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骑兵(真实记录八路军骑兵部队的抗日历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外马甲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真实记录八路军骑兵部队的抗日历程!历史的本色,远比虚构的小说、影视更加震撼、更加感人!

共产党员,集合!跨上战马,亮出军刀,我们是光荣的一二九师骑兵团!破坏日军交通线,奇袭敌人补给车队,捣毁伪军据点;我们让敌人闻风丧胆、龟缩不前。为了赶走日本侵略者,保卫沃野千里的家园,我们誓把热血洒向深爱的华北平原!

内容推荐

在冀鲁豫漫无边际的青纱帐间,曾经穿梭着一支被命名为“中国哥萨克”的骑兵,他们是八路军一二九师骑兵团。这支部队在抗日烽火中屡立战功:夜袭阳明堡,设伏七亘村,扬威神头岭,截敌长乐村,挺进冀南平原,诱伏香城固,鏖兵白晋路、正太路,攻南关,打榆辽,激战关家垴,开辟太岳、中条山抗日根据地……直到把日本侵略者赶出去。

在1952年国庆阅兵大典上,他们跨着骏马,亮出军刀,骄傲地向世人宣布:中国骑兵不输哥萨克!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当八路去

第二章 新兵蛋子

第三章 初上战场

第四章 斥候奇兵

第五章 铁骑护卫

第六章 黎城整军

第七章 征战鲁西北

第八章 新来的团长

第九章 奇袭武官寨

第十章 “铁壁合围”

第十一章 共产党员集合!

第十二章 敌后养伤

第十三章 受挫孙甘店

第十四章 强攻南李庄

第十五章 惨胜

第十六章 饥饿的困扰

第十七章 在武工队

第十八章 告别冀南

第十九章 惩戒邵鸿基

第二十章 沙区救灾

第二十一章 曾团长牺牲了

第二十二章 血战双村营

第二十三章 兵强马壮

第二十四章 湖西反顽

第二十五章 “南下旅游”

第二十六章 未遂的“成家计划”

第二十七章 后方的人们

第二十八章 魏二民

第二十九章 再次危伤

第三十章 全歼二十二团

第三十一章 当连长了

第三十二章 “骑兵一连,出刀!”

第三十三章 刀劈程道合

第三十四章 我们胜利了

第三十五章 反攻

尾声

附记 骑兵团之后的命运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当八路去

1937年,十九岁的刘春雷在石家庄木厂街顺义饭庄当学徒。

他是河北南宫县人,家里有十多亩薄田,还开着一家豆腐坊,应该算是小康人家的子弟。京汉铁路、正太铁路相继通车以后,石家庄从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子变成了繁华的大城镇。刘家老人瞧着眼热,就把孩子送到城里学手艺。

顺义饭庄是个半大不大的二荤馆子,虽然办不了鱼翅燕菜,但一般的山东口味还算地道。店铺里窗明几净,十几张桌子铺着台布,墙上挂着仿制的名人字画,伙计们也收拾得干净利落。刘春雷十六岁进门当学徒,头一年在伙房拉风箱;第二年上大灶蒸馒头;到第三年就跟着掂弄炒菜锅,什么爆炒双脆、滑溜鱼片、软炸里脊之类已学得有模有样,眼看就能出师了。

可就在这时候,“七七事变”爆发,卢沟桥那边打起来了。饭馆里的客人议论纷纷。有的说,宛平县刨出个石狮子,背上写着“东瀛人有二百年运道,天意难违”。有的说,小日本的腿粗,胳膊短;下盘厉害,手上功夫弱,二十九军大刀队正是鬼子的克星,专砍他们的脑袋……

顾客聊天,伙计们不能插嘴,只能在私底下犯嘀咕。饭馆的老板倒是满不在乎:“石家庄这里。奉军走了晋军来,北军过了南军到,各路兵马那么多,还怕几个小鬼子不成?”

转眼到了9月份。形势不对了,国军的人马确实不少,可都在往回跑。马厂丢了,沧县丢了,日本人眼看就要到石家庄。街上到处是溃散的败兵,个个垂头丧气,都说没办法、挡不住。饭馆老板这时候也慌了,赶紧收拾细软准备带着家人逃到西安去。西安是千年古都,能避鬼。当年八国联军打过来,慈禧老佛爷也是在那儿躲着的。

临走之前,老板给伙计们预支了三个月薪水。按他的估计,不出一百天,日本人就会撤走。“洋人就是要钱。到时候国民政府再签个倒霉条款,这事就算过去了。我活了这么大岁数,什么没见过!”

