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吴忠史话/宁夏地方史话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胡建东
出版社 宁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吴忠史话》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方志办规划编修的《宁夏地方史话》丛书的一个分册,作者胡建东以历史事实为依据,采用大量的趣味性的故事,从吴忠的历史、文化、人物等方面,将吴忠自秦汉魏晋以来的历史沿革、文化底蕴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为宣传、打造宁夏品牌,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内容推荐

《吴忠史话》由胡建东主编。

吴忠市地处宁夏平原腹地,毗邻陕西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全市总面积2.07万平方公里,辖利通区、红寺堡区、青铜峡市、盐池县、同心县。总人口1.4317万。其中回族人口76.3万人,占总人口的53.10%,是全国回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地级市。

、吴忠,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秦置富平县历经2228年,汉设灵洲,唐太宗举行盛大少数民族会盟,唐肃宗登基称帝,西夏建都西平府,明筑吴忠堡,清设宁灵厅。1972年设立银南地区,1998年成立地级吴忠市。

今日吴忠,全力全面建设“开放吴忠、富裕吴忠、和谐吴忠、美丽吴忠、智慧吴忠”。吴忠市始终把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文脉延续作为一种历史责任和历史追求,正在把吴忠建设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融合、回族风情与城乡景观交相辉映的生态之城,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加美好的历史记忆。

秀美富饶的塞上江南、水韵之城、滨河回乡辉煌的发展画卷色彩斑斓,美丽的“吴忠梦”熠熠生辉。

目录

鸽子山石器文化遗址之谜

开发吴忠第一人:秦大将蒙恬

揭开富平县的历史地理谜团

卢芳的帝王之梦

“安定属国”:最早的民族自治试验区

羌族“天子”滇零和羌人大起义

名门望族傅氏的那些事

刁雍:再次开发吴忠的大功臣

“塞北江南”与宁夏吴忠

唐代灵州:宁夏吴忠的骄傲

唐时灵州群英荟萃

唐太宗“受降城”勒石酬百王

大唐弘化公主太阳山千古留佳话

太子李亨灵州登基称帝

唐室中兴名将郭子仪

奉天定难功臣韩游壤的其人其事

唐五代灵州四大家族豪门史

吴忠回族溯源

大诗人李益受降城吟诗赋回乐

李继迁潜据西平府

西夏儒学大家斡道冲的完美人生

任得敬的野心

郭守敬吴忠大兴水利益后人

庆藩宗陵的寂寞身后事

回族将领“金大人”

康熙大帝为何四次召见俞益谟

闲话吴忠

金积堡旧事

百年董府话沧桑

闻名遐迩的吴忠集市

孤本《宁灵厅志草》东瀛回归记

三军会聚同心城

解放军史上第一支回族武装力量

红色豫海回民自治县

毛泽民与盐池县第一个消费合作社

洪寿林智敦红军

斯诺在豫旺

毛主席两次接见金三寿

《王贵与李香香》从盐池走出

革命老区盐池的峥蝾岁月

吴忠之战

后记

试读章节

1993年至1996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以此项目与美国内华达山间研究所、加利福尼亚大学人类学系、犹他州沙漠地质局等开展了合作研究,为期4年,每年30~40天,并将研究地域扩大至腾格里沙漠和宁夏中北部广大地域。

1996年9月,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与美国内华达山间研究所、加利福尼亚大学人类学系、犹他州沙漠地质局等部门组成中美联合考古队,中方负责人许成,美方负责人埃尔斯顿,对鸽子山遗址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地考察,此后又进行了几次田野调查,获得了上千件石制品和动物化石。专家们经过考古、地质、环境等学科的综合研究,用碳-14测定后认为,这个遗址的年代在1.2万至1万年以前,是研究更新世至全新世转型期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变化的一处非常有价值的遗址。鸽子山遗址地层明确,器物种类繁多,形态较稳定,制作技术也显成熟,其中的细石器制品属于“真正的细石器”,代表本时期华北细石器的最高水平。中美考古学家共同撰写了《中国北方中石器的新年代》,发表于剑桥大学出版的《古物研究》杂志上,将其时间确定为“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一万年左右,被誉为“中石器时代”考古的一次重大收获。

鸽子山遗址文化面貌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大型打制石器与细石器共存,并在较短的时期实现了形态的转化;二是无论哪种石器,都表现出较成熟的制作技术。

鸽子山石器数量较多,分为普通石制品(即打制石制品)和细石制品,考古人员先后采集了两千余件标本,其中普通石制品占绝大多数。普通石制品以人工石片和各式刮削器为大宗,其文化内涵与水洞沟相比存在明显的个性特征。

