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勃·布里尔编著的《这些贵州人》内容介绍:贵州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较多的省份之一,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观念,是一个研究文化的好地方。苗族的历史传统可以追溯到近5000年前的中国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战争和传说。土家族、水族、仡佬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也都有自己迷人的历史事迹,这些历史事迹对过去和未来都有启发。面对比我年龄还老但仍然保持着原汁原味的第一手文化,我感到非常震撼。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这些贵州人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美)鲍勃·布里尔 |
出版社 | 外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鲍勃·布里尔编著的《这些贵州人》内容介绍:贵州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较多的省份之一,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观念,是一个研究文化的好地方。苗族的历史传统可以追溯到近5000年前的中国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战争和传说。土家族、水族、仡佬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也都有自己迷人的历史事迹,这些历史事迹对过去和未来都有启发。面对比我年龄还老但仍然保持着原汁原味的第一手文化,我感到非常震撼。 内容推荐 地处中国西南的贵州省有着多彩的民族文化、绮丽的自然景观、深厚的历史文化,还有丰富的美食文化,随着贵州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日益提高、旅游文化产业的快速崛起,它已成为旅行者亲身体验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和民俗的最佳选择。鲍勃·布里尔编著的《这些贵州人》通过访谈、评论和实地考察,以外国人的视角发现贵州文化背后的驱动力。《这些贵州人》为读者展现贵州人民的生活图景和贵州发展的美好愿景。 目录 前言 品味贵州 火焰和蒸汽背后——黔菜大师刘公谨和宫保鸡丁 白色闪电——茅台的魅力和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季克良 艺术与文化 蜡染的诗篇——蜡染艺术家杨丽和杨芳姐妹 贵州艺术产业——汉族蜡染大师洪福远和苗族银匠吴水根 最后的守塑者——苗族古歌王王安江 七彩音乐之声——《多彩贵州》音乐指导崔文玉 画里画外——布依族艺术家刘雍 解码天书——水族水书专家潘朝霖 狂野的召唤——仡佬族作家赵剑平 世界大舞台——纪录片制片人和贵州电视节目导演胡庶 快乐苗家人——岜沙苗族人滚元亮、苗族建筑师李应和警察杨启明、“苗王”唐守成 宗教信仰 驱魔佑民——土家族傩戏传承人张月福 道道道——花溪青岩万寿宫住持张崇新 新农村 扶贫开发——大关村村党支部书记何元亮 风雨无阻——从江县宰便支行邮递员蒙金顿 社会主义新农村——余庆县农民周修平松桃县黄雅婷 医疗保健 从赤脚医生到诊所大夫——苗族村医李春燕 苗药的奥秘——黔南州中医院副院长文明昌 经济社会 崇高的人生——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诺贝尔和平奖提名者李桂莲 辣出红火日子——遵义市贵山红辣椒系列食品厂胡广芬 绿色科技——贵州华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小斌、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高级工程师李桂贤 新中国 共产党精神永不褪色的光辉旗帜——长征幸存者老红军王道金毕节武装部部长周祖华、警察刘革党员何元亮 致谢 试读章节 刘公谨14岁起就做了厨师,精于烹饪之道。他现年68岁,身材敦实、略微谢顶。不管他是在餐厅里走动还是在厨房里工作时,大伙都非常尊敬这位认真的美食专家。当我们谈完话,参观厨房时,工作人员们一听到他的脚步声就都停止了嬉笑,赶紧着手备菜工作。