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大地上,昭君出塞,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和团结;郑和下西洋,是中华民族的一次地域上的跨越……在世界上的其它国家,古埃及的金字塔,缔造了一段辉煌的历史;荷马史诗,被称为“希腊的《圣经》”……一件件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一篇篇留传百世的文章,这些都真实地再现了人类的过去和现在,并且映衬着人类的未来。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外历史故事/大语文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小说-外国小说 |
作者 | 刘爱婷 |
出版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华夏大地上,昭君出塞,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和团结;郑和下西洋,是中华民族的一次地域上的跨越……在世界上的其它国家,古埃及的金字塔,缔造了一段辉煌的历史;荷马史诗,被称为“希腊的《圣经》”……一件件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一篇篇留传百世的文章,这些都真实地再现了人类的过去和现在,并且映衬着人类的未来。 内容推荐 每一个历史故事中都充满着智慧、哲理和道德,蕴含着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由于历史故事博大精深,浩如烟海,《中外历史故事》一书特别根据广大少年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精心选编了几十篇中外历史故事。 所选文章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以生动趣味的语言描述历史故事,以形象明快的语言讲述历史人物,力图把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历史深入浅出地展现给青少年读者。从而帮助青少年读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陶冶道德情操,激发学习热情,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相信,通过阅读历史故事,不仅有助于青少年的课内外学习,还能为他们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全书历史脉络清晰,史实细节具体,文字简明生动,是一部非常适合青少年的历史知识读物。轻松的语言洞察历史真相,专业的眼光破译千古之谜,点评千秋人物的成败得失,汇聚成一幅波澜壮阔图文并茂的中华文明画卷。 目录 导读 中国卷 夏禹治水 重耳复国 卧薪尝胆 完璧归赵 荆轲刺秦 鸿门宴 董卓之死 三顾茅庐 竹林七贤之首——嵇康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游江都 玄武门之变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请君人瓮 马嵬驿兵变 杜甫写“诗史” 杯酒释兵权 亡国之君李煜 铁面无私的包拯 靖康之变 岳母刺字 正气歌 马可·波罗周游中国 郑和下西洋 海瑞罢官 戚继光抗倭 郑成功收复台湾 林则徐虎门销烟 火烧圆明园 左宗棠收复新疆 戊戌变法 武昌起义 汉高祖白登被围 吕后临朝执政 萧规曹随 周勃夺军 周亚夫平叛 忍辱含垢太史公 外国卷 金字塔 印度的种姓制度 木马计 尚武好斗的斯巴达人 佛祖释迦牟尼 荷马史诗 科学“贤人”泰勒斯 马拉松战役 圣经 亚历山大帝 恺撒大帝 斯巴达克起义 嗜血者尼禄 古城庞贝之谜 穆罕默德 “撒尿小孩” 贞德抗英 发现新大陆 麦哲伦 哥白尼挑战权威 牛顿 彼得大帝 华盛顿和北美独立战争 瓦特和工业革命 乐圣——贝多芬 拿破仑 林肯 十二月党人起义 达尔文环球考察 共产党宣言 明治维新 通古斯大爆炸 萨拉热窝事件 凡尔登战役 二月革命 德波战争 奥斯维辛集中营 偷袭珍珠港 爱因斯坦 甘地与非暴力运动 狮身人面像 最古老的诗集 印加帝国兴起 苏格拉底之死 最博学的人,亚里士多德 巴黎大学 文艺复兴 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 纳粹党的建立 慕尼黑阴谋 轴心国的形成 联合国 东京大审判 冷战 印巴分治 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 试读章节 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获得了一块宝玉——和氏璧。这块宝玉的由来有一个传说: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在山中发现它,先后献给厉王和武王,但却被玉工们说成是石头,卞和也因此被砍去了左右脚。楚文王继位后得知了这件事情,于是叫人剖开玉璞(pL)),发现果然是一块稀世美玉,为了纪念这块宝玉得来之难,于是将它取名为“和氏璧”。 秦昭王听说赵王得到了这块宝玉,就想依仗秦国强大的国力将这块宝玉占为己有。但是不能太过明目张胆的抢夺,于是秦王派遣使者送信给赵惠文王,假意说拿秦国的十五座城邑来换取赵国收藏的这块宝玉。 赵惠文王看到信后,一下子拿不定主意,于是把大臣召来,商量对策。