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秋高听鹿鸣(温书迎考的礼物进德修业的信物文史哲趣的读物)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陈伟群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陈伟群著的《秋高听鹿鸣(温书迎考的礼物进德修业的信物文史哲趣的读物)》一书,不论标题、内容,处处见鹿,给了我们快鹿(乐)漫游的享受。让我们看到:鹿,温文尔雅的气质,仁瑞慈爱的品格,有秩竞争的风范,活泼旺盛的生命,千古传承的喻意,奉献人类的一生;让我们了解到:鹿与文化多样性保护,鹿与生态多样性保护,同样重要。进而促进欣赏、赞美、弘扬、学习、保护,达到寓教于“鹿”,借“鹿”育人的生动化社会教育效果。

内容推荐

陈伟群著的《秋高听鹿鸣(温书迎考的礼物进德修业的信物文史哲趣的读物)》是“鹿经”。这是中外第一本鹿的故事集。这是119篇说“鹿”和由“鹿”引发的故事和故事杂谈集。

人类与自然生态下的鹿,人类与文化生活中的鹿,息息相关,惜惜相辅,和谐共存,有着深厚历史积淀,有着丰富文化创意,有着许多感人的故事。作者以朴实的笔触、思辨的手法、跳跃的篇章、珍藏的实物,讲述和议论着这有传说、有历史、有时事、有生活、有文化、有哲理、有血肉、有灵魂的鹿。

目录

《石鼓文》上观鹿

国茸古风

包头,有鹿的地方

皇太极与侍从的射鹿争端

乐平泉卖鹿鞭

郯子鹿乳奉亲

神鹿迢迢入梦来

同仁堂的鹿茸故事

台湾工党主席郑昭明寻“鹿”探“源”

泉水边的小鹿

鹿捐爱心

“四角鹿”这个真没有!

尧帝和鹿仙女的洞房

鲁迅拜古树伏鹿

温情“鹿芝馆”

汉武帝造“鹿皮币”

鹿,要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表演啦

民俗:吃鹿头酒接五禄财神

叶剑英放弃高官厚禄

大将军蒙恬的鹿羊缘

三十二条有“鹿”字的成语比喻

远古的鹿,与自然适而繁衍

“斩蛇逐鹿”漂流峡谷

嗷嗷待“补”的鹿雕塑

鹿,最早的爱情信物

动画《九色鹿》的新闻与旧闻

上“京酱鹿肉丝”与压猪肉价

鹿造“尘”字

会鹿

鹿身有角的风神

寒食节溯源话“赐禄”

黄粱美梦瓷鹿枕

鹿衔草的得名

年画《麒麟送子》来历

有“鹿”字成语的出处与形成

舞马鹿

三亚《鹿回头》石雕欣赏

人偶剧《鹿回头》的精彩

鹿姓没列宋版《百家姓》

鹿院坪的散文

没有鹿就没有孔子出生

《野有死麕》的爱情

人间麇子国与道家净乐国

鹿赏鹿——和诗谢友赠诗

乌龙追獐获“乌龙”

毛主席选鹿茸麝香送礼

鹿湖园趣

左宗棠“访鹿友山中”

禄食——京“大八件”

雌鹿椅子的优雅

传递着科学开发利用鹿的导向

网鹿山古茶园

读《无心的鹿》

契丹人在嘉鹿山

“使鹿族群”

千年鹿奔河姆渡

春草鹿呦呦

春节贴“鹿”剪纸窗花

圣诞老人和驯鹿

“易”卦禄官之光

华佗五禽戏有鹿练筋

过年,鹿等动物递诉状

鹿让“大”从图到文字

人类吃的第一块烤肉是鹿肉

“猎鹿博弈”合作智慧

天涯共鸣鹿有声

古老的吊麂子

孔子闻韶不知麂味

于志学画驯鹿

中外白鹿传说(国外十则)

中外白鹿传说(中国十六则)

世界猎鹿目的地

“鹿行天下”李延声

古代鹿裘、皮弁和鹿革背子

毛主席的“鹿”操

收藏木刻鹿纹糕点印模

海子的鹿:愕着

“祭鹿”(六则)

