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籍文学馆》将主
要收录当代名家
和一批不那么著名,但颇具实力的作家的长篇小说、
中短篇小说集和
散文集等。
蒋亚林编著的《送你一束玫瑰花/中国书籍文学馆》为其中一册,是现代都市欲望的镜像,对历史过往的回眸,对当代知识分子命运的解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送你一束玫瑰花/中国书籍文学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蒋亚林 |
出版社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书籍文学馆》将主 要收录当代名家 和一批不那么著名,但颇具实力的作家的长篇小说、 中短篇小说集和 散文集等。 蒋亚林编著的《送你一束玫瑰花/中国书籍文学馆》为其中一册,是现代都市欲望的镜像,对历史过往的回眸,对当代知识分子命运的解读。 内容推荐 《送你一束玫瑰花》共辑入20篇小说,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现代都市欲望镜像,演绎金钱的重压,爱的歧义,权力的魔障,生命过程的艰涩;二是对历史过往的回眸,带你步入遥远的乡场、河边、古镇,于生活的底部,拣拾人性中最零碎的部件,构铸具有现代意义的童话;三是对当代知识分子命运的解读,一些在沉沦却又命定般不甘沉沦到底的文化人,他们在当今社会受到的冷落,排斥,挤压,甚至打击,精神成为孤岛,一次次被浊浪吞没,却又不时从飞沫中挺出。 《送你一束玫瑰花》由蒋亚林编著。 目录 二月的少年 送你一束玫瑰花 真想杀了他 钢琴之殇 白鸽 任红曾经爱过的几个男人 最后一个离开肯德基店的老人 秋风叙述 乡村的围剿 青烟 奶奶讲的故事 遥远的青山 都是为了你,宝贝! 校园 南下列车 飘逝的红纱巾 非常杀戮 白光情结 捕捉 试读章节 二月的少年 少年王小民十二岁那年,在镇上中心小学读四年级。二月的一天,班主任薛老师走进教室,身后跟着一个女孩。目光顺着,抿着嘴,头微微低着,肩上斜斜地挎一只黄帆布大书包。这种书包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挺流行挺时髦,好些宣传画上红卫兵小将腰间挎的都是它,它是革命的象征,毛主席的好战士的标志,让人有点眼红羡慕。教室里本来乱哄哄的,这时立刻静下,静得没有一点声音,几十道目光刷地聚向前面。薛老师向大家介绍,她叫夏小敏,是随她父母工作调动从外地转来的,从今以后,就是你们的同学了。薛老师讲完,同学们并没有噼里啪啦鼓掌欢迎,几十双眼睛仍然睁得大大的,一动不动盯着夏小敏。 夏小敏被安排跟张得贵坐。张得贵是班上一号调皮大王,上课做小动作,讲话。一次课上得好好的,从他抽屉里“呱呱呱”蹦出一只青蛙,一直蹦到讲台上,弄得半节课没法上。王小民一向觉得张得贵是个坏孩子,平时不大跟他玩,心里甚至有点看不起他,但此刻却对他有点羡慕。 王小民不知道为什么,自从夏小敏转到班上后,无论课上课下,总经常往她座位上看。王小民坐在第二组中间,跟夏小敏斜斜地只隔着两张桌,课上,王小民只要稍微一歪头就看到她了。夏小敏穿一件红灯芯绒褂子。关于“灯芯绒”的知识,王小民正是从夏小敏进人班上以后才慢慢开始形成的。王小民搞不清那灯芯绒是紫红、水红、银红,还是橘红,但反正是一种最好的红,而且越看越好看,好像这世上最美最艳的颜色就数它了。夏小敏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语文课上,薛老师总爱喊她读课文。夏小敏往起一站,大大方方,一点儿不紧张,读书的声音不高不低,不紧不慢,像广播一样好听,每当这时,王小民总是双手捧书,两眼紧盯课文,一字不落地追随着夏小敏阅读的步伐。王小民在班上是好孩子,各门功课一向优秀,可最近以来,课上却经常注意力不集中,回答老师提问,驴唇不对马嘴。一次上算术课,王小民暗暗用指甲在手面上掐了一道深印,严正警告自己:不许往夏小敏那边看!不许!不许!可不知不觉间,两眼又转了过去,目光落在了夏小敏的辫子上。夏小敏两根辫子长长的,被红红的灯芯绒褂一衬,显得很黑,很亮;夏小敏低头写字时,辫子不时微晃一下,有时还左右滑动。王小民正看得发呆,算术老师叫他名字了,他恍恍惚惚站起,却发现同学们都奇怪地望着他,接着哈哈大笑。王小民愣怔了半天才搞清,老师喊的是夏小敏,根本不是他。王小民脸呼地一下红了,红到耳根,红到脖子,一直红到衣领,甚至袖子,真恨不得地上裂开一道缝,一头钻进去! 夏小敏的出现,使王小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王小民的家在离小镇不远的一个叫月塘的村子里。以前放学回家,王小民总与张家庄的几个同学结伴走,绕上好远好远的路,原因很简单,人多热闹好玩。剩下一个人,就抓一根棍子在手,沿途“叭!叭!叭!”敲打路边的杨柳或刺槐,嘴里还数数:一,二,三,四,五……可如今,王小民不再绕着道儿陪张家庄的同学一起走了,即使他们喊他玩“八路捉鬼子”也不干。他这回家的一路上的杨柳与刺槐也不再遭受棍棒的敲打了,因为他的手中不再握有那调皮的像小马鞭一样的玩意儿。