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历史就是一团乱麻,并且在很多时候扭结成一个个疙瘩。当人们无法用手解开疙瘩时,就开始用牙咬,由此产生了人类历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战争。正如克劳塞维茨所说:“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既然有战争,就有对战争的研究与探索,“兵法”也就应运而生了。
所谓兵法,就是以战争为研究对象,包括对策智慧、对策原则、对策类型、对策方法在内的对策及策略体系。兵法在中国作为一个系统产生,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一个思想流派——兵家。兵家既包括那些亲临沙场马革裹尸的军事指挥家,也包括那些独坐书斋中的军事思想家和学术家。但凡对军事理论、战争韬略有所研究,对战争指挥艺术有独到见解和理论建树的人,都可列为兵家。
先秦时期兵学繁盛,与当时政治、社会状态有直接关系。那时,天下纷争,战乱频仍。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发生战争400余次,春秋前后共140多个诸侯国,经过不断的兼并战争,到战国初年只剩下屈屈十几个。到了战国时期,七雄争霸,战争的规模更是庞大到伏尸百万,流血漂杵的地步。
战乱频仍,使战争成为一个国家的主要政治生活,以孙武为代表,那些最聪明的头脑几乎全致力于研究兵书战策和谋攻妙算,一时间兵林名家云集,将帅群星灿烂,兵法的第一个辉煌时期顺理成章地出现了。
战国之后,历代兵家们除了用前人的谋略指导实践以外,还都根据形势加以发展。张良、韩信、诸葛亮、曹操、李世民、李靖、岳飞、刘基、曾国藩等的韬略和战争艺术,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经过历史长河的洗刷,现存的兵书仍有两三干部之多,尤以先秦时期的兵法对后代影响最为深远。其中,以《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等最为著名。
但是,正如从来就没有单纯属于军事的战争,也从来没有纯属于战争的兵法。
早在汉代,班固在《汉书·刑法志》中认为,人生追求的功利主义思想始于《孙子》、《吴子》二书。他指出:“世方争于功利,而驰说者以孙、吴为宗。”事实上确实如此,几千年来,上至王侯将帅逐鹿中原,下到市井百姓争竞名利,无不从兵家思想中获益。
到了明代,著名学者谈恺认为《孙子兵法》无论对武备军旅,还是文事人生,都具有教化作用。他说:“孙子上谋而后攻,修道而保法,论将则日仁智信勇严,与孔子合。”而明代另一位思想家李贽把《孙子兵法》等七部兵书视为教化人间、启迪人生的经典,他感触极深地说:“吾独恨其不以七书与六经合而为一,以教天下万世也。”
兵法思想之所以具有如此高的价值,是因为它是指导战争决策的。战争事关人的生命,一点失误都会让自己或下属掉脑袋。正因为如此,兵家思想称得上是世间最为谨慎和精密的,开不得半点玩笑,容不得半点疏忽。正如孙子所说:“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那种“差不离”的想法,在战争中是要付出血的代价的。
每一种思想都有它最合适实践的领域,有它的目标和境界。例如,想解决心灵的困惑,可以求教于佛教“五蕴皆空”的思想;要增强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可以求教于儒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思想。但要在竞争中获胜,就一定要学习“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的兵家思想。
正如民国时期的林夏指出的:“孙子兵法不独是用兵的科律,还可以看作大众处世的格言。”
说到底,人生如同战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我们在做决策,特别是竞争性的决策时,就要像上战场打仗一样,借鉴兵家作战的策略和法则,把握人生的主动权,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兵书是兵法思想的载体,一为表、一为里。谈及兵家和兵法思想的流派,不能不先从汉代对兵书的三次整理与校定谈起。
第一次是汉高祖刘邦时,张良和韩信搜集整理兵书。第二次是在汉武帝时,军政杨仆整理兵书。这两次整理均侧重于搜集和遴选。第三次则是在汉成帝时,由任宏校理兵书,而光禄大夫刘向则为整理校订后的兵书写了叙录。
第三次整理,不仅划分了兵家的种类流派,而且还认真地厘定了文字,规范了版本,分析了各部兵书的特点和学术价值。通过这次整理,先秦至西汉中期的兵书基本得以较完整的面貌流传于世,为后来各朝代的军事实践提供了参考。
也是在这次整理中,任宏根据兵书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把兵家划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
与此同时,刘向一、任宏还对各类兵书的军事学术特点加以分析和总结。他们指出,兵权谋家以战略研究为重点,是一个兼容各派思想之长的综合性学派。据《汉书·艺文志·兵书略》记载,兵权谋家的基本特点是“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