观察驯鹿迁徙

百年商标“麒麟”

中日麒麟舞

原始传遗民间的鹿舞(九则)

纸背夹行麝墨香(七则)

名山藏麝友

寻麝采生香

鹿目田黄“亦吾庐”

天送麟儿

麋鹿角的密码

悠悠鹿皮鼓

民国老照片:全家福禄寿

白鹿原,白鹿原…

向博物馆租借鹿皮罩衫

四个部落争一只狍子

鹿鸣山《天问》

回归自然《麋鹿吟》

“麒麟童”周信芳

《许田射鹿》及其他

明孝陵的“银牌鹿”之迷

北美和加纳的“猎鹿节”

新中国师范生的鹿常识

公务员行测“狼鹿效应”

鹿台与观鹿台

麟儿,大器“玩”成

心头撞鹿的颤动

石器时代先民猎鹿方式猜想

鹿棋的非平衡竞技

鹿野苑感悟

纵鹿得仁

圆明园“十犬逐鹿”思辨

崭“鹿”头角的奥秘

四百年前的世界经典鹿雕

《双鹿》和那时代的老日记本

董纯才《动物漫话》怎说鹿?

仓颉造字“鹿”健在

引导众生的“骑鹿罗汉”

《失乐园》里的鹿诉说

从谐音字“鹿、陆、乐”说起

“鹿石”通灵

首次解开松江普照寺桥“十鹿九回头”碑的千年之谜

后记

试读章节

《石鼓文》上观鹿

十年前就听有“学书从篆书入手”的说法,最近和一位土生土长在北京的青年茶师品茶中,品赏了她习写篆书的临摹作品《石鼓文》(四鼓“吾車”),又得知她的老师也主张:学书起手式从秦石鼓文入手。穿越时空的这一耳闻目睹,让我这学书从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人手的人,回到家细细品读起《石鼓文》。

《石鼓文》是东周时期秦国人刻于石碣之上的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发现于唐初,石碣共有十枚(鼓),每枚刻有大篆四言诗一首,共十首,计七百一十八字。但是,北宋欧阳修录时存四百六十五字,明代范氏“天一阁”藏本仅四百六十二字。原石现藏故宫博物院石鼓馆。

《石鼓文》内容最早被认为是记叙周宣王出猎的场面,故又称“猎碣”。后续研究认为乃记载秦王游猎之叙事诗。

《石鼓文》上也有鹿与人类文明的这幅古代画卷的一些片断。

《石鼓文》这叙事诗言及的动物,是鹿类最多,而且“十鼓”中有5个“鼓”的诗中言及鹿。除了驾驭的马(含马车的马),最多的就是鹿类动物,而且鹿种很丰富。叙事诗中鹿有13个字(与“马”字出现的次数相同),麀(母鹿)3个字,鹿5个字,麋(麋鹿)1个字,豕+肩(豚鹿)2个字,馬+齊(马鹿)2个字,獸鹿(驼鹿)1个词,麀鹿(雌鹿为首领的未成年雌鹿、雄鹿、幼鹿采食中的鹿群)3个词。如果加上4个词组,那么鹿的出现频数要高于马,这还不包括囿(鹿苑)1个字。从《石鼓文》上观鹿,还有更精彩的。

在这样一幅鹿与人类文明的古代画卷中,都能观看到鹿的什么片断呢?

在《石鼓文》(三鼓“吴人”)中有诗句:“中囿孔庶,麀鹿速速。”这,让人心怀仁德。在眼前这个供作围猎鹿而乐的王苑,苑中草木茂盛,四野飞禽走兽,母鹿为首领的未成年雌鹿、雄鹿、幼鹿采食中的鹿群,那快速奔跑的活跃面貌,催发奋斗激情。“吴人”即虞(掌管山泽、苑囿、田猎的官员)专门在指定的围猎的地域,宣讲围猎鹿的规则:天子打猎不能把四面都包围起来,不捕杀怀胎的母兽及幼兽。《周易·屯》:“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石鼓文》三鼓“吴人”的诗文也表明最少在东周秦王就有规矩来避免“即鹿无虞”。成语“即鹿无虞”,原意就是进山打鹿,没有熟悉地形和鹿性的虞官帮助,那是白费气力。

