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爸爸尼赫鲁写给我的世界史(上中下)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印度)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印度国父尼赫鲁历时三年为独生女儿“制作”的礼物,一份比任何物质礼物都更珍贵的精神馈赠。1931年,印度国父尼赫鲁因为参与政治运动入狱。狱中的他想送给挚爱的女儿一件生日礼物,但监狱物质条件极度贫乏。于是,尼赫鲁历时三年,用196封饱含父爱和博爱之情的世界历史长篇家书,为女儿完整讲述了一部世界通史——这就是贾瓦哈拉尔·尼赫鲁著的《爸爸尼赫鲁写给我的世界史(上中下)》。

内容推荐

尼赫鲁既是书写历史的伟人,也是创造历史的伟人。在贾瓦哈拉尔·尼赫鲁著的《爸爸尼赫鲁写给我的世界史(上中下)》中,他站在寻常历史学家难以企及的高度,审视了罗马、波斯、印度、中国、阿拉伯、蒙古、美国、西欧、俄国等伟大文明的历史命运,评述了亚历山大、阿育王、成吉思汗、拿破仑、列宁、甘地、凯末尔等众多历史伟人的功过得失。

这是一部文明兴衰的交响乐。在广袤的大地上,很多古老的文明崛起、辉煌,然后又衰微了;另一些新的文明后来居上,给世界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或苦难。古往今来,人们反抗着世界的不公,争取经济的平等与政治的解放。人们的斗争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却仍然驱不散战争与奴役的阴霾。我们的世界将何去何从?

相较于尼赫鲁作为历史作家的博学和政治家的胸怀,他作为散文家的才华也毫不逊色。在尼赫鲁为女儿的讲述中,历史不是一连串枯燥的名字与时间,而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跌宕起伏、历历在目的往事。你应当感谢这本书的厚重,因为当你翻阅此书,就会希望尼赫鲁把精彩的历史故事一直讲下去。

目录

第一卷 文明的建立

 0 生日贺信

 1 新年礼物

 2 历史经验

 3 革命万岁

 4 亚洲与欧洲

 5 古老的文明与我们的继承

 6 古希腊人

 7 希腊城邦

 8 西亚的帝国

 9 古老传统的负担

 10 古代印度的村落共和制

 11 中国的一千年

 12 历史的呼唤

 13 财富去哪儿了?

 14 公元前6世纪和宗教

 15 波斯和希腊

 16 荣耀属于希腊

 17 一个著名的征服者,却又是一个自负的年轻人

 18 旃陀罗笈多·孔雀和《政事论》

 19 三个月啊!

