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一个细节所蕴含或揭示的东西,往往胜过长篇大论,耐人寻味。这就如同看戏一样,不懂的看故事、看情节,真懂的,要看身段,听唱腔。这就是历史的细节。细节往往是不引人注目的,也往往是不经意之间作出的。然而,也正因为如此,才往往更为真实、更为本质。
呈现在您面前的这本书,不是长篇大论,而是由一个个生动的细节故事连缀而成的历史,我们以汉、唐、宋、明、清的朝代划分,挖掘了大量正史文献、野史笔记甚至词曲小说,将其中饶有兴味的故事截取为短节,既可活跃我们头脑中那僵硬的历史印象,亦可闲适怡情,以为谈资。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信不信由你(你可能不知道的1000个历史细节明代卷)/另类历史系列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芳子//王刚 |
出版社 | 时代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有时候,一个细节所蕴含或揭示的东西,往往胜过长篇大论,耐人寻味。这就如同看戏一样,不懂的看故事、看情节,真懂的,要看身段,听唱腔。这就是历史的细节。细节往往是不引人注目的,也往往是不经意之间作出的。然而,也正因为如此,才往往更为真实、更为本质。 呈现在您面前的这本书,不是长篇大论,而是由一个个生动的细节故事连缀而成的历史,我们以汉、唐、宋、明、清的朝代划分,挖掘了大量正史文献、野史笔记甚至词曲小说,将其中饶有兴味的故事截取为短节,既可活跃我们头脑中那僵硬的历史印象,亦可闲适怡情,以为谈资。 内容推荐 中国历史,几多兴亡更替,几多是非难辨,种种假说与戏说,种种传言与演绎,将本就不清晰的历史搅得更加混乱。在这混沌的前世记忆中,人物命运悲喜辗转,王朝气韵盘桓轮回,历朝历代都发生着似曾相识却又不尽相同的故事,它们就像冥冥中设定的程序一样,每隔百年便要悄悄地重演。这就是历史的细节,在这些细节中,我们往往能看出人性的本质与时运的规律。本套历史读本选取了汉唐宋明清五朝万余则历史故事,世间百态,浮世烟云,有的出自正史记载,更多的来源于野史笔记、札记杂文,甚或乡野间流传至今的历史段子,读起来生动新奇,品起来鲜活有趣,掩卷静思又百味杂陈。 目录 史治 ◎一朝天子一朝臣 ◎公器不能私用 ◎说你不行就不行 ◎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 ◎刘棉花 ◎三杨开泰 ◎如此朝廷怎能不亡 ◎贪污成风 ◎海瑞吃肉 ◎大小丞相 ◎况青天^ ◎当官不知民,不如不当 ◎治贪不徇亲 ◎难得的幸运者 ◎内臣贤于外臣 ◎仁宗身边的“魏征” ◎不谋私利 ◎钱的力量 ◎廉如清水 ◎把“嫌”字改作“忧”字 ◎无所不在的陷害 ◎装疯卖傻求活命 ◎秉公执法丢了命 ◎夏原吉治水 ◎皇帝讨厌废话 ◎八两知县 ◎只收过一次礼的官 ◎补墙县令 ◎不是我的我不要 ◎四铁御史 ◎御史的悲哀 ◎写错字的代价 ◎御史错荐者同罪 ◎海瑞斗鄢懋卿 ◎海瑞抬棺上书 ◎贪官为清官跑官 ◎终生没有攒下一钱的知府 ◎为民备棺严抗贡钱 ◎轿子做书房 ◎悬鹅拒贿 ◎不说话的官员 ◎杨溥公允 ◎皇帝座不可坐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律政 ◎皇帝支持民抓官 ◎戴罪办事 ◎搬砖赎罪 ◎纳米赎罪 ◎皇帝的耳目 ◎诏狱 ◎明代的特务机关——锦衣卫 ◎喜听灾祸的皇帝 ◎只封功臣,不封亲朋 ◎明朝的两京制度 ◎明代的政务流程 ◎明朝的“经宴”的制度 ◎早立太子 ◎明代的侦查机构——厂卫 ◎特务机构人员配置 ◎《大明令》“ ◎明会典 ◎明代的司法体系——“三法司” ◎明代的少数民族官员 ◎明代的户口本 ◎基层组织 ◎编制法律教材 ◎读书人的特殊社保 ◎明初的太监管理制度 ◎基层工作不好干 ◎大明官场的潜规则——馈赠 ◎皇帝的秘书团——内阁 ◎按照四季上班的四辅官 ◎翰林的人才储备功能 经济 ◎“人怕出名猪怕壮” ◎瓷都景德镇 ◎织工抗税 ◎秒叶 ◎促织之戏 ◎兴办矿税 ◎逃过路费 ◎朱元璋造纸币 ◎从《金瓶梅》看明朝的货币 ◎明朝印纸钞 ◎宝银 ◎银子的成色 ◎商品经济的繁荣 ◎海外贸易 ◎商人集团的形成 ◎无课农兴学之绩 ◎明太祖时的经济 ◎朱棣违令 ◎窘迫的明政府 ◎柴薪皂隶 ◎七品县官的工资 ◎学生的补助 ◎学生家属也有补助 ◎小商小贩的收入 ◎明朝农民的收入 ◎明朝的房价 ◎明朝的商税 ◎明朝的福利 ◎失业与养老 ◎经济犯罪引发数字大写制度 ◎明朝的盐政 ◎粮长, ◎明朝的马价 ◎祭祀用的果品 ◎世界第一的第三产业 ◎明代的“官倒” 学术 ◎王阳明的“心学” ◎明光宗讲学 ◎恪守本分 ◎白牛生——宋濂 ◎《国榷》一书的由来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尊母训远游的徐霞客 ◎没有考上进士的学者 ◎朱元璋窜改《孟子》 ◎喜欢医学的王爷 ◎小说艺术史上的高峰 ◎色情文学的盛行 ◎小说是奢侈品 ◎徐阶学心学 ◎徐阶讲学 ◎《永乐大典》 ◎博物君子 ◎天下好书当与天下读书人共之 ◎嗜书如命 ◎藏书家清产求书 ◎王守仁“格竹” ◎读书贵悟精 ◎龙场悟道 文苑 ◎不愿做官的唐伯虎 ◎怀才不遇的徐文长 ◎《西游记》的由来 ◎徐渭发疯 ◎袁凯作诗成名 ◎给皇帝的画配诗 ◎因图获罪 ◎杨士奇作诗显才华 ◎神童张扆 ◎刘基与《郁离子》 ◎萤火虫捣乱 ◎汤显祖的超级粉丝 ◎解缙指“贼”为“客” ◎解缙写诗讽尚书 ◎解缙诗劝成祖 ◎祝枝山写联骂财主 ◎张居正对联气巫师 ◎施耐庵斗无赖 ◎冯梦龙写酒幌 ◎凌蒙初为青楼女子写曲 ◎罗贯中著书成痴 ◎李东阳智劝人尊师 ◎高则诚巧对 ◎一篇文章引来的杀身祸 ◎徐文长画讽县令 ◎徐文长讽当铺朝奉 ◎文人的荒诞风 ◎王阳明戏和尚 ◎王守仁初现才情 鼎革 ◎刘瑾变法 ◎英宗废止后妃殉葬制度 ◎太监可以读书了 ◎朱元璋废酷刑 ◎张居正改政 ◎驿路改革 ◎从我做起 技艺 ◎治运河 ◎首创“水雷战” ◎火龙出水——反舰导弹“鼻祖” ◎最早使用触发式地雷 ◎虎蹲炮 ◎倭寇带来的利器 ◎鲁密鸟铳 ◎掣电铳 ◎不怕风雨的火铳 ◎郑和宝船 ◎兼职木匠 ◎木人与戏台 ◎最早的雪橇 ◎皇帝的技术革新 ◎中国最早的喷泉 ◎永乐甜白釉 ◎宣德苏麻离青 ◎类鬼工 ◎陈老莲画关公 ◎醉酒画仙 ◎郑堂作画 ◎王绂撕画 ◎子冈留名 ◎刀枷之下治病 ◎因敬仰而自称“走狗” ◎魏良辅改良昆曲 贡举 ◎因梦成状元 ◎皇帝的心思难猜 ◎以貌取人排名次 ◎取名是个学问 ◎功夫不负有心人 ◎莫名成了状元爷 ◎抽签抽到的状元 ◎状元的出路 ◎最制式化的考试 ◎国际化的考试 ◎做状元要参加多少次考试 ◎明朝的状元没有一个做驸马 ◎刘瑾作弊 ◎考场中的人情味 ◎丑人误会得到状元 ◎万里封侯 ◎明代科举史上最长的卷子 ◎状元原来是个瞌睡汉 ◎春夏榜案 ◎考试也分AB卷? ◎明代的扩招 ◎扩招的原因 ◎明代“三元”独一人 ◎难得的幸运者 ◎明朝最年轻的状元 ◎科考的身份证明 ◎无情之人岂能居榜首 ◎鼎甲三人儒道释 ◎意外的状元 ◎科考“移民” 贡举 ◎“海上马车夫” ◎明朝的抗日援朝战争 ◎郑和剿灭“海盗王” ◎挑起反清大旗的国姓爷 ◎据台湾为王的郑氏家族 ◎抗倭游击队 ◎宁远守卫战令努尔哈赤丧命 ◎大象也疯狂 ◎温柔一刀的“鸳鸯阵” ◎明朝与弗朗机铳的首次亲密接触 ◎进口武器——弗朗机炮 ◎抗击倭寇的壮族女英豪 ◎在驿站中发生的血战 ◎强大的明朝海军 ◎女子也封侯 ◎白杆奇兵对阵张献忠 ◎雪中建奇功 ◎打着“清君侧”的幌子争皇位 ◎郑氏家族的海上霸权 ◎野百合也有春天 ◎萨尔浒战役 ◎郑成攻收复台湾 交通 ◎外朝贡 ◎活捉锡兰国王 ◎嘉禾城之围 ◎出使琉球 ◎琉球留学生 ◎音乐交流 ◎琉球与中国的亲缘关系 ◎扶援安南 ◎异国选妃 ◎南明皇帝逃往缅甸 ◎明成祖不相信眼泪 ◎国王要皇帝封 ◎赖着不走当土匪 ◎换马甲就不认识你啦? ◎明廷中的外国侍者 ◎师夷长技以制夷 ◎榴莲人华 ◎吝杏娘惹 ◎“礼品王国”的由来 ◎人乡就要随俗 ◎利玛窦传教 ◎北京传教 ◎文盲皇帝对使臣 ◎日本是明臣 ◎玩到国外的文字狱 ◎郑和下西洋都去了哪? ◎强大的海上势力 ◎茶马古道 ◎华裔为什么去南洋 ◎苏禄东王朝觐 ◎朱棣埋葬了两位外国国王 ◎喝酒也是扬国威 ◎进贡也要争 ◎不远万里的巴西人 ◎西书人华 抚夷 ◎明成祖灭鞑靼 ◎大话引发的战争 ◎在西藏设管理机构 ◎明朝与西藏的交通 ◎蒙古军扰略周边 ◎传佛法 ◎恢复马市贸易 ◎修建嘉峪关 ◎“五桂头” ◎草原上的第一座城市 ◎顺义夫人 ◎改土归流 ◎龙场九驿 风月 ◎风流才子唐伯虎 ◎荒淫无度的明武宗 ◎明武宗霸占民女 ◎“拉郎配” ◎武宗的龙阳之好 ◎宦官的性变态 ◎冲冠一怒为红颜 ◎妓女计迷朱元璋 ◎男扮女装 ◎恶和尚设计杀人 ◎陈圆圆与冒襄 ◎义妓 ◎有骨气的柳如是 ◎才妓马湘兰 ◎董小婉与冒襄 ◎盛大迎亲 ◎有气节的李香君 ◎吴梅村与卞赛 ◎邂逅才女 ◎从歌妓到王妃 ◎娘子军出马 ◎为救皇帝烫伤乳房 ◎怀疑妃子不忠 ◎明朝的性开放 ◎明人赶时髦 ◎选美 酷虐 ◎莫须有 ◎拔净刺好当家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逼人做官的朝代 ◎忠臣的肉 ◎“槟榔王”也是“王” ◎别出心裁整死你 ◎靴子掌握着生死 ◎明代的廷杖 ◎种妖言 ◎明代最长的囚徒 ◎杀人信号 ◎杀人有理 ◎脚尖山 ◎打屁股的朝代 ◎“救星”催命 ◎瓜蔓抄 ◎殉葬的“报酬” ◎以牙还牙 ◎剥皮揎草 ◎明代的政治大清洗 ◎宁可错杀无数,不可放过一人 ◎朱元璋大兴文字狱 ◎大明第一思想犯 ◎因一个字被砍头 ◎明代最残酷的女刑——裸体杖笞 ◎鲜血换来的官位 ◎老天爷管不着我 ◎张献忠的“活广告” ◎帝王的游戏 ◎骗杀文人 ◎武人尽是活靶子 ◎天杀 ◎说错话的代价 ◎悔不当初 处世 ◎曲线救良臣 ◎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小心元帅 ◎煨蹄总宪 ◎鸟巡抚 ◎一时鲁莽丢了命 ◎该出手时就出手 ◎恩将仇报中山狼 ◎巧舌如簧张居正 ◎藏来的兵部尚书 ◎哭穷升官 ◎曲容臣者容荣 ◎宽宏太子 ◎皇帝说了算 ◎不像尚书的尚书 ◎妥协而不失气节 ◎特立独行海瑞 ◎贪官也惧的硬汉 ◎谨慎避祸 ◎我怕官 ◎面对皇帝的刁难 ◎秃头怕说亮 ◎皇帝话不当真 ◎因妒失会元 ◎屠秤石执法 ◎汪应轸抗勒索 ◎一句话丢了官 ◎大明阿Q们 ◎皇帝斗大臣 ◎识时务能活命 ◎一失足千古恨 ◎软硬兼施的将军 ◎毁履教子 ◎坚持原则张以宁 ◎以史为鉴朱元璋 ◎直言刺伪 ◎不该说的不说 ◎李曼自负 ◎一枕黄粱 ◎内疚死的探花 ◎不夺他人之好 卓识 ◎三句话奠定了一个王朝 ◎荐三贤 ◎朱升分析明战势 ◎为后人辞官 ◎不拜放牛娃 ◎听我的没错 ◎读书人的种子 ◎朱元璋的远见 ◎刘基论相 ◎烧饼预言 ◎一语言朝政 ◎谢缙论人 ◎一语成谶 ◎没皇帝命 ◎李时珍慧眼救人 ◎要躲就趁早 ◎老和尚识严嵩 ◎卓见救命 ◎以退为进 ◎识人裁衣 ◎烧礼单 ◎从娃娃抓起 ◎明朝的扫把星 ◎开路先锋 ◎刘基的预料 ◎戚继光论君子 ◎刘大夏论做官 ◎贤人是宝 ◎真正的财富 ◎活人比死人重要 ◎八股文断送了大明江山 ◎八股就是焚书 ◎李自成献计 心志 ◎自学也能成才 ◎仁义世子 ◎陈也罢 ◎醉翁之意不在酒 ◎拾银不昧 ◎忠义朱元璋 ◎一夜安眠定军心 ◎富贵不忘本 ◎宋濂守信 ◎亲尝百草李时珍 ◎顾炎武自督读书 ◎机智的徐渭 ◎顾炎武受教 ◎唐伯虎学画 ◎读书学做圣贤是第一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王华坚守儒学 ◎王华不以己悲 ◎严嵩三笑明“心志” ◎知错能改 ◎改名明志 ◎追求真理才是快乐 ◎张以宁赋诗言志 ◎曹鼐的自制力 ◎勿以恶小而为之 ◎懂坚守的人不会学坏 ◎吕原严谨 ◎袁崇焕大勇 风骨 ◎建文帝身边的荆轲 ◎怒斥求安派 ◎四姓奴 ◎下跪后生 ◎皇上说的是 ◎一对五十的战争 ◎舍不得猪难道舍得命? ◎刚直不阿方孝孺 ◎洪亨九怎会降 ◎瞎子也识人 ◎不做老妈子 ◎头不戴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 ◎一字寓褒贬 ◎两朝领袖 ◎跳河还嫌水冷 ◎光头好做官 ◎不食嗟来之食 ◎一门忠烈 ◎头可断,发决不可剃 ◎速杀我 ◎死得其所 ◎城陷中书义不辱,抱琴西向苍梧哭 ◎宁多剐我一刀,少杀一百姓 ◎洪经略是死是活 ◎欲洁何曾洁 ◎史可法为国不畏死 ◎夏完淳怒斥洪承畴 ◎身受国恩,与国俱亡 ◎和尚的故国情 ◎谈迁拒贿 ◎此身只为我国 ◎江阴悲歌 ◎千金不移志 ◎陆完耿直 ◎刚直不阿薛少卿 ◎海瑞不徇私情 ◎杨继盛弹劾严嵩 ◎钱塘一叶青 ◎诚信正直的俞绘 权谋 ◎朱元璋立威 ◎朱元璋计杀韩林儿 ◎胡惟庸谋反 ◎皇帝炮制的谋反案 ◎朱元璋遣人质 ◎朱元璋的假神 ◎为了孟子死谏 ◎不准宦官读书 ◎朱棣装疯 ◎朱棣诱杀使者 ◎朱棣的散敌 ◎燕王伏击侄子之兵 ◎宁王中计 ◎挥鞭诈敌 ◎铁铉的保城 ◎方孝孺的离间 ◎朱棣的夺舰 ◎方孝孺的缓师 ◎明宣宗的保全 ◎杨士奇的废后 ◎况钟靖察吏 ◎工匠巧言保命 ◎王守仁脱死 ◎借大丧除权臣 ◎被藏起来的皇子 ◎严嵩的嫁祸 ◎放长线钓大鱼 ◎张居正嫁祸一 ◎皇太极的反问计 ◎朱燮元的降敌 ◎李自成去帽 ◎李国桢葬君 佞幸 ◎妖太监李广 ◎天下只知汪太监 ◎魏忠贤迫害皇后 ◎青词宰相严嵩 ◎王振压制阁臣 ◎喜宁卖主 ◎帮皇帝纵情淫欲 ◎建西厂 ◎汪直干“大事儿” ◎东西厂之争 ◎无耻首辅 ◎刘瑾出计 ◎刘瑾复仇 ◎皇帝的干儿子 ◎江彬得宠 ◎冯保内外结交 ◎监税官的伎俩 ◎皇帝挖墓 ◎魏忠贤给皇帝用春药 ◎特立官署 ◎太监争女人 ◎“十狗首领” 狂狷 ◎不识抬举的薛碹 ◎不自由毋宁死 ◎学习就是打发时间 ◎做官就是混饭 ◎执拗的主考官 ◎肚子里的赃物 ◎我去代百姓死吧! ◎大学士了不起? ◎我的事情我做主 ◎摔琵琶 ◎写令嫖妓 ◎抓鸟放假 ◎徐渭借画骂科举 ◎不和富人交 ◎哭笑先生 ◎不语 隽语 ◎白云堆里笑悠悠 ◎读书不忘社会 ◎纵居颜陋不为贫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 ◎我笑他人看不穿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两袖清风 ◎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 ◎竹报平安发 ◎上不能一日亡(无)嵩,嵩又不能一日亡(无)其子 ◎有志者事竞成 ◎大言必自招尤,小心终是寡过 市井 ◎瞎子卦师给皇帝算卦 ◎反抗监税官的斗争 ◎江南乡宦的骄纵 ◎秀才造反 ◎董其昌与范启宋结怨 ◎景德镇民变 ◎洪武昌怒击神像 ◎和尚报效 ◎侠肝义胆的许谷 ◎江湖骗子 ◎地下宝藏 ◎沈万三发迹 ◎商人脱险 ◎“有负伯仁” ◎多胞胎 ◎三尸绕门 ◎利用乞丐 ◎计识小偷 ◎皇帝偷碗豆 ◎虚构杀人案 ◎智断谋杀案 ◎智断奸杀案 ◎假卦师与真强盗 ◎缉盗 ◎苍蝇与盗贼 ◎聪明的小孩 ◎引蛇出洞 ◎栽赃陷害 ◎少女失踪案 ◎毕矮守规矩 ◎瘟狗有福 崇拜 ◎朱元璋与道教 ◎龙蛇开道 ◎圣业归神功 ◎朱棣为什么大修武当 ◎嘉靖皇帝迷信道教 ◎假扮鬼怪 ◎假信佛 ◎姚广孝学佛 ◎帮助朱棣夺权的和尚 ◎怪僧道衍 ◎铁冠道人 ◎张三丰创立武当派 ◎官修道藏 ◎白眉法师 ◎明太祖与白眉法师 ◎落魄僧 ◎真圆和尚 ◎真圆和尚云游 ◎真圆和尚劝人 ◎莲池和尚出家 ◎莲池和尚讲经 ◎藕益大师妙答 宫闱 ◎比皇帝大二十多岁的嫔妃 ◎恩将仇报的嘉靖帝 ◎过五关斩六将的明廷后妃 ◎明代后妃多是小家碧玉 ◎宫妃们的化妆品 ◎明朝宫女的悲惨生活 ◎明神宗富有情趣的后宫生活 ◎令皇帝们无法自主的后宫生活 ◎崇祯帝膳食价几何 ◎大胆宫女谋害嘉靖帝 ◎明成祖的跨国之恋 ◎垂帘听政的李太后 ◎陈皇后因妒堕胎 ◎母亲为宫女的太子 ◎因失笑而得宠的寿妃 ◎不认亲生母亲的明成祖 ◎明仁宗因其老婆得帝位 ◎一夫一妻的皇帝——明孝宗 ◎马皇后一言救了沈万三 ◎充当了第三者的胡皇后 ◎深明大义的张皇后 ◎万历皇帝的宠妃郑贵妃 ◎妓女娘娘 ◎索水洗手导致的政治风波 ◎借子上位的孙贵妃 ◎皇上不忧天下 ◎蛤蟆天子 ◎明宫中的大长今 ◎女医官人宫要验身? 阉宦 ◎为烧烤事业作出贡献的太监 ◎刘瑾敛财 ◎九千岁魏忠贤 ◎身家153亿美元的太监 ◎导致皇帝被俘的太监 ◎被葬入十三陵的太监 ◎三次谋害皇后的太监 ◎明代宫廷里的外国太监 ◎因赌博而白宫的魏忠贤 ◎参与会审的司礼监太监 ◎阻止明英宗回国的大太监 ◎于谦的忠实崇拜者 ◎因珊瑚而迫害富户的毕真 ◎由大学士撰写墓志铭的太监 ◎不敛财的太监萧敬 ◎喜欢领兵的太监汪直 ◎明代宦官的选用制度 ◎“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的司礼监 ◎被崇祯帝视为“长城”的太监们 ◎被明熹宗认可的“菜户” ◎被皇帝称为“先生”的太监 ◎捞钱捞到国外的太监昌盛 ◎喜爱读书的太监陈矩 ◎陈矩巧献《鬼子母揭钵图》 ◎崇信佛法的太监 ◎激起民变的矿税使 史林 ◎徐达也曾救过朱元璋 ◎给我十万兵,我可以横行天下 ◎明初大臣们俱是“衣冠禽兽” ◎“明”王朝的来历 ◎朱元璋定都南京 ◎朱元璋出家 ◎同室操戈的靖难之役 ◎朱棣登基称帝 ◎文皇朱棣治理天下 ◎郑和下西洋的缘由 ◎明英宗被俘 ◎明英宗回朝 ◎景帝更换太子 ◎唐赛儿起义 ◎明英宗“夺门之变” ◎太子被刺 ◎钱能通神 ◎张居正辅政 ◎崇祯皇帝禁烟 ◎张献忠假投降 ◎李闯王进北京 ◎崇祯皇帝吊死煤山 ◎苟延残喘的南明王朝 ◎梦里赐孙 ◎朱高煦谋帝位 ◎仁宗行“孝道” ◎官职笑话 ◎姓名玩笑 ◎孤儿皇帝 ◎文盲皇帝 ◎一座庄园换得宋版书 ◎卖鸡市书和脱衣换书 ◎美妾换书 ◎谈天忘了娶媳妇 ◎明代最牛的军队 试读章节 明太祖时期,采用严刑峻法整顿吏治,很有成效,可是到了明世宗时,帝王昏庸,官员冗多,吏治混乱。一个参加过《永乐大典》编修的和尚看到这种情况就说:“洪武时,秀才做官,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惊骇,费了多少心力,办成了多少事。结果小有过错,轻则充军,重则杀头。如今好了,秀才做官,尽情受用,皇恩是宽大了,可干了几多事呢?” ◎公器不能私用 明初,朱元璋对于官员的管理相当严格。安吉侯陆仲亨从陕西公干返京途中,未经许可,擅自乘驿传。朱元璋知道后,大发雷霆,当朝训斥他说:“兵荒马乱之后,老百姓刚刚过上太平日子,一个农家能买上匹马已经很不容易了,要是所有的公侯朝臣都像你一样,老百姓可怎么活呀?”陆仲亨被训得抬不起头,更怕有一天大祸临头,从此郁郁寡欢。 ◎说你不行就不行 万历二十二年,顾宪成任吏部文选司郎中,掌管人事。当时的首辅王锡爵年老致仕,万历皇帝要顾宪成他们一起草拟首辅候选人。顾宪成和吏部尚书陈有年,不徇私情,认真考察,根据个人的品行威望以及个人才能,草拟了一份名单,交给皇帝审阅。孰料,顾宪成他们的名单中正好有皇帝不喜欢的人,于是不由分说就把这份名单否决掉了,顾宪成他们据理力争,神宗当即指责他们不会选人,是“徇私”的做法,做了个“司官降杂职”的批示,将顾宪成一干人等全部问罪。这就是神宗时的吏治,皇帝说你行你就行,否则就是再有才也是徒劳。 ◎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 明成化年间,内阁为首的刘吉、万安、刘翊三人,位至宰相,却一味“蒙耻固位”,对国家大事置之脑后,毫不关心,整日要么忙着与阉党朋比为奸,争权夺利,要么昏昏度日,毫无建树,时人讽刺他们尸位素餐,就噱称其为“纸糊三阁老”,爱憎之意,一目了然。当时的六部尚书是吏部:尹曼,户部:殷谦,礼部:周洪谟,兵部:张鹏,刑部:张蓥,工部:刘昭,他们六人对于三阁老的做法噤若寒蝉,谁都不敢多言,唯恐招惹事端。当时的人不满他们的胆小怕事,就说六部尚书是“泥塑六尚书”。宪宗朝的吏治可见一斑。 ◎刘棉花 刘吉在明代成化、弘治年问做了18年大学士,是当朝少见的“不倒翁”。这人最大的作为就是奉承皇帝,对于营谋私利很有手段。尽管屡屡受到一些正直朝官的弹劾,却总是毫发无损,始终不倒。当时的人讥称他为“刘棉花”,就是形容他的官位耐弹,久弹无损,而且越弹皇帝就越宠信他,而凡是弹劾他的官,都被他怀恨在心,找机会一一驱逐出朝廷。后来刘吉知道了自己的外号,恼羞成怒,还怀疑是当时落第的举人们因为考不中怨恨自己而起的,于是就请求皇帝规定,举人三次参加进士考试考不中的就不能再考。