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猎采集团队
人类在原始狩猎与采集的旧石器时代就广泛地以团队形态开展活动。狩猎者和食物采集者通常成群地自发结合成“团队”,应对自然灾害和大型动物袭击等不可预测的事件,成员大约20人至50人。
原始人的狩猎和采集团队还比较初级。以团队为主要形态的社会组织的实质是协作,家庭和部落都是相互协作的团队;人们为了生存这个共同目标而进行艰苦奋斗;在团队的集体活动中,自然涌现出体力和智力优于常人的团队核心人物。
■农耕文明团队
随着人类文明从狩猎采集发展到农耕阶段,劳动生产率有了很大提高,劳动协作的团队缩小到以家庭为单位。
每个家庭,基本上可以独立开展农业生产活动并存在和发展。家庭有着权威的团队领导——家长;有着明确的分工,多数情况下每位家庭成员会承担多种任务;成员之间很自然地协作;团队目标很明确,尽可能多地获得收成,以便在缴纳赋税后可以过上较为丰裕的生活。
在农耕文明的中早期阶段,就已经孕育出了需要一定程度分工合作的手工业。我国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社会就已经分化出了“工”这个特殊阶层,主要是为统治阶级服务。复杂而精美的青铜器、贵族们出行和征战用的车辆,都需要一定规模的团队共同协作。战国晚期的秦国,建立了组织程度和专业化水平相当高的手工业体系,用以支持其持续数十年的统一战争。大规模的兵器制造,需要分工协作的团队来实现目标。
关于三千年前我国手工业的组织体制及有关工艺,经典文献《周礼》“冬官·考工记”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述。
农耕文明中农业耕作和手工业团队模式持续了数千年,直到近代工业文明出现之后,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工业文明团队
肇始于工业革命的近现代工业,规模和技术水平都有了质的飞跃,使得个体匠人生产模式在绝大多数领域遭到了无情淘汰。制造业机械化催生了组织体系的工厂制,复杂工序和批量化生产,要求一定数量的工人按照工作逻辑组成班组,并以班组为单位进行绩效考核。一个班组就是一个团队,具有共同的绩效目标,成员之间互相协作,由班组长负责领导和管理。
二十世纪早期,福特公司率先掀起了以制造业自动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流水生产线使得大规模生产成为制造业的主导生产组织方式,每条流水线都是一个互相协作的团队。
自20世纪70年代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萌生以“劳动者知识化”“生产智能化”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再次孕育生产组织方式变革,团队组织形态变得越来越重要。
■现代管理团队
尽管人类以团队形态开展活动的历史悠久,但从现代管理学意义上对团队进行理论化,并将其运用于组织管理实践中,却是近半个世纪的事情。从20世纪60年代起,为了适应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并提高管理效率,宝洁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商用机器公司(IBM)、波音公司等一批美国公司开始管理模式探索。
宝洁公司在1960年代最早开始团队管理实践,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宝洁公司甚至把团队工作的组织管理模式视为其商业秘密,采取各种措施加以保护。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紧随其后,探索和制订了一系列团队管理方案,在公司内部大范围推动团队管理模式,极大地提升了竞争力。IBM公司为了开发360系统,组织了一个“特别任务工作组”,成员来自于不同部门,不同技能的人互相协作,成功地完成了360系统开发目标。波音公司在其客机研制过程中,组建了由生产、计划、质量、加工、工程设计、信息系统等职能部门人员组成的团队,极大地缩短了研制周期、降低了研制成本。
随后的20~30年里,很多世界一流的大公司都开始学习和实践团队管理:20世纪80年代,在所有重要的汽车公司中得以普及,成功协调和完成了一些特别复杂的汽车开发项目。美国约有80%的公司在不同程度地实施团队管理。
P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