 20 阿拉伯海

 21 一个假期和一个梦幻之旅

 22 人类的生存斗争史

 23 回顾

 24 众神的宠儿阿育王

 25 阿育王时代的世界

 26 秦和汉删

 27 罗马与迦太基之争

 28 从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

 29 南印度超过了北印度

 30 位于交界地区的贵霜帝国

 31 耶稣和基督教

 32 罗马帝国·

 33 罗马帝国的分裂和最后的幽灵

 34 世界国家的思想

 35 帕提亚王国和萨珊王朝

 36 南印度殖民地

 37 笈多王朝下的印度帝国主义

 38 来到印度的畈哒人

 39 印度对外国市场的控制

 40 国家与文明的盛衰沉浮

 41 中国的盛世唐朝

 42 朝鲜和日本

第二卷 中世纪的世界

 43 曷利沙·伐弹那与玄奘

 44 南印度出现了众多国王和战士,还有一位伟人

 45 中世纪的印度

 46 宏伟的吴哥窟和三佛齐

 47 罗马再次坠入黑暗

 48 伊斯兰教的到来

 49 阿拉伯人从西班牙到蒙古的征服

 50 巴格达和哈伦·拉希德

 51 北印度从曷利沙到马哈茂德

 52 欧洲国家已具雏形

 53 封建制度

 54 中国把游牧民族赶到了西方

 55 日本幕府时代的将军

 56 人类的征服

 57 公元后第一个千禧年的结束

 58 对亚洲和欧洲的再审视

 59 美洲的玛雅文明

 60 回到摩亨佐达罗

 61 科尔多瓦和格拉纳达

 62 十字军东征

 63 十字军东征时期的欧洲

 64 欧洲城市的兴起

 65 阿富汗人入侵印度

 66 德里的奴隶王

 67 成吉思汗震动了亚欧

 68 蒙古人主宰了世界

 69 伟大的旅行家马可·波罗

 70 罗马教会变得好斗了

 71 反抗独裁主义

 72 中世纪的结束

第三卷 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

 73 海路大发现

 74 蒙古帝国的瓦解

 75 印度着手解决难题

 76 南印度的王国

 77 维贾亚纳加尔

 78 马来西亚王国之满者伯夷和马六甲

 79 欧洲开始入侵东亚

 80 中国的和平繁荣时代

 81 日本闭关自守

 82 动乱中的欧洲

 83 文艺复兴

 84 新教教徒的反抗和农民战争

 85 16世纪和17世纪欧洲的独裁统治

 86 尼德兰为自由而战

 87 英国砍掉国王的脑袋

 88 巴布尔

 89 阿克巴

 90 印度莫卧儿帝国的衰落和灭亡

 91 锡克教教徒和马拉地人

 92 英国人在印度战胜了对手

 93 中国伟大的满族统治者

 94 中国皇帝给英国国王的信

 95 欧洲18世界的思想之战

 96 巨变前夕的欧洲

 97 大机器时代的到来

 98 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了

 99 美国挣脱了英国的统治

第四卷 激荡的19世纪

 100 巴士底监狱的陷落

 101 法国大革命

 102 革命和反革命

 103 政府的运作方式

 104 拿破仑

 105 拿破仑续

 106 世界形势概述

 107 世界大战前的一百年

 108 19世纪续

 109 印度的战争和暴动

 110 印度工匠被淘汰

 111 印度的农民、村庄和地主

 112 英国是如何统治印度的

 113 印度再次觉醒

 114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115 困境中的中国

 116 日本飞速发展

 117 日本打败俄罗斯

 118 中国成了共和国

 119 印度支那和东印度群岛

 120 又一个元旦

 121 菲律宾和美国

 122 三个大陆的交融之处

第五卷 民主主义的前进

 123 次回顾

 124 伊朗悠久的传统得以传承

 125 帝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在波斯

 126 1848年欧洲革命

 127 意大利成了一个统一而自由的国家

 128 德国的崛起

 129 几位著名作家

 130 达尔文以及科学的胜利

 131 民主的进步

 132 社会主义的到来

 133 卡尔·马克思以及工人组织的发展

 134 马克思主义

 135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

 136 英国成为世界的债权国

 137 美国内战

 138 美国的无形帝国

 139 爱尔兰与英国之间持续700年的冲突

 140 爱尔兰自治与爱尔兰新芬党

 141 英国占领埃及并保持对埃及的控制

 142 土耳其成为“欧洲病夫”

 143 沙皇统治的俄国

 144 失败的俄国1905年革命

第六卷 世界大战及战后

 145 一个时代的结束

 146 世界大战开始

 147 战争前夕的印度

 148 1914年至1918年世界大战

 149 世界大战的进程

 150 俄国沙皇独裁政府的灭亡

 151 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

 152 苏维埃最终赢得了胜利

 153 日本欺凌中国

 154 世界大战期间的印度

 155 新的欧洲地图

 156 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157 爱尔兰为成立共和国而斗争

 158 新土耳其从废墟中诞生

 159 穆斯塔法·凯末尔破除旧俗

 160 全印度追随着甘地

 161 20世纪20年代的印度

 162 印度的和平反抗

第七卷 亚洲的觉醒

 163 埃及,为自由而战

 164 英国控制之下的独立到底意味着什么?

 165 西亚重新回到世界政治舞台

 166 阿拉伯国家——叙利亚

 167 巴勒斯坦和外约旦

 168 沙特阿拉伯——告别中世纪,跃入现代社会

 169 伊拉克与空中轰炸的优势

 170 阿富汗与其他亚洲国家

 171 一场并未实现的革命

 172 偿还旧债的新办法

 173 货币的奇怪行为

 174 合作与对抗

 175 墨索里尼和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

 176 民主与独裁?

 177 中国革命与反革命运动

 178 日本公然挑战世界

 179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80 苏联的五年计划

 181 苏联的困境、失败与成功

 182 科学向前发展

 183 科学是把双刃剑?

