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灰烟散尽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塔米·霍格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系美国著名推理女小说家塔米·霍格的作品。作者以撰写节奏明快、故事惊险、语言幽默的美式推理小说见长。她熟悉联邦调查局的运作模式,作品有很强的现实基础,不乏大胆合理的想象,加之融入女性独特的视角,因而在同类作品中独树一帜,成为各大图书排行榜上的常客。小说的主人公被报纸称为“焚尸者”,他已经杀了3个人,负责保护证人的律师和联邦调查局的头号调查员都感到这是他们职业生涯乃至整个人生当中最艰巨的任务……谁能想到,“焚尸者”已经悄悄地把目标锁定到了他们本人身上?

内容推荐

  有些杀手天生如此,有些杀手后天练成。

在明尼阿波利斯一个林木环绕的公园里,他按照自己的想法摆好一具尸体,浇上助燃剂,接着,他划着了火柴。

“尘归尘,土归土。”

报纸上称他为“焚尸者”。他已经杀了3个人,最新的受害者是亿万富翁的女儿。这一次出现了一个证人——流浪儿安吉·迪马科,身份不明,却在那场独特葬礼的闪烁火光中看到了杀手的脸。现在警方已经找到了安吉,可她偏偏不肯说话。

负责保护证人的律师凯特·康兰出场了。联邦调查局追踪连环杀手的头号王牌约翰·昆也走上了前台。昆不仅与凯特有过一段缠绵而痛苦的经历,还藏着一个几乎使自己陷于疯狂的秘密。摆在他们面前的,是职业生涯乃至整个人生当中最艰巨的任务……谁能想到,“焚尸者”已经悄悄地把目标锁定到了他们本人身上?

试读章节

“我怎么老是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错误的地点?”凯特·康兰嘟嘟囔囔地对自己说。

这是她度假回来第一天上班。严格按字面意思解释,那确实是假期,只不过她是受到良心驱使,满怀自责地去“地狱游乐场”(即拉斯维加斯)看望父母。现在她上班迟到,头痛,恨不得绞死某个负责调查性侵犯罪行的警官,因为这个人把她的一个委托人吓坏了,事情搞得一团糟,到了检察官那里她就要倒霉了。如此种种,还有那双全新麂皮高跟鞋的时髦粗跟摇摇欲坠,真是多亏了第四大道停车斜坡的楼梯!

现在又轮到这个。一个神经质的家伙。

别人都没有留意到他在汉尼宾县政府办公大楼宽敞的正厅边上徘徊,活像一只神经兮兮的猫。凯特估计这个家伙快40岁了,比她的5英尺9英寸的中等偏瘦身材高一点,不到两英寸吧。蜷曲得太厉害了。他最近很可能受过某种个人或情感方面的打击,丢掉了饭碗或者女朋友。他可能是离了婚或分了居,一个人住,但不会是无家可归者。他的衣服皱巴巴的,却不是别人丢掉之后捡回来的,而且他的鞋子对于一个无家可归者来说也太漂亮了。他像桑拿浴室里的胖子那样流着汗,却没有脱下大衣。他绕着胡乱摆在大厅的崭新雕塑转了一圈又一圈,那是一个虚荣的象征主义雕塑,手枪回炉熔化以后制成的。他自言自语,一只手放在厚实的帆布夹克敞开的胸口上。那是一件猎装。他内心深处的情感煎熬使他的面部肌肉都绷紧了。

凯特先脱掉那只鞋跟松脱的鞋子,然后脱掉另一只鞋子,目光却一直没有离开那个男人。她把一只手插进手袋,拿出手机。就在这时,那个神经质的家伙意识到,自己引起了在20英尺以外的问询处工作的女人的注意。

该死!

凯特慢慢站直身体,按了快捷拨号键。她不能用一个外线电话找保安。离她最近的一个保安远在宽敞正厅的另一边,忽而微笑,忽而大笑,正和一个邮递员聊得起劲。问询处的女士向那个神经质的家伙走过去,头偏在一边,似乎她那活像装棉花糖的圆锥筒的金发实在太重了。

真该死!

办公室的电话响了一遍……两遍……凯特开始慢慢向前移动,一只手握住手机,一只手挽着鞋子。

“我能帮你什么忙吗,先生?”问询处的女士说,离他还有10英尺。凯特紧张得好像血液马上就要从她的象牙色的真丝上衣下面进出来似的。

电话铃响了第四遍……

一个拉丁裔女子牵着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从凯特和那个神经质的家伙之间走过。凯特仿佛觉得自己正在亲眼目睹那人如何受到了刺激——他的身体正在努力控制愤怒或绝望或别的什么情绪,这种情绪却不断驱使着他,几乎要让他发疯了。

电话铃响了第五遍……“汉尼宾县检察官办公室……”

“该死!”

