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图解楞严经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释见明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楞严经》与《法华经》《华严经》《金刚经》等并尊为“经中之王”,是佛教正法的代表,也是禅宗必修经典,素来有“自从一读《椤严》后,不看人音糟粕书”等赞誉,它以佛陀弟子阿难与摩登伽女堕入情网即将破戒为开篇,含慑了诸多深奥的佛法义理和修持法门,自古以来,被公认为是一部“佛法百科全书”,更是一部指导人们发现自心、修证成佛的修炼手册,彰显了佛法的大智慧。

一千多年以来,《椤严经》在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中都备受推崇,广泛流通,并得到各国历朝历代皇室的鼎力支持。本书以流通最广的近代圆瑛大师的《楞严经讲义》为蓝本,综合各家的注疏和讲解,精编成一篇篇通俗易懂的短文;同时,以60个系统结构表和严谨流程图,200幅精美绘图和佛像,用全新图解手法综合创意,使古老佛经焕发新鲜活力。

内容推荐

《楞严经》与《法华经》《华严经》《金刚经》等并尊为“经中之王”,有“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等赞誉。它是一部“佛法百科全书”,更是一部指导人们修证的系统修炼手册。它还是佛教正法的代表,被历代高僧大德誉为统摄佛教经论的教海指南和禅宗正眼,很久以来就有“《楞严》兴,正法兴,《楞严》灭,正法灭”的悬记。

由于《楞严经》文字古奥、义理深邃,许多有心要精研《楞严经》的读者都不免要兴望洋之叹。为此,我们另辟蹊径出版了这本书。

本书共分为五章,分别讲述了《楞严经》的方方面面,包括本经的地位、历史、争议、经题和译者等内容,其中以圆瑛大师的《楞严经讲义》为蓝本,综合各家的的注疏和讲解,精编成一篇篇通俗易懂的短文,同时,以60个系统结构表和严谨流程图,200幅精美绘图和佛像,用全新图解手法综合创意,使古老佛经焕发新鲜活力。