第八卷 新的战争风云

 184 大萧条和世界危机

 185 引发危机的原因

 186 美英世界领导权之争

 187 美元、英镑与卢比

 188 资本主义世界未能齐心协力叫

 189 西班牙革命

 190 纳粹在德国的胜利

 191 裁军

 192 罗斯福总统走马上任,收拾残局

 193 议会的衰落

 194 对世界的最后审视

 195 战争的阴云

 196 最后一封信

致英迪拉

世界史年表

后记:1938年,新的疑云

译后记

试读章节

那时是个奇特而狂野的美人。法国诗人巴比耶(Barbier)曾把它比作一头狂野的动物,一匹骄傲而自由的母马,头高高扬起,皮毛闪闪发光;浪荡而美丽,丝毫不能容忍马鞍、马具和缰绳,不停地踩踏着大地,发出阵阵嘶鸣,使世界惊恐不已。而这匹骄傲的母马却愿意被这个来自科西嘉的年轻人驾驭,而且他也为它做出了非凡的成就。但是,他也驯服了它,使这个狂野而自由的动物失去了所有的野性和自由。他还剥削它,使它枯竭;最后,它将他甩了下来,自己也倒下了。

科西嘉人留着平头,

在获月艳阳下的法国真美啊!

这是一匹难以驯服、性格顽劣的母马,

既没有铁衔,也没有金色缰绳。

野母马动作粗野,却有着国王般的坏脾气,

骄傲地用蹄子撞击着古老的土地。

从来没有一双手曾经驾驭过它,

使它俯首帖耳。

它宽阔的肋部从未载过陌生人的马鞍和马具。

它所有的毛色闪闪发光。

美丽的流浪者,抬起眼眉,摆动臀部,

竖起腿弯,发出嘶叫,恐吓着人们。

拿破仑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是世界上少有的伟人之一,人们所称道的“神选之人”,一个大英雄,一个帮助人类从许多重负中解脱出来的人吗?或者,他只是位冒险家和破坏者,对欧洲和文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呢?也许这两种观点都夸大了事实,也许这两种观点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对的。我们大家都是善与恶、伟大与渺小的奇怪的混合体。他就是这样的一个混合体,但是,和我们大部分人不同的是,这个混合体是由非凡的特质构成的。他具备勇气、自信、想象力、惊人的力量和勃勃雄心。他是位伟大的将军,十分精通战争艺术,可以和伟大的古代将领亚历山大和成吉思汗媲美。但是,他又是个心胸狭窄、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支配他生活的动力不是追求理想,而是寻求个人的权力。他曾经说:“我的情人!权力就是我的情人!为了征服这位情人,我付出了太多的代价,所以我决不允许别人抢走她,或者与我分享她!”他虽然是法国大革命的产物,但是,他梦想着广阔的帝国,他一心想着亚历山大式的征服,甚至欧洲似乎对他来说太小了。东方深深地吸引着他,尤其是埃及和印度。他早在27岁、军旅生涯早期的时候就说过:“只有东方才有伟大的帝国和伟大的变革,有6亿人生活在那里。而欧洲只是一个鼹鼠丘而已。”

拿破仑·波拿巴于1769年出生于法国统治下的科西嘉岛。他具有法属科西嘉血统和意大利血统。他在法国的一所军校里接受教育。1793年,他在土伦(Toulon)赢得了他的第一次胜利。那里的有钱人因为害怕在革命政权之下失去他们的财产,实际上招来了英国人,并把法国海军的残部拱手交给了他们。这个大灾难,加上同时发生的其他灾难,给了年轻的共和国沉重的打击,于是,所有的可以征召的男人,甚至女人,都被征召入伍。拿破仑镇压了叛乱者,并巧妙地进攻土伦,打败了英国军队。他的幸运之星现在开始闪耀了,他24岁就当上了将军。然而,在几个月内,当罗伯斯庇尔被送上断头台的时候,他陷入了麻烦,因为人们怀疑他属于罗伯斯庇尔一派。可是,他只真正属于一个派别,而这个派别里只有一个成员——那就是拿破仑!接下来就是督政府时期,拿破仑证明了他绝不是雅各宾派的人,而是反革命的领袖,可以面不改色地射杀平民,这就是发生在1795年的著名的“一阵霰弹”事件,这些我在前一封信中已经告诉过你。那一天拿破仑伤害了共和国。而10年之后,他终结了法兰西共和国,成了法国的皇帝。

