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的真功夫(精)》编著者曾仕强。
《中国式管理全集》煌煌二十四卷,囊括曾仕强教授全部管理著作
汇集大师毕生心血,引领事业人生至高境界
传世文化瑰宝,尽揽领袖智慧,馈赠、收藏首选珍品
1. 全集首度出版
《中国式管理全集》首次结集出版,精心修订,集中展示曾仕强教授中国式管理系统理论与系列方法,内容之丰、规模之全、编撰之精,同类书无出其右者。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人际关系到中道管理,透彻领会修己安人的管理真谛,从容驾驭复杂局面;从易经管理的智慧到三国的奥秘,轻松掌握中国文化的精髓与实质,豁然贯通应对变化的不二法门。
2. 典藏珍品
煌煌二十四卷,设计精美典雅,豪华圆脊精装,内文印刷采用品质最佳的80克纯质纸,实属阅读精品、收藏珍品。
3. 馈赠佳品
全球限量发行,倍赠收藏价值。集传家之宝,搜赠友之礼,《全集》乃不二之选!
《领导的真功夫(精)》编著者曾仕强。
领导的难题在两难,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中国人不喜欢被管,却喜欢管人,作为领导该如何处置?
《领导的真功夫(精)》从领导的两难状态入手,多方面、多角度地阐述了领导比管理更为重要,圆通的领导最有效,教你真正的中国式领导艺术。 圆通的领导,是真正的中国领导艺术,也是有效的中国领导功夫。不论身份、职位如何,若是不够圆通,领导起来就会吃力不讨好。职位愈高,实际上愈需要讲求圆通,才不致苦口婆心却乏人理会,显得软弱无能。
领导必须实际有效,快速动员。所以,圆通的境界,值得追求。也唯有圆通,才能够顺利化解领导的难题。
到底是管还是不管
任何领导,如果什么都不管,或者什么都要管,便不算好领导。偏偏这两种情况,都很容易发生。我们时常感叹领导难为,实际上就是要么什么都管,弄得下属都怨;要么什么都不管,弄得下属都拧。最后造成这样一种两难:我管,你不高兴;不管,你也不高兴,那我该怎么办?
什么都管并不理想,因为领导绝大部分的精力会消耗在琐碎的事务上,无法集中精力做重要的工作;下属受到太多束缚,也很难发挥才能。什么都不管更是糟糕,因为领导不管,就已经是失责;下属看到领导这样自然马虎偷懒,使得整个单位暮气沉沉,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作为领导,必须把握的原则是:应该管的,才管;不该管的,不管。最好能够管到好像没有管一样,这叫做“不管之管”。下属能做的,放手让他去发挥;不能做的,便要好好管他,使其照样能够把工作做好。
我们的主张,是按照中国人阴阳文化的思维方式,把“管”和“不管”合起来想,而不要分开来看。也就是说,不要想“管或不管的问题”。因为合起来想,很容易发觉“管或不管不是问题”,而“怎么管得合理才是问题”。只要搞清楚“怎么管才合理”,就用不着伤脑筋“到底是管还是不管”?