他的举动是再明显不过了——站直双腿,伸手进夹克,眼睛睁得越来越大。

“卧倒!”凯特大叫一声,挂了电话。

问询处的女士呆若木鸡。

“一定要有人遭报应!”那个神经质的家伙大叫,扑向那位女士,用他空着的手抓紧她的胳膊。他把她拉到自己一边,在她面前拔出枪来。高耸的正厅放大了那一声枪响,激起一片惊慌失措的尖叫,震耳欲聋。现在大家都注意到他了。

凯特从他的后面迅速冲过去,把她的高跟鞋当作锤子,狠狠敲中他的太阳穴。他大吃一惊,发出一声叫喊,然后抬起右手用力招架,抓住了凯特。

问询处的女士不断尖叫,然后倒在地上,可能是失去了知觉。她这么一倒下,袭击她的人不由地被拖住,打了一个趔趄。他的一条腿跪地,不断骂着难听的话,又开了一枪,这次,子弹沿着坚硬的地板弹飞出去,只有上帝才知道它落在哪里。

凯特跟他一起倒下,她的左手还抓着他的大衣的领子。她不能放开他。不管他的内心曾经压抑住什么可怕的怪兽,现在也已经释放出来了。如果让他从她手里跑掉,那么,要担心的事情就绝对不会是打偏了的子弹那么简单。

她的尼龙丝袜让她在光滑的地板上吃了苦头,她奋力站直,好让自己可以跟他一起站起身来。她再次挥动那只鞋子,使劲打中他的耳朵。他扭转身子,想反手用枪打她。凯特紧紧抓住他的胳膊,死命向上举,枪再响的时候,她只知道上面有超过20层的办公室和法庭。

就在他们扭打在一处死命争夺那把枪的时候,她用一条腿缠住他的一条腿,整个人翻到他的上面压住他。突然,他们开始下坠,下坠,抱成一团沿着自动扶梯那轧得人浑身发痛的台阶上翻滚下去,直到最底层——在那里,等待他们的是好几声吆喝:“不许动!警察!”

凯特抬头看看那些严厉的面孔,浑身已经痛得不行,嘟嘟囔囔地对自己说:“好嘛,该死的,来得正是时候。”

“嘿,快看哪!”一个助理检察官从他的办公室里大喊一声,说:“‘惹火女郎哈丽埃特’来了!”

“真好笑啊,罗甘,”凯特说,一边穿过大厅向县检察官办公室走去。“你是从书上看来的吧?”

“他们得找瑞妮·罗素来扮演你的角色。”

“我会告诉他们这是你说的。”

她的背部和臀部还是疼得厉害。不过,她拒绝坐救护车去急诊室,而是跑进洗手间,束起金红色的头发,编成一条马尾,洗掉血迹,脱下紧身连裤袜,直接走回办公室。她没有什么需要照X光检查或缝针的伤口,所以只花掉了半个上午的时间。英勇行为的代价是,今晚她必须吃退热净、喝冷杜松子酒、洗热水澡,尽量不要吃真正的止痛片。她已经开始觉得后悔了。

她很快意识到,自己已经过了可以勇敢拦截精神失常者、跟他们一起滚下自动扶梯的年纪了。不过,她继续顽固地拒绝认同42岁做什么都太晚的说法。其实,她也只是进入“第二成年期”5年而已,那是她自己发明的术语。“第二”的意思是第二职业,第二次过上稳定而程序化的生活。

在从光怪陆离的拉斯维加斯回家的路上,她惟一的愿望就是赶紧回到她为自己营造的舒适的、不偏不倚的、相对理智的生活中去。安定,平静。她作为一名受害者及证人律师,每天遇到的都是相似的事情。还有,她下定决心要考及格的烹饪课程。

还不止这些,她还得负责盯牢那个精神病。她永远是盯牢那个精神病的人。

秘书通报之后,县检察官亲自开门出来迎接她。泰德·萨宾是一个高个子的英俊男人,不怒自威,灰白头发乱蓬蓬的,他老是顺着高高的V字形发尖往后捋。一副镶了钢边的圆型眼镜架在他的鹰钩鼻子上,给他增添了几分学究味,有助于掩饰他的蓝眼睛陷得太深也靠得太近的缺陷。

