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重点向你介绍了骨健康的保持和调理方法,并提供了一整套详细可行的保健措施,使你可以及早采取相对应的防护举措,及时筑起一道健康的防护堤。本书共分8章,首先为你讲解了骨质流失与身体健康的关系,解读了骨质流失的生成、危害及其检测方法等。其后推介了传统的利于骨健康的中药保健方法(包括药方、药膳、药酒、药茶)。预防骨质疏松症,饮食调理是关键,本书向你介绍一些常用的壮骨的谷物、肉食、蔬菜、水果、水产品等的功用和烹制方法。运动是壮骨的重要途径,本书介绍了多项有利于骨骼健康的运动项目供你选择。另外,针对一些常见的骨病,书中还系统地介绍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调理和防治方法,使你明明白白地壮骨,快快乐乐地生活。
本书详细介绍了骨质流失的信号、影响因素和强壮骨骼常用的单味验方、经典方剂,以及壮骨药茶、壮骨药酒、壮骨药膳、壮骨食疗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同时,本书还独辟蹊径,介绍了常见骨骼疾病的中医特色调理和防治手法,使你明明白白壮骨,快快乐乐生活。本书适宜所有关心自己、关爱家人的读者参考和学习。
认识坚硬的骨质
人之所以能够行走坐卧,做许多高难的动作,与骨骼的支撑作用是分不开的。一个没有骨骼或骨骼软化的人,连站立都无法实现,更不要说做复杂的动作了。骨骼是人体的基本结构,是人体组织中的一种,它是由206块骨头组成的,起到支持身体和保护内脏器官及重要组织的作用。同时,骨骼也是人体的造血器官,是生成血细胞的地方。人体内有99%的钙质是储存在骨骼内的,可以说骨骼是人体的钙元素库。骨骼有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复杂的内在和外在结构,使骨骼在减轻重量的同时能够保持坚硬。骨骼的内部是坚硬的蜂巢状立体结构;其他组织还包括了骨髓、骨膜、神经、血管和软骨。骨骼虽然很硬,但是其组织是活的,它在不停地进行着新陈代谢,骨破坏和骨形成始终在不断地交替进行,并达到稳定的平衡状态。
骨骼主要由骨质、骨髓和骨膜三部分构成,里面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组织。长骨的两端是呈窝状的骨松质,中部的是致密坚硬的骨密质,骨中央的空腔是骨髓腔,骨髓腔及骨松质的缝隙里容纳的是骨髓。骨膜是覆盖在骨表面的结缔组织膜,里面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起着营养骨质的作用。同时,骨膜内还有成骨细胞,能生成骨质,使受损的骨组织愈合和再生。
骨骼的化学成分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它可使骨具有一定的韧度;而无机物主要是钙质和磷质,可使骨具有一定的硬度。人在不同年龄阶段,骨的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比例也不同。儿童及少年的骨骼中有机物的含量比无机物多,故柔韧度及可塑性比较高;老年人的骨,无机物的含量比有机物多,故硬度比较高,所以容易折断。
开始流失的骨质
骨骼和身体其他器官一样,也有老化的过程。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的骨质密度在25~35岁时达到高峰,在这以后骨质的密度开始逐渐地下降。尤其是妇女绝经后雌激素水平显著降低,骨丢失量会加速进行。骨质流失的结果便是造成骨质疏松,这种现象实际是一个骨骼老化的过程,是生理必然的结果。骨质流失主要表现为:骨量逐渐减少、骨钙溶出、骨的强度下降、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
尽管造成骨质流失的原因有很多,钙的缺乏是被大家公认的因素,降钙素以及维生素D的不足也很重要,但归纳起来,引起中老年人骨质丢失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中、老年人性激素分泌减少,钙调节激素的分泌失调。
2.消化功能降低,吸收能力弱,致使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
3.户外运动减少等都可以造成骨质流失,形成骨质疏松。
中医对骨健康的剖析
骨骼不健康的表现形式和种类有很多种,作为一个自然意义上的人来讲,随着年龄的增长,其骨质出现流失,或多或少地发生骨质疏松的状况是不可避免的。骨质疏松症在中医里被归于“骨痿”“骨枯”“骨缩”等,其病机是由肾虚、脾虚与血淤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反应,导致了骨骼的不健康。
中医认为肾主骨,肾虚则骨不壮,筋不强,故骨质疏松症患者易骨折。而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痛,故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症状以腰痛为主。因骨骼的强劲衰弱与肾精盛衰关系密切,肾精充足骨骼得以滋养而强健;肾精亏虚则骨骼失养而萎弱无力,故肾虚是造成骨质疏松的主要病因。脾虚是此病的另一重要病因,因肾所藏的后天之精源自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若脾不运化,脾精不足,则肾精亏虚,骨骼失养,以致骨骼脆弱无力。而血淤是本病的促进因素,由微循环实验研究发现,骨质疏松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故肾虚与血淤相互影响,从而促进骨质疏松症的产生。
骨质流失的危害