水洞沟石器的原料绝大多数为就近取材,多为硅质白云岩和少量粗石英岩,而鸽子山石_器原料却来自数十公里之外,主要为各色细石英岩和细泥岩。以加工方法而论。鸽子山石器较水洞沟石器更为多样化,特别是一些双面打制的尖状器形体较大(长多在70毫米以上),且比水洞沟尖状器更加规范对称,个别的已具有梃(连接安装柄的部位)。这些石器中的盘状刮器和龟背状刮器,与同时代的虎头粱盘状刮器有某些相似之处。但数量远不及虎头梁那么多。盘状刮器在中亚地区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器物,其外形与鸽子山的盘状刮器很相像。

鸽子山发现的细石器用料、质地都很纯细,以玛瑙、燧石和蛋白石为主,也有水晶(纯石英),这些细石器的加工方法较为先进,间接、软锤及压剥法普遍使用,通过指垫法技术产生剥痕清晰规整的石片、石核比较多见。石核多采用从四周向中心剥片,形成圆锥形、楔形或船底形石核,色彩艳丽,外形美观,这些石制品从加工方法到成品形制都可代表本时期华北细石器的最高水平。

1997年至1998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与美国犹他州沙漠地质局、兰州大学等单位共同进行了贺兰山地理环境与考古联合调查。经过中外生态环境专家及考古学者实地调查,取得地质标本经物理测定,并结合考古材料对比论证后,基本认定贺兰山西侧的巴丹吉林、腾格里以及乌兰布和沙漠大约形成于1.5万年前后。

因为自然环境的改变,古人类的生产工具、石器文化类型随之发生明显变化。例如从大型打制石器为主,转变为细小工具(细石器)为主。在沙漠形成和扩大过程中,又逐渐产生了磨制石器,鸽子山遗址出土了较多的打磨石器。考古发现表明,由于生态环境变化影响了古人类生活生产方式,也使古人类生存行为随之发生明显变化。这种趋势性变化在中国北方范围内贺兰山一带出现较早。

沙漠的形成和扩大还使贺兰山两侧的生物圈内涵发生较大变化,人类难以捕捉到体形较大的动物,猎取的动物资源失去了保障。单纯的狩猎已经不能够为古人类提供足够食物,在这样的情况下,生活在贺兰山一带山地、沙漠边缘的古人类开始采集、加工植物及其种子。成熟的磨制石器逐渐成为人们得心应手的工具。

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鸽子山遗址是我国迄今发现为数不多的有确切年代的晚更新世末段的人类文化遗址。

考古人员用碳-14测定,一万多年前,鸽子山地区拥有充足的水、资源,为古人类提供了较为理想的生存场所。鸽子山石器具有华北地区旧石器晚期的“小石器”传统,器形及加工方法多种多样。鸽子山石器遗址的全貌上反映出它与中亚、西亚的一些遗址文化内涵相互渗透,显示出鸽子山在史前早期中西文化中的过渡作用,为探索远古人类的文化传播、人类迁徙提供了有用的证据。更为重要的是,鸽子山遗址发生发展年代正处在考古界十分注目的“中石器时代”。特别是“中国的中石器时代”。

2004年10月,在“纪念裴文中先生百年诞辰暨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75周年国际古人类学术研讨会”上,王惠民提出“贺兰山一带古人类一万年前已经开始采集、加工植物及其种子,远古人类的这一行为给以后农业的产生打下了技术基础。同时,这一研究还表明,由于这一时段区域环境变化,迫使古人类生活原料逐步由比较单一的状况向动植物多种资源化发展”的学术观点,引起专家们的关注。

P4-6

序言

中共吴忠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永清

历史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撑,是一个城市的魅力源泉,是一个城市的深层次根基,是更内在、更持久、更具渗透性的因素。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的深度与厚度、品位与形象。吴忠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聚居地区,是宁夏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引黄灌溉区。

吴忠历史渊源流长,公元前2.5万年左右,先民就在这里劳动、生息。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在吴忠境内设富平县,西晋时迁至陕西怀德(今富平县),这是宁夏北部设置最早的县。646年(贞观二十年)九月十五日,唐太宗李世民在吴忠境内召见突厥、回纥、铁勒等部族,被各少数民族尊推为“天可汗”.这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大的民族团结盛会之一。756年七月十二日,唐肃宗李亨在这块土地上登基称帝,随后指挥天下兵马平定了“安史之乱”。历史上的吴忠素有“水旱码头”“天下大集”等美誉,是名副其实的“塞上江南”。1953年至1958年设立河东回族自治区、吴忠回族自治州,辖吴忠、金积、灵武、同心、盐池。1972年2月国务院批准设立银南地区.1998年5月撤销银南地区和县级吴忠市,设立地级吴忠市,现辖利通区、红寺堡区、青铜峡市、盐池县、同心县。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历届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开拓创新,务实苦干,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2013年,吴忠市在自治区效能目标管理考核中名列五市之首。当前,全市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恒心和毅力,推动“开放吴忠、富裕吴忠、和谐吴忠、美丽吴忠、智慧吴忠”宏伟建设。美丽的“吴忠梦”,这幅气势磅礴的大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一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托其综合竞争力,而城市形象与历史文化有机结合,则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经营城市、策划城市、推介城市成为一种必要。一个有魅力的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布局就是骨架,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是血肉,而历史文化内涵则是灵魂所在。因此让城市形象鲜活起来,寻找历史的脉络并将其融入到每个细微之处,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强大助推器。