饭庄关门歇业,学徒也就当不成了。于是,刘春雷收拾东西回南宫老家去。

南宫这地方属于直隶省,巨鹿故土,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三国时候出了个武将文丑,被关云长一刀给砍了;民国时出了个军阀刘珍年,又被蒋介石一枪给毙了:如今只有个唱京戏的尚小云还活得挺好,“四大名旦”里头武功第一,可惜中看不中用。所以,刘春雷回到家乡时也没有什么好的计划,每天跟着父亲四乡赶集卖豆腐,打算等日本人走了以后再接着学炒菜,然后自己开个饭馆什么的。

一天,胡彦明和几位师兄弟找来了。

河北乡间有练武的习俗,小伙子刘春雷也学过几招“太祖翻拳”、“三皇炮锤”、“赵子龙大枪”。这胡彦明算是他的师兄。胡彦明家里穷,从小在估衣铺(卖旧衣服的店铺)里做杂工。东家儿子的腿脚有残疾,由他每天背着去上学。先生讲课的时候他就站在外面听。放学的路上有人欺负残疾少东家,东家又叫他去练武当保镖。结果几年下来,少爷的本事没啥长进,当小伙计的倒学了个文武双全。

胡彦明进门就问:“梅花镇的事,听说了吧?”

1937年10月12日,日军在距离南宫县不远的藁城县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梅花镇惨案。两千五百人的集镇,竟有一千五百多人被残杀。消息传开以后,老百姓都有点半信半疑的,因为谁也想不到天底下居然会有这么兽性的军队。

“是真的?”

“真的,”师兄弟们嚷了起来,“有人去看过,被吓成傻子了。尸首堆成了垛,脑袋挂在树上。血水都流到镇子外边了。……狗日的东洋鬼子,真是不分男女老少,见人就杀呀!”  “小鬼子是想灭我们的种,窝在家里躲不了灾,要找靠山,要抵抗才行!”

“缩头是一刀,伸头也是一刀,咱们投军去!”

“精忠报国,精忠报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敢情这日本鬼子不仅是要钱,还要咱们的命呀!刘春雷也被梅花镇的消息激怒了。大家都是学武之人,能有这份志气,他也不能当窝囊废,当即击掌同意一起去投军。

可是,正规国军早就跑得没了影,眼下,去投哪支部队才好呢?大伙犯了难。

这时候,外面到处都在拉队伍。五花八门的纵队、支队招牌多得数不清,征兵的人在桌上摆着油饼筐,谁去报名就给几个大饼子。只是,这些“油饼部队”服装杂乱、军纪败坏,各路“司令”不带兵、不打仗,却忙着娶小老婆。结果弄得是兵比枪多、官比兵多、姨太太又比官还多,别说打日本不中用,就连老百姓也不待见。

服装整齐、声势浩大的队伍倒确实有一支,那是八卦教的“六离会”。领头的人物叫做“法师”,戴着法冠,穿着道袍,手里拿着青龙宝剑,口中念念有词,嘴里还能“噗噗噗”地喷火。“六离会”的喽哕们都穿红衣裳,戴红头巾,胸前还围着个红肚兜,上写“封枪不发,化弹为泥”两排字,据说可以刀枪不入。当时,相信这玩意儿的人还真不少,刘春雷他们也跑去参加。

到了“六离会”的香堂,走进一间小黑屋,里面烟雾腾腾,气味呛人,一个油头粉面、妖里妖气的女子正陪着“法师”烧大烟。刘春雷定睛一看,认识。抽大烟的这位外号叫做“小罗成”,平素玉面兽心。是个有名的二流子。大家心里一激灵,赶紧退了出来。

刘春雷的堂姐刘彩霞从街上路过,看见几个小伙子站在“六离会”的香堂门口,立刻变了脸:“春雷子!你要是敢跟着‘小罗成’混,今后就别认我这个姐!”

“为啥?”

“黑夜里摸香,跟着他学不出好样来!”

原来,“六离会”的“法师”一般是在晚上升坛讲经(因为这时候变戏法比较容易),男女信徒聚在一个黑屋子里,好色之徒就时常借着烧香祷告之际,行一些不规矩的举动,被称为“摸香”因此,正经人家的女子不会到那种场合去,更不会和这些二流子打交道。

彩霞堂姐是远近有名的美人,她丈夫是南宫县头号商铺“生恒百货”的大伙计。小两口都是本分体面的人物,平日里最好面子最讲究礼节,自然不能容忍自己的堂弟与“小罗成”之类的痞子有接触。P1-4

序言

抗日战争期间,冀鲁豫战场上曾经驰骋着一支被老百姓称为“黑马团”、“红马团”的队伍,他们的番号是八路军一二九师骑兵团,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骑兵第三团。

这是一支战功卓绝的部队,也是唯一一支以乘骑作战方式坚持到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红军骑兵团。在华北平原敌后抗战的艰苦环境中,骑兵们付出巨大牺牲并迎来了最终的胜利。他们剽悍的骏马和闪亮的军刀曾经是八路军主力部队的象征。在他们飘扬的战旗上,大写着“胜利冠军”和“哥萨克骑兵”的光荣称号。1952年,他们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第一师的成员,参加了国庆阅兵大典。

时光荏苒,随着骑兵这个古老兵种退出现役,当年英勇的骑士早已经离开了战马。今天,我们只有借着一位老战士的故事,回到八路军骑兵中间,重温那段血雨腥风的峥嵘岁月,感受抗日战场上的艰难困苦,体会英雄们的悲愤和欢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9: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