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日出江花(青年江泽民在上海共4册)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编写委员会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真实记录江泽民同志青年时代在上海的创业实践、成长轨迹、精神风貌和品格修养的《日出江花(青年江泽民在上海共4册)》一书,近日由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编写委员会编著的《日出江花(青年江泽民在上海共4册)》由四个分册组成,展现了青年时代江泽民的事业追求和胸怀才智,展现了他的务实作风和远见卓识,内容具体生动,可读性强,感染力强。

内容推荐

编写委员会编著的《日出江花(青年江泽民在上海共4册)》由四个分册组成,编撰历时近3年,作者深入采访了近百名老同事、当事人,查阅了大量档案、史料,征集并拍摄了200余幅图片,相当数量的珍贵图片文档属首次公开披露。

《日出江花(青年江泽民在上海共4册)》展现了青年江泽民与同事们艰苦奋斗、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和坚持群众观点、密切联系群众、保持良好干群关系的优良作风。

目录

《第一册》

1 在历史转折的时刻

2 从大学走向社会

3 锋芒初试生根拓展

4 为新中国食品工业大厦打桩奠基

5 创立光明牌超过美女牌

6 为抗美援朝作贡献

7 得遇有缘人

8 共同的回忆:当我们年轻的时候

9 组建现代化的食品工业基地

10 “老厂长,常回来看看!”

《第二册》

1 肥皂王国改朝换代

2 看不见硝烟的战场

3 大班变更了控盘策略

4 接管队伍边学边干

5 谈判过程一波三折

6 接管后厂况不容乐观

7 激发当家作主的热情

8 难忘的1952年

9 奖罚分明关爱有加

10 产量创下历史新高

《第三册》

1 从轻工到重工

2 基本建设人才哪里来

3 第二设计分局诞生上海

4 白手起家学习工厂设计

5 承接上海电机厂扩建项目

6 前车之鉴引入深思

7 五湖四海凝聚人心

8 带队取经赴东北

9 初步设计方案北京送审

10 独立思考实事求是

11 关心全局成绩斐然

12 四次题词笔墨情深

《第四册》

1 辉煌最忆那四年

2 敏慧好学、才华出众的好所长

3 新来的所长不一般

4 新中国第一代系列电机的诞生

5 补课记奇

6 江所长亲自指挥建造噪音室

7 那年,我们搬进江所长家

8 宁波汤圆香犹存

9 一“夯”管用几十年

10 老所长登门到我家

11 那一次握手

12 他就是干大事的人

13 本色豪迈

14 惊喜“二进中南海”

15 那一声“老薛”倍亲切

16 “鸡毛菜多少钱一斤”

17 “四大名菜”

18 总书记请我去做客

19 病房“求教”

20 档案里的当年“鉴定”

21 家风

22 题词背后

后记

试读章节

1辉煌最忆那四年

人民共和国的1962年至1966年,经济困难时期的阴霾还未散尽,“文革”的山雨即将压顶而来。这是非常特殊的历史时期。然而,在今天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老同志们的记忆里,恰恰是这四年,他们共有着一段难忘的岁月。

这个四年,是江泽民同志负责主持上海电科所科研技术工作的四年。这个四年,风正、心齐、气顺、劲足;这个四年,人才最茂、科研成果最丰、填补国家空白最多。总之,这四年是上海电科所老同志们众口一词的最辉煌时期。

一、确立方向纲举目张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是当年直属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的科研大所,1962年,江泽民同志出任该所主持科研技术工作的副所长时,年仅三十六岁。老同志们清楚记得,那时正值上海电科所大规模扩建,从祖国四面八方调来各路权威专家,组成了中小型电机、低压电器、电工合金材料、电气自动控制、整流器、电焊机、电炉等七大研究室,一时人员过干,蔚为大观。

队伍聚集了,战场摆开了,但主攻的方向怎么定?当时有入主张重点研发经济建设急需的新产品,也有入主张科研所着重基础理论是本务。扩建后的电科所,科研方向成了大家的关注要点。

江泽民同志经过几个月的潜心调查,认识到电科所是介于科学院与工厂之间的科研机构,应当面向生产、面向市场,与工厂紧密结合,不断创新出成果。由此,他明确提出了“远近结合,以近为先”发展的“八字方向”。江泽民同志说:我们电科所的主攻是开发新产品,同时,也要安排适当力量搞专业基础理论研究,作为技术储备。有了科研新品,才能形成拳头;有了技术储备,就会有源源不竭的强大生命力。

“八字方向”的提出,很快得到所领导班子的确认。电科所在攻克中小型电机、低压电器关键技术方面很快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如电器方面的电弧理论、电机的通风发热、谐波磁场、励磁系统及杂散损耗等的研究迅速获得突破,为我国自行设计研究新一代中小型电机、低压电器打下了扎实基础。

在产品方面,中小型电机重点开发了对国民经济有重要影响的三大类产品:J2、J02小型三相异步电机系列,T2小型三相同步电机系列及z2小型直流电机系列产品;低压电器方面选择了断路器、接触器、熔断器和继电器四大类产品(后称“四大名菜”)。江泽民同志非常支持和鼓励“炒名菜”的做法,他认为“我们力量有限,要突出重点,要有自己特色的产品”。远近结合,以近为先。经过大家的拼搏努力,这些产品完成后,填补了一批国内空白,满足了我国国民经济日益发展的需要。

