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行走指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费勇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我们把门一关,一脚跨出去,家就在后面了,固定的、可靠的就留在了后面。前面呢,是可能性、道路、相遇、离别,诸如此类,是一个流动的世界,一层一层地徐徐展开。

行走,是生命的一种状态,是一种随时随地的动作,包含着生命内在的渴望、挣扎、喜悦、痛苦……

一方面人们总是在寻求安定的家,但安定必然意味着束缚,于是,另一方面人们又想着要飞,要流浪,要自由自在……我们从自己家的窗外望着远方,憧憬着漫游的愉快与激情;我们在黄昏的路上凝望着回家的路标,渴盼着家的温暖与安宁。

为生命找到一种新的感觉,对那些冒险的人而言,比什么都重要。只是重复庸常的生活,生如同死,而轰轰烈烈、彻底的一搏,即使一败涂地,也算是活过一回。

现在我们在这里,在自己创造的像战场一样的人为世界里,在囚缚、算计里耗费生命,当累了,厌倦了,还会偶尔想起阳光下的坦坦荡荡、一无挂牵,因而会想着回到那山与水之间。

《行走指南》(作者费勇)是一本反游记的游记,这是一次思想上的行走。

内容推荐

《行走指南》(作者费勇)是一本反游记的游记,这是一次思想上的行走。

《行走指南》是一本关于路上的书,这里讨论的是路上的各种可能性。作者费勇时而在城市里游弋,时而在田园里怀想,此时徜徉在山水中,彼时又迷失在游的乌托邦里。他踏遍歧异的道路,走过那些从前的遗迹、他临摹行者的姿与影,探讨车站的结构与韵味,聆听路上的那些偶遇,寻找隐藏在旅馆里的另一种夜色……

作者费勇用本雅明式的写作手法,带领我们从“行走”出发,在阅读路上各种场景的可能性后,让我们从充斥商业与浮夸色彩的“旅游”里剥离出来,重回“行走”最原初的意义。

《行走指南》的主要篇章曾在《天涯》、《花城》、《香港文学》等杂志刊出,获得好评。评者认为费勇透过旅行,诠释的是“现代人的精神生活状态”,而费勇文字的魅力“得力于敏锐观察和富于智慧的思辨,在我们这个一派浮华之声的时代,显示出难得的沉入生命的努力。”

目录

行者

车站

旅馆

山水

乐园

遗迹

道路

路遇

城市

田园

试读章节

大多数人都期待着意料之外的事发生,期待着意外的惊喜,但是,大多数人都不愿意付出代价,因而,都不可能成为冒险家。那些不愿意冒险,而又无法压抑自己越轨冲动的人最后都选择了漫游这样一种形式。漫游满足了人们的越轨冲动,但又不会毁坏人们既定的生活秩序,所以,它是安全的。它以一种危险的外表安全地满足了人们危险的激情。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成为或正在成为“漫游癖”(wanderlusc),漫游成了当代文明生活中的一种时尚,一种减压的方法,一种精神上的鸦片。一到周末,或什么假期,我们中的许多人就会匆匆上路,或一个人,或三三两两的朋友、情侣。我有许多已婚的朋友,每每工作一段时间就要外出一段时间,然后再回家,再工作。当他/她们再回来时仍是个称职的丈夫/妻子、父亲/母亲,但中毒似的,每过一段时间,他/她们必须要去另外的空间栖居。另有一些朋友干脆连婚也不结,独自一个人,没有钱时工作,有钱时就上路。他们似乎都有一定的品位,有一定的资产,有一点点的情调,都有年轻的身体,因此,都会鄙夷随着旅游团去旅行,他们会自己上路,去挤火车或汽车——不是没有钱乘飞机——为的是体验生活。

与冒险家一样,他们也是不安分的人,与冒险家不一样的是,他们缺乏勇气,甚至缺乏真诚。他们不愿意停留在某个固定的点上,需要新奇的刺激,需要不断地从一个空间漫游到另外的空间。在不同的空间转来转去,在流动的风景里获得平静与安宁。但是,时候一到他们都会乖乖地回到原来的那个固定的点上。那些漫游者之所以要漫游,也许是为了逃避责任。他们不愿意有所承担。那些漫游者就像张爱玲《封锁》中所描绘的乌壳虫: “一只乌壳虫从房这一头爬到房那一头,爬了一半,灯一开,它只得伏在地板的正中,一动也不动。在装死么?在思想着么?整天爬来爬去,很少有思想的时间罢?然而思想毕竟是痛苦的。他又关了灯,乌壳虫不见了,爬回窟里去了”。他们出来了,然后又回去了。