这当然遭到了举人们的不满,所以向礼部请求,最终朝廷没有采纳刘吉的请求。不久刘吉退休了,他的仇没有报成,外号“刘棉花”却流传了下来,成为人们的笑柄。 ◎三杨开泰 “三杨”,即杨荣、杨溥、杨士奇,他们在任辅臣期间,安定边防,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明朝的国力继续沿着鼎盛的轨道发展,明代阁臣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由原来的皇帝办事员转变为具有丞相性质的辅臣,他们因此被史家视为名臣。明人焦竑《玉堂丛语》卷七中有言:“正统间,文贞(杨士奇)为西杨,文敏(杨荣)为东杨,因居第别之。文定(杨溥)郡望,每书南郡,世遂称南杨。西杨有相才,东杨有相业,南杨有相度。故论我朝贤相,必曰三杨。”三杨可谓开明一代之泰! ◎如此朝廷怎能不亡 弘光皇帝对于朝廷不闻不问,马士英和阮大钺作威作福,他们把朝廷中反对他们的官员都遣到了外面,朝廷就是他们的天下。他们还把各个官职公开拿来售卖,只要有钱,什么人都可以做官。当时的民谣就说:“都督多如狗,职方满街跑;相公只爱钱,皇上但吃酒。”有这样的当家人,南明能坚持下来也算是奇迹了。 ◎贪污成风 明朝嘉靖以后,官场中贪风大盛,从首辅到吏员无不贪贿,当官竟然成了一场贪污竞赛。《新会县志》风俗篇中有记载:正德、嘉靖年之前,有两袖清风的人辞官回家,邻里都纷纷慰劳,啧啧称赞;如有贪官回乡,众人皆耻于与之来往。嘉、隆之后,风向大变,有官员退休,乡人竞不问人品,唯问揣了多少金子回来。人们相与嘲笑的,就是那些清白贫穷的“傻官”。民心若此,可见官风如何。 ◎海瑞吃肉 海瑞做了知县后,生活还十分的朴素,平常只吃些自家种的菜过日子,难得吃肉。一日,他的下属突然看到他手里提着肉回家,当时十分惊讶,就把它当成新闻到处传播。传到总督胡宗宪那里去,竟也被当作奇谈,胡宗宪对人说:“昨天我听说海县令买肉了,足有二斤呢!”后来真有好事者前去打探,才知道那天是海瑞母亲的大寿,所以才破例吃肉。 ◎大小丞相 严嵩入阁之时,已经是年过六十的老头了,老朽糊涂。世宗御札下问,他常常是瞠目若呆,摸不透其中的旨意。但是,他有一个奸猾机灵的儿子严世蕃。严世蕃仗着父亲的权势,官至工部侍郎。他晓畅时务,颇通国典,见了世宗咨询的手札,往往能揣摩曲中,迎合世宗的意思奏答。他又以重贿收买世宗的近侍,叫他们把世宗的言动举措,无论巨细都向自己报告。因而,每当世宗要办什么事时,他都早有准备,办得让世宗很满意。严嵩见儿子奸猾,便偷偷让他代为办事。诸部府有事请他裁决,他也总是说:“等我与小儿计议后再定。”朝廷上下都说,皇上不能一天没有严嵩,而严嵩不能一天没有其儿子。有的人则干脆称“大丞相、小丞相”。大明的朝政也就被严嵩父子掌控了,官员在严府求见请示严世蕃的,络绎不绝,门庭若市,有些官员在严府等了一整天都得不到召见。士大夫侧目屏息,不肖之徒奔走其门,送礼的筐篚相望于道。P002-005 序言 历史的误读 人类社会从野蛮到文明的历史,其中有几多兴亡更替,也有几多是非难辨。从古至今,种种假说与戏说,往往将最本质的东西紧紧隐瞒,人生如戏,历史就是戏台,这个几千年未曾散场的大舞台上,各色人等尽情表演着属于自己的戏剧。 演戏的遮掩着历史的真相,很多时候,穿戴着不合时宜的戏装插科打诨,或者将本该流畅的故事演得支离破碎,没有逻辑,没有情理,甚至还没有道理,但唯独保留了人性;看戏的则各怀心事,糊里糊涂地叫好或者莫名其妙地垂泪,喝一口茶的工夫,前面的戏就忘了,却指着戏台上的人物问旁人:这人咋这么眼熟呢? 