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梦,中国梦,还是太平洋之梦?
帕特里克·孟迪斯用通俗而流畅的语言,论述中美两国的立国精神、哲学思想、地理位置、首都布局、以及对外文化交流史,多重角度交织,古代历史串连当今政治,既有历史高度,又有哲学深度,读起来引人入胜,为研读中美关系另辟蹊径。这本《和平的战争》告诉读者中国与美国是如何从各自的一神论走向一定程度上的现代多元,并指出这两个国家的当代合作以及命定竞争。在中国继续快速成长的背景下,作者也告诫北京与华盛顿平衡各自的民族梦,以此来维持世界的和平秩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和平的战争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
作者 | (美)帕特里克·孟迪斯 |
出版社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美国梦,中国梦,还是太平洋之梦? 帕特里克·孟迪斯用通俗而流畅的语言,论述中美两国的立国精神、哲学思想、地理位置、首都布局、以及对外文化交流史,多重角度交织,古代历史串连当今政治,既有历史高度,又有哲学深度,读起来引人入胜,为研读中美关系另辟蹊径。这本《和平的战争》告诉读者中国与美国是如何从各自的一神论走向一定程度上的现代多元,并指出这两个国家的当代合作以及命定竞争。在中国继续快速成长的背景下,作者也告诫北京与华盛顿平衡各自的民族梦,以此来维持世界的和平秩序。 内容推荐 作为一位曾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过游历、访问、讲学或生活经历的学者,《和平的战争》作者帕特里克·孟迪斯教授从发展和理性的视角审视中美两国在历史、哲学和思想等领域的异同,创造性地将历史思想与现代公民观念相融合,将政治经济学与其对亚洲文明的深入理解相结合,开放和批判性地概述了美国梦及美国的过去,阐释出中国人民和政府面临的挑战与问题,指出中国例外论和美国例外论差异的根源在于两个国家截然不同的哲学传统,为两国之间长远的关系指明了出路。 目录 前言 序言 译者序 第一部分 太平洋之复兴 第一章 “美国梦”在中国 北京的伟大愿景反射出华盛顿的愿景 复兴中华的儒学复兴 美国梦的艰难旅程 用汉密尔顿式的方式追求杰斐逊式的目标 本书之写作目的与计划 寻找太平洋世界新秩序 太平洋既分隔又团结了中美两国 第二部分 自然之神与天命 第二章 一种愿景,两种哲学 以贸易促和平战略 中国道德观流行美国 —种革命性的茶文化 合作转向竞争 龙尾龙首,合二为一 儒学中国的民主统一 两种哲学的演变 奥林匹亚精神的回归 第三章 从紫禁城到联邦城 使命大国,天朝天赋 紫禁城 “天命驱动”的自由王国 联邦城 在人世间创造天堂 源自香格里拉的思考 第三部分 印度洋一太平洋地区大局势 第四章 中国在印度洋之昭昭天命 明朝命运在前行 被遗忘的历史遗产:斯里兰卡 儒家政治与商业利益 以“中国治世”为目的的佛教外交 与佛教岛国的联绪 中国命运之复兴 第五章 门罗主义与重返亚洲政策 早期门罗主义:1823年—1890年 兼并德克萨斯与“昭昭天命”之实施 帝国之诱惑:1890年—1913年 美西战争:古巴与菲律宾 远东之文化命运 睦邻友好政策及其延伸 中国式门罗主义案例 太平洋秩序:自由与商业 重返亚洲战略:通过“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实现共同繁荣 打造“太平”纪元 第六章 珍珠链与科伦坡共识 针对“皇冠明珠”的北京共识与华盛顿共识 杰斐逊式自由的缺陷 洒满珍珠的海洋 经济需求与外交现实 作为“停靠地而非军事基地”的海上网络 灵活外交关系的复杂性 第四部分 “中国梦”在美国 第七章 太平洋世界新秩序的诞生 所有战役的伟:Rm略 无声革命的力量 中国“自由之导弹” “太平洋之梦” 索引 书评赞许 致谢 试读章节 第一章 “美国梦”在中国 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 ——习近平 美国人认为美国是一个独特的国家;中国人也认为中王国时期的中国是独一无二的。然而,中国的“例外论”不同于美国的概念。美国的政治取向与启蒙运动时的民主、自由、个人权利等价值观一致。这些价值观看起来具有普遍性,贯穿于人类行为的方方面面。相较而言,中国努力保持和完善其建立在儒家道德模式基础上的独特性。北京和华盛顿相类的领导集体换届便揭示出美中两种“例外论”之间的差异,而这种区别根源于两种不同的哲学传统。 在2012年11月竞选连任的演讲中,奥巴马总统如此说道: 在一个有3亿人口的国家实行民主制度可能嘈杂不堪、一团混乱、情况复杂。