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觉:即使彼此互不言语。但人的心理变化也会流露在表『青上。心情愉快时,面部肌肉自然就会松弛;而心存悲哀时,自然会伤心落泪。可以说,表情通常要比言语更能明显地表达一个人的心理动态。然而,想借由他人的表『青来判断他人的心情看似简单。事实也并不尽然。
就拿我们自身来说,有时我们的表情、动作、言语也可能会刻意掩饰当时的真实心境,不想让对方识破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时,你明显展现出来的表情,也许并不是你心中真正所想的。
这种情况很常见,因为在社会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几乎每个人都戴着一张面具,心理学上称之为“人格面具”。也就是说,在社会中,每个人所表现出来的,肯定不全是自发的自己,而有一部分是顺应别人的期望、社会的看法等。而且,这种“人格面具”对人顺利地适应社会也是必须的。
首先,现代社会文明礼仪需要有一张“面具”。今天,表情不再只是一个内心符号,其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谈判或洽谈生意中,我们可能会时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对方始终面露笑容,给人的感觉好像是极为满意的回应,本以为成交是毫无问题的,结果对方却以各种理由加以拒绝。由此可见,当时对方表露出来的笑容就是一种伪装,让人看不清他的“真实面目”。
其次,我们的本能也需要有一张“面具”。出于人类自我保护的本能,没有人愿意把自己内心的活动完全暴露给别人,每个人或多或少地都需要拥有自己的“隐私”。在某些场合下,我们甚至会很担心自己的心理动态被别人察觉,于是就会极力掩饰内心活动,表情也会与内心形成鲜明的对比,别人可能无法从我们的表情中看透我们的真实感情,或者我们的表情根本就是伪装的。
可是,虽然我们极力戴上“面具”来掩饰自己的内心,但是,面部的细微表情还是会出卖我们。不经意间的一个微笑、一句话,不知不觉中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可能成为别人洞悉我们内心的工具。所以,要想让自己的内心世界真正“保密”起来,不让自己被表情出卖,我们还真需要多下点工夫。
表情是我们内心的外在反映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评价:“这个人很精神。”这里所说的“精神”,指的就是一个人的表情。人的表情是由人的面部器官、肌肉组织的各自表现而形成的组合效果,因此,表情也是我们内心世界的外在反映。
一个人的情绪、心态、自信度和注意力等等,都会无时无刻不通过表情让他人感觉到和了解到。比如,基于我们对“甜”和“苦”不同的生理反应,也就形成了“愉快”和“不愉快”两类不同的基础表情。当我们感到愉快、喜欢、幸福、快乐时,我们的面部肌肉就会横拉开,面颊提高,额眉部放松,眼睛眯小,瞳孔放大,嘴角后收上翘;当我们感到不愉快、愤怒、恐惧、痛苦、厌恶时,面部肌肉就会纵伸,面颊下降,面孔拉长。当然,也许在出现以上这些情绪时,我们不能看到自己的面部表情,但你完全可以借助镜子来看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在面部的真实反映。
表情也是一个人心理状态的外在表现。无论在什么场合,我们都应该表现得自然、从容,该严肃时严肃,该活泼时活泼,该沉默时沉默,该微笑时微笑。这样,才能在人际交往中如鱼得水。
古人说:“情,动之于众,形之于外,传之于声。”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神态,使之适合交际的需要。神态的错位或失常,都会令自己的表情、神情与交际环境相矛盾,容易引起别人的误解甚至反感。
虽然表情的动作基础是遗传于我们的祖先,但也需要后天学习,比如新生儿就能模仿父母的动作、表情等。因此,表情虽然是我们内心世界的外在反映,但也可以人为地加以控制,既可以夸张也可以抑制,还可以掩盖和伪装。演员就是通过想象和模仿,真实地体验所扮演的角色的内心情感。P2-5
如今,市面上有许多教读者如何识别他人的书,却很少有告诉读者如何不被他人识别的书。很多时候,我们渴望识别他人,尤其是在一些商务活动中,我们很希望通过一些表情、动作、言谈举止等获悉对方的心理活动及情感特征,同时据此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以应对对方的挑战。但是,我们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内心活动不要轻易被他人识破,自己在他人面前能保留充分的隐私。这就出现一个问题;我们该如何在获悉对方的性格特征及心理活动的同时,可以让自己“隐藏”得更好?
