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敦基主编的这本《永康手艺人口述史》记录了二十多位手艺人的亲身经历,娓娓道来,真切感人。这部书不仅记录了永康手艺人的日常生活和学艺过程,还反映了他们吃苦耐劳、敢闯敢试、永不放弃、讲求诚信的可贵精神;不仅讲述了永康民间手工艺行业的发展历史,还揭示了浙江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因子;不仅是研究永康民间工艺的宝贵史料,也是解读浙江现象、感悟浙江精神的良好素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永康手艺人口述史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卢敦基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卢敦基主编的这本《永康手艺人口述史》记录了二十多位手艺人的亲身经历,娓娓道来,真切感人。这部书不仅记录了永康手艺人的日常生活和学艺过程,还反映了他们吃苦耐劳、敢闯敢试、永不放弃、讲求诚信的可贵精神;不仅讲述了永康民间手工艺行业的发展历史,还揭示了浙江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因子;不仅是研究永康民间工艺的宝贵史料,也是解读浙江现象、感悟浙江精神的良好素材。 内容推荐 历史有太多断裂的链环,有太多湮没的本相。假如今天忽然得到一部千百年前普通人的叙述,而且配以图像,甚至辅以录像,不要说是历史学家,就是外行人也会诧为奇宝、惊为至珍,而为之大喜过望、欣喜若狂。 《永康手艺人口述史》不就是属于此类型的一部著作?它从二十多位亲历亲为的手艺老人中来,访谈者既经摄影,又复摄像,且一字字负责任地将其言谈转化为现代汉语文字,尽量少地润色加工后结集付梓。 《永康手艺人口述史》由卢敦基主编。 目录 序 前言 做篾:胡丽川 铸锅:胡经郎 做锅炉:胡徐昂 胡子钧 打躐:吕响阳 打躐:陈天赐 打躐:胡茂汉 打躐:章世昌 打铜:蒋招汉 打铜:蒋昌明 打铁:金长溪 钉秤:胡岩华 胡茂秋 箍桶:胡振华 白铁:胡振水 打金打银:胡永清 打小铁:施彦福 小铁、做木:胡维梦 做木:徐志祥 泥水:胡振龙 箍桶:胡振友 凿花:施锦春 做漆:吕剑侠 交椅:胡旭初 打石头、染布等杂艺:许德龙 串蓑衣:胡绍雄 胡松华 镶牙:赵飞云 腌火腿:楼正道 李加尧 访谈手记 后记 试读章节 川:向生产队里讨工钱是要发票的,或者是收款收据。我多次地写白纸条。那时候,生产队里白纸条可以做账。经常是我去收钱,写一张收条,生产队的出纳一看,几个字没错,钞票立刻给我了。 我拿了钱以后,要交给厂里,我印象中厂里是给我一张收款收据的。那张收据我就自己放起来,实际上也没多少用处了。因为我已经有白纸条给过生产队了,他们不会要我换收据的。 我记得许多次还是这样,去拿钞票的时候,一大阵的社员围在那里的。那时,没事干的时候,晚饭后也就都围着闲聊了。 那时候的生产队还有一个特点,每天夜里都要大家聚在一起,讨论明天做什么,甚至哪几个人去干啥的分工都在头天夜里分好。所以夜里很热闹,我去过的金华、武义,以及我们自己永康都是这样的。所以那年我考上大学的消息,那天夜里百凡和我讲,说我考上大学了,刷一下子,我们中山村的许多社员聚集点都停止了明天做什么的安排,先讲我这件事。 我是亲身经历过的,而且金华人还有一个做法是叫做记工分。记工员将各位社员当天的点点滴滴都记下来,比如某人今天做了一天,而且一担尿担出去,一担稻秆担回来,一点什么农具带出去用过,等等。每一项几厘或者零点几工分,都要统计出来,记上去。 基:我们这里好像没这么复杂的吧? 川:我们这里确实没这么复杂,但我在金华见到过,就是这么细的。这种情况,和各个生产队自己的规定有关系的,并不是到处统一的。而且金华的记工分场面是经常要吵架的。我印象中有一个十八九岁的知识青年,夜里记工分时和生产队长争吵起来,被生产队长骂得狗血喷头:“你知识青年到这里来,就是要接受我们贫下中农再教育!”那种气氛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至少给我一个印象:队长很看不起知识青年。确实,那时候的知识青年在农村里也是很卑微的。 那个知识青年是金华城里人,本来是要下放到外地去的,因为这里有个外公之类的亲戚,就下放到这里来了。 基:那时候是很简单的:你到这里来,把工分挣去了,你还不会做。这种想法当时也是很正常的。 川:有些农家是实在付不起,就只好欠工资了。我那时候也会去讨的,一直坐在他家。 武义人供做篾老师时,农家头还有一个习惯。