“管”或“不管”,已经掉入“二分法”的陷阱,必须早日加以摆脱。领导者不可不管,也不可乱管;不能够爱管便管,不爱管就不管。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应该管的时候,当然要管;不应该管的时候,就不能够管。这种管到合理的程度,称为合理的管,通常最受大家的欢迎。管得合理的领导,当然是好领导,如表1.1。
(插入表1.1)
中国人的领导难当,因为中国人具有一种相当特殊的“阴阳心态”:一方面看不起没有能力的领导,一方面又讨厌有能力的领导。这两种心态,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人的心中,显得十分复杂而矛盾,如表1.2。
(插入表1.2)
领导没有能力,下属一定看不起他,心想没有能力,当什么领导?不如让开,
换我来当还好些。领导随便表现能力,也会令下属觉得讨厌,心想既然你那么有能力,而且又喜欢表现,干脆让你去做好了,所以常见一些下属袖手旁观,对于领导的事必躬亲议论纷纷,便是明证。
因应之道,在于以下几点:
1.凡是下属能做的工作,领导一律不要做。把成就感让给下属,等他做好了再来赞扬他、鼓励他。
2.遇到下属不能做的事情,领导必须挺身而出,拿出主意来,让下属深深觉得自己的领导的确有两把刷子。
领导者同样要把“有能力”和“没有能力”合起来想,不要分开来看。在中国社会,有能力不好,没有能力也不好。前者容易惹人注目,被当做靶子。有时候引起别人的嫉妒,也容易惹祸。后者大家都看不起,不把他放在眼里,当然不好受,更没有办法责怪别人。
我们既然不能改变下属的矛盾心态,便只好反过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凡事将心比心,先看看到底下属能不能做,能做的不要抢过来做,以免引起下属的不满。不能做的不要强迫他做,以免引起下属的不安。如此一来,下属能做的时候,不致觉得领导太有能力,弄得自己无事可做;下属不能做的时候,也不致认为领导和自己一样没有能力,还当什么领导,双方面兼顾,当然很好。
任何事情,都不是单独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完成的。单独一个人既不能成什么事,那么我们就应该重视集团的力量,也就是透过组织来结合众人的能力,因此领导十分重要。只有透过良好有效的领导,才能够聚合众人的力量,使其产生凝聚力,并且朝向共同的一致目标,产生总动员的效果。大家一起来,胜过个人的单独表演。
如何做到深藏不露
把管和不管合起来想,就成为“不管之管”。
“不管之管”,其实就是“深藏不露”的具体表现。深藏不露乃是对有能力的领导说的,不是对没有能力的领导说的。领导必须具有相当的能力,才有资格讲求深藏不露。同时,中国人说深藏不露,目的是为了要露。只有站在不要露的立场来露,才不致乱露,才能够露得恰到好处。“我非常希望不露,能不露一定不露。但是,当我非露不可的时候,我只好露。我没有办法啊!我存心不露,现在是不得已才露”,这正是中国人高明的地方,如表1.3。
(插入表1.3)
一个人过分表现,到最后没有人会接受。领导一心一意求表现,下属就会把表现的机会让给他,因此不热心工作。作为领导,应懂得深藏不露的艺术,把表现的机会尽量让给下属,这样大家都做得很起劲,才显得群策群力,而不是领导在表演独角戏。领导死要出风头,最要不得。
我们把“露”和“不露”,按照阴阳文化的思维方式,合起来想而不分开来看。阴中有阳、阳中也有阴。所以,露中含有不露的成分,而不露含有露的意思。 凡事先想不露,不露好不好?如果不露很好,请问为什么要露?若是不露不行,不露可能误事,不露不能解决问题,那么,再来想露。怎么露才合理?想妥当了,就露。露到差不多(恰恰好)的地步,便应该打住。不可以一露就不停止,一路露下去,总有一天露光了,江郎才尽,不过让大家多一些嘲笑的话题,有何好处?
应该不应该,是考虑的重点。应该表现时,当仁不让,也要自己束缚,表现到合理的地步,便适可而止。不应该表现时,必须礼让为先,让给其他的人来表现。
中国人的领导特性,在于“以最不表现英雄性宋来领导一群英雄人物”,如表1.4。
(插入表1.4)
楚汉之争,项羽是英雄,却由于自我表现英雄性而带不住人,以致兵败而自刎。刘邦样样不如项羽,但是很能用人,所以赢得最后的胜利。
