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两位作者里斯和特劳特是“定位”理论的建立者,是屈指可数的营销大师,这就足以令本书与众不同。作者在本书中没有提到令他们自己取得成功的赛马……“定位”理论,而是用轻松的语言将这一理论融入字里行间,向读者讲述了通向成功的各种方法。作者在本书中分析了许多成功者在面临人生转折点时采取的态度——机会来了就要奋不顾身地抓住它,如果当年比尔·盖茨在发现了操作系统这匹“赛马”后说“好的,等我拿到哈佛的学位后就开始做”,那么今天的世界首富恐怕就是另外一个人了。
与其他成功类图书不同的是,本书没有鼓动性的口号,而是切实为你指出了职业生涯发性的道路——找到你身边最好的“赛马”,骑上它,并在恰当的时候换乘另一匹更好的。相信读完本书,你一定能够更好地理解“君子善假于物”这句话的含义。
荀子云: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假于物”就是借助外力。这个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出现过一个单打独斗的成功者。即使你是孙行者,要想成个正果,也得好好伺侯几年唐僧老师才行,否则你就永远不过是一个猴哥。
但是正统教材上却指导大家说,只要你勤奋,只要你努力,只要价钱聪明……就自会如何如何,这样的教诲真真是误尽天下苍生啊!我们听从这样的教导的结果必是,当年届40之时,发现那些早已甩开了我们大步流星地前进的家伙们既没我们勤奋也没我们努力更没我们聪明,只是机会敲门时他们去开门了!
成功者会借助外力,所以可以翱翔苍穹;
失败者不知个中奥秘,所以一生悲守穷庐。
薛宝钗能当上宝二奶奶,不是她比林黛玉好多少,而是她能取得荣府董事会的支持,是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林黛玉有才气有性格,也只有眼睁睁地呕血数斗而亡。得诺奖的人一半以上有位得过诺奖的老师,宰相门前七品官,年轻人不可不察也!
从读到这本“定位”大师杰克·特劳特的书开始,你就把自己当成一件产品来经营吧!方法无穷,只要细心揣摩,与时俱进,定会大有斩获!
第十三章 更换坐骑
时光应当倒着流。我们应该生下来就是老人,经验丰富。然后,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应该越活越年轻,直到某一天我们消失进了娘胎。
那样的话,我们就会明确地知道该怎样过一辈子。下决心就会十分容易。事后聪明就会变成先见之明。
说来奇怪,人们在做决定的时候,仿佛时光真的在倒流。他们在计划未来的时候,带着不切实际的自信,即未来的发展完全如同自己的计划。“我计划去上大专,然后读医学院。过了实习期后,我就结婚。然后,我们要买一栋房子,生两个孩子(一个男孩,一个女孩)。我们要打高尔夫球和网球,加人一个乡村俱乐部。我们甚至要在佛罗里达买一块地,到我们退休的时候去住。”
毫无疑问,你的脑子里存在着这一类设想。无论你的个人设想中具体细节如何,恐怕都是一条连续的线路,永远在向前走、向上走。在大多数此类设想的情形中,都不会有与坎坷波折相呼应的人生曲线,比如被炒鱿鱼、雇主破产、健康状况衰退和离异。在这种设想中,同样不会出现的是与突如其来的好运相呼应的人生曲线,比如彩票中奖、惊人发明或者邂逅某个能够改变你的人生的人。换句话说,通常的想像之中不包含寻找一匹赛马。
其中的一个理由是,赛马要求更换。你也许不得不改行、搬到另外一个州、过上一种不同的生活。可是,谁希望变化呢?