目录

《楞严经》中的二十五圣悟道法门

《楞严经》与释迦牟尼佛会

编者序:最绚烂的佛经

本书阅读导航

第一章 佛法正印:走进《楞严经》的世界

  1.经中之王:成佛作祖之正印

  2.《楞严经》的来历:“拜经台”和“血渍经”的故事

  3.诸宗共尊之经:圆摄八宗的《楞严经》

  4.《楞严经》的注疏:唐代以来过百家

  5.开慧的楞严:依《楞严经》而悟道的高僧

  6.士大夫与《楞严》:以苏轼兄弟为例

  7.《楞严经》的地位:佛教历代祖师的推崇

  8.真伪之争:《楞严经》真伪决断论

  9.真修实证:《楞严经》的持诵和修习的方法

  10.经题释义:体现全书精华的二十个字

  11.本经译题:房融宰相在译经时担任什么职务

  12.《楞严经》的结构:惟则禅师对经宗分的五分法

第二章 见道分:《楞严经》的本心论

 第一节 明心见性:七处征心,八还辨见

  1.楞严法会上的圣众:阿罗汉和菩萨的区别

  2.本经缘起:摩登伽女和阿难的欲海情天

  3.阿难悔悟:世尊审问阿难出家的最初发心

  4.七处征心破妄:我们的心到底在哪儿

  5.两种根本:众生不能脱离轮回和成佛的根本原因

  6.认贼为子:“我思故我在”对吗

  7.六识虚妄,真心不妄:妄心和真心的区别

  8.十番显见:拨落见尘明见性

  9.两种妄见:别业妄见与同分妄见

 第二节 四科七大:相妄性真,本然周遍

  1.什么是四科: 会通四科,即性常住

  2.五阴虚妄:五阴本如来藏性

  3.六入虚妄:会六入即如来藏性

  4.十二处虚妄:色尘生眼见,还是眼根生色相

  5.十八界虚妄:见闻、觉知的功能是怎么产生的

  6.七大本真:圆彰七大,即性周遍

  7.赞佛偈:阿难尊者的悲心大愿

 第三节《楞严经》对宇宙起源和生命真相的揭示

  1.三细六粗:宇宙的诞生和生命的起源

  2.三种相续:中阴身投胎的现象

  3.销矿为金,不复为矿:成佛后会不会再变成有漏众生

  4.五大圆融:五大为何不会互相陵灭

  5.三藏一心:佛对实相的详尽开示

  6.无明之因:富楼那最为彻底穷源的一问

  7.真妄双绝:直斥耽着戏论,正劝勤修无漏

第三章 修道分:首楞严大定的修持原理

 第一节 圆通门:佛法修持的入手处

  1.舍妄趣真:初发菩提心时应遵循的两个原则

  2.不以生灭心来求佛果:初发菩提心应遵守的第一个原则

  3.解结从根:初发菩提心应遵守的第二个原则

  4.妄尽还源:人为什么会有眼睛、鼻子等六根

  5.解一亡六:六根互用的神奇实例

  6.误疑断灭:击钟引梦验证闻性不断灭

  7.迷悟同源:让众生轮回或涅都在于六根

  8.解结之方:打结与解结的比喻

 第二节 修持方法:二十五圣最初入手的圆通法门

  1.二十五种圆通:六尘、六根、六识和七大的修持法门

  2.声尘色尘:优波尼沙陀修不净观而悟道

  3.香尘味尘:香严童子因闻香气而悟道

  4.触尘法尘:跋陀婆罗因为洗澡而悟道

  5.眼根鼻根:周利特迦尊者观察呼吸而悟道

  6.舌身意三根:毕陵伽婆蹉尊者因毒刺伤足而悟道

  7.眼识耳识:普贤菩萨的耳识圆通法门

  8.鼻识舌识:观鼻端白的修持法门

  9.身识意识:优波离尊者的戒律成就法门

  10.火大地大:持地菩萨自平心地而悟道

  11.月光水大:月光童子修水观三昧而悟道

  12.风大空大:虚空藏菩萨观察空大而悟道

  13.弥勒菩萨:识心圆明,入圆成实

  14.大势至菩萨:净土宗念佛法门的最佳开示

  15.观世音菩萨:耳根法门精微的修证程序

  16.耳根圆通起用: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

  17.圆通比较:文殊菩萨选中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

 第三节 持戒和持咒:摄心修定的清净明诲

  1.三无漏学: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2.四重决定清净明诲:断淫,断杀,断盗,断妄语

  3.设立楞严道场:坐道场修定慧的次第

  4.咒中之王:修习楞严咒带来广大殊胜的功德利益

第四章 证道分:修证圣位的次第

  1.两种颠倒:无明熏真如成染法

  2.十二类生:因妄想而有的众生轮回世界

  3.三种渐次:菩萨为顿悟所作的准备

  4.五十七圣位:由三种渐次进修而安立的圣位

第五章 助道分:七趣因果与五阴魔相

 第一节 三界:七趣众生升堕的因果

  1.三界七趣:为何一真法界会出现六道轮回

  2.临终升坠:人死后会投生到六道中的哪一道

  3.十习因:人间恶业所感召的地狱果报

  4.鬼趣的因果:地狱余业所感召的饿鬼道果报

  5.畜生趣的因果:偿还宿债而感召的畜生果报

  6.人趣的因果:佛法对人的心理的透视

  7.仙趣的因果:人类的妄念与十种神仙

  8.天趣的因果:三界之内最殊胜最尊贵的地方

  9.阿修罗趣:修正定以除尽杀、盗、淫三妄惑

 第二节 五阴魔相:端正发心,防治魔障

  1.五十重阴境:修行证果前会发生的现象

  2.色阴区宇:色阴禅境中的十种魔事

  3.受阴区宇:受阴禅境中的十种魔事

  4.想阴区宇:想阴禅境中的十种魔事

  5.行阴区宇:行阴禅境中的十种心魔

  6.识阴区宇:唯识境界中所发生的十种偏差

附录:《大佛顶首楞严经》全文

试读章节

1.经中之王:成佛作祖之正印

《楞严经》的全称是《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与《法华经》、《华严经》并称为佛教三大经王。素有“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开悟在楞严,成佛在法华”等赞叹。