二、规范管理立竿见影

江泽民同志到所后,很快察觉到电科所计划管理基础较好,但技术管理相对薄弱。他从研究室抽调科技人员加强计划技术部门的力量,亲自指导计划技术部门建立和完善起一套科学、完整、正规的管理制度。

半个世纪过去了,老同志们至今仍记忆犹新的是,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研究项目必须有“三书”,即“选题要有意见书、研究要有任务书、实施要有计划书”。凡是新上研究项目,项目负责人、研究室负责人必须向江所长及殷元章副总工程师汇报立题原因、国内外情况与水平、任务目标、实施方案等。汇报会上,江泽民同志经常提出意见和问题,请项目负责人解答,并认真审查。凡是重大研究项目,再提交所技术委员会讨论和审查。通过几年的实践,研究成果能更快地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经济建设服务,成效显著。

也是在江泽民同志担任技术所长期间,建议成立了所技术委员会,聘请所内各专业的专家担任委员,他亲自担任主任委员。技术委员会主要对所内长远发展规划、重大科研项目及关键测试基地建设等进行讨论与审查,并对重大科研成果项目组织技术鉴定。这样,既充分发扬了民主,又把好了技术关。这个好传统,一直沿用至今。

工作中,江泽民同志发现,一些研究项目完成后,有的资料分散在个别科研人员手中,有的丢失了,技术资料流失严重。为此,江泽民同志要求,所里抽调人员制定“技术档案管理办法”。他亲自在全所科研人员中进行动员,说明技术档案归档的重要性。同时,所内还办了一个展览会,把在归档工作中“好、中、差”的课题都一起展览,让全所包括研究室主任在内的科技人员一起来参观并组织讨论,使大家提高了对加强技术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执行“技术档案管理办法”,有章必依,有章必循,收效立竿见影。

刚刚扩建的电科所,物资供应及仓库管理比较薄弱,物资存放混乱,账物往往不符,入库物资时常连保管员也找不到。江泽民同志发现问题后,立即提出仓库要进行彻底整顿,加强管理,订立严格的规章制度,高起点、严要求,做到物尽其用,勤俭办科研。在整顿中,他深入基层,与仓库的工作人员一起劳动,群策群力,把库存十大类、八干多品种规格、重达六百吨的物资来个“兜底翻”,真正做到“三清二齐三一致”(三清:清库存、清账目、清物资;二齐:横向齐、纵向齐;三一致:账、卡、物一致)的要求。同时,江泽民同志提出,物资供应人员要深入科研第一线,想科研人员所想,主动搞好服务,即“二线全力为一线”。经过整顿,物资供应及器材仓库各项工作脱胎换骨大改观。1963年底,所供应部门荣获一机部电工局及上海市机电一局的先进科室称号。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成果。电科所的计划及技术管理工作在江泽民同志亲自关心和指导下,迅速跃上新台阶,为科研出成果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四十多年过去了,历经风雨,电科所的技术档案几乎一页不缺,真实地记录了电科所的科研生产全过程,档案如此之完整,管理如此之规范,实属罕见。

三、建设基地自力更生

上海电科所是全国中小型电机、低压电器、船用电机电器行业技术归口单位。江泽民同志在抓好科研工作的同时,非常重视基地建设。他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先进的测试基地和测试设备,是研制不出先进的科研成果的。像打仗一样,有好的战士,又有好的武器,才能打胜仗。”这个四年,江泽民同志为电科所科研基地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所里几个主要测试基地,如中小型电机试验研究基地、低压电器通断能力试验站扩建、无线电干扰试验室和噪音室等,都是在江泽民同志主管下建成的。P7-12

后记

江泽民同志在上海这座城市度过了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上海解放后他历任上海益民食品一厂第一副厂长、上海制皂厂第一副厂长、一机部第二设计分局电器专业科科长。1955年赴苏联学习,回国任职于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1962年赴沪,任一机部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1966年调职武汉,是年四十岁。

本书编写组通过对当年与江泽民同志朝夕相处同事们的大量深入采访,了解到一位真实而生动的青年江泽民,体悟到他的追求、他的才智、他的活力和胸襟,也管窥了一位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思想的朴素起源。

本书的第一分册《记江泽民同志与上海益民食品一厂》由郑重、周玉明整理;第二分册《记江泽民同志与上海制皂厂》和第三分册《记江泽民同志与一机部第二设计分局》由唐宁、韩波整理;第四分册《忆江泽民同志与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由熊能、郭泉真整理,其中《辉煌最忆那四年》由电科所党委组织撰写。

感谢每一位接受我们采访的同志,他们大多年已高龄,仍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真诚坦言。感谢每一位帮助我们工作的同志,他们做了大量事务,却无法在这里一一致意。

历时近三载采写编著,为了让历史告诉未来。

《青年江泽民在上海》编写委员会

2010年3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3: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