实际上,谁都不希望如此。当然,所有人都希望干得稍微出色一些,挣钱稍微多一些,买的房子稍微好一些,买一辆贵一些但又不是贵得多的汽车。人们都希望那条人生曲线能够以平滑而可以预料的方式向上运行。
可是,变化——而且常常是不和谐的变化——往往正是人生取得巨大成功所必需的。当你发现了赛马的时候,你必须做好骑上它的心理准备。否则,它就只是又一场悠然梦想。如果你总是在做你已经做过的事情,那么你就只能得到你总是得到的东西。
如果你稍微有点野心,对你来说这样就不够了。大多数人从来都没有接近过他们的真实潜力。这并不是因为缺乏努力,有时甚至不是因为没有能力找到一匹赛马。大多数人之所以从来没有接近过他们的真实潜力,是因为他们害怕变化。如果你总是在做你已经做过的事情,那么你就只能得到你总是得到的东西。
你必须强迫自己打破这种模式,必须放弃熟知的舒适并情愿承受因为不熟悉而产生的压力。有些人是别无选择,他们是些失败者:也就是出于某种原因没有了工作的人们。也许他们的公司倒闭了,也许他们被炒了鱿鱼,也许是他们自己的错,也许不是他们的过错。
在街上闲逛的有很多失败者。笼统地说,大约有一半的员工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都会有一次或者两次被炒鱿鱼。如果这种事发生到了你的身上,一定要振作。
“失败者”取得巨大成功的人数比例要高于那些从来不需要经历被裁员耻辱的人们。被炒鱿鱼之后,你不得不从头开始。于是,你就四处寻找机会,因而也许你看到了一匹你司以骑上去的赛马。
在你有饭碗的时候,你倾向于停止这种搜寻。你倾向于把自己的所有精力集中在你的职位、你的公司和你获得晋升的机会上。你的战略是努力工作,这样也许“他们”会注意到你。你是一匹蒙上了眼睛的赛马;你的全部心思都集中在赢得比赛。
有些人在同一个赛道上拼搏了20~30年,却没有取得什么成就。那么他们怎么办呢?他们会更加努力。我们称之为“掉队”心理[艾飞士(Avis)在租车公司只是第二名。那么干吗要跟我们一起走呢?我们更加努力]。努力工作迷惑了你的头脑,让你永远走老路。
也许你没有注意到,阿维斯仍然是第二名,还在付出更大的努力。得不到手的东西,恐怕根本就得不到。
也许你可以改进策略:更换坐骑。更换坐骑的决定常常是最艰难的。寻找另外一匹赛马往往容易些。
你在什么时候应该更换坐骑呢?在就业指导领域中最古老的陈词滥调恐怕是:当你原来的工作不再充满乐趣的时候,你应该另外找一份工作。
如果你属于这种情形,那你就有严重问题。你应该在你的工作演变成极端忧烦的程度前,早就抬腿走人了。但你不是惟一如此的。许许多多的人都在拖延。他们知道自己该离开;他们知道自己想离开;他们知道自己会离开,但他们不断推迟找工作的事。与此同时,你会坐在办公桌后,眼看着工作走向恶化,直到忍无可忍的地步。
这时,你需要另外一份工作,而且要赶快。于是,你接受了第一个遇到的像样职位。这并不是你心目中的工作,可是你已处于绝望心境。结果是:又是两年忧烦的日子,直到再度进入这个恶性循环圈。
实际上,我们认为你应该在你目前的工作还不乏乐趣的同时更换坐骑。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你是在强势之中采取行动,而不是陷入弱势的时候。但是,有些人需要到了感觉不好的时候才有动力向前走。如果你觉得自己属于这种情形,有一个办法能够让你得到解脱。
问一下自己:“我打算从现在起再为这家公司干5年吗?”如果你的答案是“绝对肯定”,那么说明你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赛马。你应该义无反顾地骑着它。
如果你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绝对否定”,那么你就不应该茫然等待,再荒废5年时间。要立刻开始寻找可以替代的赛马。
要有耐心,不能匆忙行事。你目前的工作还有乐趣,不是吗?所以,你还有能力进行各种选择,不用急忙接受第一个找上门的机会。但是,要记住,你不是在找一份工作;你是在找一匹赛马。这里面的区别是巨大的。
工作是包含职责、工作时间、薪水、医疗福利、养老金、待遇特权等内容的一个职位;赛马则是指一种创意、一种产品、一个人。当你接受一份工作的时候,你是在要求自己提供具体的服务;当你骑上一匹赛马的时候,你是在把赌注压在你自身之外的某个人或某件事身上。你最终所从事的工作可能完全不同于你一开始的想像。只要这匹赛马最后能带着你漂亮地走一程,谁会在乎这些事呢?
