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努尔哈赤事典/清史事典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陈捷先
出版社 故宫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他是风云叱咤的龙虎将军,是大清王朝的开国启主。

他以13副盔甲为“本钱”起兵,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用武力和智谋统一了分散割据的女真各部。

他创制满族文字,创建八旗制度,以勇悍立威,血战30多年,击败偌大的朱明王朝。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典册中,他的英名和业绩将与世长存。

他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

本书全方位立体描述了努尔哈赤的一生。从他的成长过程写起,直至统一女真各部、创建八旗制度,促进满族形成、建立后金政权、制定抚蒙政策等,本书把可读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在一起,图文并茂,资料翔实,生动感人,引人入胜。

内容推荐

本丛书由台湾著名清史、档案学家陈捷先主编,延揽两岸清史权威分别执笔。它有别于目前市面上传记、编年、辞典等类别的清史书籍,可说是第一部结合传记、年表、辞典的工具书性读本。每册集中介绍一代皇帝及其制下的王朝,主要内容包含“皇帝小传”、“皇帝年表”和“皇帝辞典”三大部分。其中,“小传”简要评说这位皇帝的特色与经历,“年表”清晰地展现当朝的重大事件,“辞典”则条理清晰地介绍、解释走入重大事件中的人与事。书末还附有“后妃表”、“子女表”、“年代对照表”、“辞条索引”、“译名对照表”等,以便读者查阅检索。

本书为“清史事典”丛书之《努尔哈赤事典》。

目录

出版说明

主编的话/陈捷先

前言

凡例

努尔哈赤小传

努尔哈赤事典

附录

 1.努尔哈赤后妃表

 2.努尔哈赤诸子表

 3.努尔哈赤诸女表

 4.明代九边图

 5.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东北地区野人女真等部分布图

 6.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建州女真部分布图

 7.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扈伦四部分布图

 8.明朝后期东部漠南蒙古诸部示意图

 9.萨尔浒之战示意图

 10.袁崇焕炮退努尔哈赤大军图

 11.年代对照表

 12.辞条索引

试读章节

中国是一个多元民族的国家,几千年来,尽管汉族王朝为多,但有时也出现一些少数民族的英雄领袖,他们为中华民族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不少积极的贡献,满清的努尔哈赤就是其中之一,他在明朝末世,朝政腐败、边政废弛、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的时刻,出现在历史舞台,为清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一生,奋斗不息,毁誉参半,值得我们对他的历史作一番考察与研究。

家庭背景

努尔哈赤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地点是现在的辽宁省新宾县,当年是属于女真建州左卫苏克素浒河部的费阿拉老城。据后世清代官书所记,他的家世很不平凡,传说在很古老的时候,有三位仙女来到布库山下的布勒瑚里池水中沐浴,三仙女的名字依次是恩古伦、正古伦与佛库伦。当浴毕上岸准备穿衣时,突然有只喜鹊飞来,将口中所衔的一粒红果子放在佛库伦的衣服上,由于红果色泽鲜艳,令人喜爱,佛库伦便将红果子含在口中,再穿衣服,不料果子突然滑入她腹中,感而生孕,不能飞升,两位姊姊安慰她后便离开了。佛库伦在长白山上后来生下一子,此子“生而能言,倏尔长成”。佛库伦告诉他这是上天的安排,生他是叫他来平定乱国的,并说他的姓是“爱新觉罗”,名字叫“布库里雍顺”。于是就以柳枝编成一只小船,放入水中,让他顺流而下,佛库伦在任务完成后归返天庭了。小男孩则飘流到鳌朵里地方,被人发现他“举止奇异,相貌非常”,本来城里有三姓夷酋互相杀伤,结果大家止息了争端,奉布库里雍顺为主,并定他们的新国家为“满洲”。

这是清朝所谓的“朱果降祥”、“受姓白天”的神话。以前学者与反清人士都以为努尔哈赤家族为了隐讳他们的微寒家世,才编造出这样的仙女生子为远祖的神话故事,荒诞不经,不足为凭。这种传说当然不能相信,不过现在有早年满文史料可以证实,这一神话并非编造于清朝入关之后,而且还有形成的原因。原来满族祖先是沿海“曾与鱼鸟共生”的居民,他们崇拜鹊鸟是原始图腾崇拜,一直立竿祀天,敬奉飞鸟,此一习俗直到清末还存在着。至于三仙女的故事早在天聪九年(1635)的满文档案中就记述了,而且是由一位边区虎尔哈部的俘虏穆克什克口中道出的,可见这是一般女真民族共有的祖先由来神话,努尔哈赤家族引用它也是可无厚非的,当然神话的不可靠也是事实,这一点也是毋庸置疑的。

