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那条时光流转的小巷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刘墉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爱,就注定了一生的漂泊

飞机起飞了两个多钟头,心里始终不踏实,觉得好像遗忘了什么,看见有乘客拿出一卷长长的东西,才想起为纽约朋友裱好的画,竟然留在了台北。

便再也无法安稳,躺在椅子上,思前想后地怨自己粗心,为什么行前连卧室也没多看一眼,好大一卷画就放在床上啊!想着想着,竟有一种叫飞机回头的冲动,浑身冒出汗来,思绪是更乱了。

其实一卷画算什么呢?朋友并非急着要,隔不多久又会回台,再拿也不迟,就算真急,常有人来往台美之间,托带一下,或用快递邮寄也成啊!但是,就莫名地有一种失落感,或不只因那卷画,而是失落了一种感觉。

从台北登车,这失落感便浓浓地罩着。行李多,一辆车不够,还另外租了一部,且找来两个学生帮着提,免得伤到自己已经困扰多时的坐骨神经。看着一包包的行李,有小而死沉的书箱,长而厚重的宣纸,装了洪瑞麟油画和自己册页的皮箱,一件件运进去,又提起满是摄影镜头和文件的手提箱,没想到还是遗忘了东西。

什么叫做遗忘呢?两地都是家,如同由这栋房子提些东西到另一栋房子,又从另一户取些回这一户。都是自己的东西,不曾短少过半样,又何所谓失落?遗忘?

居然行李一年比一年多,想想真傻,像是自己找事忙的小孩子,就那么点东西,却忙不迭地搬过来搬过去,或许在他们的心中,生活就是不断地转移、不断地改变吧!

当然跟初回台的几年比,我这行李的内容是大不相同了。以前总是以衣服为主,穿来穿去就那几套,渐渐想通了,何不在两地各置几件,一地穿一地的,不必运来运去;从前回台,少不得带美国的洗发精、咖啡、罐头,以飨亲友,突然间岛内的商店全铺满舶来品,这些沉重的东西便也免了。

取而代之的,是自己的写生册、收藏品和图书,像是今年在黄山、苏州、杭州的写生,少说也有七八册,原想只挑些精品到纽约,却一件也舍不下。书摊上订的《资治通鉴》全套,店里买的《米兰?昆德拉》、《李可染专辑》、《两千年大趋势》,甚至自己写专栏的许多杂志,都舍不得不带。

算算这番回纽约,再长也待不过四个月,能看得了几本《资治通鉴》?翻得了几册写生稿?放得了多少幻灯片?欣赏得了几幅收藏?便又要整装返国,却无法制止自己不把那沉重的东西,一件件地往箱里塞。

据说有些人在精神沮丧时,会不断地吃零嘴儿,或不停地买东西,用外来的增加,充实空虚的内在,难道我这行前的狂乱,也是源于心灵的失落?

不是说过这样的话吗:“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其实东半球有东半球的云,西半球有西半球的彩,又何须带来带去?!”

但毕竟还是无法如此豁达,也便总是拖云带彩地来来去去。

所以羡慕那些迁徙的候鸟,振振翼,什么也不带,顶多只是哀唳几声,便扬长而去。待北国春暖,又振振翼,再哀唳几声,飞上归途。

归途?征途?我已经弄不清了!如同每次归台与返美之间,到底何者是来?何者是往?也早已变得模糊。或许在鸿雁的心底也是如此吧!只是南来北往地,竟失去了自己的故乡!

真爱王鼎钧先生的那句话:“故乡是什么?所有故乡都是从异乡演变而来,故乡是祖先流浪的最后一点。”

多么凄怆,又多么豁达啊!只是凄怆之后的豁达,会不会竟是无情?!但若那无情,是能在无处用情、无所用情、用情于无,岂非近于“无用之用”的境界?!

至少,我相信候鸟们是没有这样境界的,所以它们的故乡,不是北国,就是南乡!当它们留在北方的时候,南边是故乡;当它们到南边,北方又成为祖先流浪的最后一站。

我也没有这番无所用情的境界,正因此而东西漂泊,且带着许多有形的包袱、无形的心情!

曾见一个孩子,站在机场的活动履带上说:“我没有走,是它在走!”

也曾听一位定期来往于台港,两地都有家的老人说:“我没有觉得自己在旅行,旅行的是这个世界。”

这使我想起张大千先生在世时,有一次到他家,看见亲友、弟子、访客、家仆,一群又一群的人,在四周穿梭,老人端坐其间,居然有敬亭山之姿。

于是那忙乱,就都与他无关了。老人似乎说:这里许多人,都因我而动,也因我而生活,我如果自己乱了方寸,甚或是对此多用些心情,对彼少几分关照,只怕反要产生不平,于是什么都这样来这样去吧!我自有我在,也自有我不在!