为一个赢家当洗碗工赛过当泰坦尼克的船长。
假设你对“我打算从现在起再为这家公司干5年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也许”(不要担心,这种回答并不罕见),那么你的行为表现应当是假定你不会用今后5年的时间为你目前的公司工作。要睁大你的眼睛,四处张望。
如果你研究一下取得巨大成功的人们的事业历程,你就会发现大量头脑灵活的例子。他们不仅能够认准好机会,而且能够在机会消失之前采取果断行动抓住机会。最让人感到悲哀的是那些仿佛被时间凝固了的人们。好事从来都不落在他们身上,因为他们似乎不愿意发生变化。最近,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John F.KennedySchool of Government)的校友事务主任离开该学院,当上了“新街边男孩”(New Kids 0n the Block)这个乐队的经理。这种变动也许证明不是个好主意,但你知道这个人拥有取得巨大成功所需要的头脑的灵活性。我们并不建议你频繁跳槽,整日忙于从一个公司转到另一个公司,虽然的确有许多非常成功的人们在他们的事业初期更换过多次工作。令他们取得辉煌成功的根源是,在他们找到了合适的工作以后,他们就扎下了根。令你成功的不是你的第一个工作,而是你的最后一个工作。
在你离开一个雇主的时候,不要过河拆桥。你永远无法预知未来。也许形势会发生变化。新的管理班子进驻并希望你回头,工资大幅度增长,给你提供的坐骑有趣得多。
你怎样才能识别什么条件能够创造更换坐骑的机遇呢?以下是一些指导原则。
P191-195
“在赛马比赛中,最终获胜的是什么人?”
“在职业生涯中,成功地都是哪些人?”
这两个问题看似不相关,其实有共同点。要想赢得赛马比赛,仅凭精湛的骑术是不够的,还要有一匹最优秀的赛马。同样,要想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仅靠我们自己的勤奋与才智也是很困难的,我们也需要一匹能把我们带向成功的“宝马”。
大多数人相信:“只要我尽本分把事情做好,达到该有的业绩,上司就会对我如何如何。”不错,这是一种成功的方法,但这种“勤劳型赛马”成功的几率大约为1%。我们应该能够找到更好的“赛马”。
自信,勤奋,顽强,这些优良品质固然重要,但是在当今的时代里,单凭这些就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愿望,这种情况越来越罕见了。“你无法完全凭借自己的努力就登上天堂,你需要上帝小小的帮助”。上班族在爬升的过程中,利用人际关系可以达到个人目标,这几乎是不容争辩的事实。人们似乎已经忘记了对成功之路的经典诠释:“重要的不是你知道什么,而是你认识什么人。”研究组织行为管理的剑桥大学的勒文森博士就说得很清楚:“所有的组织必定有小派系。因为,组织是由互相扶持的个人或团体共同组成的。”
善于把握时机,善于借助他人,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和渠道,向外部世界敞开你的胸怀,要能“站在巨人肩膀上前进”,这才是“脱颖而出”的真谛。
本书的两位作者里斯和特劳特是“定位”理论的建立者,是屈指可数的营销学大师,这就足以令本书与众不同。作者在本书中没有提到令他们自己取得成功的赛马——“定位”理论,而是用轻松的语言将这一理论融入字里行间,向读者讲述了通向成功的各种方法。作者在本书中分析了许多成功者在面临人生转折点时采取的态度——机会来了就要奋不顾身地抓住它,如果当年比尔·盖茨在发现了操作系统这匹“赛马”后说“好的,等我拿到哈佛的学位后就开始做”,那么今天的世界首富恐怕就是另外一个人了。
与其他成功类图书不同的是,本书没有鼓动性的口号,而是切实为你指出了职业生涯发展的道路——找到你身边最好的“赛马”,骑上它,并在恰当的时候换乘另一匹更好的。相信读完本书,你一定能够更好地理解“君子善假于物”这句话的含义。
王岩
北电网络(中国)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部高级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