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春三二月天(面对世界的昆曲与牡丹亭)》为2007年香港大学在北京举办的“面对世界——昆曲与《牡丹亭》”国际学术研讨会之论文与座谈纪要结集。此次会议由港大人文基金赞助,旨在透过对青春版《牡丹亭》成功经验的反思,以一种国际的视野,找出昆曲走进现代人生活,并且走向世界的途径。本书由华玮主编。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昆曲春三二月天(面对世界的昆曲与牡丹亭) |
分类 | |
作者 | 华玮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昆曲春三二月天(面对世界的昆曲与牡丹亭)》为2007年香港大学在北京举办的“面对世界——昆曲与《牡丹亭》”国际学术研讨会之论文与座谈纪要结集。此次会议由港大人文基金赞助,旨在透过对青春版《牡丹亭》成功经验的反思,以一种国际的视野,找出昆曲走进现代人生活,并且走向世界的途径。本书由华玮主编。 内容推荐 《昆曲春三二月天(面对世界的昆曲与牡丹亭)》为2007年北京“面对世界——昆曲与《牡丹亭》”国际学术研讨会之论文与座谈结集。此次研讨会配合青春版《牡丹亭》国家大剧院的演出,以“当代国际视野下的昆曲与《牡丹亭》”为主题,讨论范围包括:昆曲艺术之当代传承与国际化发展,青春版《牡丹亭》的文化回响,《牡丹亭》作为戏剧文学的跨文化研究,昆曲作为表演艺术的跨文化观照,昆曲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以及有关昆曲与《牡丹亭》的其他问题等。 《昆曲春三二月天(面对世界的昆曲与牡丹亭)》由华玮主编。 目录 序(单周尧) 致辞选萃(白先勇、王争鸣、李焯芬、王文章、蔡少华) 主题演讲 王蒙:昆曲的青春 白先勇:昆曲和《牡丹亭》如何面对世界? 专题论文 剧场内外:青春版《牡丹亭》的回响 王 童:青春版《牡丹亭》的美学设想 叶长海:历史的机缘 古兆申:昆剧生态环境的重建——青春版《牡丹亭》的珍贵经验 宁宗一:重新接上传统的慧命——从古典版《牡丹亭》到青春版《牡丹亭》 朱宝雍:青春版《牡丹亭》2006年美国巡演筹备的甘苦谈 刘 俊:论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的当代意义 向 勇:中外文化差异与国际文化传播——基于昆剧《牡丹亭》美西成功演出的分析 吴新雷:昆剧青春版《牡丹亭》访美巡演的重大意义 李林德:选课就得开口唱——记加大教昆曲 邹 红:源远未必流长,曲高或可和众——昆曲青春版《牡丹亭》高校巡演之意义 张明远:青春版《牡丹亭》的校园文化回响 季国平:经典也流行——兼谈青春版《牡丹亭》的当代意义 周 秦:姹紫嫣红牡丹开,良辰美景新秀来——关于青春版《牡丹亭》的讨论 林萃青:世界音乐文化全球化对话中的昆曲音色与音响体质 胡芝风:焕发戏曲舞台艺术的青春——青春版《牡丹亭》的艺术价值和审美导向 黄天骥:戏曲审美观的传承与超越——青春版《牡丹亭》演出的启示 廖 奔:昆曲与青春版《牡丹亭》现象 文化长河:昆曲的传承与发展 王安葵:昆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意义 丛兆桓: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次成功科学实验 朱恒夫:论昆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刘 祯:21世纪昆曲研究述论 吴书荫:昆曲奇葩折子戏——谈昆曲剧目的抢救和传承 李 晓:关于昆曲艺术之当代传承 李惠绵:明清以来《拾画·叫画》折子戏演出之探讨 周华斌:昆曲之美学韵味 郑培凯:昆曲青春化与商品化的困境 洪惟助:《牡丹亭·拾画、叫画》——从文学本到折子戏演出本 郭安瑞(Andrea Goldman):昆剧的偶然消亡 郭英德:关于中国高校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昆曲教学的思考 曾永义:昆腔曲剧在当代因应之道 蔡正仁:昆曲艺术之当代传承与国际化发展 文本对话:《牡丹亭》的跨文化思考 田仲一成:《牡丹亭》的“死而复活”式构思——试论其与日本近世戏曲的类似性 江巨荣:历史聚光下的《牡丹亭》 华 玮:还魂归来——《牡丹亭》对清传奇《地行仙》的影响 李惠仪:说真——《牡丹亭》与明末清初文化 张燕瑾:汤显祖的理想追求与实践人格 郑传寅:《牡丹亭》与宗教智慧 周育德:《牡丹亭》的戏外话 赵山林:试论《牡丹亭》范式 容世诚:还魂之旅——汤显祖、白雪仙、白先勇 颜海平:青春版《牡丹亭》与情感之域—-—一对中国传统中戏剧能动性的跨文化重访 综合座谈(曾永义、李林德、金圣华、刘梦溪、廖奔、汪世瑜、于丹、白先勇) 后记(华玮)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