因为做篾要用到白藤,那时已经主要是塑料藤了。他们自己去买是怕麻烦的,就叫我们带去,钞票算给我们。塑料藤是那么大大的一捆,往往有好几斤重的。我们有时带一两斤去。早上,叫那户人家的主人称一下多少重,比方说一斤二两。到傍晚做完以后,剩下的塑料藤再叫他们自己称一下还有多少。这样,用掉了多少重量就给我们多少钱。那时候的交易很奇怪的,我们买来时是多少钱一斤,卖给农家头也就是那个价,根本不会考虑要卖贵一点,而且大家也都接受这样一个信念,不在这塑料藤上赚一点钱。然后,在做好生活,吃好晚饭,要离开之前,绝大多数农家都是算好账,工钱多少,加上塑料藤多少,总共多少钞票,就当场付给我们了。 但是也有个别村庄,是年年都要欠钞票的,也都知道那个村庄没钞票,但又很需要做篾。也就是说,随便哪户农家,每年都要做一两工或者好几工的。 想想我们自己家里,三年五年不用供做篾老师,哪有那么多生活要做呢?而那地方年年这样做,年年欠工钱,但最后是都拿来的。前面所说的欠6.66元钱没有收来,就是这个村。但那是特殊现象。 1979年2月份我回家之后,是不是再去过那个地方,我也忘记了。再后来,想想也就算了。我都去读大学了,这么一点钱还去讨,没意思。而时间久了,他们也可能已经忘记。现在30多年过去,那个主人很可能去世了,他那时候就已经四五十岁,身体也是不大好的。 基:你们去做生活的时候,与那些农民交谈的内容除了和生活有关的,就没有其他话了? 川:有的。做熟悉以后,他们会把自己的儿子不听话、女儿要找个什么对象等等之类的话都跟我们讲。也会问我们的情况,家里几个人,父母做什么的,等等。而我们一般也会很坦率地告诉他们。这样大家就都接近了。 此外,夜里在那里嬉嬉,那时候是点煤油灯的,也都是用他们的,我们从来也没有说去买一点煤油还给他们。总的来说,农村那些人还是非常好客的。 基:关键是客人少。 川:当时还是民风淳朴的时节。 基:而且当时比较封闭,来的客人很少。现在是环境变化,交通方便,骗子也多。那时候,第一。不可能有骗子,来个把人真的是很难得的,一年到头,村里从上海来的也就一个人。那时我都记得有一个人到我们中山来买生姜,从上海来的,住在我父亲的房间。买了几担生姜运回去,已经是很大的生意了。 川:现在回想当年我在武义那里,人们那么欣赏我、称赞我,说这个孩子很不错。甚至某户农家有个女儿,也有那种向往的意思。但是,宏观地看,像我们做篾的人,上马正经在那里娶个老婆又极少极少。至于平时,有些后生与当地女孩亲密接触的也有,但是最后都不行。 基:关键在哪里呢? 川:我现在还想不出来为什么会那样。 P89-90 序言 浙江历史悠久,人文渊薮,许多地方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多样的文化遗产。永康是浙江历史上著名的“百工之乡”,宋代开始永康的铜矿就得到大规模开采,并留下了“五金工匠走四方,府府县县不离康"的美誉;元代,永康的铜锁被列为贡品;明清时,永康的手工艺更为繁荣,能工巧匠已遍布全国。改革开放以来,永康已发展成为中国著名的“五金之都”,多种产品产量居全国乃至全球之冠。可以说,悠久的工匠文化和手工艺传统是永康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传统手工劳动已逐渐被机器化标准化生产所取代,永康的民间手工技艺也面临着乏人问津、无人传承的“断代”危险。这些民间手工技艺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演变,凝’聚了劳动人民代代相传的智慧和汗水,体现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是一种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遗失必将留下永久的空白和历史的遗憾。 作为社会科学工作者,出于职业的责任和对家乡的挚爱,卢敦基等同志历时数载、不辞辛劳,对有代表性的永康手工艺人进行了采访,整理了他们真实的集体记忆,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永康手艺人口述史》记录了二十多位手艺人的亲身经历,娓娓道来,真切感人。这部书不仅记录了永康手艺人的日常生活和学艺过程,还反映了他们吃苦耐劳、敢闯敢试、永不放弃、讲求诚信的可贵精神;不仅讲述了永康民间手工艺行业的发展历史,还揭示了浙江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因子;不仅是研究永康民间工艺的宝贵史料,也是解读浙江现象、感悟浙江精神的良好素材。