西美尔把冒险家与赌徒相比较,以为他们都把自己交给了偶然性,都或多或少地孤注一掷,一意孤行而不管前面是什么。我们也许可以把漫游者与泡吧者、影迷、游戏迷、爱喝酒者相比较,他们都暂时从日常中离身而去,在一个特定的时空,借迷幻的影像、酒精释放自己的压抑与想象。一旦清醒过来,就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只是一个片刻的梦。例如,一个严肃的、正经的成功男人会在夜幕中走进酒吧或夜总会,渐渐地他会放纵自己,他会在身边那个女孩子的青春火焰里迷失、出走,甚或会像张爱玲《封锁》中的宗桢突然萌发“我要重新结婚”的念头,在那种暗淡的红红绿绿的灯光里,他真的好像要开始一场恋爱。但一走出门口,夜半的凉风一吹,他就又回到现实中,他还是要回去与妻子温存,哪怕是假心假意,也和真的一样。这些痴迷于漫游、酒吧、电影、游戏、酒精的人,不满现实,而又无法超越现实,逃避现实,而又离不开现实,一次一次地沉醉于另外的时空,然后又一次一次地回来。他们满足于暂时的过瘾,但从来不会想到彻底的解决。

一个漫游者漫游一圈之后回来,实则上是完成了一次完美的梦游。神游象外,却并没有完全忘掉回来的路。漫游具有一种忘却的功能。忘却什么呢?矛盾、倾轧、琐碎、是非、单调、名利……对漫游者而言,空间的移置具有治疗的作用,像麻醉剂,至少暂时能够止住伤痛。在漫游中,人生的各种烦恼好像远远地离开了我们,当重新回来,那种烦恼似乎因为搁置而变得不再那么烦恼。所以,作为漫游者,我们并非真正热爱风景的人。风景只不过是转移我们注意力的一种媒介。当我们漫游,我们不在乎什么风景,我们只在乎自己是否在流动,是否在逃遁,那我们所不愿意面对的,是否正在离我们而去。我们会非常享受坐在汽车上看窗外无边的旷野,也会非常享受与路边那些朴素的农人交谈,诸如此类。身外有着广大的人与事、天与地,它们向我们敞开,我们向他们敞开,各自没有保留、戒心。因为我们是在漫游之中,一切的利害关系都不再存在。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在漫游中确乎是获得了自由,哪怕是虚假的自由。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不出家门就可以出外漫游。一个典型的场景:夫妻两人各守着一部电脑,各自漫游在不同的网站、聊天室。他们挨得很近,却各自走得很远。丈夫可能专心于与一个陌生人聊时事、股票,而妻子可能正和一个陌生人纠缠着一场情欲游戏。然后,他们累了,他们回来,关掉了电源,一起睡到一张床上,又陈腔滥调式地为同床异梦这个词作了一个注脚。技术为人们带来无数的福音,这福音中的福音,在我看来,就是使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出逃,又随时随地回来,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到底我们是在蝴蝶的梦中,还是蝴蝶在我们的梦中,现在变成了这样的问题:到底是在虚拟世界里更真实呢,还是在我们的现实世界里更真实?真与假的界限何在呢?抑或既没有真,也没有假?用波德里亚的话说,既非真的也非假的。

一次彻底的漫游其实就像一次止于偷情的恋爱或一次似醉非醉的醉酒,尽显人生不彻底的底蕴。然而,古往今来,神州内外,又有多少彻底的人生?P20-23

序言

这本书最初成型于2001年到2002年之间,那时候旅行开始成为我们生活中一件很时尚的事情。这本书谈的就是旅行这件事。然而,这不是一本游记,而是一本反游记的游记。我的兴趣不在于某时某地,而在于作为一种存在状态的路上所包含的生命秘密。我有一个文体上的企图:在对于细节的挖掘式的叙述里,以灿烂夺目的文字,链接一个又一个可能的界面,呈现各种奇思妙想。总之,我希望写一本无法界定的书,一本启发思想上路的书。

十年来,这本书一直没有找到自己合适的出场方式,因为不知道把它归为哪种类型。是学术研究还是文学写作?我能够告诉别人的只是,这本书在尝试一种文体的可能性,一种思想方式的可能,在尝试一种让你觉得陌生的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它的类型,就在它的尝试之中。在尝试之中安静地独自生长,独自行走在自己的道路上。很感谢各种因缘,让这样一本寂寞了十年的书在今天出版,让它再一次去寻找自己的读者,自己的同行者;也让我更加相信时间并不会带走一切,有些事情总是走在时间之外。

2013年7月于北京

后记

从一个字的发音出发,在一个字的笔画里到达。一路上,我都在寻找那个字。毫无疑问,这是一本关于路上的书,我所要讨论的是路上的各种可能性,或者说,阅读路上各种场景的可能性。我担任的不是一个向导的角色,而只是一个写作者。并没有带你去任何具体的地方,但是,你已经去了任何地方。这也许是夸大之词,确切地说,只是我的企图。归根结底,我们所要追寻的,是写作的可能性。因而,每次的写作,都是尝试、体验某种可能性。这本书也不例外,只是比我自己以前的文字更加出格,试图把学术的趣味与散文、诗、小说的趣味结合起来,演变成一种无法归类的东西,什么都不是的东西。当然,在结束的时候,发现自己仍在俗套之中,很悲哀。只好如此俗下去了。

一旦开始第一个字,就一直在路上。在中途,有些文字找到靠岸之处。《天涯》、《作家》(香港)、《花城》、《香港文学》等杂志接纳了其中的大部分篇章,尤其要谢谢《天涯》杂志。在天涯的,是未曾见面的朋友。大家都在路上,就这样走下去而已。

于香港旅次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 17:1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