随着骨质的不断流失,原本坚硬的骨骼变得疏松和脆弱起来,继而演变成为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悄无声息的流行病”,骨质疏松症及其所导致的骨折已日渐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其发病率较高,目前全球有2亿骨质疏松患者,并且女性多于男性。中老年是主要群体,我国老年人数量居于世界首位,现有骨质疏松症患者9 000万。骨质疏松症可严重降低生活质量,表现为患者活动受限、社会活动能力降低、依赖他人、抑郁增加、自尊心降低、焦虑增加等。严重的骨质疏松症可有全身的骨骼疼痛,还可使身高缩短。骨折的危害性就更大了。最常见的骨折就是前臂远端骨折;第二是腰椎、胸椎压缩性骨折;第三是髋关节骨折,髋关节骨折的病死率可高达20%。所以,骨质疏松症对于中老年群体来说,危害性极大,千万不可放松对自己骨质的监测。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食用富含钙、磷、维生素等有利于骨健康的食物,并通过运动、晒太阳等方式来强壮骨骼。
骨健康不良的基本病变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钙的缺乏是被大家公认的因素。降钙素以及维生素D的不足也很重要。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证实,人体内的正常环境是弱碱性的,即体液的pH维持在7.35~7.45。而体内含量最多的碱性物质就是钙,它们大量地存在于骨骼中。那么,在大量进食酸性食物的时候,身体就会自然地消耗骨骼中的钙质来中和血液的酸,以维持酸碱平衡。因此说,酸性体质是钙质流失、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
骨软化
骨软化就是骨骼变得软弱无力,通常是维生素D缺乏所造成的。其症状是骨骼会发生疼痛、全身疲乏、僵硬、很难站立,还会经常发生肌肉痛性痉挛。
骨质破坏
骨质破坏是指局部骨质为病例组织所取代而造成的骨组织缺失。它是由病例组织本身直接使骨组织溶解吸收,或者由病例组织引起的破骨细胞生成及活动亢进所致。骨皮质和骨松质中均可发生破坏。
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症属中医的“痹证”范畴,亦称“骨痹”。中医认为,本病与创伤、劳损、淤血阻络、风寒湿邪、痰湿内阻、肝肾亏虚等有关。病理为不规则的软骨损害,在负重区域的软骨下骨硬化、囊肿,边缘骨赘增生,干骺端血流增加及不同程度的滑膜炎。早期软骨表面碎裂、软骨细胞增生、软骨面纵向裂开、结晶沉积,同时存在着软骨修复、骨赘增生;晚期出现软骨的彻底破坏,表现为软骨硬化、软骨消失及软骨下局灶性骨坏死。
P1-4
人之所以能顶天立地,腾挪闪转,与骨骼的支撑是分不开的。许多人把锻炼叫做锻炼筋骨,足以证明骨骼的重要性。骨健康是人体健康的基石之一,也是长寿的主要特征。从古至今,许多医学大师都十分重视骨的健康,强筋健骨的保健方药、膳食、运动方法比比皆是。由于骨的病变同其他器官疾病比较起来,初期的征兆很难被发现,所以多数人很少关注自己骨骼是否健康,甚至认为骨骼是人与生俱来的,天生就是坚硬的,无须予以特别的关注,只有出现跌打损伤时,才被动地考虑骨骼的保健问题。
事实上,骨骼和身体其他器官一样,也有老化的过程。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的骨质密度在25~35岁时达到高峰,在这以后骨质的密度逐渐下降,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雌激素水平显著降低,骨质丢失量会加速进行。骨质丢失引发的疾病危害性极大,发病最广泛的是骨质疏松症。我国现有骨质疏松症患者达9000万之众,目前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而临界亚健康状态的群体达3亿之多。我们不要以为骨质疏松症没什么可怕的,其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引起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会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严重的骨质疏松症可导致全身骨痛,身高降低。骨折的危害性就更大了,特别是髋关节骨折,病死率可高达20%以上。还有如骨软化、骨质破坏、骨质增生、骨坏死、矿物质沉积、骨骼变形、骨癌、滑囊炎、颈椎病、椎间盘突出、关节炎等,如果不认真对待,演变下去都足以危及生命,影响家庭和谐和幸福。
本书重点向你介绍了骨健康的保持和调理方法,并提供了一整套详细可行的保健措施,使你可以及早采取相对应的防护举措,及时筑起一道健康的防护堤。本书共分8章,首先为你讲解了骨质流失与身体健康的关系,解读了骨质流失的生成、危害及其检测方法等。其后推介了传统的利于骨健康的中药保健方法(包括药方、药膳、药酒、药茶)。预防骨质疏松症,饮食调理是关键,本书向你介绍一些常用的壮骨的谷物、肉食、蔬菜、水果、水产品等的功用和烹制方法。运动是壮骨的重要途径,本书介绍了多项有利于骨骼健康的运动项目供你选择。另外,针对一些常见的骨病,书中还系统地介绍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调理和防治方法,使你明明白白地壮骨,快快乐乐地生活。
本书理论深入浅出,操作方法简单实用,居家家中就可自行调理。为了你和家人的健康,请关注本书中的内容,它将为你的健康保驾护航,使你生活得顺畅、幸福。
编者
2009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