1796年,他成了法兰西共和国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他在意大利北部指挥的战役取得了非凡的胜利,震惊了整个欧洲。法国军队还怀有法国大革命的激情。但是,他们衣衫褴褛,既没有合适的衣服、鞋子,也没有食物和钱。他率领这支衣衫褴褛、腿脚酸痛的军队,越过了阿尔卑斯山脉。他向士兵们许诺,到达富饶的意大利平原后,就会有食物和各种好东西。另一方面,他向意大利人民许诺,给他们自由;他将把他们从压迫者手中解放出来。这是把革命口号与对抢劫掠夺的展望奇特地混合在一起了!他很聪明地利用了法国人和意大利人的情感,而他自己就有一部分的意大利血统,所以对意大利人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他不断取得胜利,他的威望也随之不断上升,声名远扬。他在自己的军队里,与普通士兵同呼吸,共命运。当战斗打响的时候,当军队遇到危险的时候,总能看到他的身影。对于立下战功的士兵,他立刻给予奖赏,哪怕是在战场上。对他的士兵来说,他就像一位父亲—一位十分年轻的父亲!士兵们充满柔情地称他为“小伍长”,常常以“你”来称呼他。那么这位20多岁的年轻将军成为法国士兵最爱戴的人,还有什么奇怪的吗?

拿破仑在意大利北部大获全胜,而且在那里击败了奥地利,终结了古老的威尼斯共和国,赢得了令人厌恶的、帝国主义的和平。然后,他以一位征服者、大英雄的身份回到了巴黎。他已经开始控制法国了。但是,也许他觉得夺取权力的时机还不成熟,于是他又带领一支军队去埃及征战。从青年时代起,他就感觉到东方在召唤他,而现在他可以回应东方的召唤了,对广阔帝国的梦想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他设法避开了地中海的英国舰队,到达了亚历山大港。

埃及那时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领土,但是,这个帝国已经衰败了,实际上,马穆鲁克以土耳其苏丹的名义在统治着它。革命和发明也许震撼了欧洲,但是马穆鲁克仍然是按照中世纪的方式生活着。据说,当拿破仑逼近埃及的时候,马穆鲁克的一名武士身着丝绸和波形花纹的铠甲,盛装骑行至法国军队的前面,向他们的领导者挑战,要与他单打独斗!这个可怜的人遭到了毫无骑士精神的法国士兵的子弹齐射。不久,拿破仑赢得了金字塔战役的胜利。他热衷于摆出戏剧性的姿态。他骑(P482-484)

序言

我不知道这些信将会在何时何地出版问世,或者它们是否会被出版,因为当今的印度是一个奇怪的国家,难以预测。但是,在我受到阻止之前,我抓住了机会,写下了这些文字。

对这一系列的历史信件,我需要表达我的歉意,并做一些解释。费神读完这本书的读者们,也许会发现它们。尤其重要的是,我恳请读者阅读最后一封信。在这个颠倒的世界里,也许从最后一封信开始读,也是挺好的。

我写给女儿的信在不断增加。对此,我本无计划,也绝没料到会有如此之多。大约6年前,我女儿10岁的时候,我给她写了几封信,是关于世界初期的一些简短描述。这些早期的信件后来出版成书,受到了热烈欢迎。因此继续写下去的想法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但是我的繁忙生活充斥了很多政治运动,信件的书写被一再搁浅。监狱生活给了我需要的机会,我也牢牢抓住了这个机会。

监狱生活的优点是清闲而且不受干扰。但缺点也是很明显的。监狱既不给犯人提供图书馆,也不提供参考书。在这种条件下,关于任何主题的写作,特别是历史,是草率鲁莽的。我收到了一些书,但都不能保留下来。这些书得到了又失去了。然而,12年前,我和我的同胞们一样,开始了监狱里的朝圣之旅,我养成了边阅读边做笔记的习惯。我的笔记本逐渐增多,在我写作之时,它们就成了我的救命稻草。当然,其他书籍对我的帮助也很大,其中帮助最明显的则是赫伯特·乔治·韦尔斯(H.G.Wells)的《世界史纲》(Outline of History)。但是,事实上,好的参考书非常匮乏,因此,我写作中的叙述有时轻描淡写,有时干脆就把某些特殊时期跳过了。

