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竞争对手奇怪,苏强生的小厂怎么会获得士连集团的青睐?原因无他,士连集团的采购部主任王甘胜是苏强生的“兄弟”。俗话说,社会有“四大铁”,一起扛过枪,一起下过乡,一起同过窗,一起嫖过娼,其实还应该再加一个:一起住牢房。十多年前,两人幸运地在牢房里相会,彼此臭味相投,很快成为知己。出狱后,王甘胜到一家制鞋厂做销售,和老板一起打天下,将一个小鞋厂打造成现在规模宏大的士连集团,所以,他在士连集团里算是元老级人物了……”这是来自刘祖光的《你不会永远孤单》的节选部分,它讲述老百姓的故事,品读五味杂陈的人生。细腻的文笔,浓烈而朴实的情感,一部部饱含真情的故事跃然纸上,读来让人倍感温馨,真情荡漾。
《你不会永远孤单》是作者刘祖光历年来创作的短篇故事集,共21篇。
《你不会永远孤单》包括:《谁能骗了何三堂》、《爱也好恨也好有你就好》、《粗鲁的父亲》、《不负如来不负卿》、《夫妻井》、《都是一样的娃》、《费恩的良心》等,故事短小精悍,表现亲情、爱情、友情,以情感张力感染人,在本丛书中独具风格。《谁能骗了何三堂》讲述了在外打工多年的老父亲,为了给儿子挣得大学最后一年的学费,甘愿以身犯险,最终机智脱险,为儿子挣得了学费,却不想被儿子一直欺骗着,表现了一个老成的父亲的可敬与可悲。《你不会永远孤单》讲述姐姐对过房的妹妹的爱护。《爸爸在天上看着》讲述失去父爱的兄妹互相关照。读来令人涕泪俱下。
不能得罪的人
苏强生有个外号叫“苏百万”,他有一家工厂,生产鞋带,主要为士连集团提供产品。士连集团是一家规模宏大的制鞋企业,近几年来事业风生水起,请明星代言产品,广告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士连的兴旺,也让苏强生发财致富,从一个不起眼的小老板一跃而成为千万富翁。
很多竞争对手奇怪,苏强生的小厂怎么会获得士连集团的青睐?原因无他,士连集团的采购部主任王甘胜是苏强生的“兄弟”。俗话说,社会有“四大铁”,一起扛过枪,一起下过乡,一起同过窗,一起嫖过娼,其实还应该再加一个:一起住牢房。十多年前,两人幸运地在牢房里相会,彼此臭味相投,很快成为知己。出狱后,王甘胜到一家制鞋厂做销售,和老板一起打天下,将一个小鞋厂打造成现在规模宏大的士连集团,所以,他在士连集团里算是元老级人物了,一口吐沫一颗钉,他照顾兄弟苏强生,别人敢说个不字?
苏强生有钱了,财大自然气粗,走路时鼻孔朝天,说话时睥睨着眼,能让他看得起的人真是不多。老婆的脾气也随着钱包的鼓胀而长起来了,夫妻俩是典型的暴发户,处处显摆着有钱。这天,苏强生要和士连集团协商新品供应,差不多已经谈完了,剩下的就是签协议了。
士连集团财大气粗,请供应商们到本市五星级大酒店里签协议,苏强生带上老婆,兴致勃勃地来到白天鹅大酒店,苏强生虽然有钱,但这地方还是来得很少,老婆就更不用说了,来到酒店听着优雅的钢琴,看着金碧辉煌的大厅,来来去去都是衣冠楚楚的人士,顿觉自己已是上流社会。
这时,坐在大厅沙发上休息的苏太太看到一个毛头小伙进来了,边走边解摩托车帽的绳带,她大为惊奇:来这里的人不是开宝马就是开奔驰,再不济也开个奥迪A8,这小子怎么骑摩托车来?苏强生笑着解释:“少见多怪了吧。服务生们能有车开吗?咱在停车场停车时,你没看见前面停着一溜的自行车电动车吗?那肯定是酒店员工们的车了。”
苏太太恍然大悟,既然小伙子是服务生,她也就不客气了,叫住他说:“喂,过来,帮我拿着行李,给我们带到1102房间!”
小伙子愣了一下说:“抱歉,我不是服务生!”
苏太太用尖厉的声音说:“你不是服务生是什么?难道你是来住店的?看你一副穷酸样……”
小伙子脸红了,他瞪了她一眼,苏强生斜眼看着他,说:“怎么了,想打架吗?老子一人对付你三个,想当年老子在街上混的时候,你小子还穿着开裆裤要奶吃呢!”