我们有自己的观点……我们进行的这些争论恰恰体现了我们的自由。我们永远不应忘记,就在我们讲话之际,遥远国度的人们现在正冒着生命危险,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个能够对重要问题进行争论、像我们今天这样投票的机会。 美国大选后不久,在太平洋彼岸,中国经历了截然不同的政权交接。在北京,中国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以有序、平稳的儒家模式接替了前任国家主席胡锦涛,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国例外论的忠实拥护者认为,儒家传统中的政治稳定和中央集权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 在提到“和谐”这一概念的时候,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曾援引孔子的格言:“一言而兴邦。”毛泽东时代的大跃进(1958年—1961年)和“文化大革命”(1966年—1976年)曾造成一时混乱,邓小平凭一己之力打破时代的束缚进行改革。在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的贸易自由化政策,在一代人的时间内将中国带人快速发展的、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繁荣时期。为解决焦虑的中产阶层(特别是受过教育,追求金融机会和社会流动的青年)不断增加的不公平感和不安全感,新任总书记习近平必须坚持邓小平提出的“改革”一词,并扩大其覆盖范围,包含为实现基层民主和经济发展而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 即将离任的胡锦涛总书记认识到邓小平的改革政策还有未完成的部分,因此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他提醒2268名身着正装的代表“要建立一个美丽的中国”。之后他补充道: 中国共产党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在新一届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平易近人的习近平表示坚决反对党员干部的“过分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他在介绍政治局常委(享有最高权威的7名委员)时说道“我的同事们”,这与此前2002年胡锦涛就任时所使用的来自革命时期的措辞“同志们”有所区别。这位领导人的全新基调及就职演说与传统的前任形成鲜明对比。此外,新当选总书记首次视察的是南部城市深圳——改革开放政策的诞生地和经济发展实验地,这显然也与胡不同,胡首次视察的是有历史纪念意义的西柏坡,那里是1948年一1949年毛泽东所在的革命指挥中心。 习就职后的官方活动之一,是陪同中共中央政治局另外6名常委参观位于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在2012年11月29日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参观中,习谈及属于所有人的“中国梦”(令人想起“美国梦”)以及继续坚定不移地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目标前进。习还提到过去的有些失败是因有些领导人“空谈误国”,认为中国在后苏联时代的成功主要归结为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稳扎稳打,并提出“复兴中国”的目标。回顾20世纪90年代和2000年以来指引中国飞跃发展的和平崛起外交政策,习的讲话预示着继中王国时期的辉煌之后,中国进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习总书记称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他的中国梦的宣言已完全植根于中国共产党复兴中国的宏伟蓝图中。 P3-7 序言 太平洋世界新秩序 美国欢迎中国继续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事实上,中国继续走在成功的道路上符合美国的利益,因为我们相信,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中国不仅有利于中国人民,也有利于世界和美国。 ——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 对于世界的未来,抑或说未来长久的和平与经济繁荣而言,没有任何国际关系会比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关系更加重要。在过去的60年里,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和军事强国。但在18世纪之前,中国曾扮演这一角色达数百年之久,现在它正致力于重新占领经济、文化和技术等领域的历史制商点。 许多学者都曾试图理清中美关系,或着眼于大国竞争,或着眼于中国近年来的经济进步,抑或着眼于美国的衰落。然而,这些方法均未能充分把握两个国家的历史认同和文化认同,也没有充分把握两国间长期的合作关系。 帕特里克·孟迪斯(Patrick Mendis)是一位曾获得嘉奖的公职人员,同时也是一位备受赞誉的作家。他出生于斯里兰卡,中国和西方的影响自16世纪起就已经在那里相互碰撞。帕特里克·孟迪斯接受的是英国与美国式的教育,曾供职于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和美国政府各机构。少年时期居住在斯里兰卡的孟迪斯,现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国家委员会的委员——这是由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和白宫委任的。孟迪斯还曾任教于美国和中国的多所著名大学,其足迹遍布美国、欧洲和亚洲各地。正是凭借着丰富的经历,孟迪斯或为这一重要国际关系注入全新视角的理想人选,因为他能够从内部和外部两种维度审视中美两个国家。 愿景 孟迪斯可带领我们深入到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的根部。美国自认为是世界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民族;然而,中国也这样认为。美国是建立在平等、自由、人人日益繁荣的“美国梦”愿景之上的。中国同样是建立在一个愿景之上的,确切地说是融合了两种愿景:以德治为基础的和谐社会的儒家理想,以及先进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进入现代工业化世界的共产主义理想。孟迪斯阐述了美国愿景和中国愿景如何强有力地塑造各自的国内外政策;实际上,这些愿景形成了每个国家审视自身以及与其他国家关系的方式。 美国已经向世界展示了他们的愿景,即以自由市场和自由政治为基础的“华盛顿共识”。中国也已经把“北京共识”作为愿景展现给了全世界,其中心内容是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科学的发展规划、稳定有序的社会比民主自由更加重要。 世界将朝哪个方向发展呢?孟迪斯断言,中国将不得不逐渐接受美国梦,因为这是中国人即将需要的。孟迪斯引用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的话称,“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两边,人的本性是相通的,会因相同的理由受到相似的影响”,他注意到在世界任何地方,一旦人们获得了基本水平的安全,他们就想要可以信赖的政府和个人自由。 目前,美国和中国的竞争无处不在,无论是在地缘政治方面、经济方面,还是意识形态方面。北京正大力投资于非洲、南亚、拉丁美洲,甚至美国的后院加勒比海地区。与此同时,美国已经宣布“重返亚洲”,它正在加强其与日本、韩国、台湾的支持与合作,在该地区建立与新盟国(越南)和旧盟友(菲律宾)的联系,并寻求在处理中国南海以及整个西太平洋地区的冲突中发挥战略作用。 佛教联结 孟迪斯述及了其祖国斯里兰卡的一项重要变化。在古代中国,斯里兰卡被誉为中国海上战略链条上的“皇冠明珠”,确保中国能够进入印度洋。作为明朝的钦差大臣,海军将领郑和于1405年至1433年问横渡印度洋,此间曾到访这一佛教国家。在他看来,斯里兰卡是极其重要的口岸。虽然斯里兰卡在二战结束后成为亲美的议会制民主国家,但随着基础设施投资的扩大、经济利益原因、中国势力进人科伦坡港以及新建的汉班托特(Hamhantota)深水海港,这个佛教国家已成为北京的卫星城。孟迪斯认为,中国友好的佛教外交令人回想起连接两国几千年的宗教关系,这不失为在该地区对抗印度和美国海上利益的一种精明策略。 