你看他,挺着胸,两手捏成小拳,脚步“喳!喳!喳!”要不是摞着许多布丁,由他哥哥淘汰下来,背带略微长一些的旧书包一颠一颠磕打着屁股,完全就是一个雄赳赳气昂昂的八路军小战士!他脸蛋微泛红光,一双晶晶亮亮的眸子闪着云霞,迎面而来的行人车辆全看不到。不必说,此刻王小民脑子里满是夏小敏。他觉得夏小敏就在身边,她看着他呢,她对他含着笑呢。王小民只觉得立在一片云端,在飞,在飘,周围尽是阳光!鲜花!风!班上所有的同学都在朝他鼓掌!他做了全校的少先队大队长,“六一”儿童节,他领着全班同学向鲜艳的少先队红旗敬礼!他成了小英雄雨来,把鬼子引入八路的包围圈,然后身子一跃,挺漂亮地一头扎进大河!不,他是龙梅和玉荣,为保护公社羊群与暴风雪英勇搏斗…… 王小民这么想着,不知不觉走进一片桃林。 王小民没有想到,就这条自己每天来来回回走上好几趟的路上,竞有一片桃林!好大好大的一片桃林呀!桃花原来有两种颜色,粉白,淡红,都很好看。桃花都很性急,桃树的叶子还没有长出,那紫紫的,米粒大小的花骨朵儿就在那乌油油变软发绿的桃枝上挤满了。王小民吧嗒吧嗒眨着眼,只觉得这满世界都是新的,亮的,美丽的。王小民使劲嗅了嗅鼻子,发现空气毛绒绒的,湿扑扑的,满是香味! 王小民往前走着走着停下了。 松松的、黑黑的、正在冒油的地上,一只小蚂蚁很费劲地拖着一粒白白的东西(那一定是什么好吃的,相当于糖呀肉包子呀之类)在往前爬。王小民从未发觉,蚂蚁原来也很可爱,运起财物来很滑稽很卖力。王小民对着蚂蚁发了一会呆,捡起一块瓦片,用尖尖的角在地上写—— 夏小敏夏小敏夏小敏 夏小敏夏小敏夏小敏 夏小敏夏小敏……P1-3 序言 “中国书籍文学馆”,这听上去像一个场所,在我的想象中,这个场所向所有爱书、爱文学的人开放,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人们都可以在这里无所顾忌地读书——“文革”时有一论断叫做“读书无用论”,说的是,上学读书皆于人生无益,有那工夫不如做工种地闹革命,这当然是坑死人的谬论。但说到读文学书,我也是主张“读书无用”的,读一本小说、一本诗,肯定是无法经世致用,若先存了一个要有用的心思,那不如不读,免得耽误了自己工夫,还把人家好好的小说、诗给读歪了。怀无用之心,方能读出文学之真趣,文学并不应许任何可以落实的利益,它所能予人的,不过是此心的宽敞、丰富。 实则,“中国书籍文学馆”并非一个场所,它是一套中国当代文学、当代小说的大型丛书。按照规划,这套丛书将主要收录当代名家和一批不那么著名,但颇具实力的作家的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和散文集等。“中国书籍文学馆”收入这批名家和实力作家的作品,就好比一座厅堂架起四梁八柱,这套丛书因此有了规模气象。 现在要说的是“中国书籍文学馆”这批实力派作家,这些人我大多熟悉,有的还是多年朋友。从前他们是各不相干的人,现在,“中国书籍文学馆”把他们放在一起,看到这个名单我忽然觉得,放在一起是有道理的,而且这道理中也显出了编者的眼光和见识。 当代文学,特别是纯文学的传播生态,大抵集中在两端:一端是赫赫有名的名家,十几人而已;另一端则是“新锐”青年。评论界和媒体对这两端都有热情,很舍得言辞和篇幅。而两端之间就颇为寂寞,一批作家不青年了,离庞然大物也还有距离,他们写了很多年,还在继续写下去,处在最难将息的文学中年,他们未能充分地进入公众视野。 但此中确有高手。如果一个作家在青年时期未能引起注意,那么原因大抵有这么几条: 一、他确实没有才华。 二、他的才华需要较长时间凝聚成形,他真正重要的作品尚待写出。 三、他的才华还没有被充分领会。 四、他的运气不佳,或者,由于种种原因,他的写作生涯不够专注不够持续,以至于我们未能看见他、记住他。 也许还能列出几条,仅就这几条而言,除了第一条令人无话可说之外,其他三条都使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对这些作家深怀期待。实际上,中国当代文学的丰富性、可能性和创造契机,相当程度上就沉着地蕴藏在这些作家的笔下。 这里的每一位作者都是值得关注、值得期待的。“中国书籍文学馆”收录展示这样一批作家,正体现了这套丛书的特色——它可能真的构成一个场所,在这个场所中,我们不仅鉴赏当代文学中那些最为引人注目的成果,而且,我们还怀着发现的惊喜,去寻访当代文学中那相对安静的区域,那里或许是曲径幽处,或许是别有洞天,或许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书评(媒体评论) “中国书籍文学馆”并非一个场所,它是一套中国当代文学、当代小说的大型丛书。这里的每一位作者都是值得关注、值得期待的。所以“中国书籍文学馆”又真正构成了一个场所,在这个场所中,我们不仅能鉴赏当代文学中那些最为引人注目的成果,更能怀着发现的惊喜,去寻访当代文学中那相对安静的区域,那里或许是曲径幽处,或许是别有洞天,或许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李敬泽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