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未来的成功,也许就从现在的理财教育开始!
本书取材自《明日新闻》的理财专栏——《跟子女一起学习的朴哲金融教室》的连载作品。最初关注理财教育的时候就想写有关青少年理财教育的书,这可以说是我的期待已久的一项事业。
这本书通过“用钱可以做的五件事”——赚钱、扩攒钱财、分享钱财、消费、借钱,来为孩子建立正确的理财观与价值观。本书针对每个主题举了生动的例子,希望能成为父母教育中的示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决定孩子一生的理财教育 |
分类 | |
作者 | (韩)朴铁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孩子未来的成功,也许就从现在的理财教育开始! 本书取材自《明日新闻》的理财专栏——《跟子女一起学习的朴哲金融教室》的连载作品。最初关注理财教育的时候就想写有关青少年理财教育的书,这可以说是我的期待已久的一项事业。 这本书通过“用钱可以做的五件事”——赚钱、扩攒钱财、分享钱财、消费、借钱,来为孩子建立正确的理财观与价值观。本书针对每个主题举了生动的例子,希望能成为父母教育中的示范。 内容推荐 “理财教育”不是大家以为的“致富教育”,致富不能通过教育来完成。理财教育是帮助孩子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在国外,人们把“理财教育”视为“道德教育”或“人性教育”,他们认为的理财教育并不是单纯灌输知识,而是帮助孩子培养人生所需要的智慧和正确的价值观。 理财教育更是一门生活教育。金钱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父母既是理财教育唯一的老师,又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孩子会在生活中受到父母的“身教”。理财教育不能依赖知识的灌输和信息的传播,而是依靠父母的重视和耐心来完成的。 这本书通过“用钱可以做的五件事”——赚钱、攒钱、分享钱财、消费、借钱的灌输来为孩子树立正确的理财观与价值观。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我针对每个主题举出了生动的实例,希望能为父母教育子女做出示范。 目录 推荐序 开启孩子未来的财富之门 前言 准备孩子未来的理财教育 第一章 “理财盲”比“电脑盲”更可怕 21世纪的文盲是理财盲 早期理财教育:早就“未来的经济总统” 开始和孩子谈钱吧 加强对女儿的理财教育 第二章 孩子的第一个理财老师 父母是世上最棒的老师 别低估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力 不要用金钱弥补愧疚感 父母先学理财 第三章 教孩子从小正确认识金钱的价值 理财教育:教诲孩子正确选择 用钱可以做的五件事 第四章 理财教育从零用钱开始 零用钱:理财教育的出发点 允许孩子犯错误 零用钱的金额要适度 不要把零用钱当“贿赂” 和孩子签一份零用钱协议书 妈妈有家庭记账本,孩子有零用钱记账本 教孩子制作零用钱记账本 第五章 赚钱:钱不会长在树上 留给孩子一笔真正的遗产 从消费者到生产者:让孩子改变观念 做家务:开始体验赚钱的艰辛 别让孩子一辈子“啃老”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鼓励孩子“半工半读” 马上帮孩子实行人生规划 倾听孩子的异想天开 帮孩子树立“职业意识” 让孩子拥有梦想 第六章 攒钱:储蓄和投资 储蓄致富的第一步 培养孩子的储蓄习惯 孩子的第一本“存折” 储蓄是有趣的,花钱是快乐的 最好的理财教育走进银行 成为“富孩子”:教孩子投资 游戏中学投资 孩子的投资体验 银行存折:儿童节的礼物 为孩子购买保险 准备充足的教育经费 人生的指南针:财务设计 及早准备保险金 第七章 分享财富:捐款与纳税 帮孩子树立“真正富人”的梦想 生活中的“分享教育” 分享:金钱也是爱心工具 压岁钱:过年的理财教育 建立纳税意识 第八章 消费:赚钱是技术,消费是艺术 消费要学会正确的方式 传达给孩子节俭的意义 培养孩子看世界的“眼光” 帮孩子制定消费的原则 教孩子懂得珍惜 明智的消费习惯:预算和结算 在有趣的活动中学预算 克服冲动购物的妙方 总结每次消费 看广告,长知识 忍受棉花糖的诱惑 认识虚拟金钱的意义 培养聪明的消费者 第九章 借钱失去信用等于一无所有 培养信用意识 赊账危险的透支 给孩子办卡吗? 