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是中国古代最为神秘、最有个性也最难诠解的图饰,决不能泛化为“兽面纹”。
您想不想知道:
——它为什么“吃人”而又不吞咽,甚至于自己吃自己?
——它跟藏獒,跟“吃尽一切”的克提穆卡(Kirttimukha),跟古希腊的“宙斯盾”有相似之处吗?
——它吃人,是为了帮助巫师通神、登天,或者使“自我”与“他我”同化吗?
——它是专家们说的图腾、祖灵、太阳神、月亮神或者上帝吗?
——它跟受尽污蔑,化形公牛、鸱鹗、龙螭的南国英雄、神秘的锻冶师兼兵神蚩尤是什么关系?
——它跟“猎头”、食人之风、夸富宴(poltach)有关系吗?
翻开这本书,就能感受神话、传说、民俗的无穷兴味。
“不懂得饕餮,就不能理解殷商”——也很难理解中国文化。民以食为天:饕餮是粘连着“饥饿情结”的食欲原型,与“贪婪”无干,却与“夸富宴”(poltach)、人祭或“食人之风”等有紧密联系。作为暴力话语,饕餮纹炫示权威,镇辟邪魅敌恶和“文化他者”。所以,一方面,要用猛虎、藏獒、鸱鹗以及猛兽化的牛羊等为母型,“吞人未咽”,“食人从首始”,必要时还啮食自己,“反害其身”;另一方面,又跟妖魔化的敌方英雄(例如蚩尤)叠合,就像“宙斯盾”那样防身御敌,跟古希腊的墨杜萨之首,古印度的(被自己吃得只剩下面孔的)克提穆卡趋同。这样,就决不能像高本汉、夏鼐们那样将其泛化为“兽面纹”,也不能像华西里耶夫、林巳奈夫那样将它抬高成上帝或太阳神,还不能像艾兰等那样把它看作敬神或自我牺牲的祭品,尤其不能如张光直般说它是帮助巫师升天的“另我”或动物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