他曾经是一流的检察官,不过,现在他只是偶尔接一个影响重大的案子。他作为这儿的头头,工作职责主要是行政和政治两方面。他管着一帮忙忙碌碌的检察官,他们恨不能学会杂耍艺人同时耍几个球的手艺,好用来应付汉尼宾县法院系统日益增加的工作量。每当午餐和晚餐时间,你都能看到他周旋于明尼阿波利斯的权贵之间,拉关系,拍马屁。人人都知道,他希望有一天可以在美国参议院得到一席之地。

P4-8

后记

白领生活其实并非外间想象的那样花团锦簇,更不好说前途无量了。尤其是好不容易跃进一步的中层管理人员,高兴还来不及呢,一不小心可能已经变成夹心饼:上有一心创造良好业绩的高压不断施压,下有怀才不遇乃至自命不凡的员工抵触,实在是左右为难,搞不好得了精神病,自取灭亡。

这是我在读完《灰烟散尽》之后的一个奇怪想法。

我不是胆大之人,悬疑小说看得很少,这次接触到美国畅销书女作家塔米·霍格的小说,实在为她写故事的能力吓了一跳——当然,这是在被她的惊人故事吓了一跳之后得出的第二个结论。

还有就是白领生活并不容易。

我不会为坏人辩护,哪怕有这样那样的社会环境的理由,做了坏事就要承担后果。不过,当我发现洛博·马歇尔变成夹心饼的时候,开始意识到,小说里反复提到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是某样事情的受害者”——究竟是什么意思。

在我看来,洛博·马歇尔之所以横下一条心,布置一个死亡陷阱,直到自己走了进去,很大程度是由他所处的“夹心饼”位置激发出来。

作为法律服务部的头儿,在他之上是汉尼宾县检察官泰德·萨宾,部下之一则是前联邦调查局探员凯特·康兰。

萨宾是一心向上爬的典型,“每当午餐和晚餐时间,你都能看到他周旋于明尼阿波利斯的权贵之间,拉关系,拍马屁。人人都知道,他希望有一天可以在美国参议院得到一席之地”。偏偏这年11月在他的辖区出了问题:亿万富翁彼得·邦杜伦特的女儿失踪了,而这个有钱人可谓手眼通天,在首都华盛顿也有熟人,倘若这个案子迟迟破不了,别说断送萨宾的仕途,他的小脑袋又怎么担待得起?所以,他不顾一切要求手下们尽快破案。而在他顾不上的事情当中,就有康兰对马歇尔的鄙视和挑剔。

实际上,康兰看不起她的顶头上司马歇尔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一方面,康兰作为来自联邦调查局的聪明、能干,而且为人正直、坦率的女探员,有十二万个理由厌恶马歇尔。在她看来,马歇尔是“一个没有骨气的讨厌鬼,管理下属的时候倒是管得无微不至,这让自主意识很强的凯特感到很恼火”。另一方面,厌恶和欣赏的感情一样,通常都是相互的,比如马歇尔就“觉得她很霸道、固执己见,而且没有耐性”。

不过,最能说明问题的情节还是在故事末尾,当时马歇尔知道自己的计划得逞,康兰落人陷阱,他面对她,突如其来地爆发,作了这么一番表白:

“我一直忍受你的所作所为,”他恨恨地说。“挑剔、挑剔再挑剔,抱怨、抱怨、再抱怨。小看我。居高临下对我不屑一顾。”

而在康兰这边,“当她曾经对他说过的毫不客气的话一句一句在她的脑海里浮现出来,胆汁渐渐涌上她的喉头”,死亡的恐惧攫住了她。

相比之下,和康兰一样来自联邦调查局的王牌探员约翰·昆倒是看得比较清楚,至少不会排除一个正常人在某种情况下发生转变,成为连环杀手的可能性,他认为:“一般而言,人们有一种短视的视点,只在意他们自己的小小世界。他们全神贯注于他们认为对自己重要的事情。同一个办公室里就坐在旁边的家伙正在变成灵魂扭曲的恶魔,可是他们一点也不会在乎——直到这个人的病态举止触及他们的生活。”

可惜,到那时再想补救往往来不及了。

阅读这部小说犹如展开一段独特的历程:故事一开始,读者就要目睹一个细致刻画的谋杀场景,还没等你反应过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接下来又要目睹一桩同样细致刻画的持枪行凶案,勇敢的女主角康兰差一点就在放假回来的第一个工作日殉职。然后,你和康兰一道,从语焉不详的萨宾那里得知一个含糊其辞的案件。而萨宾之所以语焉不详,是因为警方没有掌握任何细节,他们手里只有一具烧焦的尸体和一个吓得灵魂出窍的女孩。当然,假如这个案件不是牵涉到一个亿万富翁,一个真正的权贵,得罪不起,轻易不插手具体案件调查过程的萨宾才不会费神布置工作。