我本以为他会像教官一样训斥他们一番,可他却什么都没说。走路轻声,拿刀切菜才是他的工作风格。当我们坐下来谈论宫保鸡丁时,我不仅彻底了解到了做这道菜需要什么,也学到了如何真正理解中国烹饪方法。我谈到,对于任何在家里做中国菜的美国人来说,这都是一项挑战,光准备做菜的配料似乎就耗尽了做菜的乐趣,而且,无论你多么精确地按照从美食网站上下载下来的菜单来做,都做不出从最喜欢的外卖店里买回来的菜的味道。刘公谨大师沉静地说:“我们的烹饪方法与他们的不同。” 尽管刘公谨大师已处于半退休状态,但他仍然对烹饪工作充满了热情,尤其是对做复杂的贵州菜。他从父亲开的饭店做起,通过努力获得了现在的地位。他给我们讲了做中国菜的要点,讲了贵州菜与中国大陆其他菜系的区别。他说观察是成功的要诀之一,也是在学徒期要磨练的技能。学徒期最少要持续3年,也可能是10年,而且这也不能保证能在一位顶级厨师手下做学徒。和做法国菜一样,学习如何做调味酱是另一项重要技能,需要跟着一位大师从头学起。法国菜和其他西方国家的菜系注重做浓稠、多乳脂的酱,而中国菜中的调味酱是综合了醋和其他酸味、咸味原料的混合物。这个要诀在贵州菜中尤为重要。 刘师傅在深入讲解贵州名菜之前总结了成为名厨最重要的三项技能。他说,只有了解了这三项技能才能真正了解中国烹饪。中国烹饪最重要的技能是刀功,除刀功外还有切菜时的站姿,他马上将其与习武联系起来。学烹饪更为注重技能练习,他向我们讲了烹饪对他来说是一种多么重要的生活方式。刀功也需要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掌握。别忘了中国菜要用筷子夹着吃,所以每块食物切的大小要差不多一口那么大。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怎样切一些特定的像猪肉和其他肉类等那样的主料,才能在一口中做到肥瘦均匀搭配,平衡脂肪(口味)和质地(瘦肉)。切蔬菜和其他辅料也要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平,因为要用高温烹炒。如果准备工作不到位的话,像茄子和豆腐这样的菜很快就会被炒成浆糊状。 另外两项烹饪技能就是火候和油温的掌握。这两点在你真正走进餐厅,不只一次吃到真正的中国菜的时候,就会觉得听起来很熟悉。炒锅是厨房的主要设备,虽然它看起来简单,但西方的大厨们常常觉得很神秘。中国餐馆烹饪的神秘之处,同时也是很多中国家庭的烹饪不及之处就在于火候的掌握,这个温度介于铁的熔点和喷射引擎的温度之间,家庭烹饪时温度达不到这一点。许多饭店甚至用脚踏风车来控制火温的高低。现在,煤气炉已经取代了刘师傅年轻时用的煤炉,使烹饪更加安全。P4-5 序言 踏上旅程之前,我尽力查阅了有关贵州的资料。很巧合,一件往事浮现在我的脑海,这件事使我与远方的中国结下不解之缘。苗族是贵州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苗族在中国之外通常被称为“梦族”(Hmong,指远徙于美国的苗族)。少年时代,我曾在美国加州中部的弗雷斯诺市生活了几年,在那里我曾和很多移民到该地区的苗族人一起上学。现在,能有机会回到童年好友的故乡,探寻那里的人和事,着实令人兴奋不已。由于有了这个基础,相信这次旅行一定能让我更好地了解贵州。 为了深入了解贵州文化,我前往贵州进行了为期25天的调研,采访了当地40多人,从文化艺术大师到偏远乡村的普通人。我想从他们的口中听到是什么使贵州在中国中部这个巨大的“文化风景王国”中显得如此独特。坦率地说,我对贵州知之甚少,这也使得我对本次行程更加期待,这更像是一次探索和发现之旅。贵州人是一个多元化的集体,我想他们中有些人更了解贵州,能回答我有关于贵州的文化、宗教和社会方面的问题。 例如,当地的祭师可以给我在信念上提供哪些指导?中国很多少数民族仍然信仰万物有灵论。他们认为不仅人和动物有灵魂,就连石头、土地。桥梁和其他无生命的物体也都有灵魂。这些信仰以及祖先祭拜活动使得祭师、郎中的工作与各种神灵鬼怪和其他神仙附体等相联系。当我来到高山之巅,与一名祭师面对面时,心理还真有点忐忑不安。然而,在我请他谈及他本人的信仰时,我很快就被他的经历和技术折服了。或许是他的家栽烟草,或许是他的家酿玉米威士忌使我静下心来,我看到了其中与我的宗教的相似之处。 我也一直在想另外一个问题:一个没有文字的文化是如何得以延续的呢?苗族是当地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也是最容易识别的民族,因此也是该地区主要的文化景观之一。他们独特的蜡染和刺绣艺术替代了规范的书面语言,从视觉上讲述着他们的历史和传统。每一个年轻女子从小就从长辈那里学习这项技术。长辈们通过口头传承将本民族的历史传授给下一代。作为一名艺术院校的毕业生,看到他们的蜡染技术不是仅仅挂在画廊里,而且还能够保护他们的历史遗存,我感到惊叹不已。 