这些信都是私人性质的,亲情弥漫于字里行间,对我孤独的女儿而言,意义重大。我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些信,因为很难把信带出监狱。所以,我保留着这些信件,不让其他人触碰。

由于身体缺乏运动,我常常陷入自我反省,情绪变化也非常明显。我担心这些情绪变化在信中会非常明显地显现出来,而如何解决信中的情绪问题,则不是历史学家的目标。我不认为自己是一名历史学家。这些信只是一个不恰当的混合物,里面既有供年轻人阅读的非常初级的写作内容,也有对成年人的观点进行的讨论。里面重复的地方也非常多。其实,信中的瑕疵也不少,数不胜数。这些信只是由一根细线串起来的肤浅草图。某些事实和观点来自零散的书籍,因此也许一些错误就悄然而至了。我原打算请一位有能力的历史学家修订这些信件,但在我出狱的短暂时期里,我一直没有时间来安排这件事情。

在写信的过程中,我经常积极地表达我的观点。我坚持这些观点,但是,当我写信时,我对历史的看法逐渐发生了变化。如今,如果让我来重写这些信,我的书写的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或者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是,我不能撕掉我已写好的信件,我也无法重新开始。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1934年1月1日

后记

耗时一年有余、由我们五人通力协作翻译的《爸爸尼赫鲁写给我的世界史》一书很快就要出版了。在这里补上一份译后记,一来感谢孙匀、杨婷婷、梁爽、熊笛四位老师的鼎力参与,为此书的翻译工作付出了很多辛劳;还要感谢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妻子李天云,我整日整夜地翻译,无暇顾及家里,料理家务和照顾孩子的事情就落在了她一人肩上,她毫无怨言;更应该感谢的是出版社的编辑老师,在翻译过程中他们给予了大量的建议和鼓励,为整个翻译工作增添了强劲动力。最感内疚的是我自己,因为忙于此书的翻译,我几乎没有时间陪家人,未能尽到应尽的责任。不过,这确实是一本值得细细研读的好书,若能让读者朋友们受益,就算是我们辛苦翻译的最大回报了。

历史从来都不是客观公允的,尤其是世界历史;历史的书写者们都会不可避免地将自己的个人喜好、阶级利益以及民族情感融入其中,《爸爸尼赫鲁写给我的世界史》也是带着作者的个人情怀的。这部世界史书从印度这个第三世界国家的视角审视了整个人类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印度在古代历史上的辉煌以及在近现代历史上所受的屈辱,和中国极为相似;此书审视历史的视角,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中国看待世界历史的态度,因而非常接近中国读者的价值理念。

本书绝非一般的世界史书,它展现的不仅仅是尼赫鲁对世界历史的独特认识,更多体现的是一位伟大父亲,在面I临艰难险阻时所体现出的坚韧与乐观,以及对女儿在成长过程中的悉心呵护。身陷囹圄的尼赫鲁,克服了难以想象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困难,以书信的方式,为监狱之外、年纪尚幼的女儿梳理了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实现了爸爸对女儿的历史教育。言语之间满是厚重的父爱与责任,以及对苦难印度的深深爱恋,本书也因此带有了浓浓的温情。可以说,《爸爸尼赫鲁写给我的世界史》既是一本有别于西方话语的世界史,也是一本浸染了父爱、责任、爱国之情的心灵读物。

尼赫鲁是印度独立后的第一位总理,对世界格局和秩序曾产生过极为重要的影响;尼赫鲁学识渊博,在印度被尊称为“博学尼赫鲁”。要翻译这本尼赫鲁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撰写的皇皇巨著,其难度可想而知。而在译文中最大限度地呈现书中所饱含的诸多情感,让中文译本晓畅易懂,则是翻译过程中的最大难点。本书的翻译团队以高度的专业素养,凭借丰富的人文历史翻译经验,历时一年有余,最终完成了本书的翻译。

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得到了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谨表示衷心的感谢。

梁本彬

2016年1月

书评(媒体评论)

事实上,这本书是专门为我写的。但对全世界的年轻人而言,它是人类历史极好的介绍性读物。

——英迪拉·甘地(尼赫鲁的女儿、印度前总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2: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