群臣都知道秦昭王是假意骗取宝玉,但是秦国力量强大,如果直接拒绝秦王的要求,赵国一定会遭到秦国的攻打;如果送过去,就这样被秦国骗去宝玉,赵国以后还怎么在诸侯国中立足。最后经过商量,大家决定派一个智勇双全的人去秦国,如果秦国果真兑现诺言就把宝玉给秦国;如果秦国只是欺骗,那就将宝玉带回来。但是到哪里去找这样子的一个人呢? 这时候,宦官头目缪贤对赵惠文王说:“我有个家臣蔺相如,我相信他能行。”赵王问:“你怎么知道他行呢?”缪贤就告诉赵王说:“我以前曾经冒犯了大王,怕您治罪,打算偷偷逃到燕国去。是蔺相如劝阻我留下并分析了离开赵国投奔燕国的后果,在他的建议下我亲自到您面前去认罪,您果真宽恕了我。因此我认为蔺相如能够完成这个任务。” 赵王派人把蔺相如召来,问道:“现在秦王要用十五座城邑来换和氏璧,可以答应吗?”蔺相如说:“现在秦强我弱,不能不答应。”赵王又问道:“如果秦王得了和氏璧,却不肯把城交给赵国,我们就白吃亏吗?”蔺相如说:“秦国用十五座城来换和氏璧,如果赵国不答应,我们理亏,秦国也正好有借口攻打赵国;要是赵国把和氏璧送到秦国,而秦国不肯把城交给赵国,那么就是秦国理亏。相比之下,臣认为还是把璧送去,让秦国负不讲道理的责任。” 看到赵王对自己的观点有些肯定的神情时,蔺相如主动说:“我愿意出使秦国,到时侯相机行事。如果秦国真的兑现诺言,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秦国只是骗璧,我一定把宝玉完好无损的带回来。”事到如今,赵惠文王只好派蔺相如出使秦国,但是对此行的成功不抱任何希望。 秦昭王听到蔺相如带着宝玉来时,欣喜万分,在秦宫接见了他。蔺相如小心的将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和氏璧,看到这块宝玉果然名不虚传,反复称赞,爱不释手。看到秦王只顾欣赏宝玉,根本不提用城来交换的事情,蔺相如知道了秦王根本没诚意换。于是,蔺相如马上想出一个好主意。 蔺相如假装神情严肃的对秦王说:“这块宝玉虽然很好,但就是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听后便把璧交给了他。蔺相如接过璧,迅速后退几步,身子靠着柱子,义正严词地对秦王说道:“当时大王想要这块美玉,写信给赵王,答应用十五座城来交换,我国的文武大臣听说这件事,都不相信您,不同意把璧送来。可我却认为:老百姓交朋友尚且互不欺骗,何况秦国是个堂堂大国呢?赵王采纳了我的意见,并且还斋戒了五天,写了国书,然后派我做使臣带着宝玉到秦国来。可现在,赵王如此信赖您,您却这样子没诚意的对待赵王。既然大王并没有以城换璧的诚意,那我就抱着它撞在柱子上,一起毁掉。”说罢,他举起和氏璧,作势向柱子砸去。 秦王见此情景,很害怕和氏璧被砸坏,赶忙赔礼道歉,并且叫来掌管地图的官员送上地图,摊开地图指给蔺相如要交换的城池。蔺相如看出秦王现在只是逼不得已,绝对不会把城真给赵国,于是对赵王说:“这块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因此在送走这块璧的时候,赵王斋戒了五天,举行了隆重的仪式。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璧,也应该斋戒五天,然后在朝廷上举行大礼,我才能把璧献给大王。”秦王想到璧在蔺相如手里,不好强取硬夺,便答应了蔺相如的要求。蔺相如告别秦王,回到住处,迅速让随从化妆成老百姓将这块宝玉送回赵国。 当秦王假装斋戒五天后,在朝廷上摆下了隆重的九宾之礼,传令要蔺相如上殿献璧。蔺相如不慌不忙的走上朝廷,对秦王行了礼说:“秦国从秦穆公以来,已经有二十一位国君了,没有一个是讲信用的。我怕受大王的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早派人带着和氏璧离开了秦国,恐怕现在已到赵国了。”秦王听了,心里十分气愤。但是看到蔺相如从容不迫的样子,也没办法。 蔺相如接着说:“现在,大家都知道秦国强、赵国弱,所以当大王派使者到赵国表示希望以城换璧时,赵国不敢违抗,马上就派我把璧送了过来。现在秦国果真想用十五座城换取和氏璧,赵国一定会恭恭敬敬的把璧送过来。我知道我这么做欺骗了大王,罪当万死,在来之前我也没想着能活着回去,现在就请大王杀了我吧,这样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为了一块璧诛杀赵国的使者” 见此情景,秦王只能哑巴吃黄连了,将蔺相如放了。以后秦国一直不肯把十五座城割给赵国,赵国自然也就没有把璧送给秦国。蔺相如在“完璧归赵”的故事中表现出来的机智勇敢成为历代的美谈。P11-13 序言 “大语文丛书”总序 白烨 语文课程的教授与学习,离不开各类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这套“大语文丛书”,便是配合中小学语文课程的教与学,专门编选和出版的大型课外阅读作品的系列读本。 “语文”一词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语言和文字’,也指‘语言和文学的简称’。”《新华词典》另有“语言和文章”的解说。从人们的实际运用来看,把“语文”理解为“语言与文学”的看法更为普遍,因为早期的“文学”与“文章”的界限模糊,“语言与文章”的说法也完全成立。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语文”,它应该属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或者说是它的初期阶段;它既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必要工具,又是人类记录和积累文化知识的重要方式。 “语文”的概念虽然是近代以来才有的,但“语文”的渊源与历史却可追溯到人类产生口头语言和出现文字表达之时。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语文”——“语言与文学(文章)”,已经形成了丰厚的文化积累与辉煌的文明传承。其中的代表性成果,便是古今中外的名人名篇、名家名作。它们在精到而优美的语言文字之中,凝结了人们在不同时期的人生感悟、时代情绪与审美精神,并作为文明的载体和文化的传统,滋养和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这些经过历史的积淀与检验而成为宝贵文化财富的语文经典,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 教育部在2001年与2003年,先后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即“语文新课标”)。这一“语文新课标”提出的总目标要求是“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在此基础上,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这样一个高屋建瓴的指导性的意见,对于切实保证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全面提高中小学语文学习的水平,无疑是及时的和重要的。 关于阅读书籍对于人们的成长与成才是如何的重要,许多先贤大德都有精深透辟和精警启人的论说。如英国的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乌儿没有翅膀。”俄国著名作家高尔基说过:“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灵与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我国的著名文学家鲁迅也指出:“爱读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份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比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所以,读书不只是简单的知识累进,单纯的范文借鉴,更不是一种实用性的消闲与娱乐,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心灵的碰撞、心智的徜徉、心性的滋养。经常性地阅读好的作品,能够积累文学知识,增进艺术感觉,丰富文化素养,掌握语言规律,进而充实精神世界,提高语文方面的综合能力,当然也包括欣赏作品和写好作文的实际能力。 根据“语文新课标”的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要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要求,我们这套“大语文丛书”,既注意了所选作品在体裁、样式上的多样性,如中外文学名著中的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精品、童话、寓言、故事、神话、科普科幻等方面的中外名作;还注意在各类体裁作品的遴选中,选收那些既有代表性,又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作品,以使“大语文丛书”对于不同年级、不同兴趣、不同需求的学生,都有切合其需要和适合其阅读的作品,从而做到丰富多样,各取所需。特别要指出的是,丛书的选与编,充分考虑了面向中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循序渐进地提高语文能力、应对语文考试等实际性的需要。可以说,整体上的丰富性与具体上的实用性的较好结合,是我们这套丛书有别于同类丛书的一个鲜明特征。 为使这套丛书在配合语文学习和应对语文考试上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也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本套丛书根据不同的类别,在提供原作原貌的基础之上,分别增加了以下一些内容: 1.导读:包括作品写作背景、内容提要、思想内涵、阅读要点等; 2.知识链接:包括作者介绍、作者的生平与成就、作品的地位与影响等; 3.译文:将古文译成现代汉语,以直译为主,力求做到“信、达、雅”; 4.注释:将原著或古文的正文中出现的疑难词句、问题等,予以解释性说明,以扫除阅读上的障碍; 5.名师点评:由知名语文教师总结每篇文章的主要特色并作简要评论; 6.经典记忆:以节选的方式推荐优美的语言、警句; 7.阅读延伸:就作者的历史资料、奇闻轶事及相关人物、事件等,作提示性的介绍; 8.问题与思考:对文章中的精彩观点与描写等内容,或提出鉴赏性的意见,或提出思考性的问题,以使学生更深地领会文章,并把握其精髓。 希望通过我们的这些良苦用心与编选努力,能使这套“大语文丛书”给中小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提供既丰富又实用的精神食粮,陪伴中小学生们有益而快乐的阅读,为推动中小学的语文学习,促进中小学生们的健康成长,略尽我们的一份绵薄之力。 是为总序。 2009年7月26日于北京朝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