中国奉行“和平崛起”,但其在印度洋、非洲和中国南海追求的战略利益,民族精神中的历史制高地位以及儒家思想的优越性,却引发了民族主义的火焰,也使国外冲突成为可能。孟迪斯利用更加长远的历史视角,乐观地认为中国和美国会避免公开冲突。相反,他预见两个大国间将是理念和地位上的“和平大战”。孟迪斯将这种可能出现的情形描述为“没有硝烟的战争”,类似于冷战;但与冷战时期的美国和苏联不同,因为中国和美国为了彼此的经济繁荣,将继续充当对方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也将继续在观念、行为和知识领域进行交流。例如,孟迪斯预测,在美国大学留学的中国学生(2010—2011学年有超过72.3万人注册)将作为“自由的导弹”从自由主义的美国回到中国。这是中美关系跟苏联时代完全不同的一个显著的特征。 此外,鉴于中国所面临的人口问题(老龄化和劳动力减少)和美国所面临的财政问题(大规模降低政府债务的需要),两国均将从合作和谋求双赢解决方案中受益。孟迪斯解释道,“中国潜在的‘社会悬崖’和美国潜在的‘财政悬崖’将不可避免地迫使这两个国家找到富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以解决作为首要国家安全问题的国内威胁”。 “太平洋之梦” 把过去作为一面照进未来的棱镜,孟迪斯将中美关系的历史追溯至殖民时期的美国,并揭示出美国对中国和中国事物长期的强烈爱好。他的研究表明,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对于彼此的利益而言一直非常重要,并且在不断发展。孟迪斯指出,当美国对自己天定命运的信念遭遇拥有再次成为世界强国“中国梦”的中国时,便出现了冲突的风险。然而,孟迪斯认为,它们“和平的战争”将导致一个太平洋世界新秩序的诞生,两个国家将为了贸易、经济增长和地区稳定而相互合作。 关于美国和中国在方方面面的关系以及未来几十年可能的发展方向,该书是据我所知的最佳读物。作者带领读者重启极其丰富多彩的旅程,在太平洋、印度洋和中国南海间来来回回,并且跨越了时间的界线。自始至终,孟迪斯都是一位全神贯注、博学多才、深思熟虑的作家。 放眼时下,美国和中国都为两国关系以及它们的盟友之问关系而焦虑,帕特里克·孟迪斯为当前这种悲观情绪提供了一剂亟需且又及时的解药。我们真诚地希望太平洋两岸的领导人都来阅读并且关注其中创新性、激励性的见解,为人们指出一条通向更美好的未来之路。 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 杰克·A·戈德斯通博士(Dr.Jack A.Goldstone) 书评(媒体评论) 孟迪斯在政治经济学与人类文明研究的结合点上具有相当特色。他在这本比较中美国家叙事并论述未来双边关系的新著中,再次显示了这方面的杰出才华。 ——复旦大学 沈丁立(Shen Dingli) 孟迪斯教授不仅从地缘政治与经济角度分析比较中美关系,而且从中美两国的历史、文化、宗教等多元角度深度探讨中美关系的微妙走向,是一本充满睿智、值得一读的好书。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中国校友会创会主席 携盛中国资本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谢岷(Robert Xie) 作者论述中美两国的立国精神、哲学思想、地理位置、首都布局、对外文化交流史,多重角度交织,古代历史串连当今政治,既凸显了作者渊博的学识,也为研读中美关系另辟蹊径。 ——香港浸会大学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系教授 香港欧洲学会主席 丁伟(Ting Wai) 在现在和能够合理预见的未来,没有比中美关系更为重要和有影响力的国家战略关系。帕特里克·孟迪斯的《和平的战争》给我们带来了更深入的研究,完全超越了我们所熟知的议题范畴。 ——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常驻高级研究员 约翰·麦克劳林(John Mclaughlin) 帕特里克·孟迪斯在两个世界(美国和中国)的亲身经历使得《和平的战争》给读者带来的思想旅程成为可能。通过这两段经历,他分析了21世纪世界最重要的战略关系——中美关系。这份高质量的分析囊括了历史、哲学、相似之处及大相径庭的差异、担忧和希望几个方面,但更多是对愿景的分析。 ——威廉玛丽学院政府和公共政策客座教授 美国前国务卿科林·鲍威尔手下参谋部长 劳伦斯·威尔克森(Lawrence Wilkerson)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