在《石鼓文》(四鼓“吾車”)中有诗句:“麀鹿速速,君子之求。”……“麀鹿[走+朿]2,其來大次。吾敺其樸,其來[之+賣]2,射其『豕+肩]蜀。”诗道:母鹿为首领的未成年雌鹿、雄鹿、幼鹿采食中的鹿群,快速奔跑着……她们也许已经知道,坐在马车上的人已把她们纳入猎取的对象。当围猎开始驱赶鹿设伏,弓箭手们列队张弓待命,徒兵们驱赶鹿群,徒兵们与鹿群之间出现激烈抗争,鹿群中有的踟蹰不前有的或进或停;徒兵们便点火驱赶,见了火光,鹿群敏捷退避,从而被迫逼着向围猎圈行进。领头的母鹿更是担忧鹿群体的命运,渐走渐停地观察转机,而后边的群鹿已是神呆目膛、散乱无助。徒兵们从树丛中逐出一头豚鹿(体形中等,但较为粗壮,四肢较短,显得矮胖,臀部钝圆且较低,姿态像猪,因而得名),它体态像猪跑起路来十分沉重,当弓箭手们飞箭射去,这一只桀骜不驯、昼伏夜出、多单独活动的豚鹿倒地毙命了。这,让人牵挂鹿群命运的担心暂时放下了,看到了同猎不是滥杀。

在《石鼓文》(六鼓“天虹”)中有诗句:“或辣或走,[馬+齊]2马藨。”这,让人欣赏了和谐自然美丽景象。从天而降的野鸡,漂亮的羽毛犹如天上的彩虹绽放,落脚到地面有的走动有的立视,与一群食草的马鹿交融在一起。

在《石鼓文》(七鼓“鑾車”)中有诗句:“獸鹿如兕,台尔多贤。”中箭的驼鹿,像犀牛这么大的庞然大物,被献上作为祭品,请先贤们用享。这,让尊老敬贤之风扑面而来。

在《石鼓文》(九鼓“田車”)中有诗句:“宫車其寫,秀工寺射。麇豕孔庶,麀鹿雉兔。”围猎用上了特制的联接起来能筑构形成连墙体包围的车辆,车辆造成屏障似的墙垣,徒兵撤后了,弓箭手们集中站立在车上向围在一侧的猎物,搭箭齐射。猎获的麋鹿、野猪成片,也有母鹿、山雉和野兔。这,让人看到有谋有识齐心协作的力量。

《石鼓文》上观鹿的美学和哲学享受,可能是被许多人忽视了。人们可能更关注《石鼓文》的书法美学。当然,《石鼓文》为“刻石之祖”,与两周金文同代篆书刻石风格迥异,在大篆文字中最为成熟,独一无二,值得细细观摩和临摹。(P1-3)

序言

“秋高听鹿鸣”,出自易学签诗:“天门一挂榜,预定夺标人,马嘶芳草地,秋高听鹿鸣”,中签者无不心花怒放。后有门联“春暖观鱼跃,秋高听鹿鸣”。“秋高听鹿鸣”给人:生生不息的希望,欣欣向荣的吉象,百家争鸣的景致,泰然自得的境界。这就是鹿和鹿文化的魅力所在。不论你是生活在地球的东方还是西方,不论你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不论你是男士还是女士,不论你年龄大小,也不论你是否有信仰差异,我相信:你和我——我们,都会喜欢鹿,对鹿和鹿文化的了解,如饥似渴。

《秋高听鹿鸣》这本书,119篇说“鹿”和由“鹿”引发的故事和故事杂谈,不论标题、内容,处处见鹿,给了我们快鹿(乐)漫游的享受。让我们看到:鹿,温文尔雅的气质,仁瑞慈爱的品格,有秩竞争的风范,活泼旺盛的生命,千古传承的喻意,奉献人类的一生;让我们了解到:鹿与文化多样性保护,鹿与生态多样性保护,同样重要。进而促进欣赏、赞美、弘扬、学习、保护,达到寓教于“鹿”,借“鹿”育人的生动化社会教育效果。

