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苏闽主编的《理想在我心中(四编)》是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组织编写的励志读物,本书以“小故事、大道理、正能量”为特色,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寓教于乐,分为“立志、成长、奉献”三个主题,通过革命前辈及其子女、家人、朋友的回忆文章,再现他们学习、战斗、工作和生活中的感人经历,展现他们坚定的革命信念、高尚的人格操守和心系人民、奋斗一生的爱国情怀,为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提供一种内涵丰富、生动可读的理想信念教育读本。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理想在我心中(四编)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刘苏闽 |
出版社 | 中西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刘苏闽主编的《理想在我心中(四编)》是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组织编写的励志读物,本书以“小故事、大道理、正能量”为特色,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寓教于乐,分为“立志、成长、奉献”三个主题,通过革命前辈及其子女、家人、朋友的回忆文章,再现他们学习、战斗、工作和生活中的感人经历,展现他们坚定的革命信念、高尚的人格操守和心系人民、奋斗一生的爱国情怀,为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提供一种内涵丰富、生动可读的理想信念教育读本。 内容推荐 刘苏闽主编的《理想在我心中(四编)》采用了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形式,紧扣主题,以“我”这第一人称,收录了一百篇新四军女兵的故事。注重挖掘目前健在的老同志的亲身经历,撷取他们人生长河中的某一片断而写,读起来真实感人。 这本专辑,既有反映新四军一些知名女兵的故事,而更多的则是收录了新四军普通女兵鲜为人知的故事。通过新四军女战士及其战友、子女等的回忆和撰写,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新四军女战士真实生动的人生轨迹,再现了她们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抒发了她们舍身报国的豪情壮志和心系人民的深厚情感,凸显了她们坚定的革命信念、高尚的人格品质。从而,充分展示了新四军女兵的光辉业绩和精神风貌。 目录 刘苏闽 前言 第一辑 立志 丛军 抗日救国染红世界 陈伟 “新旅”是我成长的起点 武进之 义无反顾奔赴解放区 洪犁 革命摇篮 黄真 要当新四军 乔宏 艰苦跋涉 周志方 我的参军之路 洪锡玖 我的思想启蒙人 彭平平 彭小秋女兵的风采 林子明 青春与理想同行 莫林 我的革命引路人 孙家琰 一颗罪恶的子弹 周珩 决不接受奴化教育 陈蓉 “上海来的小会计” 谢民 战地小尖兵 徐阜 女兵姐妹花 周志方 好大姐尚晓平 刘晓文 两次离家投身新四军 陆辉 苦难童年遇亲人 华培英 我实现了参军梦 刘屏 战斗在“孤岛” 洪犁 千方百计回“娘家” 吴文桂 我入党的故事 唐东平 从华侨学生到新四军女兵 第二辑 成长 季凌 一顶蚊帐 王东风 女公安局长的故事 管涤非 不拿枪的功臣 林路 这一课 陈明 伤口捉“敌” 刘天同 她用肥皂为伤员治病 冯宋彻 特殊的红娘 徐欢 医院就是我们的战场 王淡如 充满激情的绑带大战 张凤云 军工战线上的女兵 江宁 北撤路上遇险记 赵衡 第一次行军 夏希平 难忘房东大姐 颜春欢 女先生 陈丽娜 十三箱银器的故事 张南宁 张如宁扬中遇险 傅红渠 峥嵘岁月 朱亚峰 难忘同学大姐 孟惠惠 抗战歌曲瓦解敌军 章博 救命恩人 夏晓红 “不懂事”的妈妈和“不懂事”的我 曹树钧 拂晓剧团的小明星 陈达平 民情报站 施立群 在敌人眼皮底下演戏 程仲梅 北撤河南 薛联 芦荡鱼水情 姜辛耘 危险而光荣的任务 吴苏宁 过封锁线 罗愤 默默奉献的人 饶政刚 童工出身的新四军女兵 马建华 新四军女医务员的故事 朱玉珍 我的“第一次” 斯里拉 难忘的开学典礼 张志衍 休养所的故事 高菲 学做经济工作 王毅进 我的三个妈妈 阮正 我亲历了澉浦战斗 方丹 战斗在医疗战线上 王萍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第三辑 奉献 袁振威 我的母亲邱一涵 陈晓光 长征女英雄浙东女豪杰 周民 百岁女兵何子友 陈捷 捐献“越剧号”飞机 姚守懿 黎明前的“地下电讯” 邢志清 “我是中国人,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 卓小葵 妈妈和《“江大”歌声》 张楠 张谦 地下尖兵 叶云晓 狱中坚守 孙家琰 传奇女战士 张优 坚贞不屈的陈少康 余江如 一个精明强干的女区委书记 曹肖华 一个女战士的高尚情怀 罗承廉 女作战参谋的坚贞爱情 吴金霖 用生命保存党的介绍信 乔阿光 智取印刷厂 周晓玉 舍小家为大家 熊鲁平 惊心动魄的夜晚 杨玉秀 凌云翠竹 王苏炎 有惊无险 叶庆华 大户刘村遇袭 戴星星 妈妈教我怎样写字 翟东男 顶天立地女英雄 阮微兰 沪剧《芦荡火种》的来历 徐壮志 机智勇敢的女情报员 余柏静 坚持狱中斗争 柯晓明 坚强的战士伟大的母亲 鲁凡平 军中百灵鸟 夏继诚 一次特殊的护送任务 陶喜群 陶喜平新中国大型电机绝缘技术开拓者 冯诗齐 责任重于山 韩飞 战胜病魔奉献余热 程利新 骑驴行军的故事 石刚 女担架队长的风采 王小鹰 妈妈和婆婆 罗新安 爱才惜才女伯乐 叶小楠 我心中的妈妈 《理想在我心中》(四编)编辑组后记 试读章节 要当新四军 看到现在的年轻人无忧无虑、朝气蓬勃的样子,已届八十九岁高龄的我,似乎又回到了年轻时代。