《楞严经》既是一部“佛法百科全书”,更是一部指导人们从初发心到修证成佛的系统的实修手册。在内容上,它融通了“显密性相”;在宗派上则横跨“禅、净、密、律”等宗派,对几乎所有宗派的内容均有发挥,各得其宜;在修行次第上,此经更是十分明了和圆满。本经从明心见性开题,循循善诱破解各种疑惑和歧见,倡导悟后起修。以六根和二十五圣的圆通法门为入手处,详细开示了一切凡圣境界,其中包括了三界七趣众生,也包括大乘菩提道六十位修证阶位;最后详细开示五阴魔境及其破除之法。

《楞严经》被历代高僧大德奉为无上圭臬,备受各宗推崇,注解不胜枚举。到清朝末年,有关《楞严经》的注疏已超过百家。此外,“楞严咒”在宋代以前就被收入丛林的《禅门日诵》中,成为僧众每日必做的早课;历代传统丛林在打禅七之前,都要先修七日到七七日的“楞严法会”,以除魔障。

古往今来,研读《楞严经》并依之而有证悟者不计其数。同时,禅门名僧大德,每每以《楞严经》来印证禅者证悟的境界。历代禅宗公案和偈颂中收入了大量吟颂《楞严经》原文及衍生机锋的诗偈。会通教禅的《宗镜录》对《楞严经》大量征引阐释,使楞严三昧与禅心交相辉映。明代憨山大师说:“不知《法华》,则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不知《楞严》,则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不知《楞伽》,则不辨知见邪正之是非。”明朝藕益大师在《阅藏知津》中写道:“此经(《楞严经》)为宗教司南,性相总要。一代法门之精髓,成佛作祖之正印。”当代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说:“现在正是末法时代,你到哪里访善知识?不如熟读一部《楞严经》,修行就有把握,就能保绥哀救,销息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此成就,不遭歧路。”

《楞严经》的来历

“拜经台”和“血渍经”的故事

■《楞严经》自龙宫传出

《楞严经》的来历要从释迦文佛一生的教化说起。佛具有“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天上、人间、龙宫都曾说法。据《海龙王经·请佛品》记载:有一次佛在灵鹫山说法,海龙王也参加听法。他闻法欢喜,在佛说法之后,就请佛到龙宫讲法、受供。海龙王在从陆地到海底的龙宫的路程中化现出三道宝阶,佛和大弟子们就沿着宝阶进入龙宫,佛在龙宫讲了《十善业道经》。根据历史记载,许多人间没有的大乘经典龙宫均有储藏。

释迦文佛涅檗七百年以后,印度的大乘论师龙树菩萨开始出世弘法,因其行解证悟的殊胜,受龙王的礼请进龙宫说法,在龙宫中他见到卷册浩瀚的“龙宫大藏经”。龙树菩萨说法之余披阅“龙宫大藏经”,发现了((楞严经》,叹为稀有。为了利益阎浮提众生,菩萨以惊人的记忆力将全经默诵下来。回到人间后,龙树菩萨将此经诵出,记录下来,献给国王。国王把它视为无上法宝,珍藏在国库中,并且禁止外传。