它,是鹿文化遗产,也是人们追古抚今、进德修业、添趣增知的读物。

它,说古说今,说中说外,有艺有趣,有智有志,见事见人,见史见解。

它,有跨宗教的精神食粮。让我们读到:这鹿,是圣诞快乐的化身,佛陀慈善的化身,儒家仁德的化身,道法自然的化身……

它,有跨文化的哲学故事。让我们读到:猎鹿博弈、狼鹿效应、四个部落争一只狍子、无心的鹿、泉边小鹿、纵麑得仁……

它,有跨学科的史实思辨。让我们读到:仓颉造字“鹿”健在、《许田射鹿》及其他、明孝陵的“银牌鹿”之迷、皇太极与侍从的射鹿争端、圆明园“十犬逐鹿”思辨、鲁迅拜古树伏鹿、石器时代先民猎鹿方式猜想……

谁不渴鹿奔泉?

陈伟群

2017年7月1日

后记

20年,整整20年了!我出一本说“鹿”和由“鹿”引发的故事杂谈散文集的愿望、努力,终于实现了。中国林业出版社编辑读了我的书稿,认为有出书价值,我有点激动。《秋高听鹿鸣》从书的内容含盖看,是一本文、史、哲、趣的读物,具有新鲜可读性;从书的内容升华看,是“进德修业”的信物,具有指导、引导意义;从书名的吉语看,还是温书迎考(学子)的好礼物,捎去美好的祝福。这书从愿望、构想到完成,历时整整20年。

1997年,我花了一年的时间,一边工作,一边收藏有鹿信息的中外邮票和书籍,一边编辑了《呦呦鹿鸣》,今天看来应该算是资料册子。当时,请了《中国鹿类动物》作者之一、鹿类专家马逸清先生来到北京帮我看稿,他很中肯地同我说:“出书还不行。”我写信请中国科学院院士郑作新先生作序,他很严谨地回信表示:“虽然出席麋鹿保护活动,但对鹿缺少研究。”从此,我没再翻看过那本“资料册子”,但是,我很感激专家的中肯和严谨,他们以负责任的态度激励我前行!后来,我一边工作,一边收藏有鹿信息的中外邮票等大量“鹿”元素的老物件并研究,并筹备鹿文化博物馆,坚持至今20年。

2010年8月28~29日,由国家农业部所属的中国畜牧业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鹿业发展大会暨中国畜牧业协会鹿业分会成立大会,在内蒙古包头市隆重召开。我是作为业外人士(通过《中国鹿文化传播的探讨》论文入选)出席了会议。鹿业分会副会长林仁堂先生有关鹿文化发展的发言,让我感触到:是开启重新动笔的时候了。

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是我这119篇说“鹿”和由“鹿”引发的故事杂谈散文成稿的主要时间。也在一定范围交流和征求意见。

2010年随后的每年中国鹿业发展大会暨中国畜牧业协会鹿业分会的年会,我都有应征的鹿文化论文入选。

2015年,我被特聘为中国畜牧业协会鹿业分会鹿文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2017年出《秋高听鹿鸣》这本书,我也还有一个想法,就是把书作为已经筹备成熟的鹿文化博物馆项目(不论是从鹿博物馆、鹿文化创意园区、鹿的特色小镇发展,都具有文化教育和社会经济价值),与政府等方面对接的抛砖引玉。希望引起更多的关注、理解、支持和帮助。使项目早日落成。

本版只有文字没配图,是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的选定。谢谢理解和对文字给予指正。联系邮箱为2710002626@qq.com

在《秋高听鹿鸣》出书之际,对我收藏、研究鹿文化史料实物载体、筹办鹿文化博物馆和出版书籍等,给予支持、帮助的人们,我再次深表感谢。

当您拥有《秋高听鹿鸣》这本书后,请记住!第一时间扫码或加作者微信lujing20170701,昵称:鹿经,个性签名《秋高听鹿鸣》著作者。谢谢。

2017年7月1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6:4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