信用卡上的零用钱 第十章 日常生活中的理财教育 随时随地的理财教育 从生活中寻找题材 让孩子喜欢接受理财教育 给孩子看家庭账簿 帮孩子养成记账的习惯 有益孩子的理财教育图书 与财经新闻做朋友 选择有趣的理财教育方式 参加规范化的经济活动 到博物馆学理财 游戏中学理财 理财教育的六项原则 第十一章 理财教育,仅仅是父母的课题吗 让储蓄成为独立生活的基础 坚持“学校储蓄” 别把贫穷代代相传 理财教育不是经济教育 学校没有的理财教育 银行的理财教育 理财教育是当务之急 试读章节 别低估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力 理财教育正在兴起,以韩国为例,书店摆满了探讨孩子理财教育的书籍,电视里大量播出理财节目,经济体验营、巡回演讲等企业的理财教育节目也种类繁多,这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不过有一点却让人颇为担忧,那就是当全社会都在积极关注孩子的理财教育时,父母的影响力是否会被削弱? 在这方面,韩国的国民银行研究所针对小学生的父母进行了一份问卷调查,其结果正好可让大家来好好思考理财教育中可能存在的种种问题。 调查结果中最让人感兴趣的是,当问到父母,“孩子在未来生活中最应该具备的能力是什么?”,绝大部分的父母立刻回答:“理财能力。”当然其中有部分父母希望孩子学好英语,及早将孩子送往国外念书,还有些父母为了让子女学好数学而不惜砸大把钱。不过在问到上述问题时,英语、数学却被排在次要位置。这个答案看似意外,却也在我们的预料当中。因为父母都很清楚,我们周边许多人并不是因为没学好英语或数学而误入歧途,最重要的其实是因为不能用正确的态度处理金钱,才毁了自己的一生。 在“何时开始进行理财教育?”的问题上,大多数父母的回答为“小学毕业前”。由此可见,大家都把理财教育当做一件很紧迫的事情。不过当问到“是否已在家里进行理财教育?”时,绝大多数父母的回答却是“偶尔”或“不常”。 进一步问到“没有进行理财教育的原因是什么?”时,除了32.2%的父母回答“子女不感兴趣”,其他27%的父母的回答为“父母的能力不足”。当问到“你认为谁来教育孩子比较适合?”,一半以上的父母的回答是“学校”,选择“家庭”的仅为19.7%。综合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发现: 第一,“理财能力”比英语、数学重要。 第二,由于孩子不关心理财,家长也缺乏理财知识,所以没有进行理财教育。 第三,基于上述理由,父母希望由学校或老师来代替他们进行理财教育。 其实,这只是家长一相情愿的想法。孩子的消费、储蓄习惯深受父母影响,很多父母并不知道自己在孩子的理财教育过程中,扮演了多么重要的角色。关于“在养成消费和理财的习惯上谁的影响最大?”的问题,73.5%的孩子选择了“父母”,而只有53.2%的父母选择了“自己”。结果说明,父母远远低估了自己对子女的影响力。 这里有一项调查结果值得父母注意:美国储蓄教育协会在1999年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孩子都回答是父母教他们理财知识,并指导具体方法。不过在2001年,用同样的问题对家长进行调查时,大多数父母的回答却是“根本没有对子女进行过理财教育”。 为什么会有这样截然不同的调查结果呢?这其实并不难理解,孩子是在父母的“行动”中学到了理财知识,而不是在父母的“言传”中。因此不管父母本身有没有意识到,也不管这样的行为是好是坏,孩子确实从父母身上学到许多有关金钱的知识。究竟由谁来教导孩子理财,这是我们为人父母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不要用金钱弥补愧疚感 日前,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上刊登了一篇颇为引人注目的有关双薪家庭的父母和孩子的文章,揭示了双薪家庭子女的消费行为出现的许多问题。文章中写道:“现在社会上的双薪家庭不断增加。这些父母因为工作忙碌,陪伴孩子的时问非常少,于是心中产生了‘愧疚感’。出于一种补偿心理,他们往往会给孩子很多零用钱,这样一来,孩子就像是突然发了‘横财’。” 根据美国社会学者朱丽叶·B·肖教授的调查结果,与单薪家庭的孩子相比,双薪家庭孩子的消费行为更加频繁,购物经验比较丰富,而且在独自购物方面学习得比较快。她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父母不能陪孩子而产生的“愧疚感”。