要带人,先带他的心。攻心为上,乃是中国人的领导策略。西方人是“工作导向”,中国人则是“关怀导向”。运用合理的关怀,透过合理的激发,来促成全体成员的总动员,才是中国式领导的最高境界。
晚近西风东渐,若干领导逐渐忘记此种特性,喜欢表现自己的英雄性,以致产生严重的“无力感”,不可不慎。中国人在紧急时期,需要英雄,也会给予其很大的鼓舞。但是,我们并不崇拜英雄,不像西方人那般,折服在英雄的宝刀下,这是身为领导的人值得深思的课题。
假定刘邦和项羽一起参加竞选,相信选民会为项羽的长相所吸引,使其高票当选。但是就任以后,由于不能知人善任,导致行政失调,效果不佳,结果也是选民自作自受、自食其果。直接选举常常选出中上之才,却选不出上上之才,可能和选民的抉择能力有关。
基层员工,由于和高层接触不多,往往为其假象所蒙蔽,不明真相。中层领导和高层领导接触密切,比较能够深刻体会,比基层员工更能了解高层领导的真正本事。由中层领导从事间接推举,比较有可能推出上乘人才。
中国人害怕权威,却不见得服从权威。具有英雄性的领导者,往往只能够获得大家表面上的唯唯诺诺,未必能够赢得真心的拥戴,所以才会产生无力感。
有组织,便有领导人;有领导,便出现组织。组织和领导,似乎分不开。组织能不能发生力量,完全看领导人能不能运用领导的艺术。领导的艺术,说起来很有趣,就是以最不具英雄性的领导者,来领导一群英雄人物。
有效的象棋模式
中国人下象棋,有的人车很厉害,有的人马、炮很厉害,有的人专门用兵。但是,从来没有人说他的老将最厉害。车、马、炮都可能厉害,也随时可能遇害。老将最不厉害,却总是挨到最后,还是没有被吃掉。这些厉害的车、马、炮,都为最不厉害的老将而牺牲,到底谁厉害?当然是老将最厉害。
老将深藏不露,放手支持车、马、炮、卒去发挥各自的才能,做到总动员的地步,这是有效的领导。
如果老将自己喜欢表现,处处要显得自己最厉害,那么,车、马、炮、卒便站在那里听命令,然后一个口令一个动作,弄得老将疲惫不堪,可能因此而减缩寿命。
象棋给我们的启示,便是领导不带英雄性,下属才会表现出各人的英雄性。领导的英雄性,很容易造成one-man-show的可怕局面:领导不露英雄性,才有总动员的可能。
如果把一个组织大略分成三个阶层。象棋的将、帅,可以代表高层领导,车、马、炮为中层领导,而兵、卒则代表基层员工。三阶层各有不同特性,必须互相配合,才能各自发挥所长而产生总动员的效果,如表1.5。
P19-P27
西方人的管理,科技面重于人性面,比较偏重制度化、科学化。中国人的管理,可以说人性面重于科技面,更加重视人性化、艺术化。特别是领导,似乎非以人为重不可。
圆通的领导,是真正的中国领导艺术,也是有效的中国领导功夫。不论身份、职位如何,若是不够圆通,领导起来就会吃力不讨好。职位愈高,实际上愈需要讲求圆通,才不致苦口婆心却乏人理会,显得软弱无能。
领导必须实际有效,快速动员。所以,圆通的境界,值得追求。也唯有圆通,才能够顺利化解领导的难题。
领导的难题,在两难: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
一味要管,必然专横霸道,大家敢怒不敢言,不可能持久;完全不管,那就一盘散沙,很快就崩溃。
管到好像没有管一样,称为“不管之管”,才是上乘功夫。老子和孔子两位大圣人,都以“无为”来勉励我们。可惜很多人看不懂,却要自作聪明,不断加以抨击,认为根本不可能无为而无不为。以致偏过来强调有为,弄得精疲力竭,危害到宝贵的健康,并且忙碌得头昏脑涨,导致失误连连却自以为救火有功。
“不管之管”,用通俗的话来说,便是圆通的领导。
我们先要明辨圆通和圆滑的区别。因为我们欢迎圆通,却非常厌恶圆滑。一旦令人产生圆滑的感觉,那就前功尽弃,从此丧失领导的功能。
圆通和圆滑,看起来只有一字之差,运用起来效果却有天壤之别。领导者千万不要把它当作文字游戏,或者嘴巴随便说说,应该用心把它分辨清楚。
中国人之所以很不容易领导,主要是中国人很难认输。只要一口气活着,谁也不服谁。高明的领导者最好让大家有面子地认为“我让给你”,而不是使大家没有面子地承认“我输给你”。只要领导者有赢的心态,大家就抱定“看你神气到何时”的心情,等待着领导者输的那一天。
当我们接受强人领导时,大家衷心盼望,这位强者不要太强;当我们失去强人的时候,却又强烈期盼早日产生新的强人。这种矛盾心态,可以看出我们不欢迎不懂得推、拖、拉,弄得大家都没有面子的英雄性的强人,却十分欢迎懂得推、拖、拉,使大家都有面子的集团性强人;不要大小事一把抓的英雄,却拥戴能够知人善任的安人领袖,让大家都有机会发挥潜力,全力以赴。