兵形势家的基本特点为“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向,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即主要探讨军事行动的运动性和战术运用的灵活性,侧重于讲求战术。其代表作有《尉缭子》。P2-5
其实,如果你已经把《孙子兵法》、《三略》、《六韬》、《战争论》、《战略艺术》等都烂熟于心,并且已经能够把其中的策略运用于你的生活,那么你大可以不读这本书。因为本书的思想,全都来自于这些书,而且也绝不会比它们更加深刻。
而且,这本书也不会马上改变你的。人生,不会让你马上挣到100万,不会让所有的美女都跑来跟你约会,不会让路透社、美联社、法新社都来采访你。
但是.如果你只是想赢得一次谈判,或想获得一个订单,或想比别人多得到一些发展机会,那么本书绝对适合你。因为本书的目的,就在于把兵法的思维生活化地解读出来,引导大家思索在人生竞争中成为赢家的策略。
和其他的策略相比,这些策略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们都经受了真刀真枪的实战考验,都经受了铁与血的熔铸和火与剑的磨砺。
职场如战场,商场更是看不见硝烟的沙场,无论我们正在职场上打拼,还是在商海中厮杀,要想在竞争中胜出,就一定可以从兵法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你可以学到果断地决策。《战争论》的作者克劳塞维茨说:“只有通过智力的这样一种活动,即认识到冒险的必要而决心去冒险,才能产生果断。”在包括战争在内的现实竞争中,没有什么比优柔寡断更没有价值的了。因为没有了果断的决定,一切的谋划与设计全等于零。正如洛克所说:一个理性的动物,就应该有充分的果断和勇气。凡是自己应做的事,不应因里面有危险就退缩。
你可以学到如何把决心和效率结合起来,迅速地对一个事件做出反应。因为你面临的对手不仅是你和目标之间的障碍,也不仅是你奔向目标的竞争者,而且还有一切挡在你和目标之间的东西,这两方面都需要反应和行动速度。但是,如果有了行动的决心,却没有高效率的行动,决心和果敢就会被白白地浪费掉。
你还可以学到赢的策略,这也是兵法最浓墨重彩描写的部分。任何胜利都源于策略。要分析每一种对局的形势,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永远不要困在一种模式里,必须根据形势变化,随时以目标和双赢解决方案为策略重点。
最为重要的是,你还可以从中学到如何成为一个具有统帅气质的人。
在中国的兵法中,这种气质包括五个方面的因素:智、信、仁、勇、严。
第一个因素是智。学习是提升智谋的基础,古代的将帅能号令三军,不会是平庸之辈,而必须是高智商者。可是,天纵英明者屈指可数,多数人并不是那么聪明,更多的要通过后天的学习培养。所以,一定要通过学习增强自己的智慧,特别是要通过实践成长。作为一个现代人,每个人的智力、智谋水平并不是随职位的升迁或权力的增加而天然提高,如果不努力学习,就会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
第二个因素是信。诚信是立身之本,作为一个统帅,部下将生死存亡交给你,如果你不值得信赖,谁敢把生命依托给你?在现代社会中,如果你让朋友、让合作者不信任,那么你的生存就会出现危机。所以说,诚信是我们立身安命和聚集人脉的根源。
第三个因素是仁。统帅视士兵如子,生活中关心部下,令他们感受到你的真切关怀,这样在关键时候就不会舍你而去了。如果有一群人能够与你共度艰难,成功还会远吗?
第四个因素是勇。这是说在重大风险面前你要敢于承担责任,如果在合作中出现了问题,首先反思和承担责任的应当是你,而不是你的合作者。合作者的错是因为你的选择和互动不当所致,所以理应由你承担其中一份。而不要动辄找替罪羊,否则你就是一个失败的人。
第五个因素是严。严于律己最重要,但是同时也要告诉你身边的人,你是一个做事一丝不苟的人。有一套待人律己的原则,并且能够严格执行,就如古代的军法一样。
尽管如此,在阅读时请记住:本书不是能让你成为东方不败的葵花宝典,而只是一本教你在日常生活中成为赢家的小册子。因为我们相信:成功和快乐才是人生真正不败的含义。
重要的是,本书所有的理论与策略,都是通过一位天纵英明的巾帼画手,用一颗颖悟的心和一双纤秀的手绘制图表,进行解说的。最理性的策略偏偏伴着最温婉的画风,这也许就是本书与那些用网络图片堆砌的“图解书”最大的不同之处吧!
作者
2010年1月
古代兵法的智慧在于,它经受了真刀真枪的实战考验,经受了铁与血的熔铸和火与剑的磨砺。
本书通过兵家思想和现代生活的有机结合,把竞争中的一系列问题总结为计与战、力与智、利与害、迂与直、奇与正、顺与逆、虚与实、动与静、缓与疾、势与能、明与暗等11个对立的范畴,充分发挥兵家刚柔并济的策略价值。
通过本书,你不仅可以学到果断地决策及如何把决心和效率结合起来,还可以学到赢的策略。掌握了这些,无论在职场上还是在商场上,你都将成为一个大赢家。
本书通过兵家思想和现代生活的有机结合,把竞争中的一系列问题总结为计与战、力与智、利与害、迂与直、奇与正、顺与逆、虚与实、动与静、缓与疾、势与能、明与暗等11个对立的范畴,充分发挥兵家刚柔并济的策略价值。
本书所有的理论与策略,都是通过一位天纵英明的巾帼画手,用一颗颖悟的心和一双纤秀的手绘制图表,进行解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