努尔哈赤的子孙又说他们有六世祖名孟特穆,这位孟特穆当过都督,其实是明朝与朝鲜史书里所记的“猛哥帖木儿”,这两个名称是一个人的汉字译音不同写法而已。猛哥帖木儿在元朝末年为女真斡朵里万户府的万户大官,到明朝永乐时期受明招抚,成为建州左卫的都督,他的子孙执掌建州左卫的事务。猛哥帖木儿曾先后十次到北京朝贡,受到明朝封赐印信、冠带、衣袭等物,与明廷关系极好,在女真民族中是非常有名的人物。根据现代学者的研究,无论从女真氏族制度,或是姓氏、婚姻习俗,努尔哈赤都不是猛哥帖木儿的直系嫡裔,清朝日后官书上做如此记载,也是攀附贵胄的一种表现。

清朝官书里又记努尔哈赤的曾祖父叫福满,也是明朝授官的一位都督;但是在明朝的史书中,“隆庆、万历间,建州诸部长未有名近兴祖(即福满)讳者”,同时在当时来京朝贡的建州各卫首领名单中,也不见福满其人,再说连《清实录》等官书中,对福满的世系也有问题,交代不清,所以史家们都以为福满是位不可信的人物。

倒是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满语读为giocangga)与生父塔克世(taksi)是于史有据的建州女真小首领。觉昌安在努尔哈赤出生时可能已经得到明廷的授职,因为在辽东巡抚侯汝谅的一份《东夷悔过入贡疏》中,提到“建州贼首草场(努尔哈赤的伯祖父),叫场(觉昌安另一种音译),等,遗其部落中王胡子、小麻子等四名到关”。当时建州左卫的大首领是王杲,觉昌安等是他的属下,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觉昌安等在王呆指挥下曾去抚顺地区打劫骚扰过,现在又来入贡,所以侯汝谅称他们“悔过入京”。觉昌安既然有入贡资格,当然是授过官的人,赫图阿拉一带正是他们的管辖范围地区。在努尔哈赤出生之时,辽东地区女真大小部落林立,而且互争雄长,处处动乱不安。王呆是建州左卫的“巨酋”,又是不安分之人,因而在万历二年(1574)被辽东总兵官李成梁击败,后来终于擒获槛送京师磔死,其子阿台继承父业,仍联合部分女真力量,经常盗边辽东,钞略抚顺、铁岭,成为明朝边患。万历十一年(1583),李成梁再兴兵直捣阿台的根据地古勒山城,阿台被杀,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与父亲塔克世也在这次战役中被明兵“误杀”身亡。

觉昌安与塔克世的死于古勒兵火至少有两种不同说法:一是清朝后来写制官书时的说法,说努尔哈赤的父祖二人为了营救他们的族女,才到古勒城,但被图伦城主尼堪外兰谗构的明兵杀害。二是当时明朝人的记述,如沈国元的《皇朝从信录》、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熊廷弼《辽中书牍》以及《东夷奴儿哈赤考》、《山中见闻录》等书,都说觉昌安与塔克世为明兵作向导,而死于兵火。另外,曾经去过努尔哈赤老寨子的朝鲜人李民突也说:“大概奴酋(指努尔哈赤)之祖若父,为辽东所诱斩,故胡中谓唐人为世仇云。”以上两种记载哪一种比较可信呢?我个人以为作向导一说应该是合乎当时实状的。因为觉昌安在嘉靖三十六年(1557)已向明边臣“悔过入贡”,显然与明方有了较好的关系,也证实了他“潜行通款于明”。当时觉昌安的家族也处于互相分裂斗争的情况,三兄索长阿亲哈达部,六弟是王杲一家的支持者,彼此间各有所图。特别是觉昌安父子被杀后,李成梁对努尔哈赤极好,不但把王杲一族的敕书都给了觉昌安的“嗣人”努尔哈赤,同时还让努尔哈赤承袭觉昌安的官职,这显然不是寻常事,连清代官书里也承认明方给努尔哈赤敕书二十道,马二十匹作为赔偿,归还觉昌安等人全尸,认为是极光荣的大事。