每当我们遭遇重大困难时,首先想到的,便是巩固领导中心。因为集团性的强人,所依赖的集团,也就是我们十分熟悉的班底,必须紧紧地团结起来,把领导者拱得牢固稳健,才能够号召群众,大家同舟共济。
巩固领导中心,并不是紧急时呼喊就能奏效的。必须平日多多用心、关心,使大家产生同心、增强信心、坚定决心、自愿交心,才能够彼此呼应,汇集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使领导中心真正巩固起来。
平日知心、交心、连心、绑心,必须对心多加研究,多加练习。心不是心脏,而是看不见的能量和频率。如何寻找频率相近的志同道合人士,是知心的表现。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心情来感应这些志同道合的同志,即为交心。若是这些志同道合的同志也愿意交心,彼此就能够连心,产生十分灵光的默契。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证明得以持久联结,当然就是绑心。
这些无形的互动,需要一些配套。在做人方面,以圆满的沟通、合理的激励和有效的服务为主;在做事方面,则以未雨绸缪的计划、权宜应变的执行以及综合考量的评审为主。各种配套必须兼顾并重,才能确保圆通的领导。
欢迎各界先进朋友,不吝赐教,幸甚!
根据统计。美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七年。进一步研究这种生命短暂的主要原因,在于老板忽略领导者的领导能力,亦即误以为强有力的领导者才是真正有领导力的人。凡事最高领导一把抓,其他人的命运,便是自然衰退,连带着企业的寿命,也跟着缩短。
我们很容易觉察,领导如果一定要比下属强,他就会把那些富有进取心、能力高强,而又负责尽职的下属,视为心腹大患,势必除之而后心安。于是,由上而下逐级脆弱,企业的整体能力可想而知。一旦遭遇困难,立即惨被淘汰,关门大吉。
中国人不要领导者自己当孙悟空,却设法让下属去当孙悟空,便是针对此一缺失,呈现完全不同的领导气氛。领导者深藏不露,放手让下属充分去发挥,才能群策群力,产生总动员的效果。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能力高强而又锋芒毕露的下属,通常很不容易获得升迁的机会,我们一再提醒“先做好下属,才可能当好领导”,便是希望这些有能力的下属,必须好好与自己的领导相处,才有机会晋升。
领导者极力当好领导,尽量支持下属。下属极力做好下属,尽量体谅领导。这样良好的有感有应,才能够真正达到圆通领导的境界。圆通是领导与下属双方面配合的成果,不是领导或下属单方面的成绩。
圆通领导,加上圆满沟通,如果再实施合理的激励,企业领导得人,上下管道畅通,个个士气高昂,这才是中国式管理,大家愉快把工作做好的稳固基础。
领导的目的在用人,古语说:“得人者兴,失人者亡。”领导得宜,便是得人,有人才而且乐于效力,当然兴旺。领导不得宜,便是失人.人才闻风而逃,不敢投入,误闯的人,又急急离开,岂有不亡之理?领导固然要有制度,但是仅凭制度是不够的,同时还要有知人之明,能够拔擢精英,善于知遇人才。领导者缺乏知人之明,大多不能成功。用人不应该过度拘泥于制度,斤斤计较学历与经验。我国古代君王,只要赏识某人,便可以破格任用或升迁,现代领导者,恐怕无此气魄,反而批评古代君王人治重于法治,实在是自欺欺人。
成功的领导者,并不在于自身有没有特殊的天赋、超人的智慧、信众的多寡,而在于是否有客人的度量和用人的能力。特别是当今西方东渐,英雄主义盛行,使得很多领导人误以为项羽复活,必然可以胜过刘邦。结果弄得自己紧张忙碌而又辛苦劳碌,还要到处传播经验,把其他领导人,也带向危险的歧途,使自己的寿命大幅度缩短。
我们衷心期望,领导者记取“钱要赚,性命要顾,留一些好名声供人打听”的教训,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千万不要为了赚钱而赔上宝贵的性命。“亲君子,远小人”,还要进一步让君子能够发挥所长,使领导者能够轻松愉快地总动员,才不致枉费担任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