■智者大师拜请《楞严经》

此后,《楞严经》虽还没有传到中国,但其美名早已为大家所知晓。曾有一位梵僧,在中国见到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所立的天台三观,于是告诉他说与他们国中的《楞严经》的宗旨相符合。智者大师求法心切,于是在公元576年,来到天台山山巅筑台,不畏寒暑、精进不懈向西虔诚拜经,这一拜就是十八年,直到圆寂也没有机缘见到《楞严经》。

智者大师为求阅《楞严经》的故事感动了印度的一位叫般剌密谛的高僧,他觉得这部经和东土众生有着殊胜的法缘,于是他发誓要把《楞严经》传译到中国来。第一次他带着抄录的《楞严经》过边境时被驻守的官吏搜查出来了,传经行动宣告失败,法师只好返回。第二次法师想到把《楞严经》背下来,这样就不会有被查收的危险。当他确信把《楞严经》背熟后,再次启程,好不容易到达中国的边境。但一路奔波跋涉后,疲劳至极的法师发现有一部分经文怎么也记不全了,只好重新返回。

■般刺密谛割臂传经

历经两次挫折,般剌密谛法师的弘法之志愈加坚定。他采用了一种现代人难以想象的方法:先将经文用很小的字抄写在很薄很薄的最柔细的白毡上,用蜡封妥,再割开手臂,把经文潜藏在皮下。等到刀口平复后,法9币再行出国。这一次般剌密谛法师成功地渡海来到中国的广东省,时在武则天罢政、唐朝中宗皇帝继位的神龙元年,即公元705年。

般剌密谛法师到达广州后,对广州寺院的高僧大德们宣告了他把《楞严经》带到中国来了的喜讯。大家听了就非常感动和振奋,因为《楞严经》的大名已由智者大师的拜经变得尽人皆知。他们找到当时在广州负责政务的宰相房融。房融是佛教居士且受过菩萨戒,知道法师的经历后很重视,于是将般剌密谛法师奉请到制止寺住下。法师剖开了臂膊的肌肉取出经文,因时间太久,抄录的《楞严经》变成了血肉模糊的“血渍经”,经文难以辨识,更不要说翻译了。就在大家都无计可施时,房融的女儿建议用牛奶或人奶浸泡“血渍经”,以便清洗掉白布上的血肉,同时又不会损害到上面的字迹。大家试验之后,果然现出了经文,于是皆大欢喜。

■房融宰相润饰译文

《楞严经》于神龙元年五月二十三日起正式在广州制止寺开始翻译。般剌密谛法师任译主,北印度弥伽释迦法师翻音,怀迪法师证译,房融宰相笔录润饰文采。因房融宰相学养渊博深厚,所以翻译出来的《楞严经》文字十分典雅优美,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般剌密谛法师是守法之人,《楞严经》翻译完之后,他匆匆地赶回印度,对印度国王说:《楞严经》已经被他偷偷送到唐朝了,他愿以一身承担所有罪责。

房融宰相将这个感人的事迹和译出的《楞严经》以奏折送入朝廷。后来禅宗北宗的神秀大师进宫弘法之余将《楞严经》抄录了出来,又得到了房融宰相的家藏原本,《楞严经》才开始流通。

P24-28

序言

最绚烂的佛经

《楞严经》与《华严经》、《金刚经》并尊为“经中之王”,享有“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的美誉。它是佛教正法的代表之一,被历代高僧大德誉为统摄佛教经论的教海指南和禅宗正眼,很久以来就有“《楞严》兴,正法兴;《楞严》灭,正法灭”的悬记。同时,它还是一部“佛法百科全书”,是一部指导人们佛教入门到修证成佛的系统实修手册。

