流传。而这些帖本由于使用过多过久被损坏和供不应求等种种原因,又往往被一次又一次地翻刻。尽管在刻制帖版时要求忠于原迹,但在事实上,由于所用的刻版的材料、工具及刻工自身书法素养及镌刻技艺高低不等种种原因,每翻刻一次,特别是那种条件较差的书坊所刻的版本和那种刻技较低的刻工所刻的版本,都在不同程度上会比前一版出现这样那样的一些误差,有些甚至是较大的误差。因此到清中叶时,随着误差积累得越来越多,许多帖本古代名家的字迹都早已走样失真。这无疑使仰慕古代名家书法的学书者,越来越对这种与原迹有很大差距的帖本不感兴趣,转而日渐钟情于当时大量出土的古碑拓本。因为这些古碑,特别是唐以前的古碑,当时多由书碑者直接书丹上石而后由刻工镌刻的。尽管由于用石的精粗优劣及刻工艺术的高低和对原作者是否十分尊重等原因,所刻的碑版有的也并非百分之百地保持了书碑者的真迹原貌,也略有失真之虞。但这终究要比翻刻多少次的帖本更接近于原迹,加上北碑重骨力而风韵亦佳,南帖重风韵而骨力渐弱这一事实,从而导致了学书者纷纷将目光投向碑刻,以期学到古代名家的真正笔法意韵。这无疑在客观上为“碑学”的兴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第三,在清代的科举制度下,士子们为了能跻身仕途,进入官场,除了要装一肚子的八股文章外,还得依照科举考试的章程,写好考场规定的楷书,即要“墨乌黑,字方整,笔光润”,达到“乌方光”之标准。这种被后人称之为“馆阁体”的书法,在规范文字上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其体裁刻板,千书一面,桎梏灵性,根本谈不上什么书法艺术的创造性。因此,士子们一俟榜上题名,跻身仕途,得到官职禄位后,便纷纷将这种刻板拘谨、桎梏灵性的“馆阁体”抛之于九霄云外,而借鉴古代名迹创作自己的书风。这两点也在客观上为碑学的兴盛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P44-45

序言

《论语·学而》中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生为始,死为终。生死是人生的大事,中国的先民从来就很重视。人们哀悼怀念死者,追怀早已远离尘世的亲友或有特殊贡献,特殊才能的人,其意义是深远的。

墓志铭就是哀悼怀念死者的一种特殊方式。墓志铭又称为“墓志”,是一种碑刻的悼念性文字,一般由志和铭组成。志,多用散文叙述,借助墓志介绍墓主的姓名、籍贯、生平事迹,以及思想追求;而铭,多用韵语行文,赞扬逝者的功业成就,表达对逝者的悼念之情。墓志铭往往能反映当时的社会场景和生活情态,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墓志种类繁多,风格多样,良莠不齐。那些出类拔萃的经典,常常令人过目难忘。如《元桢墓志》全称《南安王元桢墓志》,刻于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八月二日。该墓志是目前所发现北魏墓志中最早的一块,书法劲健道美,笔法俊逸婉畅,结构谨严缜密,点画坚实快利,雄强而秀雅,是北魏墓志书法之精品,是北魏体形成初期的代表作。又如《刁遵墓志》,亦称《刁惠公墓志》。其笔画典雅秀美,起、收和转折,无北魏书法之极力顿挫,而以圆润出之。行笔自然,笔线圆融秀丽,无做作之气,方而圆,劲而柔,取势排宕,意态庄和,极具阳刚和阴柔之美。结构体态端和,风神爽朗,既有北朝之茂密,又有晋人之空灵异趣。此志将南朝书风与北魏书风之长融为一体,形成自己的特色,从而成为北魏墓志中最上乘者,备受推崇。历代遗存的墓志经典数不胜数。

以永久性的方式记录墓主的生平、特殊贡献、功业成就,是对文化的一种继承,教导后人应从死者的为人与事业中汲取精神力量。推而广之,它可以形成一股厚重的凝聚力量。我们应予充分重视,有必要对它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展示、赞赏它的杰出辉煌成就,传承伟大的中华民族悠久光辉的文化,让优秀的民族文化永久发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3: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