父母觉得自己没有尽到责任,所以对孩子的消费行为采取放纵的态度。双薪家庭的父母常常会抱着这样的心情:“这个东西不算贵,就买给孩子吧,何必因为这点钱委屈了孩子。反正家里有两个人赚钱,经济上没有太大的压力。”“平常为了工作,都没有办法好好陪伴孩子,可以用钱稍微弥补一下,也是件好事嘛。” 很多父母为了迎合孩子的要求,无条件地给孩子买名牌服装,无条件满足他们的物质要求,零用钱也是要多少给多少。有的父母甚至会跟孩子经常去的商店或文具店签一份协议,只要是孩子看中的店内商品,就可以让他随意购买,之后再由父母来结账。对父母而言,这是弥补自己愧疚感的好方法,不过这样的行为会深远影响孩子一生的消费心理。考虑到孩子的未来,想要让长期生活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的孩子培养出健康的消费习惯,自然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很多双薪家庭的父母都想用物质来弥补自己的愧疚感。问题是,父母的愧疚感并不能用金钱来取代。对孩子过度的物质补偿,会严重损害家庭的理财教育,更不利于孩子的未来发展。我们想象一下,在这种环境成长的孩子,他们的未来会怎样? 这群孩子很容易变得娇生惯养、缺乏责任感,甚至过了而立之年还要靠父母生活。双薪家庭的父母要抛弃内心的“愧疚感”,因为那正是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的绊脚石。双薪家庭的父母的最大遗憾,不是无法抽出更多时间来陪孩子,也不是无法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而是没能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父母必须断然拒绝孩子的过分要求。如果因为一时的心软或是怕麻烦就举手投降,那么孩子的理财教育就无法再继续下去。父母应赶快逃脱“愧疚感”和自责,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来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 理财教育的基本是“零用钱”。双薪家庭的父母需要做到定期给孩子定额的零用钱,不能过于随意,而且要教导孩子有计划地消费。零用钱多到自己无法管理时,就会出现问题,如果一次给过多的零用钱,或是随时给,孩子就会不知节制地乱花钱。可以共同想一些好方法。比如,双薪家庭常常有许多家务来不及做,父母可以规定孩子参与打扫、洗碗、倒垃圾等,根据工作的完成状况来给孩子零用钱。这样一来,不仅能让孩子帮着父母做家务,还能让孩子体会到钱的来之不易,这不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吗? 韩国目前有个电视节目叫《我的孩子变了》,制作单位动员了各个领域的专家来参与,在节目中生动地展现了孩子们解决问题、改变以前不良习惯的过程。根据孩子的各种状况,专家给予了不同的指导和建议。这些孩子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的父母都没有明确的理财概念。通过节目我们都发现,专家努力想改变的并不是孩子的习惯,而是父母的习惯,只要父母开始改变,孩子的生活习惯和性格就会以惊人的速度发生变化。 P17-21 序言 准备孩子未来的理财教育 本书取材自《明日新闻》的理财专栏——《跟子女一起学习的朴哲金融教室》的连载作品。最初关注理财教育的时候就想写有关青少年理财教育的书,这可以说是我的期待已久的一项事业。 1998年夏天,我在网上无意中看到了“理财盲”这一新的名词。这个新名词是被称为“世界经济总统”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格林斯潘提出的。既不是“文盲”也不是“电脑盲”,从未听说过的“理财盲”让我顿时产生了无可抗拒的好奇心。 格林斯潘认为美国是“理财盲国家”,他觉得美国的青少年大部分是不懂得珍惜金钱,也不懂得理财的“理财盲”。他毫不掩饰地说:“理财盲是社会中产生的‘21世纪新型盲人’,将会酿造出比文盲更可怕的悲剧。”文盲会造成生活不便,而理财盲会影响生存本身。因此,必须从小开始接受理财教育。 格林斯潘的这一理论对我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冲击。当时的韩国正陷入有史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中。