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达·芬奇笔记/人生智库文丛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作者 (意)达·芬奇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达·芬奇,想必大家对这个名字绝对不会陌生,很多人都了解他的世界名作《蒙娜丽莎》等,但是不一定有几个人知道达·芬奇的笔记手稿会写些什么。《达·芬奇笔记》为破解达·芬奇的一线资料,收录了大量原创手稿,集结了达·芬奇的不少真迹,解开其雪藏的过人智慧。在这里,我们一起探求大师的智慧源头,探索潜伏于大师头脑深处的秘密。天才大师的未解之谜,将一一为您展现……

内容推荐

《达·芬奇笔记》精选自达·芬奇遗留的大批原始手稿,原来的笔记手稿非常随意,多半写在凌乱的稿纸上,没有排序,也没有编码,有的甚至以左手反写而成,但笔记原稿无所不谈,涉及文学、绘画、自然、数学、力学、天文学和建筑学等众多领域,是文艺复兴时期最神秘、最富创见的精神瑰宝之一。本书还收录了达·芬奇手稿原图及画作100多幅,充分展现了人类最伟大的天才的灿烂成就以及留给后人的启示。

目录

第1章 概述

第2章 透视学

第3章 光与影

第4章 隐形透视

第5章 色彩理论

第6章 色彩透视和空气透视

第7章 人体的比例和运动

第8章 画家必须掌握的植物学和风景画原理

第9章 绘画实践

第10章 天文学

第11章 自然地理

第12章 人生格言、箴言与思辨

第13章 讽喻故事

第14章 寓言

第15章 预言

附:哈达主义

试读章节

作者关于公布手稿的一些想法

1

借助某种机器,人可以在水下安然待上一段时间。我不想描述我在水下逗留的方法,也不想说明我能在不进食的状态下,在水下迁延多长时间。

我不会将这些研究公之于世,也不会泄露出去。原因么,就是为了以防万一,避免有些奸佞小人利用它们去实施海底攻击,毁损船只,把船和船上的人一块儿沉到海底去。

不过,有些方法无甚大碍,我仍然可以稍加透露,比如嘴里含住管子的一端,将另一端探出水面,用硬纸或软木加以固定,以便透气。

手稿的出版准备

2

如果你想致力于水流运动这门学科的研究,切记要将相关各命题的功用囊括进来,以保证这门学科不至于百无一用。

读者须知

3

不是数学家,勿读我的基本理论著作。关于手稿的无序状态

4

这事始于1508年3月22日的佛罗伦萨,在皮耶罗·迪‘布拉肖·马特利冢。

笔记来源于我在此地的抄录,是一页页积累起来的,不分先后顺序,想稍后分门别类再做归整。

不过有一点是确信无疑的,在完成这项工作以前,我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做同一件事,向读者诸君发出吁求:啊,亲爱的读者!请别责备我,因为学科浩繁,而记忆力又有不逮,不能随时警觉:“这事我先前写过,不必再写了。”

如果我勉力要求自己不落窠臼,避免犯这样的错误,也就是说,每抄写一段话,势必都要做到不重复自己,那么我就得把先前写过的所有文字重新浏览殆尽。而且随着写作的深入,中间每间隔一次,需要重新浏览审阅的文字就会更多。

有关手稿详目安排的注意事项(5—7)

5

关于开凿运河这个问题,我将它放在笔记中有关实用类发明的章节,并会阐述该类发明所遵循的已得到证实的理论。这样安排比较合乎顺序。原因在于,如果你有心展示一项计划是如何有用的,你必然也得弄出相应的新设备来证实这种用途。而这样一来,势必会打乱这四十本笔记及其图表的顺序排列。也就是说,那样做你就会把实践和理论混为一谈,弄出一部杂乱无章、语无伦次的书来。

6

我的书里沿用了一些前人已有定论的科学常理,我想我不必为此感到自责。

7  机械力学的章节应该放到实用类发明一章之前——不要忘记,你的书还要涉及解剖学领域!

有关绘画部分的概述(8—11)

8

我找不到什么特别有用而怡人的话题——在我之前,已经有人把它们都选走了——我就像集市上那个姗姗来迟的穷人,除了把别的买家看不上眼、觉得不值钱的玩意儿通通收罗起来,也别无他法。接下来,我会把这些被众人选剩的货色装进我简陋的行囊,然后四处兜售。不一定要在大都市,凡俗的穷市镇也可以啊,价钱么,跟我卖的那些陶器一个价也就值了。

9

我知道有很多人都会对我的著作嗤之以鼻,这些人就像德米特里厄斯,声称他们言谈间的语气和下体排放的气流这二者完全没什么两样,不值得他们过多关注。这是些一门心思追求物质财富的主,根本欠缺唯一而真实的精神食粮:智慧。就像灵魂的价值胜过肉体,灵魂所拥有的东西也远远高过肉体占有的财富。所以,通常情况下,我只要看见这一类人的手里拿着我的著作,就会纳闷:他干吗不学猴子的样儿,将它凑到鼻子跟前去嗅嗅呢?或者哪怕来问问我,这东西是否好吃也成呀。

