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本耐读的书,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百完满的人生都是没有的。
《季羡林谈人生(精装珍藏版)(精)》,季羡林亲定自选集,浓缩季羡林一生著作精华。
「精装珍藏版」,单册、套装同步上市!
季羡林九十多年的人生感言,文字朴素、情感真挚。
书中文字有许多耐读之处,并且发人深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季羡林谈人生(精装珍藏版)(精)/季羡林唯一亲定自选集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季羡林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人生就是一本耐读的书,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百完满的人生都是没有的。 《季羡林谈人生(精装珍藏版)(精)》,季羡林亲定自选集,浓缩季羡林一生著作精华。 「精装珍藏版」,单册、套装同步上市! 季羡林九十多年的人生感言,文字朴素、情感真挚。 书中文字有许多耐读之处,并且发人深省。 内容推荐 《季羡林谈人生(精装珍藏版)(精)》关于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缘分与命运、做人与处世……季羡林亲定四十余篇人生哲思散文集,文字情感真挚,将九十多年的人生经验娓娓道出。一个从黑暗时期走过的人,还能葆有对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热爱,是一件令人肃然起敬的事。 目录 做真实的自己(代序) 第一辑 人生漫谈 人生 再谈人生 三论人生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不完满才是人生 人生箴言 禅趣人生 人生漫谈 人生小品 缘分与命运 走运与倒霉 世态炎凉 爱情 成功 第二辑 做人与处世 满招损,谦受益 谦虚与虚伪 做人与处世 牵就与适应 知足知不足 有为有不为 难得糊涂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 三思而行 谈孝 谈礼貌 论朋友 论正义 漫谈伦理道德 慈善是道德的积累 漫谈撒谎 容忍 忘 毁誉 坏人 傻瓜 隔膜 关于人的素质的几点思考 公德(一) 公德(二) 公德(三) 公德(四) 第三辑 我们面对的现实 论压力 论恐惧 我们面对的现实 论博士 论教授 衣着的款式 漫谈消费 论包装 一个值得担忧的现象—再论包装 论“据理力争” 论怪论 思想家与哲学家 真理愈辨愈明吗? 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一切问题 从哲学的高度来看中餐与西餐 我的怀旧观 我的座右铭 座右铭(老年时期) 我的美人观 我害怕“天才” 勤奋、天才(才能)与机遇 一寸光阴不可轻 时间 目中无人 第四辑 谈老年 谈老 老年 老年谈老 谈老年(一) 谈老年(二) 谈老年(三) 老年十忌 再谈老年 老年四“得” 赞“代沟” 老少之间 老马识途 谈所谓“老龄化社会” 养生无术是有术 长寿之道 长生不老 漫谈“再少”问题—向普天下老年人祝贺春节 第五辑 希望在你们身上 新年述怀 八十述怀 新年抒怀 虎年抒怀 梦游21世纪 千禧感言 迎新怀旧—21世纪第一个元旦感怀 新世纪新千年寄语 九十述怀 九三述怀 狗年元旦抒怀 九十五岁初度 温馨,家庭不可或缺的气氛 希望21世纪家庭更美好 希望在你们身上 跋 试读章节 我先说一件小事情: 我到德国以后,不久就定居在一个小城里,住在一座临街的三层楼上。街上平常很寂静,几乎一点声音都没有,只有一排树寂寞地站在那里。但有一天的下午,下面街上却有了骚动。我从窗子里往下一看,原来是两个孩子在打架。一个有十四五岁,另外一个顶多也不过八九岁,两个孩子平立着,小孩子的头只达到大孩子的胸部。 无论谁也一看就知道,这两个孩子真是实力悬殊,不是对手。果然刚一交手,小孩子已经被打倒在地上,大孩子就骑在他身上,前面是一团散乱的金发,背后是两只舞动着的穿了短裤的腿,大孩子的身躯仿佛一座山似的镇在中间。清脆的手掌打到脸上的声音就拂过繁茂的树枝飘上楼来。 几分钟后,大孩子似乎打得疲倦了,就站了起来,小孩子也随着站起来。大孩子忽然放声大笑,这当然是胜利的笑声。但小孩子也不甘示弱,他也大笑起来,笑声超过了大孩子。 这似乎又伤了大孩子的自尊心,跳上去,一把抓住小孩子的金发,把他按在地上,自己又骑到他身上。面前仍然又是一团散乱的金发,背后是两只舞动的腿。清脆的手掌打到脸上的声音又拂过繁茂的树枝飘上楼来。 这时观众愈来愈多,大半都是大人,有的把自行车放在路边也来观战,战场四周围满了人。但却没有一个人来劝解。等大孩子第二次站起来再放声大笑的时候,小孩子虽然还勉强奉陪,但眼睛里却已经充满了泪。他仿佛是一只遇到狼的小羊,用哀求的目光看周围的人,但看到的却是一张张含有轻蔑讥讽的脸。