小伙子冷笑一声说:“真是鱼找鱼,虾找虾,乌龟配王八。你们两口子,真是极品了。”
苏强生一听,大怒,挽挽袖子要动手。这时他瞧见大厅里的人们都往这里看来,便悻悻地说:“你小子记着,今天你得罪我了,有你好果子吃!”
小伙子不屑一顾地走了,苏太太气得不行:“还五星级大酒店呢,员工就这素质?”
苏强生随口吐了口痰,强烈认同老婆的意见:“就是,现在的人越来越没素质了。”
两个人到了房间,老婆用枕巾擦了擦皮鞋,苏强生也将鞋擦得锃亮,之后两个人便把电视打开,敞着门,电视声音开得很大。不一会儿,便有人过来抗议了,正是那个小伙子,他看见苏强生夫妻俩,愣了一下,皱眉说:“你们关起门来好不好?这样噪音很大的,影响我看书。”
苏强生还没开口,苏太太就跳起来张牙舞爪地说:“我们想开多大声音就开多大声音,你管呢?我就开门,开门好通风,我们怕甲醛中毒!”
小伙子嘟囔了一句英文“bitch”,然后气呼呼地走了。苏强生和老婆不明白他说的英文是什么意思,但都知道不是什么好词,夫妻俩气呼呼地追出来,小伙子却“砰”的一声将门关上了。苏强生朝门上踹了两脚,老婆叉着腰吼:“狗日的给我出来……”
门开了,小伙子站在门口,冷冷地看着他们,说:“我出来了,你们能把我怎么样?”
苏强生两口子傻掉了。他们本以为对方会憋在屋里不敢出来的,可人家真的出来了,下面该怎么办?
苏强生毕竟在监狱里呆过,他咬咬牙,撸袖子,做出打架状。其实这是他的一贯伎俩,很多时候,他没动手,对方就慑于他的“威名”投降了,果然,小伙子转身,苏强生暗喜,心想这小子到底是害怕了,可小伙子再出现时,他笑不出来了:小伙子手上戴了拳击手套,一看那姿势,就是一个练家子。
但苏太太却很迷信丈夫的武力,她发现小伙子身上没有文身,不知深浅的她只当拳击手套是吓唬人的东西,便一个劲地鼓动丈……
P73-75
“新传说”故事丛书出版说明
故事是什么?它是一种文学载体。它来自民间,是最“下里巴人”的艺术。正因为如此,它就具有天生的泥土芳菲,深受百姓喜爱。
“新传说”故事丛书出版说明
故事是什么?它是一种文学载体。它来自民间,是最“下里巴人”的艺术。正因为如此,它就具有天生的泥土芳菲,深受百姓喜爱。
故事产生于远古时代,它伴随着人类语言的诞生而诞生,记载了人们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酸甜苦辣,见证了人类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国如此,世界各地也如此。一部《天方夜谭》吹开了多少人心头的情结。故事就像音乐,不受地域风俗的限制,它可以跨越国界,迅速沟通人们的心灵。故事是历史的“活化石”,它就像是银杏,虽经历千秋万代的风风雨雨而愈发繁荣。
著名的“鬼才”戏剧家魏明伦说:“故事是戏剧之本。”一点不错。但凡文学艺术,离开了故事性,就十分乏味。现在许多国内的电影电视,虽然轰轰烈烈,画面优美,可是往往因为没有故事,让观众看后大呼上当。而好莱坞之所以生命之树常青,就是因为他们深知故事是戏剧之本的真谛。
故事基本上是“口头文学”。一篇故事诞生后,就迅速在人群中传诵,并经过人们的加工、增删、提高再传诵。故事给人们艺术的享受,教人们如何欣赏真、善、美,如何辨别假、恶、丑。
进入信息时代后,故事不仅没有萎缩,反而更加显示出勃勃生机。现在,几乎各省的电视台都开辟了讲故事的专栏。就连比较枯燥的法制类新闻,也采取了讲故事的形式。
我们听故事、看故事,不仅放松了身心,获得了精神享受,提高了写作水平,学到了知识常识,而且可以从中获益匪浅。几年前,一个西安的高考学生,因为课外经常看故事,牢牢记住了《故事会》杂志发表的一篇“弯弯的月亮”,而高考的作文题目与这个故事内容相似,于是乎,他一挥而就,写出了“豆角月亮”,并获得了作文满分。
“新传说”故事丛书,就是从全国的精品故事中筛选出来的,可以说是篇篇珠玉,风采各异,美不胜收。我可以说:只要你看一看,读一读,就一定开卷有益。
故事让我们受益,这不是空话,也不是口号,是实践的感知。愿我们的读者都能从中受益,这也是我们编此丛书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