序言

巨人中的巨人达·芬奇

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与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道,被誉为“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只要提到达.芬奇的名字,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他的《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想到他作为艺术大师的历史地位。

绘画方面的巨大光芒,掩盖了他作为科学巨匠的成就,事实上达’芬奇在光学、解剖学、透视学和天文学等自然科学方面,都有过超越前人的思考。他是世上第一位将科学与艺术结合起来进行缜密思考的人。在文艺复兴时期,足以和神学对抗的是科学,正是达。芬奇的这些思考对欧洲绘画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

世上有一种未完成的美,米洛的《维纳斯》和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乐》是举世公认的例子。达·芬奇一生追求完美,真正完成的艺术作品少之又少,大多数作品始终处于未完成状态。他在米兰创作的《最后的晚餐》曾反复修改,以至于在后期工程进行时,前期敷上的颜料都开始脱落了。在佛罗伦萨创作的壁画《安吉亚里之战》则始终没有完成,后人经过现代仪器的探测,发现壁画下面有许多层被覆盖的不同画面,足见达·芬奇为艺术创作付出了多么巨大的心力。

同样未完成的还有他的关于科学与艺术的文学笔记。这本《达·芬奇笔记》是1651年由一位名叫拉斐尔·杜弗里的法国出版商,根据达·芬奇的笔记手稿整理出版的。原来的笔记手稿非常随意,有五千多页,其中半数以上写在凌乱的稿纸上,没有排序,也没有编码,有的甚至是作者用左手从左到右写成的反书——达·芬奇左右手都能写字、作画——后人需拿镜子才能破解。这些笔记如今分别收藏在英国、意大利和法国的博物馆里。后人整理的笔记,表现的只是后人对作者的理解,未必会得到达·芬奇本人的认可,但读者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了解这些笔记的概貌。

笔记的原稿无所不谈,中间往往不连贯。同一页稿纸上,开头说的是天文,或者某种大自然的现象,接下去谈的却是声音的原理,往后说到的又是色彩,许多文字写在稿纸边缘的空白处。然而正是这些即兴发挥的议论,却闪耀着真知灼见的光辉,给后人以无穷的智慧启迪,反映出在那个思想活跃的年代,达·芬奇的诸多观已经达到了何等高深的境界。

达·芬奇在1483年致米兰大公的信中,说自己战争时可以发明武器,和平时可以建筑宫殿,同时还擅长医学、音乐、戏剧和绘画。而《达·芬奇笔记))里的内容,印证了他的那些说法绝非子虚乌有。我们都知道,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产生巨人的时代,翻开他的笔记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人类历史上少见的“全才”——达·芬奇在世上还留下过什么轨迹。

他精研过人体解剖学,提出了很多相关比例和数据,比如:“任何人,三岁时的身高是其成年后身高的一半”;“人的脸长与手长相等,也等于从肚脐到生殖器的距离,是身高的九分之一”;“跪着的人,身高会损失四分之一”。

他研究光与影,提出“阴影是光明的减弱,也是黑暗的减弱”,“阴影最深的是黑暗,最浅的是光明”,种种论述,无不饱含诗意和哲理。

他非常重视透视学,认为“一个沉湎于实践而缺乏理论指引的人,就像轮船上失去轮舵和罗盘的水手,永远不可能确定下一步将要做什么”,而“透视学就是绘画实的方法指南和入门基础,离开了它,什么都画不好”。

他对天体、大气、光影、鸟的飞行、昆虫的活动等,都做过种种细微的观察,并把这些观察融人自己的绘画中,从而把欧洲绘画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他自己也因此而成为将科学融于艺术的一代巨人。

达·芬奇最后死在法国,有人说他客死异邦,是因为时局不好,比较落魄。还有一种比较有意思的说法,说的是比达·芬奇小23岁的米开朗琪罗,是当局恶意扶持的竞争对手。矛盾最高潮的时候,甚至让他俩在同一座院子的墙上画画,造成同台竞技的现实效果。后来达·芬奇选择去法国,多少也有避开米开朗琪罗的意思。

无论如何,大师与大师狭路相逢,一来说明当时人才之密集,二来也依然不能改变达·芬奇“巨人中的巨人”这一历史公论。想想看,一个人一生当中能在主、客观条件下创作出数幅足以名垂整个人类历史的传世佳作,其创作过程所带来的欣悦一定无与伦比;再者,自己那么优秀,还随便就能找到捉对比拼的显赫对手,一点都不寂寞,这不是生逢其时又是什么?

米子2010年9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15: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