与此相反,水族是一个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他们有自己的象形编码语言。这些象形文字远远早于现代汉语。无论是宗教仪式还是村里重大事件的书面文本都被记录在一些手工装订的书里,这些文本是从不对外公开的。目前只有少数几个专家从事保存这种语言的工作。在我与其中一位专家谈话时,他递给我一本这样的古书让我看,我当时就被迷住了。书中的绘图和文字使我立即想起我在欧洲见过的精心装饰过的手稿。 我很快就对这些少数民族文化着迷了。这让我不断地问自己,是不是只有我自己才这样呢?有没有其他人,尤其是中国的汉族人,也被贵州文化深深地吸引昵?还有谁也与我有同感呢?我的两个受访者向我谈了他们是如何沉浸于这种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文化中,而这种文化又是如何塑造了他们的生活的。胡庶是一名纪录片导演和电视制作人,最近完成了一部原生态电影的拍摄,这部电影的演员全部是从当地农村挑选的非专业演员,他们都使用当地方言演出。他这样做就是为了保持故事的原汁原味。他给我讲述了他对苗族人民和文化的热爱,这些故事使我不亦乐乎。正是这种热爱使他接受了这项艰巨的任务。在与《多彩贵州》音乐总监崔文玉先生交谈时,他谈了他是如何将整个音乐生涯都倾注在通过赞助活动和音乐融合的方式向全世界介绍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这两个人的例子都证明不是单单只有我才被这里的魅力所深深吸引。 贵州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较多的省份之一,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观念,是一个研究文化的好地方。苗族的历史传统可以追溯到近5000年前的中国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战争和传说。土家族、水族、仡佬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也都有自己迷人的历史事迹,这些历史事迹对过去和未来都有启发。面对比我年龄还老但仍然保持着原汁原味的第一手文化,我感到非常震撼。 由于这种文化融合——也许用“文化碰撞”一词更合适,贵州形成了一种综合的宗教和哲学思想。在70多年前,这里又成为共产党事业的转折点。这里是寻求“什么是‘新中国’?”答案的最佳地方。遵义市是毛泽东和他的同志们在长征时期(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召开著名的“遵义会议”的地方。对许多人来说,这里是中国共产党获得新生之地。我此次行程的部分调研任务就是通过与共产党员面对面的交流探讨人们对共产党的新看法。我同一些共产党员、一个90岁高龄的长征幸存者和一些其他政府官员进行了多次坦诚的交谈。这些交谈使我理解了他们为什么人党以及成为党员对他们意味着什么。 一个我事先没有准备,但常常被问到的问题就是我能喝多少酒。很多这类问答都与在中国知名度很高的茅台酒有关。茅台酒是一种烈性酒,产自贵州。很少有西方人能喝得了茅台,更遑论品味了。但茅台酒是许多谈话的润滑剂,在这里我还真学会了品味茅台酒。我访问了负责生产茅台酒的厂方领导,了解了茅台酒的历史和知识。这也是我此次调研的高潮。茅台酒53度,但神奇的是,喝下去后不会让你感到不适。许多人将其比作喝火,或者正如一位美国记者在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说的,就像是喝“液体刀片”。因为每个中国人都热情好客,我每天晚上在遵义都被盛情款待,席间要频频举杯,共饮这种可以燃烧的液体,喝到最后饭桌上的每个人都成了你的“哥们儿”。 回顾此次行程,我的很多问题都找到了答案,对中国的看法有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当你寻访一些更小、更农村化的地区时,你不会再为大城市的浮华所负累。当你品尝那些乡下的自制食品、聆听当地美妙的音乐、观赏当地人创造的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时,你觉得连翻译都不用了。这种自由可以使你一边看着充满异域风情的东西,一边又能找到它们与自己文化的相通之处。有了这种简单的认识后,你就会开始希望更多地了解他们。我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本书中所描绘的这些人和事,抛砖引玉,吸引您提出更多的新问题,并亲临贵州向这里的人们寻找答案。 鲍勃·布里尔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