《1/25秒的智慧——当心被自己出卖》这本书,正是满足了这部分读者的需求。它的重点就是让读者通过自己的微表情特征,了解其透露出来的特殊涵义,从而弄清哪些细微的表情和动作会把我们自己的内心想法“出卖”掉,哪些会让别人看穿我们的内心。在书中,我们尽量避免枯燥的理论和大段的论述,而是注重结合实际,使之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且,我们还在书中列举了一些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其他状况,帮助读者比较系统地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我们相信,如果读者能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尝试这些方法,一定可以有所收获。 在写作中,_我们参考了诸多相关著作,采他山之玉,博众采之长。如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的《身体语言密码》、朝华出版社的《看谁在说谎——身体语言密码高级解读手册》等优秀的书籍。我们希望,读过此书后,大家能在各种社交活动中如鱼得水,做出成绩。
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一个眼神、一个笑容,都在向他人传递着一些微妙的信息,这些信息正好反映着我们当时的真实心情以及真正的性格特征。很多时候,我们想要真正地去了解一个人,了解对方心中的真实想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或是出于防卫.或是出于欺骗,人们通常都会将自己隐藏在一张无形的面具后面,不让他人轻易知道自己的心理和想法。与此相同,我们自己也会有这种心理和行为,不想让自己某时某刻的心理活动被他人看透,不想对方轻而易举就掌握我们的性格特点。因此,我们也会给自己戴上一张“面具”。
然而,没有人能完完全全地将自己掩藏在面具后面,你的眼神、你的表情、你的举手投足,甚至你说话的声音,都会暴露出一定的心理和性格。研究人员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让一些人通过做/出一些表情将内心感受表达给对方看,结果发现,在人们做的万同表情之间,或是某个表情和动作里,都会“泄露”出其他的信息。这种表情也被笼统地称为“微表情”,它的最短持续时间可以达到1/25秒。虽然我们一个下意识的表情可能只持续瞬间,但这却是一种很烦人的特性,因为它很容易地就暴露出了我们的情绪。比如说,当我们在做某个表情或动作时,这些持续时间极短的表情或动作会突然一闪而过,而且有时表达的恰恰是相反的情绪。如果对方是个深谙“微表情”的人,就会通过我们那一闪而过的表情或动作,洞悉到我们真正的心理活动。
最显而易见的例子,就是我们可能在学生时代都有过的这种经历:上课时,老师在讲台上妙语连珠地讲课,而我们却在座位上心不在焉,心思早已不在老师那里了。这时,老师突然叫我们的名字,并让我们复述一下刚才他所讲的内容。结果怎样?我们肯定是面红耳赤,哑口无言,而心中却是暗暗纳闷:我明明装作很认真听讲的样子,老师怎么会知道我在开小差呢?
很简单,老师已经通过你的表情——空洞的眼神以及一些微妙的动作判断出,你根本就没有听课。
由此可见,对于细心的人来说,要识别他人心中真正的想法,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现在,世界各地的许多政治家都在进行“微表情”方面的研究,并将之运用到实践之中。比如,人们会借助于自己的一些肢体语言向大众传递出一些虚假的信息,假装相信一些他们并不相信的事情;或是给大众或媒体一些错误酌暗示,从而掩盖自己的真实心理和想法:不光是政治家,其他领域的从业者对此也深有兴趣,比如,销售人员会根据客户的面部表情或只言片语来确定客户的购买或拒绝心理。如果你是一位客户,那么你在不经意问做出的“微表情”,就可能成为销售人员决定继续向你推销还是放弃对你进行推销的重要依据。
通过上面的描述,我们知道了“微表情”会透露出我们很多的真实情感。也许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微表情”就已经将我们的内心出卖,使别人获悉了我们试图掩盖的情绪。尤其是在商务活动中,一旦被对手看透内心,我们就可能被对方控制,难以争取应得的权益。
那么,怎么办呢?
《l/25秒的智慧——当心被自己出卖》这本书是站在保护自己和完善自己的角度,意在帮助读者弄清楚在社交活动中究竟哪些表情和动作会“出卖”我们的内心想法,并提醒读者注意,在今后的社交中如何不做或尽量少做出类似的表情与动作,从而不让这些“微表情”将我们的内心活动展露给对方。同时,本书也告诉读者如何根据自己对这些表情和动作的了解,学着去洞悉对方的心理活动,从而让自己拥有一双慧眼,掌握更多的社交主动权。如此做到知己知彼,定能百战不殆!
《1\\25秒的智慧(当心被自己出卖)》由王志艳等编著。
《1\\25秒的智慧(当心被自己出卖)》讲述了:不经意间的一个表情,不合时宜的一个动作,1/25秒的疏忽,难以捕捉的微表情。不为人知的秘密,面具下面的真实面孔,你已守口如瓶,却被自己出卖。令人烦恼的微表情,带来恐惧的潜伏者,解开脸上的密码,让微表情服从你的意志。
你是否已被自己出卖?……
也许你是伪装表情的高手,但有一种表情是你很难控制的,它会泄露出你并不想表达的信息。这种表情被称为微表情,它最短只持续1/25秒。
别以为出卖你的只能是“第二者”、“第三者”、“第N者”。当你的盘算被别人猜透,当你的小九九被人家看穿,这很可能是你的微表情在作怪,也就是说是你的微表情出卖了你。
《l/25秒的智慧——当心被自己出卖》是站在保护自己和完善自己的角度,意在帮助读者弄清楚在社交活动中究竟哪些表情和动作会“出卖”我们的内心想法,并提醒读者注意,在今后的社交中如何不做或尽量少做出类似的表情与动作,从而不让这些“微表情”将我们的内心活动展露给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