他知道从他们那里绝对得不到援助了。抬头猛然看到一辆自行车上有打气的铁管,他跑过去,把铁管抡在手里,预备回来再战。但在这时候却有见义勇为的人们出来干涉了。他们从他手里把铁管夺走,把他申斥了一顿,说他没有勇气,大孩子手里没有武器,他也不许用。结果他又被大孩子按在地上。 我开头就注意到住在对面的一位胖太太在用水擦窗子上的玻璃。大战剧烈的时候,我就把她忘记了。其间她做了些什么事情,我丝毫没看到。等小孩子第三次被按到地上,我正在注视着抓在大 孩子手里的小孩子的散乱的金发和在大孩子背后舞动着的双腿,蓦地有一条白光从对面窗子里流出来,我连吃惊都没来得及,再一看,两个孩子身上已经满是水,观众也有沾了光的。大孩子立刻就起来,抖掉身上的水,小孩子也跟着爬起来,用手不停地摸头,想把水挤出来。大孩子笑了两声,小孩子也放声狂笑。观众也都大笑着,走散了。 我开头就说到这是一件小事情,但我十几年来多少大事情都忘记了,却偏不能忘记这小事情,而且有时候还从这小事情想了开去,想到许多国家大事。日本占领东北的时候,我正在北平的一个大学里做学生。当时政府对日本一点办法都没有,尽管学生怎样请愿,怎样卧轨绝食,政府却只能搪塞。无论嘴上说得多强硬,事实上却把一切希望都放在国际联盟上,梦想欧美强国能挺身出来主持“正义”。我当时虽然对政府的举措一点都不满意,但我也很天真地相信世界上有“正义”这一种东西,而且是可以由人来主持的。我其实并没有思索,究意什么是“正义”,我只是直觉地觉得这东西很是具体,一点也不抽象神秘。这东西既然有,有人来主持也自然是应当的。中国是弱国,日本是强国,以强国欺侮弱国,我们虽然丢了几省的地方,但有谁会说“正义”不是在我们这边呢?当然会有人替我们出来说话了。 P83-P85 序言 在人的一生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总是难免的。连寿命比较短的人都无不如此,何况像我这样寿登耄耋的老人! 我们舞笔弄墨的所谓“文人”,这种变化必然表现在文章中。到了老年,如果想出文集的话,怎样来处理这样一些思想感情前后有矛盾,甚至有天翻地覆的矛盾的文章呢?这里就有两种办法。在过去,有一些文人,悔其少作,竭力掩盖自己幼年挂屁股帘的形象,尽量删削年轻时的文章,使自己成为一个一生一贯正确,思想感情总是前后一致的人。 我个人不赞成这种做法,认为这有点作伪的嫌疑。我主张,一个人一生是什么样子,年轻时怎样,中年怎样,老年又怎样,都应该如实地表达出来。在某一阶段上,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了偏颇,甚至错误,绝不应加以掩饰,而应该堂堂正正地承认。这样的文章绝不应任意删削或者干脆抽掉,而应该完整地加以保留,以存真相。 在我的散文和杂文中,我的思想感情前后矛盾的现象,是颇能找出一些来的。比如对中国社会某一个阶段的歌颂,对某一个人的崇拜与歌颂,在写作的当时,我是真诚的;后来感到一点失望,我也是真诚的。这些文章,我都毫不加以删改,统统保留下来。不管现在看起来是多么幼稚,甚至多么荒谬,我都不加掩饰,目的仍然是存真。 像我这样性格的一个人,我是颇有点自知之明的。我离一个社会活动家,是有相当大的距离的。我本来希望像我的老师陈寅恪先生那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不求闻达,毕生从事学术研究,又绝不是不关心国家大事,绝不是不爱国,那不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然而阴差阳错,我成了现在这样一个人。应景文章不能不写,写序也推托不掉,“春花秋月何时了,开会知多少”,会也不得不开。事与愿违,尘根难断,自己已垂垂老矣,改弦更张,只有俟诸来生了。 后记 季羡林先生是我尊敬的国学大师,但他的贡献和意义又远在其学问之上。我尝问先生:“你所治之学,如吐火罗文,如大印度佛教,于今天何用?”他肃然答道:“学问不问有用无用,只问精不精。”严谨的治学态度发人深省。此其一令人尊敬。先生学问虽专、虽深,然文风晓畅朴实,散文尤美。就是有关佛学、中外文化交流,甚至如《糖史》这些很专的学术论著也深入浅出,条分缕析。虽学富五车,却水深愈静,绝无一丝卖弄。此其二令人尊敬。先生以教授身份居校园凡六十年,然放眼天下,心忧国事。常忆季荷池畔红砖小楼,拜访时,品评人事,说到动人处,竟眼含热泪。我曾问之,最佩服者何人。答日:“梁漱溟。”又问再有何人。答日:“彭德怀。”问其因,只为他们有骨气。联系“文化大革命”中,先生身陷牛棚,宁折不屈,士身不可辱,公心忧天下。此其三令人尊敬。 先生学问之衣钵,自有专业人士接而传之。然治学之志、文章之风、人格之美则应为学术界、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所学、所重。而这一切又都体现在先生的文章著作中。遂建议于先生全部著作中,选易普及之篇,面对一般读者,编一季文普及读本。适有磨铁图书领导多方促成,于是有此选本问世,庶可体现初衷。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