另外,觉昌安在明朝人的记述中有姓“佟”或“童”的说法。他们家既受姓白天,姓爱新觉罗,何来“佟”“童”之说呢?可是张鼐《辽夷略》等书中提到佟教场(佟觉昌安)、佟他失(佟塔克世)。朝鲜人申忠一也说努尔哈赤的祖父是佟交清哈(佟觉昌安),可见当时人确有认定他们家是姓“佟”的。这个问题在早年章太炎先生曾做过解释,他说:佟姓本来是辽东汉人的著姓,后来被女真人借用,以假冒汉人,来别于夷类而自高身价的。清朝皇家祖先也为了“惭于为夷”,才“以佟氏上达”于译者,或呈文给明廷与朝鲜,就连努尔哈赤自己也曾以“女直国建州卫管束夷人之主佟奴儿哈赤”与“建州等地方国王佟”的名义行文过朝鲜,可见努尔哈赤家姓佟是见诸史料的,只是他们冒用了汉姓而已。此外,新近也有学者解释,认为女真人的姓氏来源于女真的氏族制度,以其氏族血缘关系确定其姓氏,因此女真旧俗同氏族即同姓氏不婚,他们一直严格的举行族外婚制。可是查阅清代皇帝们的婚姻情形,发现与佟氏的联姻记录很多,由此推知努尔哈赤家族不可能姓佟,当然也不可能是佟猛哥帖木儿的六世孙。努尔哈赤家族的姓氏应该是“觉罗”,以下几点似可作为说明:(一)明万历十六年(1588),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曾收养雅尔古寨主扈拉瑚儿子扈尔汉为养子时,赐姓觉罗。(二)女真人的很多姓氏是“以居地为姓氏”的,努尔哈赤时代写制的老满洲文档案里有“穆瑚觉罗”的地方,但有时也写成“穆瑚故里”,可见“觉罗”是他们的“故里”老家,居地“觉罗”为姓是符合旧俗的。(三)清朝建立后,规定凡是努尔哈赤的六位祖父的子孙,腰系红带子,名前加称觉罗,他们家族姓觉罗是事实。(四)《钦定满洲祭天典礼》满文本卷首称:“若我觉罗姓之祭神,则自大内以至王公之家,皆以祝辞为重”,还是以“觉罗”为称。爱新觉罗姓氏中的“爱新”一词是后来加上的,“爱新”(满语aisin),意为“金”,既是宋辽金元的“金”,又作高贵的金属解。努尔哈赤时代给本族姓氏加“金”字实为号召广大女真人用的,表示他们家是历史上金的余裔,以团结女真各族力量。

P19-23

序言

清朝是帝制中国的最后一个朝代,也是中国专制与民主政体的分水岭,因此清朝在整个中国史中具有承先启后的地位与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在历史长河中,清朝确实也是中国由强变弱、由先进变为落后、由主权独立变为半殖民地的转折时刻,而日后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民族等等的问题,又大都与清朝有着分割不了的关系,不是清朝演化的,就是清朝延伸的,这就使得清史研究至今仍有其学术与实用价值的主要原因。

然而清朝的史事纷繁,有宫廷的,有国内的,有边疆的,有国际的,有政经文教的,有军事外务的……真是不一而足,包罗万象。同时这些历史事象又能反映巨大世局的变化,更有深刻的历史内容,因此一个人若要研究清史,往往真有翻读《二十五史》的感觉,“不知从何开始”。清朝的史料也是浩如烟海,有汉文的,有满文的,有其它少数民族的,也有东洋与西洋的,要搜集、整理、编印、利用这些资料,实在不易。同时清朝史料还有内容失实的、伪造的、互相抵牾的、简略疏漏的,不经专家学者精心考证分析与去芜存菁,势必不能取得有益的、可信的素材,根本写不出让人共信的历史。

所幸近几十年来,清朝深宫大内的珍藏,中央与地方的档册,非汉文的多种国内外语文史料,逐渐编辑或翻译成书了,而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也日新月异的陆续问世了,这给治清史的人提供了不少参考之资。不过这些学术论文、专书与史料汇编,有的过于专精艰深,有的分散不易获得,对研究、教学及一般人士的利用,仍有不便之处。台北远流出版公司为服务各界,特发起编纂《清史事典》丛书,邀约清史学者多人,分别执笔,以清朝历代皇帝为单位,用年表式开列其在位期间的重要大事,再以辞典式文字来详解人、事、时、地的内容,使读者一目了然,容易掌握当年的史实。本丛书出自多人之手,写作时间又不多,疏忽与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尚望方家君子不吝指教,以便再版时修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5:2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