我们也曾年轻过,我们年轻时心里就一个念头——要当新四军,要干革命! 1943年,不满十八岁的我还在念高中。9月的一个早上,露出了久违的蓝天,仿佛预示着有什么好兆头要来临。当张立同志通知我,将带我们去参加新四军时,我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我就要参加梦寐以求的新四军了,紧张的是无法跟家里说,担心家里知道了不让我去。所以,我在临走时给家里写了张便条,让爸妈放心,就悄悄离开了家。 同行的一共四人,为了不引起别人注意,由吴天闲带路,都朝着一个方向走,但各走各的,装作互不相识。我们一路艰辛,从镇江过了长江,然后由一名交通员带路,约莫走了一个小时,他告诉我们:“已经过了封锁线了!”我们高兴地跳了起来,哼起了《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前进!前进!前进!进!” 晚上,我们投宿在一座庙里,里面一团漆黑,我感觉汗毛都竖起来了。因我从小就胆小,但又喜欢听人讲鬼故事,越听越怕越要听,常常吓得我两条腿都不敢放在桌子底下。现在住在这个阴森可怖的庙里,躺在铺上越想越怕。后来我就自我安慰:“这是迷信呀,哪来的鬼呢?不怕,不怕!”就这样,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天刚蒙蒙亮,朦胧中听到同志们在说话,我的心才落了地。 第二天傍晚,终于走到了淮南新四军根据地。晚上,我们就住在老百姓家。老乡看到我们这些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走了那么多路非常劳累,就忙着烧水让我们泡脚。我脱下鞋,发现脚底磨起了好几个水泡。这一晚上睡得特别香,也特别踏实。早上起来吃点干粮又出发了,一直走到晚上,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淮北根据地仁和集,这是新四军江淮大学的所在地。 江淮大学是1941年根据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刘少奇向党中央提出的建议,在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创办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是由陈毅军长亲自定的校名。我们来到江淮大学后,感觉跟一般的学校完全不同。这里革命的气氛很浓,学校里有秘密党支部。组织上知道我们刚从上海来,特批给我们大米吃。同学都来自四面八方,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我喜欢唱歌,天生一副好歌喉。来到江淮大学,我就发挥特长,早晨一起床就高唱:“太阳升起,我们渴望你……”把我们宿舍的同学都带动起来一起唱。 1943年10月5日,江淮大学在仁和集举行了开学典礼,我们有幸见到了陈毅军长、张云逸副军长、彭雪枫师长等领导。首长们还参观了我们的宿舍和教室。晚上联欢时,我们给首长及来宾表演了歌剧《雾重庆》片段,我还独唱了《天伦歌》等。 江淮大学不光有文化课,还开政治理论课,深受同学欢迎。我刚到学校时,自认为挺革命的,喜欢与和我一样留着短发、生活朴素的同学相处,瞧不起那些烫发爱美像小姐一样的同学,也不和她们接近。有一天,党支部委员王嘉遂找我谈话,批评我有个人英雄主义。我很惊讶也很不服气,心想:“我放弃家里安逸生活来参加新四军,难道还不够坚决吗?看不起那些爱臭美的资产阶级小姐,那有什么错?”晚上,我委屈地躺在床上直哭。第二天我问王嘉遂:“我的缺点究竟表现在哪里呀?”她很耐心地说:“你见到有些同学理也不理,这是为什么呀?”接着她又给我讲革命道理,我嘴上认了错,可心里还是不服,见到那些同学就不自然地笑笑,点点头。我自己也感到这么做有些装腔作势。王嘉遂又开导我、帮助我。我开始意识到了我的缺点。确实,我瞧不起这些同学也是骄傲自满,只看到她们的表面现象,而没有想到,她们也是自愿放弃家庭的富裕生活,不怕流血牺牲来参加革命的。从此,我主动真心地接触她们,我们互帮互学,一起学习和唱歌。 1943年12月,学校组织我们到农村调查。我住在一户贫苦的农民家里。这家六口人挤在两间破草屋里,盖的是两条破烂不堪的棉被,吃的是苞米糊糊,有时煮点地瓜(这是最好的了),从坛子里抓把咸菜拌饭。我也跟着吃这些,可一点不抵饿,不到开饭时间肚子就“抗议”了。喝水要到一里多外去挑,早上从灶膛取出一个水罐,全家人用这一点点水擦脸。我早上起来用公家发的牙粉刷牙,还被人说是生活“腐化”。可见当时农民生活是何等艰难。这也让我明白了,为什么老百姓那么欢迎、拥护共产党、新四军。 农村调查回来后,我们在课余开展种菜活动,基本上达到了自给自足,既加强了劳动观念,又节约了开支,还改善了生活。我们还协助当地村民在冬天农闲时办冬学,为村民上文化课和时事教育课,受到农民的欢迎。 在江淮大学这个大家庭里,我们无论在文化上还是思想上都有了很大提高。1944年3月,我在学校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P17-20 序言 刘苏闽 在抗日战争硝烟弥漫的烽火岁月里,在驰骋大江南北浴血奋战的新四军中,有一个特殊的战斗群体——新四军女兵。