历史就是这么回事儿,虽说人生百味、人间百态,却总是能各自唱出各自的味儿来,不过,看戏的要会看门道,如果把梅、尚、程、苟都听成一个调调,那也就没资格翻阅历史和人生了。 这门道就是历史的细节,它们就像舞台上的道具、演员的服装、人物的一颦一笑。从台下看的是戏,散场之后各走各的,顶多愣充内行喊声好儿,而从后台看的才是功夫,谭鑫培的绝唱《洪洋洞》、盖叫天的《狮子楼》,在台下是永远看不出精彩的。 我们习惯了在台下坐着喝茶叫好,几乎没有多少机会从后台去看那些历史人物的背面。所以,当我们重温那一幕幕人间活剧的时候,总会看到那些令人震撼的细节。 其实,这种不常为人所知的细节,即使是在国外,在现代,也经常出现。比如,1944的美国总统大选。当时,一个叫汤姆·杜威的共和党候选人参与竞选,对手则是时任总统的弗兰克林·罗斯福。有一天,杜威了解到,早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罗斯福就已经获得了这一情报,因为美国已经掌握了日本的密码。然而,为了刺激美国人对于战争的欲望,罗斯福竟然放纵日本人炸毁夏威夷群岛上的基地。此时,只要杜威把真相说出去,罗斯福必败无疑。 美军的总参谋长乔治·马歇尔在给杜威的信中写道:“如果现今涉及珍珠港事件的政治辩论,使大众怀疑到我们拥有重要的情报来源,你知道会有完全悲剧性的后果产生,太平洋的一切军事行动,在观念和时间上,都和我们截获密码而暗中获得的情报有密切关联。” 杜威面对着一生中最痛苦的抉择:如果揭开了这个“秘密”,罗斯福肯定下台,但是,同样陷入瘫痪的,还有国家的情报系统。 他击败罗斯福,是为了国家;他保护罗斯福,也是为了国家。 选择的结果,是杜威的放弃,他再没有以此攻击罗斯福,最终也在选战中落败。 我们都知道罗斯福在连任的过程中众望所归,给人感觉他是毫无悬念地获胜。而此后也一直有人钻研“情报事件”,并更加怀疑“珍珠港事件”是美国军方的有意所为。 在这两个历史的细节下,这场选战的大戏,就让人看得津津有味了。 然而更有意思的是,在杜威去世十年后,1981年,一份文件解密并公之于众,而这个“秘密”就是罗斯福当年确实掌握了一种日本密码,但那是外交密码而非军事密码,所以,罗斯福根本不可能事先知道日本人要偷袭珍珠港。 历史就是由这样的细节组成的,往往,那一段闹得风生水起的历史事件包含了无数玄机,而解释这玄机的钥匙,要在若干年之后的另一个细节中才能找到。 李辉先生说,对于历史的描述,我们常见的是鸿篇巨制,却往往语焉不详;或者干脆是各种口号、“定论”充斥字里行间。此间的人物,更是刻板、冰冷,甚至干脆符号化。至于感觉得到他们的趣味乃至体温、呼吸,这简直不可能。 呈现在您面前的这本书,不是长篇大论,而是由一个个生动的细节故事连缀而成的历史,我们以汉、唐、宋、明、清的朝代划分,挖掘了大量正史文献、野史笔记甚至词曲小说,将其中饶有兴味的故事截取为短节,既可活跃我们头脑中那僵硬的历史印象,亦可闲适怡情,以为谈资。 这就如同看戏一样,不懂的看故事、看情节,真懂的,要看身段,听唱腔。这就是历史的细节。细节往往是不引人注目的,也往往是不经意之间作出的。然而,也正因为如此,才往往更为真实、更为本质。 有时候,一个细节所蕴含或揭示的东西,往往胜过长篇大论,耐人寻味。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