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这一行动中,抢救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挖掘乡土文化内涵,深入研究浙江现象背后的文化因子和精神因素,为实现经济和文化的共同繁荣发展,免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贡献力量。 是为序。 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 浙江省人民政府代省长 后记 在这次访谈和整理的过程中,有一个问题时时纠结着我们:是着重于展示手艺人苦难然而又有一丝光亮的曲折生活历程、突出他们生活中的跌宕起伏,还是将焦点放到他们身后的大背景,为社会生活史的撰述者们提供靠得住的些许史料?犹豫再三,终于将选择落在了后者。于是,可读性向真实性让步,愉悦感向真实感让步。所以我们以方言采访,在转化成文本时也尽量地保留方言的语序、语气等原始风貌。同时,我们将所有的录音、录像资料存档,并视情况拟通过适当途径向公众开放,以便复按。人各有能,事不并济,张衡的两句话说的就是这种境况吧。至于关注手艺人、向往手艺人生活,是我少年时的期待和梦想。这在本书前言中已经点出,此处无须再饶舌了。只是以口述历史的方式来记录永康手艺人的生活,当然是等到我成为一名社会科学工作者之后,尤其是知悉了还有“口述历史”这一门新学科以后。 在做这项工作的不短的期间,我向与此有关系及没关系的领导、同事和熟人报告过此事。不夸张地说,一百人中有九十九人充分肯定了她的价值。浙江省浙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将其立为2009年重大课题(立项号:09JWZZ02),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将其立为2009年度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立项号:09JDLS002Z)。感谢他们的有力支持! 担负这项任务的团队可谓天造地设:中共永康市委宣传部的朱世道部长主持了启动仪式,为本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舆论支持,并给予了相当的经费支持。胡丽川身为记者,更为可贵的是手艺人出身,篾匠手艺炉火纯青,在家乡上下三处享有盛名,与我又从小是朋友,当我花了几天时间让他叙述自己的手艺生涯后,他马上明白了本项目的内容与要求,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尤为奇特的是,这期间他还经历了一场恶疾的打击,并奇迹般地痊愈,尔后开始工作,完成访谈及其相关工作。他的儿子胡肇沧虽还在高中读书,也深刻领会了此项工作的意义,总是陪伴父亲四出采访,负责做好录音、录像、摄影等在他父亲看来属于高科技的部分工作。永康市文化馆的书记吕美丽女士,曾负责全方位的市内“非遗”普查,推出了一系列保护措施,此次不少线索来自她的“锦囊”。作为本项目的第一责任人,认真劳作之余,我只有让自己充满对他们的感谢之情。好在我们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要感谢的还有一长串名单:永康市领导部门的丁月中、施瑞瑛先生为本项目穿针引线;《永康日报》专门刊发了启动仪式的报道;永康的卢璐女士将此口述的整理稿全部录入了电脑;金华的吴晓棠先生对本书照片予以修饰、编辑;同乡友人陈官忠、徐小飞先生,以自己的亲身历验指出了前言初稿中的种种疏漏;本院的王一胜先生为前言的修改提出了富有专业眼光的良好建议;本院的吴寒女士为本书的修改和出版准备花费了不少精力;省国土资源厅的楼小东先生慨然为本书题签。更有省社科联的党组书记陈荣先生,从头至尾关心着本项目的进程并给予充分关切。当然,接受访谈的二十多位永康手艺人是最需要感谢的,但我将他们一体视为本项目的共同参与者,所以在此不再一一罗列。 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李强,应笔者要求撰写了本书的序言,体现了省领导对浙江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深切关怀,也使本书增色良多。特此致谢!我们只有在此激励下,奋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尽己之微薄力。是为记。 2012年12月20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