这不也是动静之间的另一种感悟吗?令人想起前赤壁赋中“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苏轼不也在动乱须臾的人生中,为自己找到一分“安心”的哲理吗?

但我还是接近于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便因此被这世间的俗相所牵引,而难得安宁。

看到街上奔驰的车子,我会为孩子们担心;看见空气污染的城市,我会为人们伤怀;甚至看到一大群孩子从校门里冲出来时,也会为他们茫茫的未来感到忧心。而当我走进灿烂光华布满各色鲜花的花展时,竟为那插在瓶里的花朵神伤。因为我在每一朵盛放如娇羞少女般的花朵下,看到了她被切断的茎,正淌着鲜血。

而在台北放洗澡水时,我竟然听见纽约幼女的哭声。

这便是不能忘情,却又牵情太多、涉世太深的痛苦吧!多情的人,若能不涉世,便无所牵挂。只是无所牵挂的人,又如何称得上多情?

临行,一个初识的女孩写下首诗送我,我说以后再看吧!马上就要登机了,不论我看了之后有牵挂,或你让我看了之后有所牵挂,对我这个已经牵挂太多的人来说,都不好!

只是那不见、不看、不读,何尝不是一种牵挂?!

猛然想起,有一次在地铁车站,看见一个衣衫褴褛,躺在墙角的浪人,大声对每个走过眼前的人喊着:“你们爱自己的家,你们睡在家里面!我爱这个世界,我睡在世界的每个地方。你们都是我的家人,我爱你们!”

也便忆起前两年带老母回北京,盘桓两周,疲惫地坐在返台飞机上,我说:“回家了!好高兴!”又改口讲:“台北是家吗?还是停几周飞美时,可以说是回家?但是再想想,在纽约也待不多久,又要返台了!如此说来,哪里是家?”

“哪里有爱、哪里有牵挂、放不下,就是家!”

“世界充满了美,让我牵挂;充满了爱,让我放不下!”我说:“台北是家,纽约是家,北京是家,巴黎是家,甚至小小的奈良也是家!”

爱,就注定了一生的漂泊!

P2-9

目录

辑一 梦里不知身是客

 爱,就注定了一生的漂泊

 在梦中飞翔

 半生中夜长开眼

 半睡半醒之间

 着意过今春

 此生无悔

 今生无憾

 遗忘多年的最爱

 墓园箫声

 手提袋老人

 老顽童的烟灰缸

辑二 拍拍、吹吹、摇摇

 父亲的浴缸

 父亲的画面

 馓子

 爸爸做的

 母亲的矛盾

 我的第一次婚礼

 拍拍、吹吹、摇摇

 爹地的小女儿

 年夜饭

辑三 跑回故乡的小巷

 那条时光流转的小巷

 如果图画像一本日记

 梦回小楼

 模糊的窗花

 跑回故乡的小巷

 枕中天地宽

辑四 四季的声音

 蝉蛹之死

 庭院深深深几许

 四季的声音

 壁虎

 暮冬园事

 老农玄想

 香闲

辑五 笔·墨·砚·雪

 笔情

 墨情

 纸情

 砚情

 雪的千种风情

 风之雪

序言

触动人们心弦,绽放无限光明

——刘墉其人其文

据2002年台湾金石堂连锁书店统计,刘墉是16年来台湾最畅销的作家之一。从《萤窗小语》造成轰动开始,到近期《不要累死你的爱》,二十几年间长踞畅销作家宝座。而所著之五十余种书,不仅在台湾影响了数百万读者,在大陆也掳获了上千万读者的心。刘墉作品,学院派特别分为:报告文学、学术散文、短篇小说、励志处世文、幽默小品、抒情散文,综合6种类型,是独创属于刘墉自己的“墉体散文”。

刘墉的名字大家耳熟能详,但是在一个个富含哲思、撼动人心的故事背后,刘墉也有自己的故事。9岁那年,父亲的骤逝在刘墉心中留下深深的遗憾,母亲在六张犁的山头上,坐在地上踢腿哭喊,又用头去撞坟墓……然而,伤痛总会过去,日子还是要继续。母亲一手拉扯刘墉长大,却在刘墉13岁那年,家中失火,头发烧焦的他和母亲双双逃离现场,所有家当皆成灰烬,幸存的只有父亲的一方云龙砚台。有两年多的时间,他和母亲在废墟中筑草房而居……

在那时候,母亲就是他的一切,他的天。15岁时,刘墉开始习画,自此开启了他优雅浪漫的美学历程。24岁那年,他主持“中视”益智节目“分秒必争”,并开始创作《萤窗小语》,其后又担任“中视”主播,以专题制作、言词犀利见长。他所制作主持的节目获“金钟奖”,他也被《综合电视周刊》读者票选为最受欢迎的电视记者。刘墉旋即结束5年的记者生涯,专心绘画,足迹踏遍海内外,并开始致力于传播思想种子。