她们中,有来自经历二万五千里长征或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女战士,有来自社会底层的城市女工和农村妇女,有来自大江南北的青年学生、知识女性,还有来自海外的华侨女青年等。为了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她们奉献了青春热血,甚至于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她们是中华儿女的优秀代表,她们的光辉业绩永垂青史。 2014年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确定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6月6日,法国举行了纪念“诺曼底登陆”七十周年活动,7月7日,中国北京举行了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拉开了隆重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序幕。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得最早,持续时间最长,达十四年之久。中国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规模空前,并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前进方向,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新起点。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他强调加强党史学习和教育,要着力抓好对广大青少年的教育。要把党的历史作为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的历史知识、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英雄模范事迹的教育,从小培养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极为重要,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新四军的丰功伟绩和铁军精神,集中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对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牢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精神、继往开来,我们编辑出版了《理想在我心中》(四编)新四军女兵专辑,即一百篇新四军女兵的故事。这本专辑,既有反映新四军一些知名女兵的故事,而更多的则是收录了新四军普通女兵鲜为人知的故事。通过新四军女战士及其战友、子女等的回忆和撰写,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新四军女战士真实生动的人生轨迹,再现了她们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抒发了她们舍身报国的豪情壮志和心系人民的深厚情感,凸显了她们坚定的革命信念、高尚的人格品质。从而,充分展示了新四军女兵的光辉业绩和精神风貌。 我们谨以这本专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表达对革命前辈的敬仰和怀念,并为教育青少年一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贡献。 后记 为了深入宣传新四军光辉的历史,充分地展示新四军指战员的革命精神和人生风采,我们从2011年开始编辑《理想在我心中》,每年出版一本,今年,我们编辑出版了《理想在我心中》(四编)新四军女兵专辑。 在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总体部署下,本次征稿得到了各分会领导和广大会员的高度重视、热情支持,共收到来稿二百二十余篇。许多新四军老战士不顾年老体弱,自己动手,撰写文章,不少老同志的子女和相对年轻的会员主动登门、积极帮助老战士整理资料或撰写稿件,这种奉献精神值得称赞。 在编辑中,我们仍采用了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形式,紧扣主题,以“我”这第一人称,或以我的战友、我的父母的经历而写,注重挖掘目前健在的老同志的亲身经历,撷取他们人生长河中的某一片断而写,读起来真实感人。在稿件处理上,优先录用老同志的作品。由于篇幅有限,我们挑选了一百篇新四军女兵的小故事,奉献给广大读者。根据稿件内容分为立志、成长、奉献三辑。 在编辑中,我们对稿件做了修改,对人物的简介和历史事件的表述,进行了必要的查证与核实。但因年代久远、工作量大,且能力水平有限、资料不足,难免有疏漏、差错之处。除了作者文责自负外,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最后,向各位作者和所有帮助本书编辑出版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理想在我心中》(四编)编辑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