那时在银行工作的我亲眼目睹了许多金融机构接连倒闭的情景,成千上万的人无奈之下离开自己的岗位,和我朝夕相处的同事们也有不少离开了岗位。专家们认为发生亚洲危机的原因是落后的金融系统,金融界成了使韩国经济陷入困境的元凶,甚至发生金融机构的业务员遭醉客殴打的事件。 连世界的经济大国——美国都自称“理财盲国家”,并且开始重视青少年理财教育。那么韩国呢?韩国的孩子呢?一想到这个问题,我心急如焚,不由得想起来有一位哲学家所说的“无知之知”。 于是我从那时候开始关注理财教育,脑海里出现无数的疑问:美国人为什么如此重视孩子的理财教育?他们如何教孩子?教什么? 这些事都在美国发生,我不能看、不能听,无数的困惑让我失眠。于是我向理财教育专家发电子邮件,虽然大部分都是没有回应,不过也有些专家会对我的提问耐心地解答,并提供相关书籍和资料。 我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学习理财教育,在此过程中我见识到国外学者专家对理财教育极为热衷的态度,并被他们的热情深深感动。有一位国外理财教育专家在信中写道:“理财教育是上帝赐予我的使命。”他们确信理财教育对于孩子的未来是必要的投资,对社会来说也是宝贵的投资。 教育是什么?是让孩子通过学习得到未来人生所需各种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孩子合理管理“钱”,就成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我们的孩子在经济生活方面,将会处于比父母更危险的环境。 当今是一个“信用时代”,“信用”给我们提供了比过去更多的方便。记得我读中学时,要赊账就只能去家附近的小杂货店;上大学以后,也只能到附近的小吃店抵押学生证赊账喝酒。但是现在已经完全不同于以往了,只要手上握有一张信用卡,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可以赊账。虽然“信用时代”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但只要稍一不慎,就会让人瞬间负债累累。 当今也是一个“投资时代”。持续的低利率导致人们不满足于认真工作、认真赚钱的生活。为了攒钱人们开始利用手头资金进行投资,但是投资绝不是个简单的游戏,其中隐藏着种种风险。在未来的经济社会里,人们将面临更多的金融投资风险;在人人参与“投资”的时代,理财教育更显重要。 “理财教育”不是大家以为的“致富教育”,致富不能通过教育来完成。理财教育是帮助孩子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在国外,人们把“理财教育”视为“道德教育”或“人性教育”,他们认为的理财教育并不是单纯灌输知识,而是帮助孩子培养人生所需要的智慧和正确的价值观。 理财教育更是一门生活教育。金钱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父母既是理财教育唯一的老师,又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孩子会在生活中受到父母的“身教”。理财教育不能依赖知识的灌输和信息的传播,而是依靠父母的重视和耐心来完成的。 这本书通过“用钱可以做的五件事”——赚钱、攒钱、分享钱财、消费、借钱的灌输来为孩子树立正确的理财观与价值观。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我针对每个主题举出了生动的实例,希望能为父母教育子女做出示范。 最后,期待本书能成为帮助父母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的好教材。 书评(媒体评论) 不会理财就不会自理,不会自理就不会自立,而不会自立就无法长大成人,这或许是《决定孩子一生的理财教育》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孙云晓,教育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机遇永远属于早作准备的人,孩子未来的成功可能就从今日学习理财知识开始,《决定孩子一生的理财教育》也许正是一个不错的起点。 ——丁志国,理财专家,《理财教室》主讲人,吉林大学金融学教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