吴忠市在近年来的建设中,围绕着“历史文化”展开的话题不断被人提及,从青铜古镇、黄河楼,到中华黄河坛、黄河文化园的规划建设,从以富平园、开元大道命名的公园、道路,到回乡风情的人文旅游,一种保护利用历史文化的意识已深入人心。

吴忠回乡文化积淀深厚,农业文明和黄河文明独具特色。吴忠更是宁夏重要的军事重地和著名的塞北江南,历代人才辈出,许多仁人志士在这块热土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吴忠史话》担当起了传承文明、播撒文化种子的使命,作为一本普及型的通俗读物,其图文并茂、编排合理,记述了吴忠地方历史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

《吴忠史话》一书的出版,使我们可以从中寻找出以历史文化为切入点的自我身份确认的历程。同时,历史文化是地域民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科学的态度归结、整理并研究这些历史文化,对增强全市民众的历史认同感、精神归属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提高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大力提升历史文化软势力,必将全面推动吴忠文化的崛起、精神的崛起、经济的崛起。

对话历史,推动发展,《吴忠史话》一书就是要我们以史为鉴。明导兴业,要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赋予城市文化灵韵,把吴忠建设成为团结和谐的回族之乡、便民惠民的智慧之城、美丽宜居的生态之都、激情创业的活力之市。

在市地方志办公室的辛勤努力下,《吴忠史话》即将付梓,撰文志贺。

2014年6月

后记

大家期盼已久的吴忠地情书、《宁夏地方史话丛书》——《吴忠史话》,经过艰辛的创作和多次的审改,今天散发着诱人的油墨芬芳与读者见面了,这一图书的出版是吴忠地方历史文化工作的一项大事,通俗引人的《吴忠史话》必将成为地方历史优秀读本。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努力实现自治区党代会提出的“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努力建设文明宁夏”宏伟目标,自治区启动了《宁夏地方史话丛书》编纂出版工作。《吴忠史话》作为丛书中的重要一卷,我们高度重视,在自治区动员大会后,立即启动了史话的编修工作。

史话的编写是我们从事地方志工作以来的第一次,如何精准定位并高水平地完成史话编写出版,我们把篇目的拟定放在首位。一部史话,篇目是纲,起着重要的引领和记述范围要求的作用。我们首先对吴忠市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做了梳理,初步拟出了45篇,并以八字对仗的文字形式拟出了篇目。经过征求各方意见和反复审改后,报送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审定,成为最早按要求上报的史话篇目之一。

按照确定的篇目,我们迅即制定撰写提纲,在短时间内抢出了30万字的初稿。按照二稿要磨的成书规律,我们一边核对资料一边进行文字修改。书稿十易其稿,最终修订为最为大众接受的新式体裁,从题目上就抓住了读者的眼球,引起其一睹为快的兴趣。我们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搜集照片和地图约三百幅,形成送审稿,报自治区志办和市领导及相关部门进行审核。

《吴忠史话》依据翔实的文字和图片资料,采取灵活的形式,通过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的语言,记述了吴忠地方历史发展进程。它是宣传吴忠的重要载体,为增进人们对家乡了解,提升文明水平,增强热爱家乡、奉献家乡的意识,在吴忠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文化支撑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填补了吴忠地方史话的空白。

《吴忠史话》的编写出版,是多重力量和多方支持重视的结果。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志编委会主任赵永清数次审核,提出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还在百忙中为本书作序,真切地体现了市领导对地方志工作的支持和厚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杨志文通篇审读了书稿,提出了重要的修改意见。市政协副主席、伊协会长马骞及宗教、伊协等部门细致认真地审核,用专业、认真和辛劳保证了史话的质量。杨森翔先生应邀细审了全书,张涛、张树彬、黎锦宝、任国泰参与初稿编写,胡建东总纂统稿。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邱新荣,专门针对篇目的修订不下六稿,通篇审改了史话的文字稿。自治区志办还组织专家召开了评审会,并批复同意出版。宁夏人民出版社姚小云老师以专业和学识,对本书多次校审,提高了《吴忠史话》的文字质量。此外,在编写中参考了一些著作、资料等,得到了一些单位和个人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感谢。

《吴忠史话》是值得一读和收藏的,但由于我们学识有限,错漏难免,肯请读者批评指正。

2014年6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