另一方面,那个叫作彼得·邦杜伦特的亿万富翁真是了不得,一个电话打到联邦调查局局长那里,点名调来了他们的王牌探员约翰‘昆。却不料,大家刚碰头就出来意外:康兰和昆原来不仅认识,曾在联邦调查局共事,还是曾经爱过的情人,只不过当时康兰已是有夫之妇,这段感情变成“婚外情”丑闻,两人才不得不黯然分开。

一个没有解开的可怕阴谋,外加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情——这下子,情况突然变得错综复杂起来。

翻译这本悬疑小说的时候发现两件事:我是一个胆小鬼,而且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胆小鬼。随着小说一点一点情节深入,我坐在安静而明亮的书房里一边打电脑,一边开始走神,不知道要不要回头看看,后面又会不会站了一个人在那里,等等,以至于大功告成的时候,真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合上原著,不由默默打量封底的作者照片,心想,这会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呢,长了一张属于秀丽优雅类型的面孔,却写出这么吓人的故事?

上网搜索,找到美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出版的一本书评月刊,名为《书页》。1999年3月,《灰烟散尽》在美国出版之际,他们对塔米·霍格女士作了一个访问,放在《与作者面对面》专栏。征得《书页》主编琳恩·格林女士允许,全文翻译如下:

问:请用不超过50个字描述这本书。

答:“焚尸者”谋杀女人,烧毁尸体。他的最近一宗谋杀案的证人,一个满心困惑,离家出走的十几岁小孩,由律师兼前联邦调查局探员凯特·康兰接手。凯特必须和她的旧情人、联邦调查局王牌探员约翰·昆合作,才能赶在“焚尸者”把她变成下一个受害者之前将“焚尸者”捉拿归案。(抱歉,因为中文翻译过来很难保证仍在50个字以内,所以我自作主张,把重点放在通顺翻译之上。)

问:你最喜欢这本书的哪一点?

答:人物。真是阵容强大。

问:你最喜欢哪一本书?

答:雷蒙德·钱德勒的《漫长告别》。

问:哪个作者的著作对你影响最/B?

答:我有我自己的风格。每次读其他作者的书,我都会小心留意这本书会不会影响我自己的风格,如果会,又是什么样的影响。

问:你的下一本书会是什么?

答:《灰烟散尽》的续集《尘埃落定》,承接本书的人物,整个故事围绕一个调查员的离奇死亡展升。

问:你最不好的习惯是什么?

答:坏习惯?谁?你是在问我吗?

问:你最希望哪一个名人读这本书?

答:乔治·克鲁尼,因为让他演昆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实际上,他也真的问我的经纪人要了一本。

问:假如你有一条游艇,你会怎样命名?

答:“死亡陷阱”,我相信这个名字可以吓跑那些希望跟我一起扬帆出海的人。

问:你希望学习哪一种技能?

答:游泳。假如我有一条叫作“死亡陷阱”的游艇,我非得学会游泳不可。

女作家的谈话多么风趣,想法又是多么机智啊,偏偏有一点不能“免俗”——男演员乔治·克鲁尼。

其实,塔米·霍格在这部小说里已经借人物的言谈多次赞美他,却没想到,现在面对记者,她会直截了当说出他的名字,可见她真是喜欢他。像她笔下的探员们那样追溯上去,当初她设计她的那个酷得要命却又用情专一的男主角约翰·昆的时候,心目中的模特儿说不定就是他。

话又说回来了,现实世界又有几个美国女子不喜欢这个男人呢?假如我们知道这个男人早已成为美国杂志“最性感男人”排行榜冠军人马,就不会对这位与众不同的女作家的选择感到惊讶了。通过一个小小的考试,顺利得到这份合同。而在翻译过程中,美国朋友罗伯特·霍华德一霍斯特(Robert Howard—Horst)耐心解答了有关一些粗俗俚语的问题,实际上,也只有他这样熟悉的好朋友,我才问得出这些问题,却不必担心变成误会。最后还要感谢我的妈妈,她是本书的第一个读者,也是第一个校对者。

恰如作者所说,余下的错误都是我自己的疏漏,或是我没有听取建议的结果,在此诚惶诚恐期待各位读者批评。我的电子邮箱是:wanges@21cbh.com。

王尔山

2001年12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8:3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