开悟的利器,印心的圣典

佛教中素有“开悟在《楞严》,成佛在《法华》”之说,又说要有“七朝天子福,九代状元才”的人才有大彻大悟的可能。本经从明心见性开题,循循善诱,破解各种疑惑和歧见,倡导真修实证,楞严法会上包括阿难尊者在内的许多人在佛的砥砺之下开悟和证果的非常多。自中唐以后,《楞严经》盛行于禅、教之间,晨钟暮鼓之中终生虔诚诵读、奉持、礼拜《楞严经》,依楞严法门而修行的佛子很多,其悟入者不计其数,略举例来说就有玄沙师备、长水子璇、安楞严、黄龙南、藕益智旭等佛门大德。禅门名僧大德,也多以此经接引后学,又每每以此经来印证禅者证悟的境界。

真修实证的最佳指导手册

《楞严经》是一本从初发菩提心到闭关修行,一直到修成正果,禅修者都带在身边随时参究的佛经。当代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说:“现在正是末法时代,你到哪里访善知识?不如熟读一部《楞严经》,修行就有把握,就能保绥哀救,销息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此成就,不遭歧路。”

最富文学价值的佛经

《楞严经》中有雍容裕如、浑灏流转的机锋,有对妙明真心睿智而深邃的思索,有对了悟境界诗意而哲理的描绘,有在它影响下无穷无尽孤拔峻峭的禅宗公案和睿智超妙的禅门诗偈,因而受到历朝历代士大夫以及文人墨客的倾慕赞许——许多士大夫的学佛因缘都可追溯于此。大文豪白居易、王安石、苏轼等对《楞严经》尤为推重。苏轼说:“《楞严》者,……其文雅丽,于书生学佛者为宜。”从文学性来说,《楞严经》也是最标准的古典文学诵读范本,能使学习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书的出版因缘及特色

让人感到遗憾的是,由于历史原因,至今中国内地各大寺庙和市面上流通的有关《楞严经》的书籍屈指可数,此经的读者群体始终被限制在少数专家学者的狭窄范围之中。由于《楞严经》的文字古奥、义理深邃,许多有心要精研《楞严经》的读者都不免望洋兴叹。为此,我们另辟蹊径出版了这本书。

本书的结构分为五章,第一章是讲述《楞严经》基础知识,包括地位、历史、争议、经题和译者等内容。其余四章遵照元代惟则禅师经宗分的五分法,分为见道分、修道分、证果分和助道分四个部分,略去了结经分。经文内容以圆瑛大师的《楞严经讲义》为蓝本,参考了憨山大师的《楞严通议》、藕益大师的《楞严文句》、莲池大师的《楞严摸象》、曾凤仪居士的《楞严宗通》等明代祖师的注疏,同时参考虚云老和尚、太虚大师、印光大师、程叔彪居士、海仁法师、宣化上人、元音老人、南怀瑾居士、王治平居士、文珠法师、慧律法师、成观法师等祖师大德的注疏和讲解,此外还从《首楞严经》资料网、佛教导航网、中华佛典宝库网等网站受惠良多,还有诸多对本书出版有帮助者,在此一并感谢。本书的图解部分以台湾白圣长老编制,慧律法师校对的《楞严表解》,还有马来西亚·吉隆坡双威学院佛学会师生共同努力完成的郑水吉居士编著的《大佛顶首楞严经新表解》为参考,绘制了精美的插图、系统结构表、严谨流程图、佛像等,以全新图解手法综合创意,试图赋予这本千古圣典以特别的亲和力。

本书中多数观点都是在权衡了数家权威注解后才敢下笔,力求达到“无一字无来历”,不敢有一己之臆造。但《楞严经》义理深邃至极,论证细密,结构严谨,而编者佛学水平有限,恐有遗珠、讹误之憾,希望十方缁素大德慈悲鉴核,有心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使本书精益求精,为读者朋友提供更美好的阅读享受。

编者谨识

2008年12月

书评(媒体评论)

一部以情欲故事开篇的优美佛经,自古公认为“佛法百科全书”

雅丽的文笔,流转的机锋,历代参禅者,文人墨客心目中最富文学价值的佛经

60个系统结构表和严谨流程图,200全新图解法综合创意,使古老佛经焕发新的活力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3:4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