父亲早逝,与寡母相依为命,塑造了刘墉敏感细腻的个性——嗜爱中国古典诗词,爱艺术、爱美,加上6年的记者训练,陶冶出他浪漫而不滥情,简约又亲切的文字,引领读者用心去看人生、看世界。

在努力写作的期间,刘墉仍不忘情于绘画。从小就爱画画的他,16岁获得“全省学生美展教育厅长奖”,19岁以第一志愿进入“师大美术系”,获系展“第一名教育部长奖”,23岁即应“国立历史博物馆”之邀参加当代名家画展,25岁应邀免审参加全台美展,29岁由“新闻局”及“历史博物馆”联合推荐赴美讲学,31岁便成为纽约圣约翰大学的专任驻校艺术家。并曾担任丹维尔美术馆驻馆艺术家、全美水墨画协会国际展主审,并应邀在世界各地举行画展30余次。细心的读者都可以在刘墉著作中看到其绘画的天赋。他的画作,在岛内及美国、日本、德国等重要美术馆均有收藏。

刘墉的作品大致上可以40岁作为分界点。在育有一子17年后,又喜获爱女,这时候的刘墉更深入了生活,也更能触及平凡生活中的喜乐。在此之前,他的作品比较抽象,许多小说带有虚幻诡异的色彩。除了写报告文学、短篇小说、励志散文之外,又花了许多心力于绘画理论及当代大师的研究,完成《刘墉山水写生画法》、《黄君璧白云堂绘画论》、《林玉山画论画法》等著作,而一部《唐诗句典》更花费了他十余年的时间才竣工。刘墉后期作品,更洞察世情,了解人性,而且一次呈现许多相关的故事,再交给读者自己去思索,追寻利己又利群的人生理想。

“段落分明,由浅近生活处谈起,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生活,说自己的道理”是刘墉的写作原则;而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的生活感想,后来都成为写作题材,述说的都是人情共有的故事及社会的基本缺点。当选过最受欢迎的记者,刘墉深知如何把读者带入设定情境;但刘墉也希望读者和作者一起成长,他提到“要拿刀拿枪也要拿玫瑰”,希望借由读者对他的信任,养成阅读的习惯,进而欣赏他深刻严肃的作品,因此任何年龄层的读者都不应被忽视。

1997年,刘墉辞去了14年的圣约翰大学教职,应台湾广电基金会的邀请,撰写《中国文明精神》脚本,穿梭于海峡两岸,又在台北成立“水云斋青少年免费谘商中心”。除了出书捐版税外,他更制作画卡义卖,为台南德兰启智中心、伊甸残障福利基金会等弱势团体募款。他爱孩子,不只爱自己的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属于这个世界,立于天地间。”所以,这几年来,他更将爱心远布大陆,陆续在四川、贵州等地建立希望小9,迄今已达21所。刘墉说自己爱做梦,但梦不是虚幻,而是在现实生活中努力,完成梦中的理想,他显然以行动为他的“梦”做了注脚。

本书精选刘墉各个时期的“私房书”,书中的故事主角都是他,只是或以小说或以散文形式呈现,是最贴近自身的私密心情。在书里,读者会发现刘墉的身影,从童年的记忆萌芽,追寻逝去的时光,发现爱的源头。忽而喃喃诉说胸中的澎湃情感,忽而带着激励奋斗的思绪;甚至只是一个莳花弄草,爱花赏鸟的人士,也自有他如陶渊明般的田园情怀,由大自然的感悟,礼赞生命,尊重一切众生。当然,他个人的抒怀,除了触动每个人心中那根弦外,更有大千世界的感念。读者可以从这些故事中,看见刘墉一颗浪漫易感、绽放出无限光明的柔软的心。

——编者

内容推荐

《那条时光流转的小巷》是一部唯美的散文集,精选了作者各个时期的私房书,或以小说或以散文的形式,呈现了作者的私密心情。书中不仅有众多触动读者心弦的片段,也有更具启发意义的关于世界的感念和看法。本书描绘了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和既熟悉又惊奇的事件,而读者可从这些故事中,对作者刘墉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编辑推荐

影响数代青年,华人世界首席励志大师刘墉经典代表作!

《那条时光流转的小巷》精选刘墉各个时期的“私房书”,书中的故事主角都是他,只是或以小说或以散文形式呈现,是最贴近自身的私密心情。在书里,读者会发现刘墉的身影,从童年的记忆萌芽,追寻逝去的时光,发现爱的源头。作者刘墉没有用多么华丽的辞藻、多么美妙的修辞,用最朴实平淡的言语讲述了最真、最实、最饱满的人生经历,读完此书,有种父亲诉说自己过往的真诚与亲切,值得一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3:3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